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贡嘎山冰川退缩区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磷循环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吴艳宏 罗朝逸 +3 位作者 王治国 祝贺 周俊 邴海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磷循环协同作用过程,分析了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4次冰碛物出露时间(1980、1970、1958、1930年)退缩迹地上发育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磷形态和酶活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磷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发生明显改变;②成土作用初期,微生物促进了原生矿物磷的转化,并为早期植被发育提供养分;随着原生矿物磷释放量的减少,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经历了由磷回收循环→简单获取→回收循环3个不同阶段;另外,随着植被演替,微生物更多地参与有机磷活化,提升了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③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冰碛物磷的快速流失加剧了植物与微生物对磷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磷循环 植物-土壤反馈 养分重吸收 功能多样性 协同作用 贡嘎山
下载PDF
稻虾共作水域沉积物有机磷农药残留特征及其对磷循环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瞿梦洁 韩玉成 +4 位作者 万智鹏 谭艳 安珈奇 梅运军 刘广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442,共9页
为探明稻虾共作水域有机磷农药对磷循环的驱动机制,本试验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测定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并利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有机磷农药与磷循环功能... 为探明稻虾共作水域有机磷农药对磷循环的驱动机制,本试验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测定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并利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有机磷农药与磷循环功能基因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乐果检出率最高,达到97.22%,其次为敌敌畏达到22.22%,甲基对硫磷为2.78%,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均未检出。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乐果含量分别达到1.42 mg·kg^(-1)和0.46 mg·kg^(-1),敌敌畏含量分别达到1.37 mg·kg^(-1)和0.05 mg·kg^(-1);在所有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磷循环过程为ppx基因参与Proteobacteria和Omnitrophicaeota作用下的多聚磷酸盐水解,phoD基因参与有机磷矿化,phnK基因参与Gemmatimonadetes作用下的磷酸盐利用;有机磷农药并未影响最主要的磷循环过程,但是乐果含量增加极显著增加了cphy基因(半胱氨酸植酸酶)的数量(P<0.01),敌敌畏含量增加显著降低了pqqC基因(吡咯啉-醌合成酶)和bpp基因(β-螺旋桨植酸酶)的数量(P<0.05)。研究表明,在稻虾共作水域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乐果和敌敌畏主要通过改变无机磷增溶作用和植酸盐矿化作用来影响磷循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水域 有机农药 磷循环 微生物 功能基因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磷素形态及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3
作者 李季 张桥 +7 位作者 张嘉欣 韩兴华 黎婉玲 孙丽丽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0-1241,共12页
【目的】以南方酸性土壤连续8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方法】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化肥+无秸秆还田(CK)、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CKS)、化肥+当季秸秆全... 【目的】以南方酸性土壤连续8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方法】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化肥+无秸秆还田(CK)、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CKS)、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10%钾肥(S10)、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20%钾肥(S20)和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30%钾肥(S30)。利用Guppy土壤磷素连续浸提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测定土壤磷素组分和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数据。【结果】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Guppy土壤磷分级中可利用磷组分NaHCO_(3)-Pi的含量(P<0.05),其中S10、S20处理较CK处理提升了5.88%~8.73%;中等可利用磷组分中NaOH-Pi为南方酸性稻田土壤最主要的磷素形态,含量为154.03~202.11 mg·kg^(-1)。同时,秸秆还田还显著影响了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其中无机磷溶解基因pqqC对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响应更为明显。秸秆还田条件下磷循环功能基因(如phnW、phnO、pqqB、pqqC)促进了盐酸磷和残余磷向可利用磷库的活化,appA、phnX、ppx基因参与了稳定态磷的活化过程,NaOH-Pi为关键的过渡态磷素,参与长期的磷素转化过程。此外,土壤有机碳和pH是决定功能基因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秸秆还田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稻田土壤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促进了南方酸性稻田土壤磷素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素分级 磷循环基因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晴 王璐璐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11期47-49,共3页
