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IV感染与免疫印迹法确证对照分析
1
作者 唐耀敏 唐贵文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目的: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为参照,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筛查的效能。方法:于2023年7月3日—2024年10月31日选取400例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HIV联... 目的: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为参照,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筛查的效能。方法:于2023年7月3日—2024年10月31日选取400例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HIV联合筛查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本院进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检测,由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进行WB检测。以WB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其与WB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筛查HIV感染的效能。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269例HIV感染,131例无HIV感染。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与WB检测的Kappa值为0.927,一致性良好。胶体金法检测与WB检测的Kappa值为0.875,一致性良好。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诊断HIV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胶体金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HIV感染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粒化学发光法筛查HIV感染与WB具有较高一致性,且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胶体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印迹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胶体金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屠竞扬 周琰 +3 位作者 邵文琦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81-585,591,共6页
目的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0例... 目的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水平,并验证其正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及抗干扰能力。比较3组患者VEGF水平并绘制VEGF诊断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低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变异系数(CV)为4.38%,高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CV为1.32%,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中公布的肿瘤标志物不超过总允许误差(TEa)的1/4的要求(≤6.25%)。低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2.38%,高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1.92%,中间精密度符合不超过TEa的1/3的要求(≤8.33%)。重复检测3次国际标准品Z1、Z2的偏差分别为1.43%和-1.45%,其绝对值均未超出目标偏差(≤15%)。线性范围为40~3200 pg/mL。可报告范围为40~16000 pg/mL。20例表观健康人群检测结果均在厂家声明参考范围内,参考范围验证通过。加入干扰物质后,检测结果偏差均符合产品说明书声明的偏差(≤15%),抗干扰验证通过。癌症组V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良性疾病组(P<0.05),以160 pg/mL为最佳截断值时,VEGF诊断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95。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能保证检测质量,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性能验证 临床应用效果 评估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肺炎感染患者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莹 白薇 +1 位作者 黄婷 杨云侠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59-362,36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值202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P快速培养结果分为MP感染组(112例)和... 目的探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值202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P快速培养结果分为MP感染组(112例)和对照组(100例)。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gM、IgA、IgG诊断MPP感染的价值。比较CLIA和ELISA检测IgM、IgA、IgG的阳性率,采用四格表法检测CLIA及ELISA诊断MPP感染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P感染组血清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gM、IgA、IgG诊断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08、0.733,IgM+IgA+IgG联合诊断MPP的AUC为0.851,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AUC(P<0.05)。采用CLIA检测血清IgM、Ig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72.32%、34.82%、31.25%,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M、Ig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58.93%、20.54%、18.75%,CLIA检测血清IgM、IgA、Ig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检测(P<0.05)。112例MPP阳性患者中,CLIA、ELIS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07%(102/112)、84.82%(95/112),100例MPP阴性患者中,CLIA、ELISA检测阴性率分别为84.00%(84/100)、74.00%(74/100)。CLIA检测诊断MPP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74%、91.07%、84.00%;ELISA检测诊断MPP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72%、84.82%、74.00%;CLIA检测准确率均高于ELISA检测(P<0.05)。结论MPP感染患者血清IgM、IgA、IgG明显异常表达,三者在诊断MPP方面具有一定价值;CLIA检测IgM、IgA、IgG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可提高诊断MPP的准确性,可作为临床筛查MP感染的检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肺炎 免疫标志物 价值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诊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邵武市立医院输血科2022年1—12月检测HIV抗体的14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 目的 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邵武市立医院输血科2022年1—12月检测HIV抗体的14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test,WB)检测HIV。以WB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40例检测HIV抗体的患者,经WB结果确证,56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84例患者检测为阴性;经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的检出率为94.64%(53/56);经胶体层析法检测,HIV抗体的检出率为78.57%(44/56),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WB确证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5),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WB确证结果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742)。以WB确证结果为“金标准”,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敏感度为94.64%(53/56),准确度为96.43%(135/140),阴性预测值为96.47%(82/85),高于胶体层析法的78.57%(44/56)、87.86%(123/140)、86.81%(7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诊断效能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层析法,整体诊断效能优于胶体层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胶体层析 诊断效能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临床检测总IgE抗体和过敏原sIgE抗体的方法学比对
5
