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压下率对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变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吴硕 贾涓 +3 位作者 宋新莉 程朝阳 吴隽 刘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EBSD)、快速升温管式炉和交流磁性能测量仪研究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变形组织和磁性能随冷轧压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高强无取向电工钢中形成含有大量亚结构的粗糙条带和变形量较小的光滑条带。粗糙条带具有γ取向,主要为{111}〈110〉,光滑条带具有{112}〈110〉和{001}〈110〉取向。粗糙条带中存在大量宽度约为2~3μm的剪切带,与轧向呈20°~35°夹角,且随压下率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剪切带与基体间具有一定取向差,随压下率增大,剪切带逐渐从{111}〈110〉取向转向{223}〈110〉取向,与基体间取向差逐渐增大。退火后Goss和{111}面织构增多,{001}面织构减少;轧向磁感应强度增大,横向磁感应强度减小,各向异性显著,铁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无取向电工钢 冷轧压下率 剪切带 织构 磁性能
下载PDF
Cu对含Ce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 丁西安 +2 位作者 王永强 陆勤阳 郑成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无取向硅钢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材料,要求其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优异,但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如何获得强度和磁性能的良好匹配是高性能无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本工作通过Cu、Ce合金化研制了高强高效无取... 无取向硅钢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材料,要求其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优异,但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如何获得强度和磁性能的良好匹配是高性能无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本工作通过Cu、Ce合金化研制了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样品,但是,目前Cu在硅钢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磁性能的影响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工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u对含Ce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在显著提高强度的情况下同时降低高频铁损,较多Cu的添加使磁感降低、铁损升高。这主要是因为,适量的Cu以富Cu相析出,具有尺寸小、分布分散等特点,一方面促使再结晶的发生,提高晶粒均匀性,并且高温再结晶退火过程中Cu以固溶形式存在不会明显阻碍晶粒长大,对磁性能有利;另一方面促使有利织构的产生,抑制不利织构出现,提高磁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富Cu析出相阻碍磁畴转动对磁性能的不利影响。Cu含量较高时,富Cu析出相不仅尺寸较大,而且形态呈长条状或短棒状,恶化了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高强高效无取向硅钢 组织 织构 磁性能
下载PDF
过渡金属元素掺杂对SmCo_(3)合金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3
作者 严志 方诚 +1 位作者 王芳 许小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7,共8页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Sm-Co基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磁性能,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永磁材料.然而,这些合金在高温环境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而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Fe,Ni,Cu,Zr作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元素,通过第...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Sm-Co基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磁性能,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永磁材料.然而,这些合金在高温环境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相对较低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而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Fe,Ni,Cu,Zr作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元素,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掺杂元素对SmCo_(3)合金结构稳定性、磁性能和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元素Ni,Cu和Fe的掺杂有利于提升SmCo_(3)体系结构稳定性,而元素Zr的掺杂不利于体系结构稳定性.磁性能计算表明,掺杂非磁性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SmCo_(3)体系的总磁矩,而掺杂磁性元素可以增大SmCo_(3)体系的总磁矩,在SmCo_(3)体系中并不是掺杂所有的磁性元素都可以增大体系总磁矩,并通过电子结构的分析阐明了其微观机制.最后筛选出了过渡元素Fe有利于提升SmCo_(3)的磁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并在其原胞中掺杂原子百分比为0—22.22%范围内,预测了其最佳掺杂原子百分比为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_(3)型永磁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过渡元素掺杂 综合磁性能
下载PDF
偶联剂对磁性丁腈橡胶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旭 梁琳 +2 位作者 刘奕麟 丁乃秀 张保岗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250-255,共6页
