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孙振虎 马先军 张芸芸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14.4)岁。均行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Flair)、SWAN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序列检查,将DWI显示高信号区、表观弥散系数(ADC)显示低信号区判定为梗死核心区,分析SWAN序列提示突出血管征(PVS)阳性区域、3D ASL序列提示脑血流量(CBF)低灌注区域分别与梗死核心区间的不匹配范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SWAN-DWI不匹配区的范围为(2289.42±721.47)mm^(2)、3D ASL-DWI不匹配区范围为(2331.59±730.71)mm^(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8)。结论利用磁共振SWAN序列提示的PVS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突出血管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振江 周建国 +2 位作者 孟云 马先军 刘晓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30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GE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SWAN和ASL检查,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RA、SWAN最小密度投影图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伪彩图,观察责任血管及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在30例患者中,SWAN提示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及血栓25例,CBF伪彩图提示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瘀滞或缓慢23例,两种显示方法与MRA显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WAN联合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部位及血栓成分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责任血管 动脉血栓 脑梗死 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联合CT检测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远期预后恢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孝全 孙谋 唐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0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联合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远期预后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根据患者24 h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组(38例)和中重度组(42例);于伤...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联合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远期预后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根据患者24 h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组(38例)和中重度组(42例);于伤后12个月按照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2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头部CT及SWAN检查,比较各组患者CT及SWAN图像中病灶数目及出血灶面积,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出血灶面积及数目与GCS和GO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AN联合CT检测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远期预后情况的价值。结果:SWAN及CT检查中,中重度组患者出血灶面积及数目明显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SWAN)=501.330,t=87.686;t_(CT)=325.931,t=11.917;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中SWAN及CT检查出血灶面积及数目与GCS评分均成明显负相关(r_(SWAN)=-0.652,r=-0.659;r_(CT)=-0.526,r=-0.658;P<0.05)。SWAN及CT检查中,预后不良组患者出血灶面积及数目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SWAN)=33.415,t=22.347;t_(CT)=27.678,t=17.049;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中SWAN及CT检查出血灶面积及数目与GOS评分成明显负相关(r_(SWAN)-0.582,r=-0.538;r_(CT)=-0.715,r=-0.468;P<0.05)。SWAN预测和CT预测TBI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和0.652;SWAN联合CT预测TBI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的AUC为0.808。结论:SWAN较CT检查对TBI患者出血灶面积及数量具有明显优势,SWAN联合CT检测评估TBI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创伤性脑损伤(TBI) 远期预后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9期80-81,共2页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6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8月),对其进行ASL和SWAN检查。结果:SWAN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6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8月),对其进行ASL和SWAN检查。结果:SWAN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和血栓55例,CBF伪彩图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缓慢和瘀滞53例,两种显示结果与超导磁共振检查结果一致。结论: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联合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于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急性脑梗死 责任血管 血栓显示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评估研究
5
作者 李贤概 方祖军 徐金同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219-2221,共3页
目的 探究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转化(HT)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治疗后脑出血转化情况分为HT组(21例)及无HT组(60例)。所... 目的 探究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脑出血转化(HT)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治疗后脑出血转化情况分为HT组(21例)及无HT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及SWAN检查。分析溶栓治疗前后CMBs数目,以及H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经SWAN检查共检出CMBs病灶数目为100枚,溶栓治疗后经SWAN检查检出CMBs数目为21例,溶栓治疗后CMBs数目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HT组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心房颤动、心源性脑栓塞发病率低于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梗死面积及心源性脑栓塞是影响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WAN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检出CMBs,另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梗死面积及心源性脑栓塞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HT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溶栓后脑出血转化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像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 陈军 +2 位作者 李军 邵显敏 王文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3期371-378,共8页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SWAN。SWAN中幅度图和相位图独立生成,对CCM从数量、结构及分型、周围引流血管3个方面进行评价。将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别由低至高赋予1至4的分值,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逐个量化评价各个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编秩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评价,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E-SWAN对CCM的检出率及其结构的显示与SWAN无明显差异;对周围引流血管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CE-SWAN对CCM周围引流静脉的显示优于SWAN,是传统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有效补充,具有评价脑出血转归过程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敏感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友病膝关节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李洁 叶靖 +1 位作者 胡晓华 倪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T_(2)*加权血管造影(ESWAN)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友病膝关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例经临床证实的男性血友病患者,所有患者膝关节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ESWAN序列检查,检测膝关节含铁血黄素沉积... 目的:探讨增强T_(2)*加权血管造影(ESWAN)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友病膝关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例经临床证实的男性血友病患者,所有患者膝关节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ESWAN序列检查,检测膝关节含铁血黄素沉积,测量ESWAN幅值图膝关节髌软骨位置的表观横向弛豫率值(R2^(*))及对膝关节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小组(IPSG)评分,观察两种序列含铁血黄素沉积检出率差异及R2^(*)与IPSG评分相关性。结果:28例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左膝关节10例,右膝关节18例)检查显示:(1)常规MRI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滑膜增厚,伴含铁血黄素沉积,严重者软骨下侵蚀、囊变或软骨缺失等;(2)ESWAN表现为滑膜增厚,滑膜、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沉积。28例血友病患者平均年龄(27.51±11.67)岁,IPSG评分为(2.41±0.68)分,年龄和IPSG两者之间无相关性。ESWAN含铁血黄素沉积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2,P<0.05)。R2^(*)(1.90±1.64)与IPSG评分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ESWAN对血友病膝关节含铁血黄素沉积非常敏感,能显示滑膜、软骨及骨的受累程度,有利于对关节损伤程度的判断及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膝关节 滑膜 增强T_(2)加权血管造影(ESWAN)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改良SWAN-rLMC评分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不对称静脉血管征的评估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开喜 陈新建 +5 位作者 顾宝东 徐行茹 马先军 左涛生 孟云 卞光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426-3431,共6页
