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二酯酶5在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洋 张雅茸 +2 位作者 杨红琴 王婧 赵红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磷酸二酯酶5(PDE5)是环磷酸鸟苷(cGMP)特异性水解酶,是由一氧化氮(NO)激活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靶向cGMP产生的。PDE5催化cGMP中磷酸二酯键的水解,从而将cGMP转化为无活性的5′-GMP形式,cGMP-PKG轴功能障碍将引起心脏重塑,是心力衰... 磷酸二酯酶5(PDE5)是环磷酸鸟苷(cGMP)特异性水解酶,是由一氧化氮(NO)激活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靶向cGMP产生的。PDE5催化cGMP中磷酸二酯键的水解,从而将cGMP转化为无活性的5′-GMP形式,cGMP-PKG轴功能障碍将引起心脏重塑,是心力衰竭(HF)的主要原因之一。但PDE5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DE5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对未来临床应用PDE5靶向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磷酸二酯酶5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磷酸鸟苷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谭锬 柯柏怡 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影响其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相关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犹如“分子开关”,精细地控制着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系列事件.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多位点磷酸化机制研究是磷酸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细胞周期调控进程中部分重要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机制,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周期领域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方面的新发现、新突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蛋白质磷酸化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 蛋白激酶 细胞周期 蛋白去磷酸 蛋白磷酸
下载PDF
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BALP、PTH及N-MID-OT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田晓芳 田国华 +1 位作者 郑艳杰 刘春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66-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 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0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PVP治疗(n=52),观察组采取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n=55)。对比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量表(VAS)、骨代谢指标(BALP、PTH、N-MID-OT水平)、不良反应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LP、PTH及N-MID-O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BALP、PTH及N-MID-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再骨折发生率(7.2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体内BALP、PTH及N-MID-OT水平,促进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磷酸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骨碱性磷酸 甲状旁腺激素 N-MID-OT
下载PDF
聚磷酸盐缓蚀剂的缓蚀机理是什么?
4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76,共1页
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常用的有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而以六偏磷酸钠使用最为广泛。聚磷酸盐除了作为缓蚀剂用外,还可作为阻垢剂来使用。聚磷酸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阴极型或沉淀膜型缓蚀剂。认为聚磷酸盐与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常用的有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而以六偏磷酸钠使用最为广泛。聚磷酸盐除了作为缓蚀剂用外,还可作为阻垢剂来使用。聚磷酸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阴极型或沉淀膜型缓蚀剂。认为聚磷酸盐与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而减缓腐蚀。因此,要使聚磷酸盐发挥较好的缓蚀作用,冷却水中要求有一定的两价金属离子,例如Ca^(2+)、Fe^(2+)或Zn^(2+)等,在Ca^(2+)含量很少的软水中是不适宜用聚磷酸盐作缓蚀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机理 缓蚀作用 磷酸 缓蚀剂 六偏磷酸 三聚磷酸 金属离子 阻垢剂
下载PDF
一种高倍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
5
作者 郭米艳 张伟 +2 位作者 李锦 徐善皖 韩洁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47,共7页
磷酸铁的颗粒、形貌对磷酸铁锂的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氨法工艺制备的磷酸铁具有颗粒尺寸大、颗粒分布不均匀的缺点,影响了磷酸铁锂锂离子扩散速度。在现有氨法工艺上进行优化:在浆料中同时加入酸碱调节剂,陈化过程升温保温后得... 磷酸铁的颗粒、形貌对磷酸铁锂的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氨法工艺制备的磷酸铁具有颗粒尺寸大、颗粒分布不均匀的缺点,影响了磷酸铁锂锂离子扩散速度。在现有氨法工艺上进行优化:在浆料中同时加入酸碱调节剂,陈化过程升温保温后得到晶体结构NH_(4)Fe_(2)(OH)(PO_(4))2·2 H_(2)O的碱式磷酸铁铵,干燥煅烧获得高性能无水磷酸铁。所制备的无水磷酸铁具有一次颗粒40~50 nm、颗粒分布均匀规则、比表面积12~13 m^(2)/g、物料疏松、杂质含量低等特点,采用此种磷酸铁制备的磷酸铁锂倍率性能高,10 C放电比容量大于14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碱式磷酸铁铵 无水磷酸 磷酸铁锂
