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转动物理——剪刀带与手征双重带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杰 张双全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71,共7页
总结和系统介绍了磁转动物理领域的新进展 .阐述了剪刀带的形成机制 ,并论证了在半经典近似和平均场近似下 ,倾斜轴推转模型与粒子转子模型等价 .讨论了原子核在有三轴形变时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磁转动现象——手征双重带 .并从对称性的角... 总结和系统介绍了磁转动物理领域的新进展 .阐述了剪刀带的形成机制 ,并论证了在半经典近似和平均场近似下 ,倾斜轴推转模型与粒子转子模型等价 .讨论了原子核在有三轴形变时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磁转动现象——手征双重带 .并从对称性的角度讨论了剪刀带及手征双重带的能谱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转动 剪刀带 手征双重带 原子核
下载PDF
A-60和A-80质量区原子核磁转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迪雯 徐川 +4 位作者 吴鸿毅 张双全 李湘庆 李智焕 华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2-1089,共8页
近年来,人们在很多原子核中发现了具有强M1跃迁、较弱E2跃迁的磁转动结构,这已经成为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热点.通过在束γ谱学实验,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和南非iThemba国家实验室回旋加速器... 近年来,人们在很多原子核中发现了具有强M1跃迁、较弱E2跃迁的磁转动结构,这已经成为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热点.通过在束γ谱学实验,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和南非iThemba国家实验室回旋加速器上先后开展了对A-80和A-60质量区原子核磁转动结构的研究.在^(75)As、^(79)Se和^(62)Cu核中发现了高激发磁偶极带结构,利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倾斜轴推转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75)As和^(79)Se核中磁偶极带的角动量形成机制不同于传统的磁转动剪刀机制,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加,它们只有中子角动量J_(ν)向总角动量方向出现了较大角度的闭合,而质子角动量J_(π)基本上保持不动,总角动量的倾斜角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向x轴方向闭合).这种只有一个剪刀片闭合的角动量形成机制被形象地称为订书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束Γ谱学 磁转动 订书机带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倾斜轴推转模型
原文传递
原子核磁转动和反磁转动的微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文强 彭婧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磁转动和反磁转动是发生在弱形变原子核或者近球形原子核的新奇转动现象,可以分别用剪刀机制和双剪刀机制来解释这两种现象.理论上利用基于单极对力加四极相互作用的倾斜轴推转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磁转动和反磁转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协... 磁转动和反磁转动是发生在弱形变原子核或者近球形原子核的新奇转动现象,可以分别用剪刀机制和双剪刀机制来解释这两种现象.理论上利用基于单极对力加四极相互作用的倾斜轴推转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磁转动和反磁转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及其相关扩展理论已经成功描述了原子核的许多性质和奇特现象.最近,我们发展了基于介子交换和点耦合相互作用的倾斜轴推转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并成功地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磁转动和反磁转动现象.本文总结和系统介绍了倾斜轴推转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在磁转动和反磁转动方面的应用.以^(60)Ni,^(105)Cd和^(110)Cd为例,我们将介绍倾斜轴推转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对磁转动和反磁转动的能谱,自旋一转动频率的关系以及M1和E2的描述,通过研究质子和中子角动量的取向变化,来检验磁转动中的剪刀机制和反磁转动中的双剪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变密度泛函 倾斜轴推转 磁转动 磁转动
原文传递
^(139)Pm核中磁转动带的研究
4
