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Y705)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静 杨阳 +3 位作者 杨宁 邓晓惠 杨兴升 晁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Y7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p-STAT3(Y705)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Y7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p-STAT3(Y705)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4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p-STAT3(Y705)和VEGF的定位和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p-STAT3(Y705)、STAT3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STAT3(Y705)主要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表达,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p-STAT3(Y705)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STAT3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EGF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中,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TAT3(Y705)促进血管生成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腺肌症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y705)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宫静 罗雅玲 +2 位作者 张旃 王慰盈 李俊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1(IL-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肺组织IL-21、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1(IL-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肺组织IL-21、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1只。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IL-21和p-STAT3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肺组织中IL-21、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明显增加(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21蛋白、p-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IL-21蛋白、p-STAT3蛋白的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抑制了慢性哮喘小鼠模型IL-21、p-STAT3的表达,IL-21/STAT3细胞信号通路可能为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21 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苗蓓 周田田 邵翠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 GBP)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 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组( DNP组)、生理盐...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 GBP)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 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组( DNP组)、生理盐水+DNP组( SC+DNP组)和加巴喷丁+DNP组( GBP+DNP组),每组2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SC+DNP组和GBP+DNP组于STZ注射15天起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GBP 50 mg/kg,1次/d,连续7天;采用行为学测试测定STZ注射前1天及注射后3、7、10、14、21、28天大鼠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WT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p-STAT3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 组比较, DNP组PWMT〔(3.8±0.84) g〕降低、PWTL〔(5.9±0.94) s〕缩短,DRG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 SC+DNP组大鼠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PWMT〔(4.03±0.5) g〕、PWTL〔(6.2±0.7) s〕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与DNP组和SC+DNP组比较, GBP+DNP组PWMT〔(8.4±0.87) g〕升高,PWTL〔(10±1.2) s〕延长, DRG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GBP能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3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痛 加巴喷丁 背根神经节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P-STAT3
原文传递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参与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4
作者 陆俊睿 方舒东 +1 位作者 姜虹 徐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9-92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在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κ阿片受体激动剂BRL52537+... 目的探讨海马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在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κ阿片受体激动剂BRL52537+假手术组,D组为BRL52537+缺血再灌注组,E组为κ阿片受体选择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BRL52537用药组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前15min开始以1mg·kg-1·h-1(0.5mL/h)的速率匀速注射BRL52537并持续至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后4h;nor-BNI用药组于全脑缺血前脑室内注射nor-BNI(25μg)。各组缺血模型建立后24h取6只大鼠,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内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另6只于72h后心脏灌注取脑,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病理变化。结果各组总的STAT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比较,C组p-STAT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E组则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B组比较,D组的p-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组则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C组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E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则显著减少(P值均<0.05)。与B组比较,D组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E组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 p-STAT3参与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BRL52537 神经保护 磷酸化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5和叉头状转录因子3的表达
5
作者 张健 吴良银 +1 位作者 江金群 何凤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及Foxp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23例慢性白血病(CL)、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及Foxp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23例慢性白血病(CL)、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38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及Foxp3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PSTAT5表达AL组(2.29±0.79)%、CL组(2.45±0.88)%、MDS组(2.21±0.75)%都较对照组(0.54±0.15)%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组P-STAT5表达(0.43±0.17)%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表达AL组(3.86±1.13)%、CL组(3.60±1.10)%、MDS组(4.01±1.19)%高于对照组(0.89±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组Foxp3表达(0.57±0.21)%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L、MDS、SAA各组P-STAT5与Foxp3表达水平都呈正相关(P<0.05)。结论 STAT5及Foxp3可能共同参与了AL、CL、MDS、SAA这几类恶性血液病的发生过程,同时测定可以提供有临床意义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子5 叉头状转录因子3 磷酸化流式细胞术 血液病