下载PDF
兼具显影与成骨功能多聚磷酸锶在磷酸钙骨水泥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子牛 褚凤成 +7 位作者 吴康 张林 白艳洁 林潇 杨惠林 周欢 刘慧玲 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9-3547,共9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多聚磷酸锶的显影能力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能与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①分别制备磷酸钙骨水泥(CPC)、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CPS)与含多聚磷酸锶(占骨水泥粉末的质量分数为20%)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20%SrPP-CPN),表征3组骨水泥的理化性能。②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与成骨分化能力。③在24只SD大鼠颅顶部两侧各制作直径5 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CPC组、CPS组与20%SrPP-CPN组进行干预,每组6只。干预4,12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比较,20%SrPP-CPN的显影能力增强、抗压强度与降解速率升高、固化时间延长,并且20%SrPP-CPN在降解过程中可稳定释放Sr^(2+)。②CCK-8实验显示20%SrPP-CPN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饥饿实验(无血清培养)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TP浓度。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在大鼠颅骨缺损实验中,Micro-CT扫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骨水泥降解明显,并且大量新生骨组织分散于降解的骨水泥中;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缺损处Runx2蛋白表达升高(P<0.01)。④结果表明,20%SrPP-CPN具有良好的显影性能与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 磷酸钙骨水泥 显影剂 生物相容性 降解 成骨性能
下载PDF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协同阻燃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
7
作者 宫芳芳 陶雪 +2 位作者 王靖宇 刘秀 钱立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9,137,共7页
研究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MPP/PAPP)膨胀体系影响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阻燃和力学性能的量效关系,揭示了MPP/PAPP的协同阻燃和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总添加质量分数恒定为30%,MPP/PAPP以质量比3∶7共混TPV时,MPP和PAPP... 研究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MPP/PAPP)膨胀体系影响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阻燃和力学性能的量效关系,揭示了MPP/PAPP的协同阻燃和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总添加质量分数恒定为30%,MPP/PAPP以质量比3∶7共混TPV时,MPP和PAPP的协同阻燃作用最佳。相比于单独添加MPP或者PAPP,9MPP/21PAPP/TPV复合材料拥有更高的极限氧指数(25.7%)、垂直燃烧级别(V-0)和最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149.9 kW/m^(2))。热重分析表明,9MPP/21PAPP/TPV样品中,MPP/PAPP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幅降低TPV基体在高温阶段的降解速率,提升残炭率,表现出优异的协同阻燃作用。在拉伸性能测试中,MPP/PAPP复配使用时,9MPP/21PAPP/TPV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对照样品30MPP/TPV和30PAPP/T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 三聚氰胺聚磷酸 磷酸哌嗪 协同阻燃 拉伸性能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共表达及固定化催化合成阿糖核苷
8
作者 刘玉雪 张震 +2 位作者 胡晓静 王振宇 刘国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酶固定化,并对固定化双酶进行回收利用,考察重复使用过程中固定化双酶的催化效率。结果表明:工程菌催化阿糖尿苷和腺嘌呤生成阿糖腺苷的反应最高转化率可达93.6%。固定化双酶催化合成阿糖2,6-二氨基嘌呤核苷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9.8%。重复回收使用固定化双酶19次后对底物的转化率达到60.6%,累计有效催化时长可达684 h。PNP和UP的双酶耦合体系能高效催化阿糖核苷之间的转化,固定化修饰有利于延长酶的使用寿命,为生物法生产核苷类似物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阿糖核苷 固定化酶 生物催化
下载PDF
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9
作者 金赐安 马保中 +2 位作者 曹志河 陈永强 王成彦 《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284-292,共9页