作者 吴叶丽 闵权 姚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对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平台(纳博克)检测临床样本中的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方法学比对。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相关文件,针对总IgE抗体以及屋尘螨D1/粉尘螨D2/交链孢霉M6/蟑螂I6/猫上皮E1/艾蒿W6/牛奶... 目的对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平台(纳博克)检测临床样本中的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方法学比对。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相关文件,针对总IgE抗体以及屋尘螨D1/粉尘螨D2/交链孢霉M6/蟑螂I6/猫上皮E1/艾蒿W6/牛奶F2/蛋白F1/小麦F4/虾F24/花生F13共计11项过敏原,对纳博克和ImmunoCAP系统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11项过敏原两种方法学比对的Kappa值均>0.75,表明两种方法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交链孢霉和小麦两项外,其余项目的阴性、阳性、总符合率和±1级符合率均在90%以上,表明两种方法学的定性一致性良好;Spearman相关系数(r)均位于95%置信区间(CI)内,表明两种方法学的量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纳博克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过敏原检测平台与ImmunoCAP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前者的样本用量更少,是一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的全定量过敏原检测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IgE抗体 学比对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过敏原检测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性能验证
6
作者 金子铮 赵慧君 +4 位作者 吕文娟 孔亚龙 杨静 王春馨 王学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4年第12期2342-2348,共7页
目的基于WS/T408-2024等文件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性能验证,以评估引入本实验室后的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方法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 目的基于WS/T408-2024等文件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性能验证,以评估引入本实验室后的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方法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分析特异性和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TAT、PIC、tPAIC和TM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小于3.5%、实验室内CV均小于6%,与正确度控制物质的相对偏倚均小于5%。线性验证的回归方程,TAT为Y=0.9978X-0.4723,PIC为Y=1.009X-1.248,tPAIC为Y=0.9898X-0.7097,TM为Y=1.010X-1.165,且R^(2)均大于0.99。TAT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其余3项为临床可接受的非线性。总体来看,363μmol/L以下的胆红素、11.3mmol/L以下的三酰甘油和5g/L以下的血红蛋白对4种项目检测无明显影响。检测20个表观健康人的新鲜血浆中的TAT、PIC、tPAIC和TM,落在参考限外的测定值均不超过2个。结论中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等符合要求,分析特异性符合厂家声明,参考区间可在本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验证 血栓分子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LE自身抗体的比对分析
7
作者 陈超 廖文英 +1 位作者 韩俊 杨双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1-0074,共4页
分析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8年~2023年收集的50份SLE阳性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两种方法测定... 分析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8年~2023年收集的50份SLE阳性患者血清进行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两种方法测定抗Sm、RNP/Sm、dsDNA、核小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5项抗体有4项Kapp值为0.4~0.75,可靠性好,抗RNP/Sm抗体特异性和灵敏度在80%以上,Kappa值在0.75以上,与免疫印迹法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SLE自身抗体可靠性高,在SLE的诊断中具有相似的效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不仅准确,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应用于SLE自身抗体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的性能确认
8
作者 古珍 王成洪 王媛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48-52,共5页
目的对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迈克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进行性能确认,评价其是否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相关要求。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系列文件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 目的对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迈克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进行性能确认,评价其是否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相关要求。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系列文件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对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GDF-15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特异性进行确认和评价。结果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GDF-15的高浓度样本的CV批内为2.29%,低浓度样本的CV批内为3.78%;高浓度样本的CV批间为2.88%,低浓度样本的CV批间为3.79%,显示出优异的批内、批间重复性;加标回收实验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6%,且每个加标样本的回收率均在95.0%~105.0%,平均回收率与各组间的回收率的差值<10%;线性范围为100~30000 p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100~300000 pg/mL。血红蛋白(≤19.8 g/L)、甘油三酯(≤36 mmol/L)、胆红素(≤13680μmol/L)时对GDF-15的检测无干扰,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GDF-15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特异性确认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能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化学发光测定 生长分化因子15 性能确认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隋鑫 解朋 +5 位作者 黄建敏 高建青 景建敏 魏玲格 吴炜杰 于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的差异,探讨CLIA检测TRAb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送检患者血清样本118份,... 目的研究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的差异,探讨CLIA检测TRAb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送检患者血清样本118份,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血清样本,其中甲状腺相关疾病70例,健康查体及非甲状腺疾病人群48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偏差分析、阴阳性符合率,并对CLIA法检测TRAb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CLIA与ECLIA检测TRAb整体相关性良好(r=0.969);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TRAb结果在低浓度值部分(0~5 IU/L)一致性良好,但随着TRAb浓度的升高,偏差也逐渐增大;二者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6.84%、100%、95.76%,Kappa值为0.8995(P<0.01)。CLIA法检测TRAb低值和高值批内CV分别为2.68%和0.92%,批间CV分别为5.70%和1.48%;0.25~40 IU/L线性良好,R^(2)=0.9987。结论本研究认为CLIA和ECLIA法一致性较好,CLIA法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测血清TRAb含量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下载PDF
1例肝癌患者磁微粒化学发光法HIV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云燕 仇卫民 江春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381-3382,共2页
