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李静 李肖璇 +1 位作者 史建稳 梁永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122-1129,共8页
探讨不同容量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产妇血气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以及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母乳喂养、住院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探... 探讨不同容量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产妇血气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以及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母乳喂养、住院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探索碳酸氢钠林格液对产妇循环稳定、内环境的改善是否有利,是否使产妇在术后快速康复中获益,以期获得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同步扩容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和复方林格液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米琰 白玉 +2 位作者 徐刚 李素芬 卢锡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复方林格液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肝切除术患者的酸碱平衡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LCVP肝切除术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复方林格液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肝切除术患者的酸碱平衡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LCVP肝切除术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碳酸氢钠林格液组和复方林格液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肝实质离断前,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林格液组患者输注复方林格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手术开始时(T_(2))、术中2 h(T_(3))、术中4 h(T_(4))和手术结束时(T_(5)),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的pH值、碱剩余(BE)、血乳酸(Lac)水平;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过程中酸碱平衡变化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2组患者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2组患者pH值、BE、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复方林格液组患者T_(2)时pH值升高,T_(3)~T_(5)时均降低,T_(2)~T_(5)的BE及Lac水平均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T_(2)时pH值显著升高,T_(3)时显著下降,T_(2)、T_(3)时BE及La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_(4)、T_(5)时pH值、BE、Lac水平与T_(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pH值显著高于复方林格液组,BE及Lac水平显著低于复方林格液组(P<0.05)。术前24 h,2组患者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24 h时的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患者的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LCVP肝切除术中,相较于复方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更小,可有效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稳定,且2种晶体溶液的使用均未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林格 酸碱平衡 肝肾功能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郭卫东 高尚兰 姚童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氯化注射 脓毒性休克 体复苏
下载PDF
术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昕 吴向群 刘祥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血气指标、炎性因子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拟择期行胸腔镜手术且术中行OLV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血气指标、炎性因子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拟择期行胸腔镜手术且术中行OLV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OLV前后不同时刻血气指标、电解质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8.5±12.1)岁。OLV期间试验组SpO_(2)<90%的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入室时(T0)相比,气管插管后双肺通气时(T1)、OLV 30 min(T2)、手术结束前双肺通气时(T3)两组PaO_(2)和SaO_(2)均升高,且T2试验组SaO_(2)高于对照组;T1、T2和T3两组pH和BE均下降,其中T2和T3试验组pH和B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和T3两组K^(+)均下降、Cl^(-)均升高;T1、T2和T3试验组Mg^(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和术后6 h试验组TNF-a、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改善OLV患者术中呼吸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炎症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单肺通气 血气分析 电解质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碳酸氢钠林格液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病人内环境及苏醒的影响
6
作者 刘晓荣 李心怡 +1 位作者 郑勇萍 谢友利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5月我院行肝切除术病人80例,根据术中输液种类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LR组)及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R组),每组40例。术中均采...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5月我院行肝切除术病人80例,根据术中输液种类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LR组)及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R组),每组40例。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输液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的应用、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例数,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_(1))、肝切完成即刻(T_(2))及手术结束时(T_(3))的动脉血气及乳酸值。结果BR组在T_(2)、T_(3)时的乳酸值显著低于LR组,pH值、HCO-3及碱剩余高于LR组,尿量多于LR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例数少于L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病人,能有效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稳定,降低乳酸值,减轻肝脏负担,增加尿量,缩短苏醒及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肝切除术 碳酸氢钠林格液 内环境 苏醒