作者 张宁涛 张玉虎 +11 位作者 周小红 柳敏良 郑勇 郭应祥 雷祥国 丁兵 胡钧 马飞 陈亮 王世陶 吴晓光 郑云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1,共7页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16Cd(27Al,4n)布居了139Pm的高自旋激发态,用12台高纯锗探测器(HpGe)阵列进行了在束γ-γ符合测量。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139Pm核已知的能级信息,建立了两条ΔI=1的负宇称带。利用相邻核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和依据...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16Cd(27Al,4n)布居了139Pm的高自旋激发态,用12台高纯锗探测器(HpGe)阵列进行了在束γ-γ符合测量。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139Pm核已知的能级信息,建立了两条ΔI=1的负宇称带。利用相邻核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和依据半经典的核子-核子有效作用的理论模型(SPAC)对这两条带能级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认为它们属于磁转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束Γ谱学 扁椭形变 磁转动 集体转动
原文传递
对关联在反磁转动中的作用(英文)
5
作者 张振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采用基于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105)Cd和^(106)Cd中的反磁转动带进行了研究,在计算当中,粒子数严格守恒,并且堵塞效应也是严格考虑的。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实验上观测到的I-?关系、转动惯量以及约化跃迁几率B(E2)。通过检验... 采用基于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105)Cd和^(106)Cd中的反磁转动带进行了研究,在计算当中,粒子数严格守恒,并且堵塞效应也是严格考虑的。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实验上观测到的I-?关系、转动惯量以及约化跃迁几率B(E2)。通过检验双剪角,即两个质子空穴角动量的合拢,对反磁转动中的双剪刀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剪刀角的合拢非常敏感地依赖于对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转动 对关联 粒子数守恒方法
原文传递
掺镨石榴石顺磁Faraday转动研究
6
作者 张国营 程勇 +1 位作者 韩奎 薛刘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331-333,共3页
在 77K温度下 ,计算了Pr :YIG晶体的晶场能谱和顺磁Faraday转动谱 ,当入射波长在 1.0 5~ 1.3μm范围时 。
关键词 Faraday转动 Pr:YIG 晶场能谱
下载PDF
小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对撕裂模的影响
7
作者 王丰 曲洪鹏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利用离子香蕉轨道中心坐标和香蕉轨道平均算符,讨论了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分布及其对新经典撕裂模演进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此电流的影响,当磁岛旋转频率ω=ω_(*i)时,被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削弱的自举电流驱动项基本恢复;当ω... 利用离子香蕉轨道中心坐标和香蕉轨道平均算符,讨论了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分布及其对新经典撕裂模演进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此电流的影响,当磁岛旋转频率ω=ω_(*i)时,被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削弱的自举电流驱动项基本恢复;当ω=ω_(*e)时,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对自举电流驱动项的削弱则加剧。这意味着磁岛转动方向不同时,此沿力线电流能显著增大或减弱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对自举电流驱动项的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典撕裂模 离子香蕉轨道宽度 转动
下载PDF
DyNi快淬条带的转动磁热效应研究
8
作者 陈燕珊 戴戈 +3 位作者 王志康 杨佳文 陈睿 王芳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单辊熔体快淬法成功制备了DyNi多晶条带,并研究了其磁性和转动磁热效应。试验结果发现:晶粒沿DyNi条带厚度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磁性沿快淬条带长度和厚度方向呈现明显各向异性。利用Maxwell关系结合磁性测量数据分别得到磁场沿条带厚... 利用单辊熔体快淬法成功制备了DyNi多晶条带,并研究了其磁性和转动磁热效应。试验结果发现:晶粒沿DyNi条带厚度方向择优取向生长,磁性沿快淬条带长度和厚度方向呈现明显各向异性。利用Maxwell关系结合磁性测量数据分别得到磁场沿条带厚度和长度方向的等温磁熵变随温度变化关系,在52 K附近成功获得一大转动磁熵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热效应 织构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巨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的磁致伸缩计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博文 李淑英 +1 位作者 阎荣格 曲静萍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考虑在压应力作用下磁畴的择优分布,应用磁畴转动模型,建立了在压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磁致伸缩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当 H ≤ 80 kA/m、在较大压应力作用下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表明该表达式反映了在压应力作用下磁化机制... 