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对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戴美娜 朱新华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67-571,共5页
近年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尤其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的作用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存活、增殖、生... 近年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尤其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的作用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存活、增殖、生长和代谢有多效性作用,也影响着炎症反应的进程。针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对嗜酸性粒细胞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哮喘 鼻炎 过敏性 性粒细胞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奕 王岩 孙素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AKt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Q-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质-激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冬冬 张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3期166-168,共3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有核细胞内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PI3K/A...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有核细胞内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质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吉茹 朱宇旌 +1 位作者 邵彩梅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信号途径 细胞凋亡 肌肉生长发育
下载PDF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绍能 杨清高 +2 位作者 潘澎 陶夏平 刘慧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芪术颗粒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芪术颗粒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日即给予相应治疗,芪术颗粒组2 g/(kg?d)灌胃,体积为1.0 mL/100 g体质量,实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水,正常组正常喂养。分别于造模后第1、2、4周处理、取材,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Ser473)、p-Akt(Thr308)、Bad(Ser136)、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各时间点p-Akt(Ser473)、p-Akt(Thr308)、Bad(Ser136)、Caspase9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1、2、4周时芪术颗粒组p-Akt(Ser473)表达显著降低,第1、4周Caspase9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Akt(Thr308)、Bad(Ser136)表达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颗粒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调控作用,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颗粒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通路 大鼠
下载PDF
替米沙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政 杨勇 +4 位作者 吴瑞霞 陈彬 华先平 陈平英 周选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组(0.1μmol/L、1μmol/L、10μmol/L)、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GW9662)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替米沙坦处理内皮祖细胞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提高,且在不同浓度组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改善受到明显的抑制。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替米沙坦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具有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内皮祖细胞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途径
下载PDF
Adropin对脂肪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凤丽 李茂山 +2 位作者 何丽 罗方 康志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18-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Adropin对脂肪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胚胎成纤维前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dropin组、自噬激动剂组、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对照... 目的探讨Adropin对脂肪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胚胎成纤维前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dropin组、自噬激动剂组、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对照组细胞不予特殊处理,Adropin组细胞加入Adropin(终浓度为1000 nmol·L^-1),自噬激动剂组加入西罗莫司(终浓度为100 nmol·L^-1),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细胞加入Adropin(终浓度为1000 nmol·L^-1)和西罗莫司(终浓度为100 nmol·L^-1),继续培养2 h;采用单丹磺酰尸胺染色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空泡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及PI3K/AKT通路蛋白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opin组细胞中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阳性细胞比例及LC3-Ⅱ、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6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自噬激动剂组细胞中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阳性细胞比例及LC3-Ⅱ、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6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与对照组细胞中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阳性细胞比例及LC3-Ⅱ、Beclin-1、p6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ropin组比较,自噬激动剂组、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细胞中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阳性细胞比例及LC3-Ⅱ、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6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自噬激动剂组比较,Adropin+自噬激动剂组细胞中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阳性细胞比例及LC3-Ⅱ、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6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4组细胞中PI3K、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ropin可抑制脂肪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opin 脂肪细胞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通路 自噬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帕妥珠单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9
