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
作者 严家豪 黄文静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等被用于探究PCS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神经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本文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时期及其疾病进展进行纳入,对多种高级MRI手段在P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了解其潜在神经病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后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冯雯 刘欣然 +1 位作者 卢星如 雷军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3,共7页
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充分了解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预后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科研价值,说明基于灌注、代谢、扩散、合成相关MRI,使肿瘤... 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充分了解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功能MRI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晚期预后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科研价值,说明基于灌注、代谢、扩散、合成相关MRI,使肿瘤组织微血管渗透、分布、血流动力学状态,肿瘤代谢物含量、间质成分变化及组织固有属性等特征可视化,旨在总结各成像序列在乳腺癌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以期为后续乳腺癌影像科学研究提供新方向,从而帮助影像医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乳腺癌相关MRI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中的价值
3
作者 倪斌 郑明 +8 位作者 王珂 张俊麒 张玉东 韩志坚 陶俊 居小兵 谭若芸 顾民 王子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9mTc-DTPA的清除...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9mTc-DTPA的清除率作为参考肾小球滤过率(referenc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rGFR),使用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MRI估测其移植肾GFR并进行比较。使用偏倚、精度、相关性、一致性和诊断分析,将DCE-MRI估测结果与rGFR进行比较。分别构建4组大鼠模型:同种同体肾移植组(SYN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I组)、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组(TCMR组)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ABMR组)。术后7 d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扫描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获取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DCE-MRI估测的GFR与rGFR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偏倚为-3.544 mL/(min·1.73 m^(2)),精度为15.33 mL/(min·1.73 m^(2)),95%CI为60.07 mL/(min·1.73 m^(2)),DCE-MRI在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期及以上[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时,曲线下面积为0.91,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82.14%。进一步动物实验发现4组间肾脏髓质ADC值均无显著差异,SYN组与IRI组肾脏皮质ADC值无显著差异,TCMR组及ABMR组皮质ADC值较SYN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TCMR组与ABM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TCMR组和ABMR组)皮质和髓质ADC值较SYN组、IRI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功能MRI可有效且安全地无创评估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动物实验发现功能MRI可用于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肾功能 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佳慧 吴琼 +6 位作者 高阳 赵鹤 谢生辉 李波 王少彧 张华鹏 王桠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现已成为探究癫痫脑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目前基于rs-fMRI研究癫痫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功能连接(function connection,FC)和图论分析。本文将对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术前定位、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图论
下载PDF
基于扩散磁共振成像的脑组织微结构成像在脑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芷瑄 毛椿平 +3 位作者 王梦珠 严序 毛家骥 沈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6,共10页
扩散MRI(diffusion MRI,dMRI)是一种利用水分子扩散速率和方向变化产生信号对比的成像技术,成像效果主要取决于MR信号采集及后处理中所采用的定量物理模型,对于在体无创揭示脑组织与脑部疾病的微结构信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 扩散MRI(diffusion MRI,dMRI)是一种利用水分子扩散速率和方向变化产生信号对比的成像技术,成像效果主要取决于MR信号采集及后处理中所采用的定量物理模型,对于在体无创揭示脑组织与脑部疾病的微结构信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dMRI领域中不断有新成像技术涌现,诸如基于新型扩散编码的多维度扩散成像(multidimensional diffusion,MDD)、平均表观传播MRI(mean apparent propagator MRI,MAP-MRI)以及基于多隔室模型的轴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等技术。本文从信号采集和模型拟合两个方面综述了基于dMRI的多种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目前的发展概况,以及其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等常见脑肿瘤中的初步应用,主要包括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评估、分子分型、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临床关切的问题。未来,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dMRI的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的成像条件,比如设置合适的b值范围及成像时间,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比较各种新型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在上述关键临床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推动基于dMRI的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从微观形态学角度全面揭示脑肿瘤的特征,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级、分子分型以及预后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编码 信号模型 隔室模型
下载PDF
伴和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自发脑活动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6
作者 辛子悦 周祺宸 +5 位作者 祁亚鹏 王一涵 刘建仁 张凯华 陈伟 杜小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 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度中心性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刘璐 张红霞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及一系列高级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和拉伸指数模型成像)均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乳腺病变潜在的组织学或病理学特征,为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从成像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上述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铭月 马利军 +1 位作者 苏宁 邢征宇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47-153,共7页