考虑在压应力作用下磁畴的择优分布,应用磁畴转动模型,建立了在压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磁致伸缩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当 H ≤ 80 kA/m、在较大压应力作用下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表明该表达式反映了在压应力作用下磁化机制,可以应用该式来描述材料在较低磁场强度下的磁致伸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铁 致伸缩 转动模型 计算 致伸缩材料 场强度
下载PDF
磁场氮化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怀忠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4-81,共8页
在外加磁场中进行氮化处理,能缩短氮化时间2-3倍,能明显提高氮化层的含氮量,明显改善零件表面的机械性能。本文运用磁性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对磁场在氮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场氮化 理论分析 扩散 化学势 转动 畴壁位移 致伸缩 化学热处理 钢件
下载PDF
Fe_(84)Zr_(3.5)Nb_(3.5)B_8Cu_1薄带的动态磁化过程
11
作者 刘凤艳 侯碧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由于铁磁性样品的交流磁化率虚部 χ″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是非线性的 ,在低场 ( 0~1 2mT)有一个与铁磁共振信号强度相当的低场非共振信号 .利用ESR谱仪测量交流磁化率虚部 χ″对磁场强度H的一次微分随磁场强度的变化dχ″dH~H ,研究Fe... 由于铁磁性样品的交流磁化率虚部 χ″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是非线性的 ,在低场 ( 0~1 2mT)有一个与铁磁共振信号强度相当的低场非共振信号 .利用ESR谱仪测量交流磁化率虚部 χ″对磁场强度H的一次微分随磁场强度的变化dχ″dH~H ,研究Fe84Zr3.5Nb3.5B8Cu1 合金薄带的动态磁化特性 .合金薄带样品是各向异性的 ,易磁化轴 (易轴 )在薄带的横向方向 ,外加磁场H在易轴方向 .样品在可逆磁化区域 ( 0~ 2 .0mT)和趋近饱和的磁化区域 ( 9.0mT以上 ) ,dχ″dH=0 ;在不可逆畴壁移动过程中 ,当H为 4.2mT时 ,χ″(H)达到最大值 χmax;在磁畴转动过程中 ,χ″(H)正比于H2 (瑞利区 ) ;而实验中却发现 ,在某些区域交流磁化率虚部 χ″(H)与磁场强度H的n次方即Hn(n≥ 3)有关 ;而且发现 ,在一定区域 ,有三段不可逆畴壁移动和磁畴转动交替出现的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 ,dχ″dH为常数的磁场范围分别为 4.8~ 5 .2mT ,5 .8~ 6.4mT ,8.0~ 8.5mT ,其常数相对值分别为 1 :0 .85 :0 .60 .样品的交流磁化率虚部 χ″对磁场H的微分dχ″dH随磁场H的这一变化规律反映了不可逆畴壁移动和磁畴转动交替发生的微观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低场非共振ESR信号 动态化过程 畴壁移动 转动 微波特性 Fe84Zr3.5Nb3.5B8Cu1薄带 共振
下载PDF
具有条纹磁畴结构的NiFe薄膜的制备与磁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财 詹清峰 +5 位作者 潘民杰 刘鲁萍 杨华礼 谢亚丽 谢淑红 李润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67-275,共9页
具有条纹磁畴结构的磁性薄膜表现出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对于解决高频电子器件的方向性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研究了NiFe薄膜的厚度、溅射功率密度、溅射气压等制备工艺参数对条纹磁畴结构、面内静态磁各... 具有条纹磁畴结构的磁性薄膜表现出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对于解决高频电子器件的方向性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研究了NiFe薄膜的厚度、溅射功率密度、溅射气压等制备工艺参数对条纹磁畴结构、面内静态磁各向异性、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功率密度15.6 W/cm^2与溅射气压2 mTorr(1 Torr=1.33322×102Pa)下生长的NiFe薄膜,表现出条纹磁畴的临界厚度在250 nm到300 nm之间.厚度为300 nm的薄膜比250 nm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场增大近一倍,从而磁矩偏离膜面形成条纹磁畴结构,并表现出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高溅射功率密度可以降低薄膜出现条纹磁畴的临界厚度.在相同功率密度15.6 W/cm^2下生长300 nm的NiFe薄膜,随着溅射气压由2 mTorr增大到9 mTorr,NiFe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场逐渐由1247.8 Oe(1 Oe=79.5775 A/m)增大到3248.0 Oe,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场由72.5 Oe增大到141.9 Oe,条纹磁畴周期从0.53μm单调减小到0.24μm.NiFe薄膜的断面结构表明柱状晶的形成是表现出条纹磁畴结构的本质原因,高功率密度下低溅射气压有利于柱状晶结构的形成,表现出规整的条纹磁畴结构,高溅射气压会导致柱状晶纤细化,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与面外垂直磁各向异性增强,条纹磁畴结构变得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各向异性 条纹 共振