针对新水和回用水水质的特点进行研究开发,并且为了改善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作的状况和条件,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应然而生,并将其应用到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工业试验,发现碳钢检测试管的平均腐蚀速率以及平均黏附... 针对新水和回用水水质的特点进行研究开发,并且为了改善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作的状况和条件,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应然而生,并将其应用到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工业试验,发现碳钢检测试管的平均腐蚀速率以及平均黏附速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降低,证实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的使用效果良好,并且回用水占比有所提升,以及循环水外排总磷质量浓度有所下降,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本文将阐述我国主要水质的情况以及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相应的试验结果表明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具体效果,以此来说明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介绍其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 磷循环水处理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研究解析长期施氮对茶园土壤磷循环特征影响机制
5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2期53-53,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营养与养分管理技术创新团队解析了土壤有效磷和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氮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管理杂志》。
关键词 土壤有效 长期施氮 茶园土壤 养分管理 磷循环 微生物群落 研究解析 茶树营养
下载PDF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Ⅰ.作物吸磷量、磷肥残效及土壤有效磷变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沈善敏 殷秀岩 张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施磷第1年的利用率仅为7%,但6年累加利用率可达34%。土壤中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的比例以每年小剂量处理较高,施肥第6年该比例为17%;一次大剂量施肥后6年只有2%的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残效 磷循环
下载PDF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Ⅲ.投料中磷和氮在饲养-堆腐环中的循环率及有机肥料中养分的利用率 被引量:11
7
作者 殷秀岩 张璐 +1 位作者 宇万太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5年试验结果表明,农产品中N经由饲养-堆腐环的损失率平均为36%,P为25%。在丰产条件下,一农业系统80%收获产品经由饲养-堆腐环可循环回田的养分量约为80kgN/ha,14kgP/ha,相当于这一系统中每年化肥N用量的一半和化肥P用量的全部。有机... 5年试验结果表明,农产品中N经由饲养-堆腐环的损失率平均为36%,P为25%。在丰产条件下,一农业系统80%收获产品经由饲养-堆腐环可循环回田的养分量约为80kgN/ha,14kgP/ha,相当于这一系统中每年化肥N用量的一半和化肥P用量的全部。有机肥料中N和P的表观利用率随施肥年限延长而有增长趋势,表明有残效迭加效应存在。5年平均,有机肥料中N和P的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约为40%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磷循环 肥残效
下载PDF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Ⅱ.磷及其他养分在作物体内分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璐 殷秀岩 +1 位作者 廉鸿志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土壤P供应状况及作物生长好坏可明显影响高粱、玉米、大豆籽实及秸秆中的P浓度、P在籽实及秸秆中的分配比和形成单位籽实产量的P收获量。P供应充分,作物生长良好(产量高),籽实中的P浓度高,籽实P/秸秆P的分配比大,每形成单位籽实消费的P... 土壤P供应状况及作物生长好坏可明显影响高粱、玉米、大豆籽实及秸秆中的P浓度、P在籽实及秸秆中的分配比和形成单位籽实产量的P收获量。P供应充分,作物生长良好(产量高),籽实中的P浓度高,籽实P/秸秆P的分配比大,每形成单位籽实消费的P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肥残效 磷循环
下载PDF
珠江河口氮和磷循环及溶解氧的数值模拟 Ⅰ.模式建立 被引量:17
9
作者 管卫兵 王丽娅 许东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营养物质循环和溶解氧,建立了一个生态型水质模式.在该水质模式中营养物质以溶解无机态、碎屑有机物质、底栖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5种形态出现,而每种形态均分氮和磷两种形式.水质模式采用三维形式,并与斜压水动...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营养物质循环和溶解氧,建立了一个生态型水质模式.在该水质模式中营养物质以溶解无机态、碎屑有机物质、底栖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5种形态出现,而每种形态均分氮和磷两种形式.水质模式采用三维形式,并与斜压水动力和泥沙模式联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磷循环 溶解氧 循环 数值模拟 水质模式 营养物质
下载PDF
杭州西湖引水后生态系统中磷循环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裴洪平 王维维 +1 位作者 何金土 周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48-653,共6页
报道了杭州西湖截污和引灌钱塘江水后的一个富营养化模型。它按照年度描述西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状态变量有浮游植物磷、正磷酸盐、碎屑磷和沉积物磷。模型校准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系统给定的强制函数(引水量和水温等)的改变,模... 报道了杭州西湖截污和引灌钱塘江水后的一个富营养化模型。它按照年度描述西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状态变量有浮游植物磷、正磷酸盐、碎屑磷和沉积物磷。模型校准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系统给定的强制函数(引水量和水温等)的改变,模型作出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是合理的。并且利用该模型模拟在不同引水量及挖泥量下西湖水质变化。模型对引水及挖泥的效益所作出的评估可供综合治理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模型 磷循环 引水 杭州西湖