作者 苏坤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001-5002,共2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在帕妥珠单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株Hs578T耐帕妥珠单抗的耐药亚株Hs-Her,(FISH)法分析耐药细胞株Her表型;MTT法检测帕妥珠单抗对Hs578T和Hs-Her细胞增殖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在帕妥珠单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株Hs578T耐帕妥珠单抗的耐药亚株Hs-Her,(FISH)法分析耐药细胞株Her表型;MTT法检测帕妥珠单抗对Hs578T和Hs-Her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帕妥珠单抗干预后细胞凋亡情况;PI3K/Akt抑制剂干预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本实验建立的耐药亚株Hs-Her基因表达FISH检测呈强阳性;0.1~100 mg/L浓度帕妥珠单抗干预72 h后,Hs578T和Hs-Her细胞体外增殖均受到抑制,且随帕妥珠单抗浓度的增加而提升,其中Hs578T的IC50值明显低于Hs-Her(P<0.01);10 mg/L的帕妥珠单抗干预后Hs578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s-Her细胞(P<0.01)。预先经PI3K/Akt抑制剂处理后再加入帕妥珠单抗,Hs578T和Hs-Her细胞均发生明显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帕妥珠单抗可有效抑制Hs578T细胞Akt蛋白磷酸化,却无法抑制Hs-Her细胞Akt蛋白磷酸化;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可同时抑制Hs578T和Hs-Her细胞的Akt蛋白磷酸化。结论帕妥珠单抗耐药细胞Hs-Her存在Akt蛋白磷酸化,PI3K/Akt抑制剂可明显抑制帕妥珠单抗耐药细胞Akt蛋白磷酸化;PI3K/Akt信号通路与帕妥珠单抗耐药性存在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妥珠单抗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人乳腺癌细胞 耐药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形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均制备OIR模型。小鼠出氧箱前1 d即鼠龄11 d时实验组玻璃体内注射0.5μL的LY294002,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体积的PBS。病理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p AKT、VEGF蛋白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2.53±1.71)个,较对照组(25.31±1.42)个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小鼠p AKT、VEGF的蛋白表达呈弱阳性,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9.12±1.35、13.91±1.49)均较对照组(15.11±2.17、19.72±2.61)明显下降(均为P<0.05);实验组小鼠AKT、VEGF m 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 LY29400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有效抑制小鼠OIR的RNV形成,LY294002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磷脂肌醇3激酶激酶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连接肠道炎症和肿瘤的桥梁——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晓丽 廖再波 甘华田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1期693-696,共4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家族是一类蛋白激酶,能特异性地催化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环上的3位羟基磷酸化,生成相应的肌醇脂物质,后者是细胞内新型第二信使,与胞质内含血小板-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家族是一类蛋白激酶,能特异性地催化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环上的3位羟基磷酸化,生成相应的肌醇脂物质,后者是细胞内新型第二信使,与胞质内含血小板-白细胞激酶C底物同源(pleckstrin homology,PH)结构域的信号分子结合后对相应分子发挥活性调节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是PI3K下游的直接靶蛋白,含有PH结构域,主要负责由PI3K始动的生物信息转导。AKT处于这一通路的中心环节,参与了细胞生长、增殖、生存、炎症、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诸多重要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该通路在炎症和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信号转导通路 肠道炎症 AKT 肿瘤 蛋白激酶 PH结构域 桥梁
下载PDF
单酰基甘油脂肪酶抑制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陈欣 何广思 陈爱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究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抑制药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45,分为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空白组给予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 目的 探究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抑制药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45,分为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空白组给予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不作任何处理;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用含1,10和20μmol·L^(-1) MAGL抑制药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用噻唑蓝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空白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12±0.48)%,(23.78±0.65)%和0.00%,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21.64±28.66),(118.58±18.75)和(308.21±36.36)个,划痕愈合率分别为(18.36±2.88)%,(11.03±1.72)%和(27.05±4.10)%,PI3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05,0.48±0.07和1.18±0.08,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06,0.45±0.09和0.97±0.07。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AGL抑制药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甘油脂肪酶抑制药 胃癌细胞 侵袭 迁移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微RNA-181靶向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彭 陈明 +2 位作者 兰颖 杨云华 邓长财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0-535,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81靶向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81靶向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和miRNA-181抑制组10只,检测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iRNA-181和PTEN、PI3K、Akt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TEN、PI3K、Akt、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81与PTEN的靶向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方差不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s T2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尿酸(135±21)mmol/L、肌酐(27.8±2.1)μmol/L、尿素氮(6.8±0.5)μmol/L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尿酸[(213±28)mmol/L,(214±23)mmol/L;肌酐(49.2±2.3)μmol/L,(48.6±2.2)μmol/L;尿素氮(11.5±2.7)μmol/L,(11.7±2.5)μmol/L]含量显著升高(F尿酸=26.739,F肌酐=259.055,F尿素氮=12.921,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181抑制组大鼠尿酸(169±21)mmol/L、肌酐(33.7±1.8)μmol/L、尿素氮(9.1±1.7)μmol/L含量降低(LSD-t尿酸=4.356,LSD-t肌酐=15.773,LSD-t尿素氮=2.858,均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miRNA-181表达水平(1.88±0.16、1.84±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53±0.08)(F=193.554,P<0.05),而PTEN蛋白(0.18±0.02、0.16±0.02)和mRNA表达水平(0.48±0.08、0.44±0.07)均低于对照组(1.27±0.06、1.27±0.16)(F蛋白表达水平=515.116,FmRNA表达水平=141.470,均P<0.05);抑制miRNA-181后,大鼠肾组织肾组织miRNA-181表达水平(1.35±0.58)显著降低(LSD-t=10.341,P<0.05),PTEN蛋白(0.84±0.05)和mRNA表达水平(0.90±0.08)均升高(LSD-t蛋白表达水平=20.471,Tamhane′s T2 mRNA表达水平=13.881,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PTEN是miRNA-181的靶基因。