下载PDF
原子核物理中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孟杰 郭建友 +9 位作者 李剑 李志攀 梁豪兆 龙文辉 牛一斐 牛中明 尧江明 张颖 赵鹏巍 周善贵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9-336,共138页
文章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对原子核基态和激发态的描述以及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并结合二十一世纪原子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 文章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对原子核基态和激发态的描述以及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并结合二十一世纪原子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进行了介绍。随后系统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内容包括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一般理论公式、介子交换模型、点耦合模型、交换项、张量相互作用、物理观测量的计算公式等。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包括原子核基态性质和激发态性质的描述以及在核天体物理与标准模型检验中的应用。其中,基态性质包括原子核结合能、半径、单粒子能级、共振态、磁矩、晕现象等。激发态性质包括原子核磁转动、低激发态性质、集体转动、量子相变、集体振动等。在核天体物理与标准模型检验的应用中,主要以核纪年法测算宇宙年龄和Cabibbo-Kobayashi-Maskawa矩阵的幺正性检验等为例,介绍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原子核结构 核天体物理 共振态 张量效应 晕现象 磁转动 低激发谱 量子相变 集体振动 宇宙核时钟 CKM矩阵
下载PDF
^106 Ag正宇称带结构研究
14
作者 贺创业 竺礼华 +12 位作者 吴晓光 郑云 孙慧斌 温书贤 李广生 王治民 刘颖 李雪琴 崔兴柱 张振龙 孟锐 马瑞刚 杨春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利用能量为60MeV的11B束流,通过100 Mo(11B,5n)106 Ag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06 Ag的高自旋态,用15台带BGO反康的HPGe探测器进行在束γ谱学测量。通过γ-γ符合矩阵开窗分析和DCO比值分析,建立新的106 Ag能级纲图。根据正宇称带(1)不存在旋... 利用能量为60MeV的11B束流,通过100 Mo(11B,5n)106 Ag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06 Ag的高自旋态,用15台带BGO反康的HPGe探测器进行在束γ谱学测量。通过γ-γ符合矩阵开窗分析和DCO比值分析,建立新的106 Ag能级纲图。根据正宇称带(1)不存在旋称劈裂,且具有较大的B(M1)/B(E2),初步指定其为建立在πg9/2ν[h211/2(g7/2/d5/2)]组态上的磁转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级纲图 高自旋态 磁转动 旋称
下载PDF
^(112)In低位能级准粒子壳模型计算
15
作者 李雪琴 竺礼华 +1 位作者 吴晓光 贺创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在近球形核112In的高自旋态研究中,发现112In在高位能级存在磁转动的运动模式,然而,在低位能级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单粒子激发的特性,表现出很强的单粒子特性,磁转动带建立在这些单粒子组态的能级上。本文运用准粒子壳模型对低位能级进行... 在近球形核112In的高自旋态研究中,发现112In在高位能级存在磁转动的运动模式,然而,在低位能级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单粒子激发的特性,表现出很强的单粒子特性,磁转动带建立在这些单粒子组态的能级上。本文运用准粒子壳模型对低位能级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指定了112In部分低位单粒子能级的组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旋态 磁转动 准粒子壳模型 组态
下载PDF
Nuclear Current and Magnetic Rotation
16
作者 彭婧 邢丽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电流 旋转 相对论平均场 跃迁几率 磁转动 倾斜轴 RMF
原文传递
孟杰:核物理专家的微观人生
17
作者 彭勇 《当代贵州》 2005年第22期58-59,共2页
我是一个在非常规的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者,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人顶着压力,一路给我开了很多绿灯,可以说我是一个欠周围的人和社会很多的人,能够尽可能多的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满足。
关键词 孟杰 贵州 核物理 磁转动 物理系 专家 学术论文 研究生 学校 学堂 非常规