分别选用2种硅烷偶联剂和4种钛酸酯偶联剂制备磁性丁腈橡胶(NBR),研究偶联剂对磁性NBR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的胶料的磁性能优于添加硅烷偶联剂的胶料,其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A13的胶料的磁性能最优;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 分别选用2种硅烷偶联剂和4种钛酸酯偶联剂制备磁性丁腈橡胶(NBR),研究偶联剂对磁性NBR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的胶料的磁性能优于添加硅烷偶联剂的胶料,其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A13的胶料的磁性能最优;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大,胶料的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J)和最大磁能积[(BH)max]先增大后减小,矫顽力(HCB)无明显变化规律;当钛酸酯偶联剂A13用量为磁粉用量的1%时,胶料具有最优的磁性能:Br 0.224 T,HCB 165 kA·m^(-1),HCJ 279 kA·m^(-1),(BH)max 9.7 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磁性丁腈橡胶 磁性能
下载PDF
铁基软磁颗粒包覆工艺及磁性能研究
5
作者 杜皎 亓俊杰 +3 位作者 孙海身 张雷 解传娣 孙立辉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通过湿化学法在铁硅铬合金粉末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磷酸盐无机包覆层,采用扫描电镜和交流测量装置,检测粉末形貌和样品磁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400℃时,新的无机包覆涂层未发生分解,仍在铁硅铬合金粉末颗粒表面均匀分布;随着频率... 本文通过湿化学法在铁硅铬合金粉末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磷酸盐无机包覆层,采用扫描电镜和交流测量装置,检测粉末形貌和样品磁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400℃时,新的无机包覆涂层未发生分解,仍在铁硅铬合金粉末颗粒表面均匀分布;随着频率的提高磁损耗不断增加,含硅量6.5%(质量分数)的样品磁损耗较含硅量3.5%(质量分数)的低,电阻率为190Ω·cm,因此,FeSi6.5Cr磁环样品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工艺 铁基颗粒 磁性能
下载PDF
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特性与磁性能
6
作者 何承绪 马光 +5 位作者 毛航银 祝志祥 韩钰 高洁 张一航 胡卓超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酸镁底层被严重破坏。退火对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表面绝缘电阻无明显影响,但影响涂层的附着性,耐热型取向硅钢带材表面的绝缘涂层不具备耐热性。过励磁与直流偏磁工况比谐波工况对带材损耗、噪声、磁致伸缩的影响更为明显。压应力对耐热型取向硅钢磁性能、噪声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拉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对损耗具有降低作用,同时不影响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型取向硅钢 涂层 磁性能 复杂工况 拉应力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Bi、Ce掺杂钇铁石榴石陶瓷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
7
作者 叶登建 代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钇铁石榴石(Y_(3)Fe_(5)O_(12),YIG)是一种立方晶体结构的软磁铁氧体材料。YIG具有法拉第效应、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在微波磁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球磨法,通过预烧成功制备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 钇铁石榴石(Y_(3)Fe_(5)O_(12),YIG)是一种立方晶体结构的软磁铁氧体材料。YIG具有法拉第效应、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在微波磁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球磨法,通过预烧成功制备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再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将其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成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陶瓷表面和内层进行了物相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和陶瓷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静态磁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Bi元素的掺入,预烧温度降低到1050℃。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在1050℃、60 MPa、保温4 min条件下制备出孔洞少、表观密度为5.3585 g/cm^(3)和5.4469 g/cm^(3)的Bi,Ce-YIG陶瓷,实现了Bi,Ce-YIG陶瓷的低温快速烧结。Ce的掺入提高了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陶瓷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3.01 emu/g、25.96 emu/g),有利于磁光器件的小型化。Bi,Ce-YIG陶瓷的铁磁共振线宽最低为140.5 Oe,有利于器件在微波应用中的低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铁石榴石 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低温快速烧结 静态磁性能
下载PDF
行星式球磨工艺参数对SmCo_(5)粉体磁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奎 安士忠 +2 位作者 李邦振 赵金龙 任凤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4-2229,共6页