原文传递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冼明海 林飞 +3 位作者 何有宽 彭华建 何海杰 邓丽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碳酸氢钠林格液作为预充液分为试验组(n=8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体外循环手术过程预充勃脉...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碳酸氢钠林格液作为预充液分为试验组(n=8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体外循环手术过程预充勃脉力-A,试验组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预充碳酸氢钠林格液液体,观察两组术前到术后24 h血气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手术中第一次血气中pH值、实际碳酸氢盐、细胞外碱剩余、全血碱剩余大于对照组(P<0.05);钙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停机时血气试验组钙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血气中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血气钠和钙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切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心包填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作为预充液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6 h及24 h血气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冠状动脉搭桥 血气水平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Lac、APTT、动脉血pH值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敏 王海波 +3 位作者 张强 王笑然 丁文森 张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 研究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动脉血酸碱度(PH)的影响。方法 将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 目的 研究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动脉血酸碱度(PH)的影响。方法 将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限制性复苏治疗,其中观察组限制性复苏中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复苏前(T0)及复苏1 h后(T1)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Lac、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pH值]及凝血功能[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统计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两组T1时血清IL-6、IL-10及IFN-γ水平均较同组T0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血清TNF-α水平较T0时升高(P<0.05),观察组两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T1时刻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刻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Lac水平均较同组T0时刻降低,PaO_(2)及动脉血PH值均较同组T0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1时段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FIB水平均较其T0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段ATPP及PT水平与同组T0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RDS及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发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受伤6 h内,相比于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在限制性复苏1 h内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Lac含量,纠正酸中毒,同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强度,保障机体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复苏 碳酸氢钠林格液 乳酸林格 多发伤 休克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乳酸代谢
下载PDF
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干预方法,观察其对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干预方法,观察其对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纠正亚低温干预方法,对照组配合使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观察组则配合使用碳酸氢钠林格液,比较两种溶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复苏前上升,休克指数较复苏前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TNF-α、IL-10、IL-6、ET-1水平均较复苏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APTT、TT、PT三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血功能下降,但观察组APTT、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的复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及休克程度,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正亚低温 乳酸林格 碳酸氢钠林格液 创伤性肝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世杰 单靖华 +1 位作者 高成杰 王向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L组各25例,围手术期两组分别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统计两组输液量、...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L组各25例,围手术期两组分别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统计两组输液量、出血量、止血带时长、手术时长、多巴胺用量、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在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1)、止血带放气前1 min(T2)、止血带放气后10 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灌注指数(PI)、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T0~T3采集两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钠离子(Na+)、钾离子(K+)、乳酸(Lac)。结果 两组均手术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B组发生恶心呕吐15例,L组发生恶心呕吐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HR、SBP、MAP、PI和PVI均升高(P均>0.05);T3时,两组SBP、MAP、PI均下降,且L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T1~T3,L组pH、HCO3-、BE均下降,Lac上升;而B组pH、HCO3-、BE、Lac变化不明显,但B组T3时PCO_(2)高于L组(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可缓解老年患者松开止血带后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酸碱平衡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碳酸氢钠林格液 血流动力学 酸碱平衡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起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华藏扎西 张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857-19862,共6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病症,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有效的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的重要环节,而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碳酸氢钠林格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液体复苏方案,在近年来的...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病症,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有效的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的重要环节,而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碳酸氢钠林格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液体复苏方案,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综述旨在综合分析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从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存活率和存活时间、调节酸碱平衡和减少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凝血功能等方面,探讨其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体复苏 碳酸氢钠林格液 动力学指标 存活率 酸碱平衡 炎症反应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脊柱椎体肿瘤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祁富军 廖博 赵建奎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脊柱椎体肿瘤患者术中机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104例因椎体肿瘤行椎体全切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乳酸...