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铁对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及磷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阳路芳 陈春秀 +3 位作者 田丽 邓仕槐 胡文 雷建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50,100 mg/L的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系统持续运行6周后,分析各处理下花叶冷水花的株高、干质量、根表铁膜含量,以及根系、地上部分和根表铁膜对磷的吸收量.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受基质中Fe^(2+)质量浓度和污水P质量浓度的共同影响,当P质量浓度不高于1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当P质量浓度不低于5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铁膜对磷的吸附量与基质中外源Fe^(2+)加入量和污水中P质量浓度有关,当基质中无外源Fe^(2+)时,P质量浓度增大会抑制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的形成,同时降低铁膜对磷的吸附能力;根表铁膜与花叶冷水花株高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与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和铁膜磷吸附量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0.476^(**).研究表明:在应用湿地植物花叶冷水花净化高磷污染水体时,适当加入外源Fe^(2+)有利于根表铁膜的形成和花叶冷水花的生长,并促进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达到转移污水中磷的作用,对磷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膜 花叶冷水花 磷吸收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加气对南疆设施无花果生长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崔静 王军武 +3 位作者 赵丰云 王军 白如霄 于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45,共8页
以‘布兰瑞克’无花果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地下穴贮灌溉装置对无花果根际土壤通气,设置加气施磷肥(OP)、加气不施磷肥(OF)、不加气施磷肥(NP)、不加气不施磷肥(NF)4个处理,研究其对南疆设施无花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 以‘布兰瑞克’无花果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地下穴贮灌溉装置对无花果根际土壤通气,设置加气施磷肥(OP)、加气不施磷肥(OF)、不加气施磷肥(NP)、不加气不施磷肥(NF)4个处理,研究其对南疆设施无花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以期为地下穴贮滴灌注气技术在设施无花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OP、OF、NP在不同程度上均可以促进无花果植株生长,增加各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及调节土壤pH。其中OP在30~80 d、OF在50~80 d均显著促进无花果的新梢生长;在0~20 cm土层中,OP、OF、NP的土壤含水量较NF分别降低15.02%、9.84%、1.98%;OP较NF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各土层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对0~20 cm土层提升效果最佳,提高了157.37%;OP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20、20~40、40~60 cm的3个土层中分别提高了212.82%、160.79%、98.77%。综上,加气处理对‘布兰瑞克’无花果植株的生长及土壤全磷转换为速效磷等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设施无花果 磷吸收转化
原文传递
长期施氮和刈割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3
作者 傅浩然 胡明欣 +4 位作者 李萌 连小晴 刘涵姿 田雨 李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62-3471,共10页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氮磷比。同时,刈割加剧了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和氮磷比的提升。在氮增加下,植物体内磷浓度降低;而刈割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磷浓度的下降。此外,氮增加还改善了根系形态指标,降低了根际中的无机磷含量,刈割对根系形态的适应性调整也表现出上调作用。这表明在长期施氮导致土壤速效磷减少和氮磷比增加下,植物通过降低磷浓度和调整氮磷比,以及改变根系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磷的相对限制,而刈割则强化了这种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 氮添加 刈割 磷吸收
下载PDF
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生长与磷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周慧颖 祝晓慧 +6 位作者 谭婧琳 田纪辉 王天琪 张兵兵 陆星 梁翠月 田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水平下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探究间作体系内根系形态、构型及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等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2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进行。以2个不同根... [目的]研究不同磷水平下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探究间作体系内根系形态、构型及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等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2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进行。以2个不同根构型的大豆品种‘本地2号’(深根型)和‘粤春03-3’(浅根型)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磷(+P:大豆40 kg·hm^(-2)、甜玉米120 kg·hm^(-2))和不施磷(-P:大豆0 kg·hm^(-2)、甜玉米0kg·hm^(-2)) 2种施磷水平,副区为甜玉米单作、‘本地2号’‖甜玉米、‘粤春03-3’‖甜玉米、‘本地2号’单作和‘粤春03-3’单作5种种植模式。测定甜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生物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形态和构型的相关指标,计算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结果]无论施磷还是不施磷条件下,间作大豆显著增加甜玉米产量,平均增产33.4%;不施磷条件下,间作大豆显著增加甜玉米生物量,平均增加62.7%。甜玉米和大豆间作具有间作优势,且受施磷水平影响;施磷条件下甜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08,而不施磷条件下为1.21。种间竞争力分析表明,间作体系中,甜玉米竞争力显著强于大豆(种间竞争力>0),这种竞争优势在不施磷条件下更明显。此外,不施磷条件下间作深根型大豆‘本地2号’显著促进甜玉米磷吸收,平均增加40.6%。进一步分析发现,不施磷间作改变深根型大豆细根(直径≤0.5 mm)占比,同时诱导其根系拓宽,并显著提升甜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对间作体系内大豆和甜玉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甜玉米的生物量与其总根长、大豆根宽和大豆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的生物量与其磷吸收量、总根长、根宽以及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细根占比(直径≤0.5 mm)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施磷条件下,间作深根型大豆可有效促进甜玉米生长与磷吸收,提高甜玉米产量。研究结果为充分挖掘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磷素利用潜力、筛选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实现磷肥减施增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间作 大豆 甜玉米 根构型 磷吸收