下载PDF
倾斜溅射对CoFeB薄膜条纹磁畴结构与磁各向异性的影响
18
作者 马晓琴 詹清峰 +3 位作者 李金财 刘青芳 王保敏 李润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1-1288,共8页
利用倾斜溅射的方法制备了非晶Co Fe B磁性薄膜,研究了倾斜溅射对非晶Co Fe B磁性薄膜条纹磁畴结构、面内静态磁各向异性、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溅射可以有效地降低Co Fe B非晶薄膜条纹磁畴结... 利用倾斜溅射的方法制备了非晶Co Fe B磁性薄膜,研究了倾斜溅射对非晶Co Fe B磁性薄膜条纹磁畴结构、面内静态磁各向异性、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溅射可以有效地降低Co Fe B非晶薄膜条纹磁畴结构出现的临界厚度,无倾斜溅射时,Co Fe B薄膜出现条纹磁畴结构的临界厚度大于240 nm,倾斜溅射时,出现条纹磁畴结构的临界厚度小于240 nm。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具有条纹磁畴结构的Co Fe B薄膜,倾斜溅射不仅可以提高磁性薄膜的面内静态磁各向异性的强度,同时还可以增强面内转动磁各向异性与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强度。随着倾斜溅射角度的逐渐增大,磁各向异性的强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XRD和TEM观测结果证明,Co Fe B薄膜趋于非晶结构,同时,SEM观察结果表明,Co Fe B薄膜虽然不存在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但依然可以形成柱状结构,由于倾斜溅射技术,形成的柱状结构呈倾斜状态,从而增强了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导致条纹磁畴结构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B薄膜 条纹 共振 倾斜溅射 转动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134)Ce核的高自旋态与形状共存(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胜江 甘翠云 +7 位作者 朱凌燕 M.萨哈伊 杨利明 龙桂鲁 温书贤 吴晓光 李广生 竺礼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22Sn(16O,4n)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34Ce的新的能级纲图,最高自旋态扩展到22.然而实验结果与近期发表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果不同,所谓在...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22Sn(16O,4n)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34Ce的新的能级纲图,最高自旋态扩展到22.然而实验结果与近期发表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果不同,所谓在134Ce核中存在的磁转动带结构不能被实验证实.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呈现出重要的形状共存特性在基带以上的回弯处的10+态起源于两个中子组态,基于此10+态的转动带具有γ≈-60°的扁椭形变;另一个10+同质异能态为yrast陷阱,也起源于两中子组态,为具有γ≈-120°的长椭形状;而由两个signature伙伴带组成的强耦合带,则起源于h11/2与g7/2质子组态,为具有γ≈0°的长椭形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4Ce核 高自旋态 磁转动带结构 扁椭形变 强耦合带 形状共存
原文传递
^(139)Pm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宁涛 张玉虎 +11 位作者 周小红 柳敏良 郑勇 郭应祥 雷祥国 胡钧 马飞 陈亮 王世陶 竺礼华 吴晓光 郑云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6-885,共10页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16Cd(27Al,4n)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140核区的奇A核139P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根据γ-γ符合关系、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各向异性度的测量结果,扩展并更新了139Pm的能级纲图.实验观测到基于πh11/2和πg7/2-[...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16Cd(27Al,4n)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140核区的奇A核139P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根据γ-γ符合关系、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各向异性度的测量结果,扩展并更新了139Pm的能级纲图.实验观测到基于πh11/2和πg7/2-[πh11/2]2(或者πd5/2-[πh11/2]2)组态的转动带,利用已有的理论计算结果对这些转动带进行了解释.同时还观测到三个具有很强M1跃迁、旋称劈裂很小的-I=1的带.通过简单分析和系统学比较,指认了它们的组态,发现它们具备磁转动带的特性,很可能是磁转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构 γ软核 磁转动 扁椭形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