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脊柱椎体肿瘤患者术中机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104例因椎体肿瘤行椎体全切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液组(CR组),每组52例,LR组和CR组分别给予乳酸钠林格液和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液体治疗,不交叉输入其他晶体液。分别于麻醉诱导时(T1)、椎体肿瘤切除后(T2)、手术结束后(T3)三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以及麻黄碱的使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H值、乳酸、电解质及晶体液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动脉血Na+、K+、Ca 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HCO 3-等实验室指标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组中,与T1时刻相比较,T2、T3时刻乳酸浓度升高(P<0.05),Hb、HC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T2、T3时刻CR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LR组(P<0.05),pH值、碱剩余值、HCO 3-均显著高于LR组(P<0.05)。结论在脊柱椎体肿瘤手术中,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动脉血的乳酸水平,并有助于促进机体酸碱平衡,维护内环境血流动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林格 碳酸氢钠林格液 脊柱肿瘤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非重症急性胰腺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13
作者 尹纯林 李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1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为挑选急性胰腺炎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纳入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液体复苏...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为挑选急性胰腺炎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纳入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液体复苏时选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选用乳酸钠林格液,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72小时时相关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液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小时后,实验组患者血钙(Ca)、乳酸(Lac)与碱剩余(BE)水平分别为2.15(0.21)、0.7(0.50)、0.35(3.43),而对照组患者Ca、Lac与BE水平分别为2.01(0.16)、0.9(0.21)、-1.4(2.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小时时两组患者在MAP、心率及尿量方面无差异,P>0.05。以14天为截点,两组患者在治愈率(93.33%vs 90%)方面无差异,然而经K-M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发现对照组治疗时间(10.0天,95%CI 8.7~11.3)明显长于实验组(8.0天,95%CI 7.0~8.9),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碳酸氢钠林格液应用于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可提高血钙及BE水平,降低乳酸水平,同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急性胰腺炎 体复苏 治疗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德俊 张福龙 +6 位作者 徐志鹏 宋琦 姜海 李磊 邱兆磊 纪忠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2组均采用限制性补液复苏策略。分别测定复苏前、复苏1 h后病人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复苏1 h后,观察组除TNF-α,其余因子均较复苏前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只有IL-6和IL-10较复苏前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复苏1 h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 h后,观察组动脉血乳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早期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更好地降低血乳酸值,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乳酸林格 细胞因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圣瑾 杨翠 +2 位作者 周正武 储曾飞 顾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60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60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分别用乳酸钠林格液和碳酸氢钠林格液对两组进行复苏。在复苏前、复苏1 h后检测患者静脉血清中IL-6、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结果 观察组IL-6、TNF-α水平在复苏1 h后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复苏1 h后IL-6、TNF-α水平较复苏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1 h后,观察组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1 h后,观察组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中复苏1h后乳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能更好地抑制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有效的纠正酸中毒,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效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创伤性脾破裂 创伤性肝破裂 休克 早期复苏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高原地区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靶向复苏策略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丽琴 孟长财 +1 位作者 金喜胜 王世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对高原地区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行乳酸靶向复苏策略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59例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晶体液选择不同将患者分碳酸氢钠林格...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林格液对高原地区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行乳酸靶向复苏策略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59例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晶体液选择不同将患者分碳酸氢钠林格液组〔122例,给予碳酸氢钠林格液1500~3000 mL静脉滴注(静滴)〕和常规晶体液组(137例,给予0.9%生理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溶液1500~3000 mL静滴)。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48 h pH值、血乳酸(Lac)、剩余碱(BE)、Na^(+)、Cl^(-)、HCO3-、平均动脉压(MAP)、乳酸清除率(LCR)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碳酸氢钠林格液组住院时间较常规晶体液组明显缩短〔d:6.0(3.0,10.0)比9.0(3.5,15.0),P<0.05〕,病死率较常规晶体液组明显降低〔18.9%(23/122)比29.9%(41/137),P<0.05〕,MODS发生率较常规晶体液组降低〔54.1%(66/122)比64.2%(88/1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期间两组pH值、BE、MAP、LCR、HCO3-均呈升高趋势,Lac呈降低趋势,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6 h内和6~12 h变化趋势显著,直至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与常规晶体液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治疗后48 h pH值、BE均明显降低〔pH值:7.37±0.11比7.40±0.07,BE(mmol/L):-1.8(-2.5,1.3)比-0.5(-1.9,1.8),均P<0.05〕,治疗后48 h MAP和治疗后6 h LCR均明显升高〔MAP(mmHg,1 mmHg≈0.133 kPa):83.92±4.66比82.07±7.97,LCR(%):50.0(26.1,76.5)比24.3(0.3,24.8)〕,治疗后24 h Na^(+)和治疗后12 h Cl^(-)亦均明显降低〔Na^(+)(mmol/L):140.08±5.13比142.12±5.03,Cl^(-)(mmol/L):99.36±4.46比104.05±11.06,均P<0.05〕。结论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高原地区休克伴高乳酸血症患者进行扩容治疗,可快速改善酸中毒,更好地维持酸碱平衡;以Lac、LCR为靶向复苏策略,可防止液体矫枉过正或不足,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避免造成组织细胞进一步损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且疗效较常规晶体液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高原地区 休克伴高乳酸血症 乳酸靶向复苏策略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液体治疗中的新希望