近年来,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促进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硫化镍矿日益枯竭,红土镍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 近年来,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促进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硫化镍矿日益枯竭,红土镍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提镍原料,在镍产量中占比超过70%。褐铁型红土镍矿在红土镍矿中占比超过60%,经硝酸加压浸出(NAPL)提取镍钴后产生的浸出渣中含有丰富的有价金属资源(铁含量>60%),浸出渣的综合利用对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为原料,在磷酸单一介质中制备电池级磷酸铁材料。以磷酸为介质,通过预浸、溶解实现浸出渣中铁的高效提取。预浸时磷酸溶液浓度较低,可以使含铁相初步转型为FePO_(4)·2H_(2)O,同时除去浸出渣中Cr、Mg、Al等杂质元素。然后采用高浓度磷酸溶液溶解处理预浸渣,实现Fe的完全溶解。最后稀释调节pH值直接沉淀制备磷酸铁,得到FePO_(4)·2H_(2)O产品,该产品不含杂质元素Mg、Si,Cr、Al的含量为0.019%、0.016%。通过XRD、SEM、EDS等技术手段对预浸渣和磷酸铁产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预浸过程可实现铁由Fe_(2)O_(3)向FePO_(4)·2H_(2)O的转变,最终产品的晶体结构与标准磷酸铁相匹配。由磷酸铁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也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研究有望实现对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渣中宏量组元铁的高值化利用,从而优化磷酸铁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型红土镍矿 硝酸加压浸出 浸出渣 磷酸 预浸出 磷酸 分离除杂 高值利用
下载PDF
磷酸/磷酸酯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提铀性能研究
10
作者 常华 勾阳飞 +2 位作者 宿延涛 杨吴馨晨 李默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针对硝酸体系低浓度铀的吸附问题,以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骨架,以三氯化磷为功能化试剂,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及淬灭-水解/醇解反应,将长链羟基及烷基接枝到树脂上,从而得到分别含有磷酸和磷酸酯基功能基团的提铀树脂。通过红... 针对硝酸体系低浓度铀的吸附问题,以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骨架,以三氯化磷为功能化试剂,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及淬灭-水解/醇解反应,将长链羟基及烷基接枝到树脂上,从而得到分别含有磷酸和磷酸酯基功能基团的提铀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树脂制备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树脂含磷量及铀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树脂合成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pH、平衡铀浓度、吸附时间对树脂材料吸铀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解吸剂的筛选和树脂重复使用性能的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磷酸酯基提铀树脂对于模拟溶液(1 mol/L HNO_(3)+1 mol/L NaNO_(3))中的低浓度铀(<20 mg/L)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树脂对铀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1.9 mg/g干树脂,吸附后残余尾液中的铀质量浓度<0.05 mg/L;以0.4 mol/L NaHCO_(3)与0.1 mol/L Na_(2)CO_(3)作为复合解吸剂,铀的解吸率为98.3%。制备的磷酸酯基提铀树脂可用于酸性硝酸体系中低浓度铀的吸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体系 磷酸树脂 磷酸酯树脂 平衡吸附量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CT23通过调节H6PD表达影响磷酸戊糖途径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
11
作者 杨哲 廖晓璐 +7 位作者 张若皓 卢玉飞 党德静 宁敬予 陈俊霏 肖贝贝 黄秒 胡启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6-523,共8页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23(CT23)参与磷酸戊糖途径(PPP)调控,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葡萄糖消耗检测、乳酸生成分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分析和线粒...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23(CT23)参与磷酸戊糖途径(PPP)调控,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葡萄糖消耗检测、乳酸生成分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分析和线粒体示踪等方法探讨CT23与PPP的关系;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敲低CT23的HCC细胞中已糖-6-磷酸脱氢酶(H6PD)表达量变化,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CT23与PPP有关;与control组相比,shCT23组HCC细胞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水平降低,NADPH生成水平降低,ROS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增加,H6PD mRNA水平降低,H6PD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电镜下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伴随线粒体损伤;与shCT23组相比,shCT23+H6PDOE组HCC细胞H6PD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消耗增多,乳酸生成水平升高,NADPH生成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减少(均P<0.05)。结论:CT23通过H6PD增强PPP促进HC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癌—睾丸抗原23 磷酸戊糖途径 己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湿法磷酸连续结晶工艺磷酸脲的应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崔文理 宁友才 +5 位作者 张金娥 董茜 王开勇 张灿 黄鸿 董茂忠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36-238,241,共4页