下载PDF
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磷含量对断奶仔猪肠-肝-肾轴钙、磷吸收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孙焱杰 韦洋洋 +7 位作者 苗振彦 熊云霞 吴绮雯 杨雪芬 王丽 蒋宗勇 易宏波 黄艳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3-425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STTD Ca)和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磷(STTD P)含量对7~25 kg断奶仔猪钙、磷吸收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2头)。...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STTD Ca)和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磷(STTD P)含量对7~25 kg断奶仔猪钙、磷吸收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2头)。第1~6组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比例均为1.2,STTD P含量分别为0.18%、0.26%、0.34%、0.42%、0.50%、0.58%,STTD Ca含量分别为0.216%、0.312%、0.408%、0.504%、0.600%、0.696%。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降钙素(CT)、甲状腺素(T 4)、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D 3]、甲状旁腺素(PTH)含量逐渐升高,且6组显著高于1组(P<0.05)。1组血清中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中2、4和6组的血清钙含量较于其他组更高;1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5组(P<0.05)。2)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对胃内容物及盲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3)所有组肠道结构完整,1和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5和6组(P<0.05),2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5组(P<0.05)。4)在十二指肠中,2和3组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和5组(P<0.05),1和2组钙磷结合蛋白1(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5和6组(P<0.05),1组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4A1(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空肠中,4和6组的钙离子通道6(TRPV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和5组(P<0.05),6组S100钙结合蛋白G(S100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P<0.05),4组ATP酶质膜钙离子转运蛋白1(ATP2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P<0.05),5和6组溶质载体家族蛋白34成员A3(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和2组(P<0.05),1组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回肠中,CYP24A1和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1和2组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组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结肠中,1组TRPV6、ATP2B1和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肾脏中,甲状旁腺素1受体(PTH1R)和钙离子通道5(TRPV5)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当升高到NRC(2012)推荐STTD P添加量(STTD P含量为0.34%~0.42%)时到达最大;3和4组PTH1R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组TRPV5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肝脏中,2组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组(P<0.05),1组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比例为1.2时,随着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十二指肠和结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空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肝脏对钙、磷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当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增加到NRC(2012)推荐的STTD P添加量(饲粮STTD P含量为0.34%~0.42%)时,肾脏对钙、磷重吸收的能力最强。结合血清钙、磷含量数据,当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分别在0.216%~0.312%和0.18%~0.26%时,断奶仔猪能有效利用饲粮钙、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STTD Ca STTD P 肠道 肾脏 肝脏 钙、磷吸收
下载PDF
磷水平及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刘欣欣 闫镜帆 +1 位作者 张秀 吴凤芝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9,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3个磷水平,即P_(2)O_(5)施用量分别为0(P0)、100(P100)、200(P200)mg/kg干基质,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主栽作物,分别与油菜、芝麻菜、芥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番茄9种作物伴生,以番茄单株种植为对...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3个磷水平,即P_(2)O_(5)施用量分别为0(P0)、100(P100)、200(P200)mg/kg干基质,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主栽作物,分别与油菜、芝麻菜、芥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番茄9种作物伴生,以番茄单株种植为对照,研究磷水平及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番茄单株种植相比,P0水平下,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及根系形态均无显著影响,而油菜、莴苣、小麦和大豆伴生对番茄幼苗磷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100水平下,芝麻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和番茄共7种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黄瓜伴生对番茄幼苗磷吸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仅油菜伴生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的磷吸收;P200水平下,萝卜和黄瓜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7种作物对番茄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所有伴生作物对番茄幼苗磷吸收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伴生作物 番茄 幼苗生长 磷吸收