目的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上的不对称脉静脉血管征(asymmetrically veins sign,AVS)评估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hron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MCAO),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患者的AV... 目的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上的不对称脉静脉血管征(asymmetrically veins sign,AVS)评估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hron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MCAO),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患者的AVS显示情况,并评价AVS对CMCAO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在2017年月1月至2022年2月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的CMCAO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90(67.18±10.167)岁。所有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MRA)及SWAN检查,根据改良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rLMC)评分,即SWAN-rLMC评分将患者分为不良组(SWAN-rLMC评分>12分)和良好组(SWAN-rLMC评分≤12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大小来评估不同序列rLMC评分判断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在39例CMCAO患者中,左侧23例(58.97%),右侧16例(41.03%)。SWAN-rLMC评分侧支循环不良组20例、占51.28%,良好组19例、占48.72%。侧支循环良好组的良好预后率为89.5%(17/19),不良组为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33,P<0.001)。SWAN-rLMC评分判断不良预后的AUC值为0.886(95%CI:0.76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判断不良预后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CMCAO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AVS更常见,通过改良SWAN-rLMC评分有助于CMCAO患者预后预测评估,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不对称脉静脉血管 侧支循环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下载PDF
SWAN-rLMC评分和脑血流量变化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许开喜 徐行茹 +7 位作者 陈新建 王金 马先军 左涛生 陈宇辰 顾宝东 孟云 殷信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3期3392-3398,共7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的脑血流量(CBF)变化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MCAO)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分析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的脑血流量(CBF)变化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MCAO)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分析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CMCAO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6.57±10.28)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SWAN、3D-pcASL检查。将SWAN-rLMC评分>12分定义为侧支不良组(17例),≤12分为侧支良好组(1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SWAN-rLMC评分的良好组、不良组与CBF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来评估SWAN-rLMC评分、CBF灌注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35例CMCAO患者右侧15例,左侧20例。SWAN显示大脑后动脉(PCA)的不对称皮质静脉征(CVS)26例,侧脑室体旁的不对称深髓质静脉(DMV)21例,均显示DMV和CVS扩张19例。SWAN-rLMC评分良好组18例中等、高灌注12例,不良组17例中等灌注1例。在随访中17例发生不良预后[6例脑梗死,10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IA),1例死亡]。根据SWAN-rLMC评分的侧支不良组患侧CBF[(31.76±10.72)ml·100 g^(-1)·min^(-1)]低于侧支良好组[(48.82±18.63)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6,P<0.05)。侧支良好组与不良组患侧低灌注比较[33.3%(6/18)比94.1%(1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1,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侧支良好组的灌注优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0,P<0.001)。SWAN-rLMC评分侧支良好组的良好预后率高于侧支不良组,等及高灌注组的良好预后率高于低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7、21.898,均P<0.001)。SWAN-rLMC评分、CBF灌注判断不良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858、0.882,均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将SWAN-rLMC评分与CBF灌注相结合判断不良预后的AUC值为0.954,与AUCSWAN-rLM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5,P<0.05)。结论改良SWAN-rLMC评分和3D-pcASL是影像评估侧支循环方法,可以直观反映脑氧代谢、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二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更好为临床预防、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个体定量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预后
下载PDF
ASL联合SWAN在急性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振江 符大勇 +1 位作者 周建国 马先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联合应用在急性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研究2013年1月—201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联合应用在急性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研究2013年1月—2017年7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1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GE3.0T超导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SWAN和ASL检查,通过测量病变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并利用SWAN图像观察引流静脉改变及微出血,分析急性病毒性脑炎与其相关性。结果 CBF伪彩图所测病变区CBF值均高于镜像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N提示病变区域引流静脉减少显示,且可敏感显示病变区域微出血。结论 ASL联合SWAN,通过量化的CBF值及通过SWAN观察引流静脉状态反映病变区血流改变及细胞代谢功能,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脑炎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病毒性脑炎 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SWAN技术在DAI诊断分级及预后评判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胡晓芳 吕学明 +1 位作者 李博 袁绍纪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6期328-333,共6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DAI患者常规行核磁T1WI、T2WI、FLAIR、SWAN扫描,比较各系列...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DAI患者常规行核磁T1WI、T2WI、FLAIR、SWAN扫描,比较各系列之间病灶数目差异;将SWAN序列扫描结果结合患者GCS评分对DAI进行分级,进一步分析SWAN影像结果影响DAI患者分级及预后GOS评分的因素。结果 (1)SWAN对颅内微小出血灶数目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分别为985个对比53个,101个,204个,P<0.01)。(2)SWAN检出病灶累及部位、弥漫性脑水肿及脑干损伤程度等因素与DAI患者GCS评分分级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分级呈负相关。(3)DAI预后呈两极分化状态,GCS评分分级越高,GOS评分越低、死亡风险值越大。结论 SWAN技术对DAI诊断分级及其预后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作为仅次于病理诊断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微出血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