为了掌握湿法磷酸连续结晶工艺生产的磷酸脲产品在盐碱土壤的应用效果,以垦农28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CK(不施磷肥)、TMAP(磷酸一铵)、UP(磷酸脲)和T8U2(磷酸一铵与磷酸脲质量比8∶2配施)四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通过大田试验,研... 为了掌握湿法磷酸连续结晶工艺生产的磷酸脲产品在盐碱土壤的应用效果,以垦农28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CK(不施磷肥)、TMAP(磷酸一铵)、UP(磷酸脲)和T8U2(磷酸一铵与磷酸脲质量比8∶2配施)四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磷肥对大豆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施用磷酸脲显著提高了大豆各生育期的鲜重、干重和株高,提高了花期光合能力,磷酸脲与工业一铵质量比8∶2配施T8U2处理增产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连续结晶 湿法磷酸工艺 养分增效
下载PDF
电子级磷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冉孟杰 杨润德 任国兴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电子级磷酸是晶圆、薄膜液晶显示器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清洗和蚀刻材料,随着芯片产业高端化发展,对电子级磷酸的要求越来越高。介绍了电子级磷酸的应用领域、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电子级磷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方法的... 电子级磷酸是晶圆、薄膜液晶显示器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清洗和蚀刻材料,随着芯片产业高端化发展,对电子级磷酸的要求越来越高。介绍了电子级磷酸的应用领域、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电子级磷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对我国电子级磷酸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级磷酸 高纯磷酸 净化 湿电子化学品
下载PDF
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14
作者 丰一兴 段鹤君 崔霞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6-232,246,F0003,共9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TPhP和TDCPP(0、3、10、30和50μmol/L)染毒48 h后,利用CCK-8方法检测GC-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TPhP和TDCPP(0、3、10、30和50μmol/L)染毒48 h后,利用CCK-8方法检测GC-2的细胞存活率,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TPhP和TDCPP对细胞核碎片化程度、磷酸化组蛋白(pH2AX)、DNA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及细胞周期等参数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包括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1)、抑制素-α (inhibin-α)、粘连蛋白2(nectin-2)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和50μmol/L TPhP和TDCPP均显著降低GC-2细胞存活率(P<0.05),并引起细胞核碎片化程度加剧(P<0.01)。DNA损伤标志物pH2AX在10、30和50μmol/L TPhP组及TDCPP组均显著升高(P<0.05),Rad51蛋白在30和50μmol/L TPhP组和10、30和50μmol/L TDCPP组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较高浓度的TPhP和TDCPP可引起DNA损伤。细胞周期分析显示,TPhP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TDCPP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G2/M期。荧光定量PCR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TPhP(30和50μmol/L)和TDCPP(10、30和50μmol/L)抑制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基因(CREB-1、inhibin-α、nectin-2和Ki67)的表达(P<0.01)。结论 TPhP和TDCPP均可引起GC-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并最终影响精母细胞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苯酯 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 GC-2细胞 DNA损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旭涛 夏豪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病理性心肌肥厚是持续机械、化学刺激导致的多种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目前的临床防治手段尚不理想,因此,明确病理性心肌肥厚的调控机制,开发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延缓病理性心肌肥厚进展具有重要意... 病理性心肌肥厚是持续机械、化学刺激导致的多种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目前的临床防治手段尚不理想,因此,明确病理性心肌肥厚的调控机制,开发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延缓病理性心肌肥厚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磷酸酶在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动物实验显示,对蛋白磷酸酶或蛋白磷酸酶的底物进行直接调控足以有效改善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厚。本文对蛋白磷酸酶参与的病理性心肌肥厚过程进行概述,探讨调控蛋白磷酸酶及其底物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临床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心肌肥厚 蛋白磷酸 磷酸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活化T细胞核因子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锰锂的优化研究
16