下载PDF
湖泊氮磷循环的关键过程与定量识别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桢 吴思枫 +3 位作者 刘永 张雨宇 谢曙光 郭怀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8,共11页
针对湖泊氮磷循环的3个关键过程:源过程、去除过程和内部转化过程,识别不同过程(如底泥释放、反硝化等)对湖泊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总结对比湖泊氮磷循环及其关键过程的实验与模型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基于文献综述分析提... 针对湖泊氮磷循环的3个关键过程:源过程、去除过程和内部转化过程,识别不同过程(如底泥释放、反硝化等)对湖泊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总结对比湖泊氮磷循环及其关键过程的实验与模型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基于文献综述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需将机理模型、实验观测及室内模拟结合起来,通过机理模型定量表征氮磷循环的物质平衡,辅以实验观测识别关键过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响应机制。这种多层次多手段的研究方法体系可以为湖泊氮磷循环的深入探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磷循环 内源释放 反硝化 协同
下载PDF
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与水体磷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端卫 朱红 +1 位作者 倪玲珊 肖鹏程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61,共7页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磷分...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磷分配在碳酸钙中形成CaCO3-P共沉淀,导致水体中可溶性磷向难溶性磷转化,这种由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在水体磷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沉水植物菹草叶面上有CaCO3-P共沉淀的形成,且这种共沉淀的含磷量变化范围很宽.另一方面,新近沉积物中钙与磷的沉淀物存在一个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逐渐演变过程,而沉水植物叶面上的含磷共沉淀作用是否也存在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的变质过程,该过程在沉水植物生长期间是否发生关系到沉水植物除磷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水体磷循环概述、钙在水体磷循环中的作用和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假说及其在水体磷循环中的意义等方面综述了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对水体磷循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钙泵 CaCO3-P共沉淀 上覆水 沉积物 磷循环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台喜生 杨秀丽 +6 位作者 刘光琇 薛林贵 张勇 陈拓 张威 伍修锟 毛文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4-221,共8页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905m和E2-3128m)浅层土壤(0~40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cm)与高海拔(E3-4130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循环细菌 祁连山 海拔 土壤理化因子 植被
下载PDF
太湖磷循环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兴勇 祖维 钱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862,共5页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TP、PO43-和Chl-a的变化趋势也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表现为:冬季隐藻和硅藻占优势,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磷的内源释放对太湖磷循环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外源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底泥中磷的再悬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Chl-a的浓度,但对水体中TP及PO43-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磷循环 水生态动力学模型 环境模拟
下载PDF
高山禾草─嵩草型草地的磷循环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亚明 吴自立 +1 位作者 朱兴运 胡自治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5-80,F003,36,共8页
对磷在高山禾草─嵩草型草地土壤─植物─绵羊系统(7~10月)中的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0m深度土壤全磷贮量4475.3~4799.8kg/hm2(CV=3.09%),速效磷贮量86.5~123.9kg/hm... 对磷在高山禾草─嵩草型草地土壤─植物─绵羊系统(7~10月)中的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0m深度土壤全磷贮量4475.3~4799.8kg/hm2(CV=3.09%),速效磷贮量86.5~123.9kg/hm2(CV=13.96%)。磷在土壤─植物转化阶转化率最大值仅0.1235%,磷在植物─绵羊各转化阶的转化率均以10月为分界点,10月以后锐减。7~9月土壤库磷处于消耗状态,绵羊库磷处于积累状态。从10月开始,土壤库磷处于积累状态,绵羊库磷处于消耗状态。磷在土壤库、植物库和绵羊库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土壤库占99.86%~99.93%,植物库占0.06422%~0.1282%,而绵羊库仅占0.007225%~0.01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地 转化率 磷循环 高山禾草
下载PDF
草鱼集约化养殖中的磷循环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曼 顾钱洪 +2 位作者 李学军 宋东蓥 周传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1-496,共6页