纳米晶SmCo_(5)粉体具有高矫顽力和强磁耦合的优点,是制备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使用最广泛的硬磁材料之一。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球磨法制备SmCo_(5)微纳米片,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和表面活性剂含量对SmCo_(5)粉体的... 纳米晶SmCo_(5)粉体具有高矫顽力和强磁耦合的优点,是制备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使用最广泛的硬磁材料之一。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球磨法制备SmCo_(5)微纳米片,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和表面活性剂含量对SmCo_(5)粉体的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和球料比的增加,SmCo_(5)粉末的粒径和厚度减小并转化为微、纳米片,当球磨时间和球料比大于4 h和12∶1后,SmCo_(5)粉末的粒径和厚度变化不明显。选用球料比16∶1、球磨时间2 h、表面活性剂含量30%参数,SmCo_(5)粉体具有最优的磁性能,剩磁(Mr)为45.9 Am^(2)/kg,矫顽力(Hc)为1.13×10^(6) 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行星式球磨 球磨工艺 SmCo_(5)粉体 形貌 磁性能
下载PDF
高Ce含量RE-Fe-B烧结磁体元素分布与磁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志 刘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高Ce含量RE-Fe-B磁体,提高高丰度稀土Ce的利用率,对不同Ce替代量RE-Fe-B磁体的磁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e/(Ce+Nd)质量分数达到40%的双主相磁体仍保持着优良的磁性能,剩磁Br达到1.31 T,最大磁... 为了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高Ce含量RE-Fe-B磁体,提高高丰度稀土Ce的利用率,对不同Ce替代量RE-Fe-B磁体的磁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e/(Ce+Nd)质量分数达到40%的双主相磁体仍保持着优良的磁性能,剩磁Br达到1.31 T,最大磁能积(BH)_(max)达到310.56 kJ/m^(3)。在Ce替代量为40%的单、双主相磁体中,Nd和Ce元素的置换行为存在差异,单、双主相磁体中Nd元素均偏向于进入主相晶粒,Ce元素则趋于聚集在晶界相或主相晶粒表层,且在双主相磁体中形成贫Ce主相和接近名义成分的(Nd_(0.6)Ce_(0.4))_(30.5)(Fe,M)_(bal)B_(0.97)主相。通过观察磁畴翻转分析了单、双主相磁体的磁化行为,研究了双主相磁体矫顽力增强机制:贫Ce主相的高各向异性场对富Ce主相的磁矩起到了钉扎作用。Nd和Ce元素扩散行为的研究为制备高Ce含量、高磁性能的商业化RE-Fe-B磁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 Ce)-Fe-B 高Ce含量 双主相磁体 磁畴 磁性能 元素分布
原文传递
Cu和Zr元素取代对Sm_(2)Co_(7)快淬带磁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侯永杰 左建华 +4 位作者 李敏敏 薄宇 章明 董福海 白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带内引起了强烈的钉扎效应,有助于提升快淬带的矫顽力,且均在x=0.3时获得最大矫顽力;Cu取代量x=0.1、0.2、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随快淬速度逐渐降低,取代量x=0.3时表现为逐渐升高;Zr取代量x=0.1~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均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Henk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对于Cu元素和Zr元素取代,δM值均在x=0.3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快淬带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最强;Sm_(2)(Co, Cu)_(7)和Sm_(2)(Co, Zr)_(7)快淬带的最大δM值分别为1.48和1.04。适量Cu、Zr元素取代可以提高Sm_(2)Co_(7)磁体在反磁化过程中的不可逆翻转场H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Co_7 快淬带 Cu和Zr取代 快淬速度 磁性能 交换耦合 不可逆翻转场
原文传递
晶界扩散中Tb对烧结NdFeB磁体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志恒 刘乔波 +5 位作者 曹俊 李仲 朱利强 王舒远 刘延丰 熊俊杰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通过晶界扩散技术提升烧结钕铁硼(NdFeB)磁体矫顽力的方法已获得广泛应用,为了研究重稀土磁粉对磁体综合磁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喷涂扩散的方法将重稀土Tb含量为6.0%(质量分数)的磁粉作为复合扩散源的一部分进行晶界扩散并制备了高性能烧... 通过晶界扩散技术提升烧结钕铁硼(NdFeB)磁体矫顽力的方法已获得广泛应用,为了研究重稀土磁粉对磁体综合磁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喷涂扩散的方法将重稀土Tb含量为6.0%(质量分数)的磁粉作为复合扩散源的一部分进行晶界扩散并制备了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结果表明,当主扩散源占比为60%(质量分数)时,Nd_(40)Tb_(60)对应扩散磁体的矫顽力最高达到21.52 kOe,矫顽力增幅明显。经过微观组织结构和XRD表征分析,重稀土元素Tb沿晶界相扩散进入磁体内部的同时发生了晶格取代反应,可在晶粒表层生成磁晶各向异性场更强的(Nd,Dy/Tb)_(2)Fe_(14)B硬磁相,显著增强了磁体矫顽力。当主扩散源占比为20%、40%和80%(质量分数)时,Nd_(80)Tb_(20),Nd_(60)Tb_(40)和Nd_(20)Tb_(80)对应扩散磁体的矫顽力增幅较小,其中Nd_(80)Tb_(20)扩散磁体的矫顽力为19.60 k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 晶界扩散 磁耦合 扩散源 磁性能
下载PDF
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研究现状
12
作者 郭克星 高杰 房世超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无取向硅钢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军事工业、磁性领域和轨道交通等领域。鉴于目前关于无取向硅钢的综述性研究较少,为便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研究现状,从生产工艺、微观组织、合金元素、热处理... 无取向硅钢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军事工业、磁性领域和轨道交通等领域。鉴于目前关于无取向硅钢的综述性研究较少,为便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研究现状,从生产工艺、微观组织、合金元素、热处理及其他方式处理对磁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无取向硅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磁性能 织构 热处理 合金化