下载PDF
马尾松优良促磷吸收菌树组合的筛选
7
作者 郝嘉鑫 包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菌种的混合菌剂接种,同时设置一个接种灭活混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育苗基质为纯蛭石。接种3个月后对成功形成外生菌根的幼苗进行三个不同磷浓度处理,分别设置为P1(2 mg·L^(-1))、P2(6 mg·L^(-1))、P3(10 mg·L^(-1)),再培养两个月后检测不同菌树组合的菌根侵染率、苗木生长、生理生化指标,旨在筛选促磷吸收的优良马尾松菌树组合。【结果】P1条件下:S.l处理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苗高、生物量、MDA含量的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均为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全P含量最高。P2条件下: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全P含量、MDA含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R.l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生物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P3条件下: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叶绿素、全P、优于其他接种处理;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脯氨酸、MDA含量均为最优。【结论】接种褐环粘盖牛肝菌(S.l)显著提高马尾松在磷匮乏环境对磷的吸收能力,褐环粘盖牛肝菌(S.l)与马尾松共生为最优菌树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外生菌根真菌 磷吸收
下载PDF
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屈小玉 吴娜 +2 位作者 赵匆 陈娟 刘吉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品种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高地型品种Pathfinder),3个供磷水平P0(不施磷,0 mg/kg)、P10(低磷,10 mg/kg)、P1... 为了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品种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高地型品种Pathfinder),3个供磷水平P0(不施磷,0 mg/kg)、P10(低磷,10 mg/kg)、P100(高磷,100 mg/kg),分析柳枝稷生长指标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相关指标,综合评价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柳枝稷的磷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量均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3个品种柳枝稷的根冠比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16.67%、17.24%、20.69%。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3个柳枝稷品种的叶磷含量、根磷含量、磷吸收量呈增加趋势,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磷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1.32%、18.31%、18.38%。Alamo加倍体与Alamo的磷转移效率均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低值,而Pathfinder的磷转移效率以P10处理为最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P100处理下3个柳枝稷品种的磷吸收利用特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均值最大。综上,100 mg/kg(P100)供磷条件下既可以促进3个柳枝稷品种的植株生长及干物质量增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磷吸收利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柳枝稷 干物质量 磷吸收利用特性 隶属函数值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鹏飞 潘新雅 +1 位作者 卫先伟 王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0-1822,共13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测定苗期根系中柱面积、皮层面积、皮层细胞层数等根系解剖结构特性。低磷胁迫抑制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和磷吸收效率,不同品种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吸收效率,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耐低磷、高产磷敏感、低产耐低磷和低产磷敏感型四大类型,这4类品种在低磷胁迫下均表现出皮层面积、中柱面积和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等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相比,高产耐低磷型品种的皮层细胞层数下降幅度较大,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增大幅度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根系横向吸收效率,同时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幅度较低,保证了较强的轴向运输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和皮层细胞层数(P<0.05)、次生木质部面积(P<0.01)与磷吸收效率显著正相关。调控次生木质部面积、皮层细胞层数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是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响应低磷胁迫的主要途径,其中次生木质部面积是影响磷吸收效率最关键的解剖结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耐低紫花苜蓿 敏感紫花苜蓿 根系皮层 根系中柱 次生木质部面积 磷吸收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幼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晓君 李正飞 +1 位作者 郭佩佩 张丽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G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扭形伞房球囊霉(Corymbiglomus tortuosum,Ct)、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epigaea,D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甜玉米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De处理的甜玉米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磷积累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茎粗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接种De菌种综合表现最好。因此,在田间种植甜玉米时,推荐接种De菌种,从而更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和氮磷养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甜玉米 生物量 磷吸收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碳源对砂姜黑土磷素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11