前列腺疾病是影响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除了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MRI作为目前公认最佳的诊断前列... 前列腺疾病是影响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除了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MRI作为目前公认最佳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多参数磁共振利用多参数、多序列、多角度成像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是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标准成像方法。近年来,磁共振扩散成像、定量成像、分子成像及影像组学等多种成像技术都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所应用,这些技术可以为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本文对各类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9
作者 宋雅琪 李一凡 +1 位作者 夏建国 田为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4,3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名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without chemotherapy treatment,C−)...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名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without chemotherapy treatment,C−)和30名化疗后乳腺癌患者(chemotherapy treatment,C+),分别进行了心理认知测试、结构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GMV进行分析,并选择体积变化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全脑FC的分析。GMV比较及FC比较均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差异脑区GMV及FC值与心理认知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与C−组相比,C+患者左侧枕中回(MNI:X,Y,Z=−10.5,−105.0,0.0)、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Y,Z=15.0,−103.5,−1.5)GMV减小(P<0.001,cluster size>90)。以左侧枕中回为种子点,与右侧颞极:颞上回(MNI:X,Y,Z=63,3,−3)、左侧颞上回(MNI:X,Y,Z=−54,−12,3)FC减弱;以右距状裂周围皮层为种子点,与左侧舌回(MNI:X,Y,Z=−33,−87,−15)FC减弱(P<0.001,FWE-corrected<0.05)。C+患者GMV与FC值与心理认知结果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大脑部分区域GMV改变,与大脑多个脑区存在FC受损,这可能是其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脑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功能连接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白质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扩散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天宇 朱小影 张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4,228,共7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种全球性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特征是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微觉醒和睡眠碎片化,会导致大脑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改变,现已有很多研究表明OSA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种全球性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特征是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微觉醒和睡眠碎片化,会导致大脑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改变,现已有很多研究表明OSA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RI)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特性来获取有关组织微结构的详细信息,在检测组织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方面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是在白质纤维病变的诊断中非常敏感。近年来,dMRI快速兴起,在OSA脑白质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OSA患者脑白质及认知功能损害的d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多序列地分析OSA患者脑白质扩散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OSA神经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联系,从而为诊断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损害 脑白质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1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王晓然 张福兰 马景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234,共6页
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是一种无创可视化脑内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NM)含量变化的新兴技术,对颅内NM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黑质中... 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是一种无创可视化脑内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NM)含量变化的新兴技术,对颅内NM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黑质中含NM的多巴胺神经元损失,NM减少。NM-MRI能够检测到颅内NM含量变化,间接提示多巴胺神经元活性状态。NM-MRI在PD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就近年来NM-MRI在P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期待随着NM-MRI技术的成熟,早日成为辅助临床PD诊断的影像学工具,同时对PD病理机制研究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黑色素 黑质 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王雪 牛亚利 +2 位作者 王婧 陈晓娜 万春晓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一种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至痴呆的综合征,由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早期不易鉴别和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连接异常的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其异常变化的功能连接与患者的认知障碍程...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一种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至痴呆的综合征,由于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早期不易鉴别和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连接异常的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其异常变化的功能连接与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相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静息态大脑内在活动的方法,应用静息态磁共振不同分析技术探索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异常变化有助于深入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该文主要综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精准诊断和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默认网络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正军 徐祥涛 +2 位作者 张帆 卢超 陆玮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计算各期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度增强指数(CEI),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以及无创肝纤维化模型APRI、FIB-4、GPR相比较。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SWE(P<0.001)、SIR肝胆期(P=0.005)、CEI肝胆期(P=0.003)、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SWE水平CHB患者的SIR肝胆期(P=0.031)、CEI肝胆期(P=0.001)、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CEI肝胆期组与中CEI肝胆期组(P=0.017)、高CEI肝胆期组(P=0.022)之间的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水平CEI肝胆期组间的Child-Pugh分布有差异(P=0.011)。