我国艾滋病感染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预防HIV的传播、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实验室检测HIV抗体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但是ELISA对一些临床上低浓... 我国艾滋病感染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预防HIV的传播、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实验室检测HIV抗体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但是ELISA对一些临床上低浓度标本的检测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问题,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检测简便,结果的重复性好、线性范围也宽、并且有着安全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肝纤四项检测限与功能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玉文 蒋长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 目的评价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利用空白样品及系列梯度稀释样品在Auto Lumo A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系统上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配套试剂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功能灵敏度。结果透明质酸的空白限为7.59ng/m L、检出限为16.17ng/m L、20%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功能灵敏度为18.72ng/m L;层粘连蛋白的空白限为1.38ng/m L、检出限为3.53ng/m L、20%CV功能灵敏度为4.16ng/m L;Ⅲ型前胶原N端肽的空白限为0.89ng/m L、检出限为2.40ng/m L、20%CV功能灵敏度为2.48ng/m L;Ⅳ型胶原的空白限为2.42ng/m L、检出限为6.49ng/m L、20%CV功能灵敏度为9.21ng/m L。结论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肝纤四项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的建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空白限 检出限 功能灵敏度
下载PDF
检测尿Ⅳ型胶原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建立及尿Ⅳ型胶原在膜性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蕾 陈伟琴 +1 位作者 徐旻一 陈旭东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尿Ⅳ型胶原(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探讨尿ⅣC在膜性肾病(M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备适用于尿ⅣC检测的标准品,建立检测尿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检测限、线性范围、正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及... 目的建立检测尿Ⅳ型胶原(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探讨尿ⅣC在膜性肾病(M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备适用于尿ⅣC检测的标准品,建立检测尿ⅣC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检测限、线性范围、正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及分析灵敏度)进行确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ⅣC对MN的诊断效能。采用该方法检测274例慢性肾病(CKD)患者及83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尿ⅣC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期的CKD患者尿ⅣC水平的变化。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尿ⅣC的标准曲线拟合方程为Y=42.802X^2+10 626X-10 856(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48 ng/m L。低值、中值和高值样本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2%、8.16%和3.46%,低值和中值批间CV分别为18.23%、17.61%,平均回收率为97.0%。ROC曲线分析显示,尿ⅣC诊断M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可信区间(CI)0.837~0.913],最佳临界值为4.15 ng/m L,敏感性为79.0%,特异性为86.7%。MN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 PGN)组、非膜性肾病(N-MN)组尿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N组、Ms PGN组尿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N-MN组(P<0.01)。将MN患者根据CDK分期分为5期,CKD1期与CKD2、CKD3、CKD4期比较,尿Ⅳ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CKD5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靠且价格低廉,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尿ⅣC对MN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尿液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性能评价 膜性肾病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性能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继云 马小艳 +1 位作者 刘欢 王雅杰 《肝脏》 2022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的性能,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确认试剂盒(考核试剂)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产品Abbott Ireland Diagnostics Divisio... 目的比较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的性能,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确认试剂盒(考核试剂)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产品Abbott Ireland Diagnostics Division生产的HBsAg确认试剂盒(对比试剂)同时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380例,分析并比较两种试剂盒检测的性能。结果考核配套试剂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均为100%,2种配套试剂具有一致性(Kappa>0.75);考核试剂确认阳性符合率为100%,未确认阳性符合率为0、总符合率为91.58%,2种确认试剂具有一致性(Kappa>0.75)。考核试剂灵敏度为99.43%,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对比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2种试剂盒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致性(Kappa>0.75)。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性能相当,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确认试剂盒同样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确认试剂盒 性能
下载PDF
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肝纤四项检测限与功能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灵 李忠信 +1 位作者 关学 渠海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评价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 目的评价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型胶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利用空白样品及系列梯度稀释样品在Auto Lumo A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系统上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配套试剂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功能灵敏度。结果透明质酸的空白限为7.59 ng/mL,检出限为16.17 ng/mL,20%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功能灵敏度为18.72 ng/mL;层粘连蛋白的空白限为1.38 ng/mL,检出限为3.53 ng/mL,20%CV功能灵敏度为4.16 ng/mL;Ⅲ型前胶原N端肽的空白限为0.89 ng/mL,检出限为2.40 ng/mL,20%CV功能灵敏度为2.48 ng/mL;Ⅳ型胶原的空白限为2.42 ng/mL,检出限为6.49 ng/mL,20%CV功能灵敏度为9.21 ng/mL。结论 Auto Lumo A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肝纤四项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的建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 肝纤维化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空白限 检出限 功能灵敏度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俊民 李宁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60个血清标本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需要手术、输注血制品、分娩及介入治疗等住院患者,用磁微粒发光法(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60个血清标本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需要手术、输注血制品、分娩及介入治疗等住院患者,用磁微粒发光法(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并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比较三组阳性率,比较CLIA、ELISA检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结果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三组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检测阳性106例,阴性9754例;CLIA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28%、99.94%、94.39%、99.95%、99.89%,ELISA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85%、99.85%、85.85%、99.85%、99.70%,ELISA检测结果均低于CLIA检测(P<0.05)。