作者 阳琴 徐博 +7 位作者 占丰瑞 赵华 李虹颖 熊启中 孙瑞波 李硕 张朝春 叶新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 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玉米间苗7 d后果糖处理Olsen-P含量最高,15 d后纤维素处理Olsen-P含量达最大值,90 d后,相比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纤维素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显著增加了79.74%、54.03%和30.03%(P<0.05)。②玉米间苗90 d后,相较于对照处理,纤维素处理显著降低了Fe-P和Ca_(10)-P含量,增加了Ca_(8)-P含量,而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的Ca_(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纤维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了中稳定性有机磷(MROP)含量。③纤维素处理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H和交换性钙含量,这是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重要原因;④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相比,纤维素处理下玉米磷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0%、19.05%和19.28%。可见,与低分子量碳源(果糖和蔗糖)相比较,高分子量碳源(纤维素)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效果长效性更好。研究结果为指导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碳源调控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分子量 有效性 形态 砂姜黑土 玉米 磷吸收
下载PDF
AMF和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12
作者 陈振翔 吴青青 刘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68-70,75,共4页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A,简写为G+A;(3)大豆接种根瘤菌Rh中的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简写为G+R;(4)大豆接种AMF和Rh,简写为G+A+R,探究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对大豆磷吸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G+A+R,G+R,G+A处理相较于G处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根系丛枝丰度、根系泡囊强度、根瘤干重和个数、大豆整株干重、大豆产量、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根冠比显著下降,大豆株高均提升,但不显著。[结论]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能促进大豆生长和产量增加,促进大豆磷吸收效率,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效果强于单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大豆 磷吸收效率 生长
下载PDF
施氮量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3
13
作者 焦念元 宁堂原 +5 位作者 赵春 侯连涛 李增嘉 李友军 付国占 韩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6-712,共7页
2004—2005年在山东泰安研究了施氮量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和花生产量、生物量、氮磷吸收与利用以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磷吸收量,但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氮吸收量。2行玉米4行花生间... 2004—2005年在山东泰安研究了施氮量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和花生产量、生物量、氮磷吸收与利用以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磷吸收量,但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氮吸收量。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2∶4间作模式)的产量、生物量、蛋白质产量、氮磷吸收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效率均高于2行玉米8行花生间作模式(2∶8间作模式);2∶4间作模式的氮、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和蛋白质土地当量比(PLER)均大于1,土地利用率提高8%~17%,间作优势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提高间作玉米产量,间作花生增产不显著,促进玉米-花生间作体系氮、磷积累,提高了氮、磷吸收总量及磷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显著提高了间作体系的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作优势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施氮量 玉米-花生间作 吸收与利用 磷吸收与利用
下载PDF
冬小麦套作玉米作物氮磷吸收分配规律和施肥运筹 被引量:19
14
作者 褚贵新 吕新 +4 位作者 刘建国 王克如 杨勇刚 周芳芝 姚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9-202,共4页
在喀拉喀什河流域冬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攻关田内 ,研究了单产 15 0 0 0kg/ hm2 的小麦、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需求规律和土壤主要养分供给能力和动态变化 ,提出了具体施肥方案。结果表明 :两种作物氮、磷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 在喀拉喀什河流域冬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攻关田内 ,研究了单产 15 0 0 0kg/ hm2 的小麦、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需求规律和土壤主要养分供给能力和动态变化 ,提出了具体施肥方案。结果表明 :两种作物氮、磷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 ,小麦、玉米的氮磷需求高峰分别在孕穗—抽穗期和抽雄期 ;同时指出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是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收 分配规律 施肥运筹 小麦 玉米 套作
下载PDF
3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蒋跃 童琰 +1 位作者 由文辉 吴建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4-780,共7页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菜外,其他2种植物基本没有出现病虫害,收割时再力花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的生物量较移栽时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3.65kg/株和2.40kg/株;3种植物对水体TN、TP的吸收能力差异显著(P≤0.05),单位面积磷吸收量排序为美人蕉>再力花>千屈菜;单位面积氮吸收量大小排序为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4:3时,混作浮床系统比单种美人蕉时磷吸收量低7.72g/m2,但是氮吸收量却高85.42g/m2,所以此种面积搭配的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较高水平磷吸收量的条件下,具有比单种美人蕉的浮床系统更强的氮去除能力;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3:4时,混作浮床系统较单种再力花时氮吸收量降低21.09g/m2,磷吸收量高出7.72g/m2,故此面积搭配的混作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氮吸收量较高的同时,比单种再力花的浮床系统吸收更多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收 生态浮床 美人蕉 再力花 千屈菜 生长特性 优化配置