与对照组(0.18±0.02、0.09±0.01、0.05±0.02、1.06±0.07、0.96±0.06)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I3K(1.01±0.06、1.00±0.06)、Akt(0.90±0.05、0.95±0.04)、p-Akt蛋白表达水平(0.99±0.07、0.97±0.05)和PI3K(3.63±0.18、3.68±0.22)、Akt mRNA表达水平(2.38±0.05、2.34±0.12)均显著升高(FPI3K蛋白表达水平=169.979,FAkt蛋白表达水平=393.411,Fp-Akt蛋白表达水平=164.201,FPI3K mRNA表达水平=563.944,FAkt mRNA表达水平=141.470,均P<0.05);抑制miRNA-181表达后,大鼠肾组织PI3K(0.69±0.06)、Akt(0.42±0.03)、p-Akt蛋白表达水平(0.50±0.05)和PI3K(2.40±0.09)、Akt mRNA表达水平(1.40±0.12)均降低(LSD-tPI3K蛋白表达水平=7.432,LSD-tAkt蛋白表达水平=18.291,LSD-tp-Akt蛋白表达水平=9.595,Tamhane′s T2PI3K mRNA表达水平=17.070,Tamhane′s T2Akt mRNA表达水平=17.357,均P<0.05)。结论抑制miRNA-181表达,可靶向PTE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酶张力蛋白基因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质激酶信号通路 高尿血症 肾损伤
原文传递
胰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洁颖 晏勇 +5 位作者 蔡志友 冯占辉 张华 吴芳 孟涛 代政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741,共5页
目的通过胰岛素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P1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作用,观察P13K/Akt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I)表达的... 目的通过胰岛素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P1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作用,观察P13K/Akt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I)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胰岛素组和WORT组(每组10只),海马立体定向注射胰岛素和PDK抑制剂WORT。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P13K/Akt信号传导相关蛋白以及BACEI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胰岛素的海马P13K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较对照组:Akt表达增加(0.952±O.060与0.835±0.029,t=4.9150,P=0.0001),Aktser473位点磷酸化(pAkt)水平上调(0.800±O.075与0.657±0.025,t:4.5598,P=0.0002),糖原合成激酶-3α(GSK-3α)磷酸化水平降低(0.604±0.062与0.726±0.041,t=3.5871,P=0.0018),而成熟的BACEl及其裂解产物p分泌酶C末端(母-CTF)表达下调。WORT组的P13K下游信号分子Akt、pAkt表达明显被抑制,磷酸化GSK-3仪表达增加,同时成熟的BACE1(1.004±0.096)和β-CTF(1.031±0.048)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0.498±O.064,0.786±O.101)上调(分别t=11.5980,P=0.0000;t=4.2194,P=0.0004)。结论胰岛素信号通路P13K/Akt可以调节BACE1的表达和活性并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1-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质激酶 天冬内肽酶类 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类 胰岛素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亚超 薛富善 +6 位作者 袁玉静 王强 廖旭 程怡 李瑞萍 刘建华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3-368,共6页
目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D大鼠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kinase,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 目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D大鼠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kinase,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g-350g)麻醉后,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后处理组(F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组)及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F_R组)。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LAD)30min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后,开放心肌再灌注60min建立大鼠心肌I/RI模型。采用SABioscience公司功能分类基因芯片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再灌注60min后缺血区心肌内与P13K/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利用基因芯片检测的与P13K/Akt相关的基因中,与C组比较,F组共有9个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R组仅2个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但F-R组共有33个基因的表达较C组显著上调。蛋白印记分析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F组、R组和F-R组心肌标本内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均增高;而与F组和R组比较,F-R组心肌标本内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增高。结论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明显增强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厢獾注损伤 心肌保护 远隔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阿片类药物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其宏 张颖 +3 位作者 栾恒飞 叶英 曾因明 龚国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81-583,587,共4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Hase/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1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大鼠在体...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Hase/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1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I/R组、二氮嗪组(D组)、P13K抑制剂渥蔓菁霉素组(w组)和二氮嗪+渥蔓菁霉素组(DW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开放120min,建立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s组不结扎。再灌注5min前,5组依次分别经股静脉输入0.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1ml/kg、0.1%DMSO 1ml/kg、二氮嗪7mg/μg、渥蔓菁霉素15μg/kg,DW组于输入二氮嗪前5min输入渥蔓菁霉素;所有药物均输注15min。再灌注末,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苏木精咿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4组cTnI显著增高(JP如.01),心肌明显损伤,eNOS表达增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D组和DW组cTnI[(36.5±5.2)μg/L与(44.5±4.5)μg/L vs(64.7±11.1)μg/L]明显降低(P〈0.01),心肌病理改变减轻,eNOS表达增高[(0.515±0.136)%与(0.394±0.100)%VS(0.241±0.077)%](P〈0.01)。与D组比较,DW组cTnI明显增高[(44.5±4.5)μg/L VS(36.5±5.2)μg/L](P〈O.05),心肌损伤加重,eNOS表达降低[(0.394±0.100)%VS(0.515±0.136)%](P〈0.01)。结论二氮嗪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的作用部分与P13K/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二氮嗪 1-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快”“慢”表型中的作用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红霞 王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1-55,共5页
