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屏成像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美芬 徐希杰 +1 位作者 徐栋 钦晓峰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第18期49-50,共2页
介绍磷屏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系统特点,将磷屏成像系统与冷冻切片机联合使用,通过具体案例阐述磷屏成像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关键词 磷屏成像系统 成像原理 系统特点 应用与维护
下载PDF
存储式磷屏成像术在体外放射性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邹美芬 莫亦清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 2001年第1期72-74,共3页
存储式磷屏成像术是一种新型的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技术。本文利用三种放射性示踪物,借助三种常用的放射性示踪检测方法,对该显影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作了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 存储式磷屏成像 放射性示踪物 成像技术 感觉显影技术 核医学
下载PDF
磷屏成像的计量性能测试及其在大面积平面源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符燕 梁珺成 +5 位作者 邹宇 杨志杰 唐泉 张明 刘皓然 赵清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针对磷屏成像技术在放射性活度计量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了磷屏成像响应的重复性、一致性、时间线性与活度线性研究。结果表明:成像灰度值重复性为8.6%(k=2),190mm×200mm的磷屏成像区域对于点状源的响应一致;磷屏成像的灰度值与照... 针对磷屏成像技术在放射性活度计量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了磷屏成像响应的重复性、一致性、时间线性与活度线性研究。结果表明:成像灰度值重复性为8.6%(k=2),190mm×200mm的磷屏成像区域对于点状源的响应一致;磷屏成像的灰度值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相同照射时间所产生的灰度值与源的发射率也成正比。以这些计量性能结果为基础,严格按照ISO 8769∶2010的均匀性评价规则对150mm×100mm的大面积源进行了均匀性测量,建立了定量和直观表达平面源均匀性的方法,从而为改善平面源的制备工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大面积源计量器具提供了参考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屏成像 计量性能 大面积平面源 均匀性
下载PDF
放射自显影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4
作者 张洪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7-1087,共11页
放射自显影通常指结合了放射标记探针的分子或组织通过感光材料(如X光胶片)曝光、显影、定影获得金属银颗粒图像的实验技术,它是定性、定量分析与探针结合的靶分子含量及其在组织中分布的传统手段,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前新药研究... 放射自显影通常指结合了放射标记探针的分子或组织通过感光材料(如X光胶片)曝光、显影、定影获得金属银颗粒图像的实验技术,它是定性、定量分析与探针结合的靶分子含量及其在组织中分布的传统手段,在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前新药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磷屏成像技术的普及显著缩短了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实验周期,并拓展了在短半衰期正电子放射核素中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放射自显影技术应用中尚不能全面被非放射性替代技术取代的一些实验工作进展,主要包括某些酶活性的测定、磷酸化位点分析、低丰度核酸检测以及与放射性探针特异结合的靶点(如受体等)在组织中的分布等实验技术工作。适应当前应用趋势的变化对放射示踪共用技术平台的建设,对帮助技术支撑人员提供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性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自显影 磷屏成像 磷酸化位点分析 受体分布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体外抗血小板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雨民 王世君 +2 位作者 王宏强 王兴祥 陈君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veratrol,Resv)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及磷屏成像仪,研究Resv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veratrol,Resv)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及磷屏成像仪,研究Resv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PKCI)对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PAG)、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platelet membrane-bound fibrinogen,PFIG)、血小板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protein kinase C activity of membrane in platelet,M-PKC)及M-PKC占总PKC活性(total PKC activity in platelet,T-PKC)百分比(M-PKC/T-PKC)的影响。结果Resv(终浓度为25、50和100μmol·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MPAG及PFIG;PKCI与Resv对MPAG及PFIG的抑制有相加作用;Resv(50μmol·L-1)可明显降低M-PKC活性及M-PKC/T-PKC活性的百分比。结论Resv可抑制ADP诱导的MPAG及PFIG,有明确的抗血小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PKC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术 蛋白激酶C 磷屏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