下载PDF
添加Zr、Ti元素对烧结钕铁硼磁性能与时效工艺的影响
13
作者 张文博 李秀燕 +2 位作者 王新峰 张均飞 雒有成 《稀土信息》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利用晶间合金化工艺,研究了在制粉工序添加Pr-Nd、Dy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矫顽力和剩磁的影响。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晶间合金化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磁体矫顽力;研究了添加适量的Zr、Ti对磁体矫顽力均有提高,同时根据元素添加后在磁... 本文利用晶间合金化工艺,研究了在制粉工序添加Pr-Nd、Dy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矫顽力和剩磁的影响。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晶间合金化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磁体矫顽力;研究了添加适量的Zr、Ti对磁体矫顽力均有提高,同时根据元素添加后在磁体内部的分布和成相不同,试验不同的时效工艺以达到磁性能最佳;Ti元素的添加能有效改善磁体的方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时效工艺 磁性能 晶间合金化 Zr、Ti
下载PDF
强弱磁选磁铁的磁性能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徐红俊 李宗泰 +2 位作者 吴忠仙 朱立能 刘思含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1期213-215,共3页
本文研究了强弱磁选磁铁的磁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首先,对磁选磁铁进行了分类和概述,明确了强磁选磁铁和弱磁选磁铁的区别。然后,介绍了磁性能研究的方法,包括测量参数和实验设计。接着,详细探讨了强磁选磁铁和弱磁选磁铁的磁性... 本文研究了强弱磁选磁铁的磁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首先,对磁选磁铁进行了分类和概述,明确了强磁选磁铁和弱磁选磁铁的区别。然后,介绍了磁性能研究的方法,包括测量参数和实验设计。接着,详细探讨了强磁选磁铁和弱磁选磁铁的磁性能,分析了磁场强度分布、磁力线分布以及磁力和磁场调节方法。此外,探讨了强弱磁选磁铁在矿石选矿、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磁选磁铁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弱磁选磁铁 磁性能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基于磁控溅射制备的YIG薄膜结构与磁性能
15
作者 肖杨 卢志红 +2 位作者 张振华 赵新 冯金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使用射频磁控溅射在衬底上沉积了纳米级YIG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铁磁共振等研究了溅射气压、溅射功率和退火温度对于所制薄膜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唯象方程拟合出薄膜样品的Gilbert阻尼系数。
关键词 YIG薄膜 磁控溅射 晶体结构 磁性 Gilbert阻尼 铁磁共振
下载PDF
有机阳离子插层调控二维反铁磁MPX_(3)磁性能
16
作者 弭孟娟 于立轩 +2 位作者 肖寒 吕兵兵 王以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电控磁效应调控二维(2D)反铁磁(AFM)材料的研究结合了电控磁效应与半导体工艺兼容且低能耗的优势,2D材料范德瓦耳斯界面便于异质集成以及AFM材料无杂散场、抗外磁场干扰、内禀频率高的优势,成为领域内研究的重点.载流子浓度调控是电控... 电控磁效应调控二维(2D)反铁磁(AFM)材料的研究结合了电控磁效应与半导体工艺兼容且低能耗的优势,2D材料范德瓦耳斯界面便于异质集成以及AFM材料无杂散场、抗外磁场干扰、内禀频率高的优势,成为领域内研究的重点.载流子浓度调控是电控磁效应的主要机制,已被证明是调控材料磁性能的有效途径.层内AFM材料的净磁矩为零,磁性调控测量存在挑战,故其电控磁效应研究尚少且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有机阳离子的多样性,本文利用有机阳离子插层系统地调控了2D层内AFM材料MPX_(3)(M=Mn,Fe,Ni;X=S,Se)的载流子浓度,并研究了电子掺杂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笔者在MPX_(3)家族材料中发现了依赖载流子浓度变化的AFM-亚铁磁(FIM)/铁磁(FM)的转变,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为2D磁性材料的载流子调控磁相变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研究2D磁体的电子结构与磁性之间的强相关性以及设计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开辟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磁性材料 电控磁 有机阳离子插层 磁相变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硅钢力、磁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朝阳 钟柏林 +3 位作者 倪正轩 景文强 张施琦 刘静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2-1492,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汽车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和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不仅需要具有优异的磁性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同时需要具有高强度来抵抗高速运转时的离心力.然... 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汽车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和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不仅需要具有优异的磁性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同时需要具有高强度来抵抗高速运转时的离心力.然而,无取向硅钢的强度和磁性能难以兼顾,因此无取向硅钢力、磁性能的协同调控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强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和磁性能调控的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强化方式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和磁性能协同调控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多种强化方式共同作用或利用细小弥散的纳米共格析出相实现高强无取向硅钢力、磁性能的最佳匹配,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硅钢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无取向硅钢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强化方式 磁性能 纳米共格析出相