结论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辅助梅毒的筛查、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食品中百草枯残留量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洁 莫绪 张启韩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14期101-104,共4页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巴拉利,是一种有效的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制其枯死。百草枯在植物中容易产生残留,对人体毒性极高,且无特效解毒药,是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但因其高效、实用...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巴拉利,是一种有效的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制其枯死。百草枯在植物中容易产生残留,对人体毒性极高,且无特效解毒药,是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但因其高效、实用性,仍然未能完全杜绝其应用,每年百草枯中毒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食品中百草枯残留检测对有效监测食品安全、控制农药滥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对百草枯6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液C_(1)~C_(6)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以及稳定性分析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LE自身抗体的比对分析
17
作者 周厚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年第5期35-37,47,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123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 目的:比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123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60例,用卡方检验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中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0%和14.3%、抗RNP/Sm阳性率分别为54.0%和42.9%、dsDNA阳性率分别为41.3%和30.2%、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7%和20.6%、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11.1%。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0.05)总符合率为80.6%,Kappa值为0.669。结论: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较好的符合率和准确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可以作为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sST2检测性能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梦秋 王旭鸿 +3 位作者 潘蓓 聂俊杰 王书奎 何帮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进行性能验证,评价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法采用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对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及厂家提供的质控物质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进行性能验证,评价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法采用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对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及厂家提供的质控物质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精密度(血清: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2.2%及2.3%、质控品: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1.7%及1.5%)、重复性(血清: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1.07%及1.41%、质控品: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0.98%及1.23%)、线性范围(血清:1.00~300.00 ng/mL范围内方法一r为0.9999、方法二r为0.9998,质控品:6.40~200.00 ng/mL范围内方法一r为0.9999、方法二r为0.9999)、最低检测限(0.028 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40倍稀释)、参考区间验证(健康人样本靶值均在参考区间内)、临床样本对比测试(与参照方法对比阳性及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88%及96.55%)、样本稳定性测试(高、低值样本室温静置3 d相对偏差为-15.3%及-14.6%,而2~8℃静置7 d相对偏差为-0.44%及0.39%,-20℃静置7 d相对偏差为-2.08%及-0.72%),具有较好稳定性、干扰实验(胆红素≤1 mmol/L、血红蛋白≤10 g/L、脂肪乳≤20 g/L时,对样本检测无明显干扰作用)结果均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结论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符合临床应用要求,适于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性能验证
下载PDF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梦男 高欣欣 +2 位作者 刘春龙 张舟 王梦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23-2627,2633,共6页
目的:制备抗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的多克隆抗体,并基于所获抗体建立并评价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磁微粒化学发光(CLIA)检测体系。方法:高纯度GM抗原作为免疫原制备高效价、交叉反应弱的多克隆抗体。以磁微粒偶联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标志的抗G... 目的:制备抗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的多克隆抗体,并基于所获抗体建立并评价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磁微粒化学发光(CLIA)检测体系。方法:高纯度GM抗原作为免疫原制备高效价、交叉反应弱的多克隆抗体。以磁微粒偶联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标志的抗GM抗体,待测血清样本和吖啶磺酰胺标志的抗GM抗体建立GM磁微粒化学发光夹心法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条件优化和性能评估。结果:检测回收率(100±15)%;分析内精密度、分析间精密度均<10%;分析灵敏度LoB、LoD分别为0.05、0.08 ng/ml;线性区间为0.15~50.00 ng/ml;Kappa系数0.88>0.75,与市售伯乐试剂盒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GM磁微粒化学发光定性检测方法性能良好,具有潜在的市场转化应用前景,为侵袭性曲霉病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有益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多克隆抗体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侵袭性曲霉病 性能评估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立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PR3抗体、抗MPO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A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B方法)对166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50例健康者血清中抗PR3抗体、抗MPO抗体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比较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PR3抗体、抗MPO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A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B方法)对166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50例健康者血清中抗PR3抗体、抗MPO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方法测定高、中、低质控血清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优于B方法,A、B方法测定质控血清的准确度均符合要求;A、B方法测定抗PR3抗体、抗MPO抗体临床样本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 8,0.989 6;A、B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kappa分析,kappa系数分别为0.897和0.882。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A方法)测定抗PR3抗体、抗MPO抗体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B方法),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3 酶联免疫吸附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