背景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性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中的作用备受临床关注,但其在COPD"快""慢"表型中的作用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PI3K/Ak... 背景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性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中的作用备受临床关注,但其在COPD"快""慢"表型中的作用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COPD发展"快""慢"表型中的作用差异。方法选取2017-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116例,其中发展"快"表型者26例(A组)、发展"慢"表型者90例(B组);另选取同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结果(1)A组和B组患者PI3K、p-PI3K、Akt、p-Ak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PI3K、p-PI3K、Akt、p-Ak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A组(P<0.05)。(2)A组和B组患者血浆IL-4、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血浆IL-4、IL-6、IL-10、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3)A组和B组患者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mMRC评分和C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FEV1%pred、FVC%pred、FEV1/FVC高于A组,mMRC评分和CAT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COPD发展"快"表型与PI3K、p-PI3K、Akt、p-Akt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有关;与COPD发展"慢"表型相比,COPD发展"快"表型患者肺功能更差,可能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肺功能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途径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茜(综述) 陆融(综述) 姚智(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PI3K-Akt途径的失调控对于多种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刺激信号,途径中任何激酶表达的异常都可能诱导肿瘤的发生。现综述PI3K...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PI3K-Akt途径的失调控对于多种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刺激信号,途径中任何激酶表达的异常都可能诱导肿瘤的发生。现综述PI3K-Akt途径中PI3K、Akt、磷脂酰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PDK)、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10号染色体上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 蛋白质激酶 肿瘤
原文传递
红芪多糖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柳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景明 雷音 +3 位作者 刘恒岩 李建超 冯秋实 徐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25、50、100、200、400mg/L的红芪多糖干预人结肠癌SW480细胞24、48、72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25、50、100、200、400mg/L的红芪多糖干预人结肠癌SW480细胞24、48、72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190mg/L的红芪多糖干预SW480细胞48h,不加药物的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β-连环蛋白(β-catenin)、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P13K、Akt、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红芪多糖处理HepG2细胞24、48、72h后细胞抑制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与对照组[48h(1.18±0.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h:t25mg/L=6.002,P2,mg/L=0.007;tmg/L=7.452,P50mg/L=0.005;t100mg/L=8.236,P100mg/L=0.003;t200mg/L=9.113,P200mg/L=0.002;t400mg/L=10.221,P400mg/L=0.001)。结论红芪多糖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P1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磷脂肌醇3-激酶/激酶信号通路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乳腺肿瘤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鸿涛 于蝉娟 +1 位作者 刘亚华 马斌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乳腺癌肿瘤细胞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细胞表面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依据丙泊酚浓度分...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乳腺癌肿瘤细胞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细胞表面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依据丙泊酚浓度分为100 μmol/L丙泊酚组、300 μmol/L丙泊酚组、1 mmol/L丙泊酚组、3 mmol/L丙泊酚组,设置无丙泊酚干预的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丙泊酚+γ-氨基丁酸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干预组,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干预组、对照组及丙泊酚联合γ-氨基丁酸拮抗剂组对MCF-7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氯离子通道的影响;用蛋白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丙泊酚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1)随着细胞膜电位的升高,丙泊酚呈浓度依赖性刺激MCF-7细胞氯离子的电流强度,3 mmol/L丙泊酚组电流强度为(40.13±9.21) Pa,较对照组的MCF-7细胞氯离子的电流强度(19.46±8.53) Pa相差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加入γ-氨基丁酸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后,丙泊酚对MCF-7细胞氯离子的电流强度的影响减弱,3 mmol/L丙泊酚组电流强度为(16.92±7.47) Pa其与对照组(18.61±8.19) P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2)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丙泊酚对MCF-7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3)随着丙泊酚浓度的增高,其对MCF-7细胞的生存抑制越强。(4)经丙泊酚培养72 h的乳腺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肿瘤细胞数较对照组少。 结论高浓度的丙泊酚通过刺激MCF-7细胞氯离子通道的开放,加强其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最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乳腺癌细胞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