下载PDF
GdPO_(4):Sm^(3+)荧光粉的焙烧温度和掺杂浓度的优化及发光和磁性能
18
作者 吴锦绣 王倩倩 +6 位作者 吴宝龙 柳召刚 胡艳宏 齐源昊 张晓伟 冯福山 李健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9-1192,共14页
以GdPO_(4)为基质,Sm^(3+)为激活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荧光粉前驱体,分别在800、900、1000、1100和1200℃下焙烧,得到一系列GdPO_(4):Sm^(3+)荧光粉。首先探究了GdPO_(4):Sm^(3+)的最佳焙烧温度;其次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GdPO_(4)... 以GdPO_(4)为基质,Sm^(3+)为激活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荧光粉前驱体,分别在800、900、1000、1100和1200℃下焙烧,得到一系列GdPO_(4):Sm^(3+)荧光粉。首先探究了GdPO_(4):Sm^(3+)的最佳焙烧温度;其次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GdPO_(4):Sm^(3+)荧光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GdPO_(4):2%Sm^(3+)的高温荧光性能和磁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磁强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由前驱体六方晶系GdPO_(4)·H_(2)O:Sm^(3+)变为单斜晶系的GdPO_(4):Sm^(3+),形貌由纳米棒变为无规则块体。当焙烧温度为1000℃,Sm^(3+)掺杂浓度为2%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达到最大值。GdPO_(4):2%Sm^(3+)中Sm^(3+)之间能量传递类型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为1.646~1.884 nm。最佳样品Gd PO_(4):2%Sm^(3+)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热猝灭活化能为-0.157 eV,且具有良好的顺磁性,质量磁化率为1.22×10^(-4)emu·g^(-1)·Oe^(-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O_(4):Sm^(3+) 焙烧温度 浓度猝灭机理 发光性能 磁性能
下载PDF
热轧工艺对免常化50W400钢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光红兵 林媛 张文康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采用一次冷轧制造工艺时,热轧板必须常化,主要目的是使热轧板组织更加均匀、再结晶晶粒增多,同时使晶粒和析出物粗化,强化有利织构,提高磁性能。但为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采用一次冷轧制造工艺时,热轧板必须常化,主要目的是使热轧板组织更加均匀、再结晶晶粒增多,同时使晶粒和析出物粗化,强化有利织构,提高磁性能。但为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再结晶,使实现免常化“一次冷轧”生产低成本高牌号硅钢成为一种可能。针对免常化2.5%(Si+Al)(质量分数)的50W400钢开展了3种不同热轧工艺调整试验,并对试验后热轧板组织和最终成品组织、织构、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但总体对成品磁性能有害;在不提高加热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将粗轧5道次变为3道次,提高粗轧终轧温度,加大各道次压下量,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使热轧板再结晶晶粒明显增多且粗化,强化了成品中有利的{110}〈001〉织构,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免常化低成本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牌号硅钢 免常化 热轧工艺 粗轧 磁性能
下载PDF
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比对化学镀Ni-Co-P薄膜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袁静 袁瑞 +1 位作者 冯涛 毛多鹭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采用化学镀法在硅基底上直接施镀了Ni-Co-P磁性薄膜,通过调整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控制镀层中镍、钴含量,优化薄膜软磁性能。采用SEM、EDAX、XRD和VSM研究了镀液中不同的镍、钴浓度比对薄膜形貌、成分、厚度、镀速、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采用化学镀法在硅基底上直接施镀了Ni-Co-P磁性薄膜,通过调整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控制镀层中镍、钴含量,优化薄膜软磁性能。采用SEM、EDAX、XRD和VSM研究了镀液中不同的镍、钴浓度比对薄膜形貌、成分、厚度、镀速、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Ni-Co-P薄膜由瘤状Ni-Co颗粒组成,镀态的Ni-Co-P镀层由非晶相构成。随着镀液中Co^(2+)浓度的增加,镀层中Co元素的含量增多,Ni元素的含量降低,但镀层的镀速减缓,当镀液中Co^(2+)含量过高时,施镀非常困难,而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对镀层中非金属元素P的沉积量影响不大。Ni-Co-P合金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镀层中Co元素含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矫顽力同时呈现下降趋势。当镀液中c(Ni^(2+))∶c(Co^(2+))=2∶3时,制备的Ni-Co-P镀层软磁性能最好,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820 emu/cc,矫顽力仅为4 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Co-P涂层 形貌 晶体结构 磁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