下载PDF
STAT3 Y705与S727磷酸化水平的相互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月芳 王珂 +7 位作者 丁璟 王荟 吴皓杰 王小铃 王娟 夏圣 周小明 邵启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明确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中Y705与S727在磷酸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构建STAT3 Y705F和S727A两个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质粒,将其分别转染至TSC2-/-MEF细胞中,... 目的:明确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中Y705与S727在磷酸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构建STAT3 Y705F和S727A两个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质粒,将其分别转染至TSC2-/-MEF细胞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 Y705F对STAT3 S727磷酸化水平和STAT3 S727A对STAT3 Y70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编码丝氨酸的TCC突变为GCC,编码酪氨酸的TAC突变为TTC;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TAT3 Y705F组中STAT3 Y70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转染HA-STAT3组,且STAT3 Y705F下调STAT3 S727磷酸化水平;转染STAT3 S727A组中STAT3 S7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转染HA-STAT3组,且STAT3 S727A下调Y705磷酸化水平。结论:STAT3中Y705与S727两个磷酸化位点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 y705 STAT3 S727 突变 磷酸化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面神经损伤修复大鼠面神经核内STAT3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季兴 熊绍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a factor,CNTF)对面神经损伤修复大鼠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STAT3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后行端端吻合,局部给予CNTF,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术后7 d,运用抗磷酸化STAT3抗体... 目的探讨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a factor,CNTF)对面神经损伤修复大鼠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STAT3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后行端端吻合,局部给予CNTF,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术后7 d,运用抗磷酸化STAT3抗体做免疫印迹(immuobloting,IB)以检测面神经核抽提物STAT3的磷酸化变化。结果局部给予CNTF组大鼠面神经核内p-STAT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局部给予重组CNTF可增强面神经损伤修复大鼠面神经核内STAT3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损伤 端端吻合 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子-3 酪氨酸磷酸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刺激卵巢癌细胞株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磷酸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芬芬 陈怀增 +4 位作者 谢幸 叶枫 叶大风 吕卫国 丁志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5-389,i002,共6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刺激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 3(Caov 3细胞 )后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磷酸化的变化 ,探讨磷酸化的STAT3是否参与Caov 3细胞VEGF的信号转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的方法 ,测...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刺激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 3(Caov 3细胞 )后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磷酸化的变化 ,探讨磷酸化的STAT3是否参与Caov 3细胞VEGF的信号转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的方法 ,测定体外不同浓度VEGF刺激Caov 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 ;并观察能与VEGF受体 2 (VEGFR2 )特异性结合的短肽 ,对VEGF刺激STAT3磷酸化的阻断作用。结果 VEGF能够刺激Caov 3细胞的STAT3磷酸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 ,浓度为 5 0ng/ml的VEGF刺激Caov 3细胞 30min后 ,Caov 3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均增高 ,分别为 2 2 0± 0 2 8和 1 37± 0 17,与VEGF浓度为 0ng/ml时Caov 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 (分别为 0 5 6± 0 15和 0 4 7± 0 19)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并且STAT3磷酸化蛋白发生向细胞核内移位。VEGF刺激Caov 3细胞 6 0min后 ,Caov 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 (分别为 0 95± 0 18和 0 6 6± 0 2 0 ) ,与刺激 30min时Caov 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 (分别为 2 0 3± 0 17和 1 5 8±0 2 3)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与VEGFR2特异性结合的 80 μmol/L的短肽能有效抑制VEGF诱导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VEGF在体外可诱导Caov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体外刺激 卵巢癌细胞株 信号转导 转录激活因子3 磷酸化
原文传递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吴敬茹 季明浩 +1 位作者 刘相燕 于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087-2090,共4页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肿瘤微转移的新机制以及针对STAT3通路的靶向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肿瘤微转移的新机制以及针对STAT3通路的靶向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50例行肺部分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的肺组织和淋巴结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UC1mRNA在淋巴结样本中的表达及STAT3mRNA在NSCLC样本和正常肺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分析MUC1mRNA及STAT3mRNA表达量与NSCL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3、pSTAT3蛋白在NSCLC样本及正常肺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TAT3、pSTAT3蛋白量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或F检验进行分析。结果STAT3mRNA及蛋白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明显相关,MUC1阳性组中STAT3mRNA表达量高于阴性组(0.950±0.100比0.711±0.080,t=9.308,P<0.05);MUC1阳性组中STAT3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组(1.086±0.078比0.860±0.085,t=9.427,P<0.05)。STAT3表达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AT3蛋白过表达[比值比(OR)=13.379,P<0.05]和肿瘤分化程度(OR=0.131,P<0.05)是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AT3过表达可能促进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并且可能作为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黏蛋白1
原文传递
MCP-1通过p38和ERK/MAPK途径在人单核细胞中诱导Stat3丝氨酸磷酸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运年 金亚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3,共6页