作者 刘靓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酸为添加剂优化颗粒形貌得到纳米级颗粒,并对碳层包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1 mmol时,椭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42.3 nm;当以蔗糖为碳源且与LiMnPO_(4)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层包覆颗粒尺寸较小、碳层石墨化程度更高;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LiMnPO_(4)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26.9 mAh/g)及更优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锂 碳包覆 溶剂热法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Tf_(2)O活化苯基次磷酸直接合成双硫代磷酸酯
17
作者 刘海超 徐文博 权正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5-33,54,共10页
使用Tf_(2)O为活化剂,DMAP为稳定剂,活化易得的苯基次磷酸产生磷双阳离子等价物,原位生成的阳离子等价物与各种含SH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合成相应的双硫代磷酸酯.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无需金属催化剂,底物适用性广泛,为合成磷硫化合物提... 使用Tf_(2)O为活化剂,DMAP为稳定剂,活化易得的苯基次磷酸产生磷双阳离子等价物,原位生成的阳离子等价物与各种含SH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合成相应的双硫代磷酸酯.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无需金属催化剂,底物适用性广泛,为合成磷硫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次磷酸 磷双阳离子等价物 双硫代磷酸 活化
下载PDF
液氮抑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张媛媛 张志伟 +1 位作者 赵子明 张国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文章从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危险特性出发,通过试验研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热失控特征及其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过程。探究利用液氮喷淋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分析液氮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防灭火效能。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热失控可划... 文章从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危险特性出发,通过试验研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热失控特征及其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过程。探究利用液氮喷淋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分析液氮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防灭火效能。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热失控可划分为被动加热、安全阀泄压、自反应、喷射火、明火熄灭等5个阶段,单体电池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液氮可有效阻断电池组间的热失控传播,能够大幅降低喷射火阶段的电池峰值温度。且喷淋时间越长,阻止电池组热失控传播越明显。30 s液氮喷淋条件下,除电池A1外,其他电池未进入安全阀泄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液氮 冷却降温
下载PDF
复合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
19
作者 王岚 刘志强 +2 位作者 赵延庆 李超 张飞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为研究多聚磷酸(polyphosphoric acid,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分析温度和频率对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并基于改进Havriliak-Negam(i HN)模型构建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同时与SBS改性... 为研究多聚磷酸(polyphosphoric acid,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分析温度和频率对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并基于改进Havriliak-Negam(i HN)模型构建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同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对比。结果表明:2种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HN模型可准确拟合2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在-10、20、50℃时均降低,而动态模量在-10℃时降低,20℃时变化较小,50℃时增加;较宽频域范围内,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低频下动态模量变大,相位角变小,在低温高频下动态模量变小,相位角变化不大;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优的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聚磷酸+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相位角 主曲线
下载PDF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研究
20
作者 范群 苏福 +4 位作者 杨荣水 马超 汤辉 张红 陈国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218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SPECT/CT融合骨显像和碱性磷酸酶诊断结果,最终得出联合诊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218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SPECT/CT融合骨显像和碱性磷酸酶诊断结果,最终得出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非小细胞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更高,血清ALP含量与骨转移病灶数目呈正相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更高。结论: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融合骨显像 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