CEI肝胆期水平与SWE呈负相关(r=-0.3973,P=0.0017),CEI肝胆期水平诊断Child-Pugh B+C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6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可以较好地评估CHB患者的肝功能,CEI肝胆期水平可以定量地辅助诊断肝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及下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致原发性闭经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新莲 王克杨 +1 位作者 赵维敬 梁宇霆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及下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原发性闭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原发性闭经的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I影像,总结影...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及下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原发性闭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原发性闭经的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I影像,总结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最终诊断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MRKH)综合征27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2例,处女膜闭锁6例,宫颈闭锁2例,阴道下段闭锁4例。27例MRKH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子宫缺如或始基子宫,伴阴道部分闭锁19例、全程闭锁8例;2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子宫及宫颈缺如,阴道下段可见,1例性腺位于双侧腹股沟区,1例位于盆腔内髂外血管内侧并伴发肿瘤;6例处女膜闭锁患者表现为子宫腔、宫颈管及阴道全程不同程度积血,1例伴输卵管积血;2例宫颈闭锁患者同时合并阴道闭锁、输卵管积血;4例阴道下段闭锁患者表现为闭锁段上方阴道、宫颈管及宫腔增宽积血。结论MRI可清楚显示子宫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明确导致原发性闭经的病变部位,为患者下一步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综合征 原发性闭经
下载PDF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医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16
作者 王小玲 郭春蕾 +1 位作者 张东友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fMRI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已逐步应用于我国中医药多个领域,其客观、可视化展示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变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融合,为中医药多领域的神经调控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总结近年来国... fMRI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已逐步应用于我国中医药多个领域,其客观、可视化展示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变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融合,为中医药多领域的神经调控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总结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应用fMRI技术,在针刺、艾灸、推拿及中药领域进行的多方面探索,分析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相关神经调控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艾灸 中药 推拿
下载PDF
冠状位磁共振成像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陈水斌 林毅 +2 位作者 罗爱芳 肖玉辉 欧阳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估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和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荷兰Philip... 目的评估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和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荷兰Philips Ingenia公司,3.0T),之后使用冠状位PROSET水激发序列进行扫描。收集MRI图像上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及与神经根受压关系。以术中和术后患者疗效为受压神经根节段的判断标准,分析计算冠状位MRI诊断受压神经根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使用Kappa一致性分析两者诊断一致性。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图像上共识别到31例患者存在2节段腰椎间盘受累,25例存在3节段受累,10例存在4节段受累,共涉及177个椎间盘。在冠状位腰椎MRI上,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压迫存在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包括神经根凹陷、神经节信号增强、神经根肿胀或神经根断裂。L4/L5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平面(69.81%),L5/S1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上方(72.58%)。共79处神经根受压,其中以L5的神经根受压比例最高82.28%(65/79)。冠状位MRI在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定位致病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8.6%、准确性为98.6%。冠状位MRI与术中及术后诊断Kappa一致性高(k=0.926)。结论冠状位MRI对定位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致病节段、受压神经根具有较高准确性,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18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评估CKD肾纤维化中的运用
19
作者 王秀娟 饶向荣 赵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患者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逐年增多,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肾纤维化是CKD进展的主要病理征象,是各种原因导致CKD进展为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患者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逐年增多,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肾纤维化是CKD进展的主要病理征象,是各种原因导致CKD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同时,CKD也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终末期肾脏疾病 肾纤维化 心血管疾病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CKD 危险因素 病理过程
下载PDF
基于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鉴别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的CNS5胶质母细胞瘤
20
作者 肖慧楠 郑莞怡 +3 位作者 吴振兴 施宇婷 徐雪 蒋日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OⅡ或Ⅲ级脑弥漫性胶质瘤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结构磁共振成像和扩散磁共振成像,其中扩散磁共振成像分别行MAP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并提取肿瘤实体区的均方位移(MSD)、q空间逆方差(QIV)、回归轴概率(RTAP)、回归原点概率(RTOP)、回归平面概率(RTPP)及平均扩散率(MD)均值。术后行病理和基因检测,再根据WHO CNS5分类重新分为GBM组(n=6)和非GBM组(n=22)。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SD、QIV、RTAP、RTOP、RTPP及MD值的差异,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GBM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瘤实体区的QIV、RTAP和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IV和RTAP的差异最为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78,特异度均为54.50%,敏感度均为100.00%。结论MAP-MRI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从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CNS5胶质母细胞瘤的能力,其中QIV和RTAP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