下载PDF
植物根构型特性与磷吸收效率 被引量:138
16
作者 严小龙 廖红 +1 位作者 戈振扬 罗锡文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9,共9页
植物根构型 ,即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与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 ;认识植物根构型 ,可为植物磷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长期以来 ,人们试图定量描述植物根构型 ,确立一个能客观全面地描述根系三维立体构型的综合指标。试验指... 植物根构型 ,即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与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 ;认识植物根构型 ,可为植物磷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长期以来 ,人们试图定量描述植物根构型 ,确立一个能客观全面地描述根系三维立体构型的综合指标。试验指出 ,植物主要通过向地性变化和根冠之间的碳源分配来改变根构型 ,从而影响磷吸收效率 ;根系向地性变化可由缺磷等因素所诱导 ,且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性。有证据表明 ,根构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变化是受基因调控的一个生理过程 ,其中乙烯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物质。迄今已在一些植物上定位到了部分控制根构型的数量性状座位 ,为该性状的分子生物学改良提供了基础。随着现代技术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构型 磷吸收效率 生理调控 遗传改良 植物
下载PDF
酸铝对杉木磷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婉身 陈惠 +2 位作者 王晓丽 张健 罗承德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3-76,共4页
用3 2 P示踪原子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酸性条件下铝对 1年生杉木的根和叶磷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 =3时 ,用酸铝处理根和叶后 ,根中3 2 P 无机磷增加到对照的 1 95 % ,叶片3 2 P 无机磷转运指数由 43 0降低到 2 0 0。根的... 用3 2 P示踪原子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酸性条件下铝对 1年生杉木的根和叶磷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 =3时 ,用酸铝处理根和叶后 ,根中3 2 P 无机磷增加到对照的 1 95 % ,叶片3 2 P 无机磷转运指数由 43 0降低到 2 0 0。根的P总含量中的各3 2 P 化合物比例发生较大变化 ,无机磷增加到对照的 1 75 % ,有机化合物、脂类化合物、DNA、RNA分别减少到对照的 5 5 % ,42 % ,36 % ,40 % ;叶中各3 2 P化合物的比例除DNA降低外 (82 % ) ,其它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酸铝 磷吸收 代谢 土壤酸化 土壤铝毒
下载PDF
小麦-大豆间作中小麦对大豆磷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隆 李晓林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9-633,共5页
采用塑料膜、30 μm尼龙网分隔以及不分隔两种作物根系的盆栽装置研究了小麦 -大豆间作种间磷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作物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后 ,即种间磷竞争作用基本消除后 ,小麦对大豆磷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现为大豆生... 采用塑料膜、30 μm尼龙网分隔以及不分隔两种作物根系的盆栽装置研究了小麦 -大豆间作种间磷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作物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后 ,即种间磷竞争作用基本消除后 ,小麦对大豆磷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现为大豆生物学产量明显提高 ,是塑料膜分隔的 2 .5倍 ,是无分隔的 4 .6倍。尼龙网分隔 ,大豆的根系活力高于塑料膜分隔 4 5.2 % ,达显著水平。此外 ,尼龙网分隔形成小麦根面 ,大豆的根系呈偏向小麦根面的分布 ,塑料膜分隔 ,则以大豆株为中心在两侧呈均匀分布。得出结论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豆 间作 磷吸收 促进作用 根际效应
下载PDF
过量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凤华 廖文华 刘建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田间肥料试验研究过量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比较,N用量225 kg/hm2,大白菜增产102.4%;与不施磷肥比较,P2O5用量180kg/hm2,大白菜增产21.5%;施用有机肥大白菜产量显著增加。N用... 采用田间肥料试验研究过量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比较,N用量225 kg/hm2,大白菜增产102.4%;与不施磷肥比较,P2O5用量180kg/hm2,大白菜增产21.5%;施用有机肥大白菜产量显著增加。N用量225、450、675 kg/hm2,P2O5用量180、360、540、720 kg/hm2各处理间,大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过量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大白菜奢侈吸收氮、磷养分。依据土壤氮、磷收支平衡,N、P2O5、有机肥用量分别为225 kg/hm2、180kg/hm2、150 t/hm2,基本上可满足大白菜对养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过量施用氮、磷和有机肥均导致氮和磷养分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有机肥 产量效应 磷吸收
下载PDF
镧对水稻磷吸收及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2 位作者 褚海燕 张雅丽 曹志洪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用分根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镧对水稻生长,根、茎、籽粒磷含量,磷吸收及体内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镧(0.05~1.5mg·L-1)提高水稻产量;高浓度镧(9mg·L-1~30mg·L-1)降低水稻产量。当镧浓度为0.05~0.75mg·L-1时... 用分根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镧对水稻生长,根、茎、籽粒磷含量,磷吸收及体内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镧(0.05~1.5mg·L-1)提高水稻产量;高浓度镧(9mg·L-1~30mg·L-1)降低水稻产量。当镧浓度为0.05~0.75mg·L-1时,La对水稻茎杆和根干重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在La浓度为6~30mg·L-1时,水稻根重显著降低。镧显著增加根中磷的含量,降低茎和籽粒中磷的含量,显著增加根对磷的吸收。低浓度镧(0.05~3mg·L-1)促进籽粒磷吸收,而高浓度镧(6~30mg·L-1)减少籽粒磷吸收。镧显著增加茎和根中络合态磷(ED TA P)和无机态磷(inorganic P)含量,且根中络合态磷和无机态磷的增加占根中总磷增加的80%以上。当镧浓度为0.05~0.75mg·L-1,La增加根中核磷(nucleic P)含量,而当镧浓度为30mg·L-1,La降低根中核磷和酯磷(ester P)含量;La增加根和茎中残渣态磷(residue P)含量。文中还讨论了磷的形态与作物磷吸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收 形态 稀土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