理解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途径可为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开展不同磷含量饲料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及系统中磷循环的影响试验。设置两个试验处理组,并分别投喂含磷量为1.02%和0.52%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10周的观... 理解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途径可为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开展不同磷含量饲料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及系统中磷循环的影响试验。设置两个试验处理组,并分别投喂含磷量为1.02%和0.52%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10周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含磷量1.02%组的饲料效率为68.4%,草鱼质量增加率为72.3%;含磷量0.52%的饲料组的饲料效率为77.3%,草鱼质量增加率为74.3%;低磷饲料组比高磷饲料组具有更高的饲料转换率,且收获更高的渔获量。低磷饲料组中观测到更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表明浮游植物可能存在对沉积物中磷的泵吸作用,并通过食物链加速了水体中物质循环效率,这释明低磷饲料处理是具有更高饲料利用率并获得更高渔获量的原因。草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单纯增加饲料磷含量并不利于渔获量的提高,反而导致沉积物磷滞留和养殖水体磷污染;合理的磷含量(0.52%)可以更好的发展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养殖增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磷循环 饲料 集约化养殖
下载PDF
云南滇池微生物对磷循环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东野脉兴 樊竹青 +3 位作者 张灼 夏学惠 田升平 周建民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3年第2期65-75,共11页
对滇池磷的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 对滇池磷的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表明当解磷菌的种群与繁衍量大于聚磷菌的种群和繁衍量时,底泥中的磷向水体迁移,反之,水体中的磷向底质迁移、聚集。这个事实令人信服的证明了微生物对磷循环的重要作用。滇池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池 微生物 磷循环 沉积作用 现代沉积 微生物成矿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志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66,共5页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hosphorus recycling research and the methods in determining phosphorus forms in agroecosystems,the paper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approaches of phosphorus recycling study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磷循环
下载PDF
植物内部磷循环利用提高磷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艳 洪婉婷 +2 位作者 韩阳 徐梓楷 程凌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16-2228,共13页
【目的】磷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因其在土壤中的难移动性使得根系对磷的获取有限。植物为满足其生长对磷素的需求,已经进化出一系列相应的机制提高对内部磷的再利用,以减少磷肥投入,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环境... 【目的】磷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因其在土壤中的难移动性使得根系对磷的获取有限。植物为满足其生长对磷素的需求,已经进化出一系列相应的机制提高对内部磷的再利用,以减少磷肥投入,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本文以植物内部磷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重点剖析植物有机磷库与无机磷库中磷素的活化再利用的途径,综述释放出的无机磷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转运过程,并对今后深入研究磷再利用的有关方向作出展望。【主要进展】植物体内磷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植物吸收的多余无机磷会被暂时储存在液泡中,并在植物缺磷时外流到胞质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位于液泡膜的磷酸盐转运蛋白负责无机磷在液泡和胞质之间的分配。存在于核酸和磷脂中的有机磷在磷缺乏时由酶类(核酸酶、磷脂酶和紫色酸性磷酸酶等)水解并释放无机磷以供植物生长需要。植物遭受低磷胁迫,营养器官(老叶等)中活化的无机磷由多种磷酸盐转运蛋白转运到幼叶等新的生长中心被利用,从而显著提高磷的再利用效率。磷转运蛋白(PHTs)通过调控磷向籽粒的运输降低了磷在禾谷类作物籽粒中的积累,提高了磷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环境风险。【展望】现阶段的研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植物体内磷素再活化的生理分子机制,但对磷转运功能蛋白参与特定磷转运过程的相关研究仍不够全面,比如液泡磷能调控细胞磷稳态,目前已鉴定得到的与其外排有关的转运蛋白极少,其调控机制也有待深入探索。国内外关于PHT1、PHT2、PHT3和PHT4蛋白如何将磷素从源器官转运到库器官缺乏系统的研究。无机磷库和有机磷库中磷的利用对植物应对缺磷的贡献也鲜有报道。因此,植物体内与磷再活化后转运利用相关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无机 有机 转运 磷循环再利用
下载PDF
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高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记录的浮游光合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一致,揭示在长时间尺度上,浮游光合生物的生长受海水磷含量控制。1500万年以来,大陆风化磷通量急剧增加,致使海洋磷浓度和磷沉积通量增加。海洋磷浓度增加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力,导致海洋大气中生物气溶胶浓度升高,最终通过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驱动晚新生代全球变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循环 海洋生产力 晚新生代变冷 风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