17
作者 刘浩瀚 侯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336-0338,344,共4页
液体治疗是指对于体液容量不足的病人进行液体维持和液体复苏,最终达到恢复患者组织灌注、维持电解质平衡及纠正液体失衡及异常分布的目的。液体治疗中液体的选择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是如何选择最佳的复苏液体,一直缺少统一的定论。... 液体治疗是指对于体液容量不足的病人进行液体维持和液体复苏,最终达到恢复患者组织灌注、维持电解质平衡及纠正液体失衡及异常分布的目的。液体治疗中液体的选择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是如何选择最佳的复苏液体,一直缺少统一的定论。本文主要通过对液体的选择与平衡液的发展、碳酸林格液的特点及作用机制、碳酸林格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急危重症患者液体治疗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体治疗 休克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对血乳酸的影响
18
作者 关红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7-0080,共4页
课题讨论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是否对血乳酸指标水平产生干预作用。方法 以脓毒性休克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组内共计60例,均实施液体复苏的治疗方案。分组对比,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碳酸氢钠林格... 课题讨论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是否对血乳酸指标水平产生干预作用。方法 以脓毒性休克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组内共计60例,均实施液体复苏的治疗方案。分组对比,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在治疗后,需统计以下多项数据:①24h乳酸清除率;②血流动力学;③肾功能指标数据;④并发症。结果 在治疗对比后,可以统计得出,观察组患者所取得各项数据优越性更好,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形成对比,24h乳酸清除率高,血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好,并发症少。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治疗时,建议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治疗,维持器官液体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保护肾功能,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体复苏 碳酸氢钠林格液 乳酸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创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炎症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韩圣瑾 周正武 +1 位作者 翁云龙 黄鑫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BRS)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创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炎症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7例创伤合并AKI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BRS联合CRR...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BRS)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创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炎症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7例创伤合并AKI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BRS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酐、尿素氮、乳酸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BC(Z=1.269,P=0.204)、PCT(Z=0.471,P=0.638)、CRP(Z=1.493,P=0.135)、IL-6(t=1.870,P=0.067)、TNF-α(t=0.961,P=0.341)、肌酐(t=1.701,P=0.095)、尿素氮(t=1.137,P=0.260)、乳酸(t=0.239,P=0.81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WBC(Z=4.703、3.196,P均<0.001)、PCT(Z=4.320、4.020,P均<0.001)、CRP(Z=4.620、4.540,P均<0.001)、肌酐(t=6.560、6.588,P均<0.001)、尿素氮(t=4.877、4.022,P均<0.001)、乳酸(t=5.852、6.073,P均<0.00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Z=5.092,P<0.001);观察组IL-6(t=4.619,P<0.001)、TNF-α(t=3.099,P=0.004)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t=2.462,P=0.017)、TNF-α(t=2.404,P=0.01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愈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7/29 vs.20/28,χ^(2)=4.884,P=0.027)。结论:采用BRS联合CRRT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创伤合并AKI患者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治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肾损伤 碳酸氢钠林格液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炎症 肾功能
原文传递
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婷 史国宁 王澍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的效果。方法选取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组)。A组预充晶体液为复方电解...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的效果。方法选取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组)。A组预充晶体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1500 ml,B组预充晶体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1500 ml,2组预充胶体液均为琥珀酰明胶1000 ml。于复温阶段进行零平衡超滤,A组置换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2000 ml,B组置换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2000 ml。CPB过程中静脉贮血罐内持续滴注碳酸氢钠溶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分别于CPB转流前、转流30 min、开放升主动脉补充钙剂后5 min、零平衡超滤结束即刻和停机后5 min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行血气分析。于零平衡超滤开始前和结束后抽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转流30 min和零平衡超滤结束时PaCO_(2)、Ca^(2)+和HCO_(3)^(-)浓度升高(P<0.05),pH值、BE、Glu、Lac、血清Na^(+)、Cl^(-)和K^(+)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C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体外循环 预充 超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