为了探讨人单核细胞中,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诱导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以及导致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 为了探讨人单核细胞中,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诱导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以及导致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途径在其中的作用,首先采用针对Stat3 705位酪氨酸和727位丝氨酸特异性抗体进行磷酸化时间和剂量的检测,发现MCP-1仅导致Stat3丝氨酸磷酸化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酪氨酸并没有磷酸化.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时间点的方法对MAPK途径成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38、JNK进行检测,发现MCP-1在人单核细胞中仅诱导ERK、p38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而不能诱导激活JNK途径.为了确证ERK、p38途径在人单核细胞中参与MCP-1诱导的Stat3丝氨酸磷酸化,采用ERK、p38途径活化的小分子抑制化合物不同浓度处理单核细胞,对Stat3丝氨酸磷酸化检测发现,MCP-1通过ERK、p38两条途径参与Stat3丝氨酸磷酸化.这些结果表明,MCP-1在人单核细胞中仅诱导Stat3丝氨酸磷酸化而不是酪氨酸磷酸化;MAPK成员中ERK、p38两条途径均参与MCP-1诱导的Stat3丝氨酸磷酸化,而JNK途径没有活化参与Stat3丝氨酸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 丝氨酸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38
原文传递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STAT3 EGFR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宝珍 郭书萍 +1 位作者 刘露 刘宏业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06-207,250,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以及炎细胞浸润为特征,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寻常型占99%。近年来有学者人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以及炎细胞浸润为特征,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寻常型占99%。近年来有学者人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它将细胞外信号传递到核内,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以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皮损 磷酸化STAT3 寻常型 EGFR 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炎细胞浸润 过度增殖
下载PDF
磷酸化STAT3检测对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伊卿 朱立强 方先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49-450,453,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对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对临床送检的47例胸腔积液进行检测,同时每例均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对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对临床送检的47例胸腔积液进行检测,同时每例均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40例胸腔积液标本经临床及医学影像学资料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7例为良性胸腔积液。pSTAT3在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32/40),高于良性组的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TAT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使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达80.0%(32/40),高于单独使用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检出率[32.5%(13/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STAT3可作为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一个新的生物标记物,pSTAT3可能在胸腔积液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胸腔积液 免疫细胞化学 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受损坐骨神经中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重组CNTF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家军 陈尔瑜 +2 位作者 路长林 何成 姜宗来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611-614,共4页
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后 ,受损周围神经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作用。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受损神经处给予重组CNTF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 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后 ,受损周围神经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作用。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受损神经处给予重组CNTF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修复侧神经中STAT3、磷酸化酪氨酸 (PTyr)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在生理盐水组修复侧神经中 ,轴突、雪旺细胞STAT3的含量升高 ,轴突、雪旺细胞、单核细胞的PTyr含量升高 ;CNTF组修复侧神经上述细胞成分的STAT3和PTyr含量更高。提示受损坐骨神经的STAT3表达上调 ,酪氨酸磷酸化增强 ,外加重组CNTF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坐骨神经 STAT3 酪氨酸 磷酸化 重组CNT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转导 转录激活3 CD68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2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STAT3磷酸化的影响
14
作者 杨正生 张路芳 +2 位作者 代秀荣 林宁宁 宋铁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714-1717,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IL-2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STAT3磷酸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首先在不同时间点(0,5,15,30,60 min)加入IL-22(20 ng/ml),检测STAT3磷酸化蛋白(phospho-STAT3,p-STAT3)的表达情况。此外,将细胞分为5组,除了正常对...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IL-2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STAT3磷酸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首先在不同时间点(0,5,15,30,60 min)加入IL-22(20 ng/ml),检测STAT3磷酸化蛋白(phospho-STAT3,p-STAT3)的表达情况。此外,将细胞分为5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在加入IL-22刺激细胞前1 h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2.5,5,10μmol/L)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总STAT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IL-22(20 ng/ml)刺激HaCaT细胞,p-STAT3表达升高,并在30 min达到最高峰(P<0.05);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经IL-22诱导的HaCaT细胞中p-STAT3表达有所降低(P<0.01),而总STAT3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p-STAT3/STAT3的比值逐渐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够下调IL-22诱导的STAT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而且此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白介素-22 角质形成细胞 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磷酸化
下载PDF
磷酸化的Stat3对人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启航 刘斌正 +5 位作者 王晓军 曹冲 许梦情 陶林 李述刚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中的表达,探讨p-Stat3在胃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中的表达,探讨p-Stat3在胃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中Stat3和p-Stat3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10 ng/m L IL-6刺激前后,Stat3在MGC-803和BGC-823细胞中的表达基本不变,而p-Stat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且BGC-823细胞中p-Stat3的表达量高于MGC-803细胞(P <0. 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划痕48 h后BGC-823细胞的瘢痕愈合面积明显大于MGC-803细胞(P=0. 031); 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BGC-82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MGC-803细胞(P <0. 001)。结论 p-Stat3表达增加增强MGC-803和BGC-823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磷酸化 侵袭和迁移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EPO对高脂喂养小鼠棕色脂肪组织PRDM16、FGF21表达及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张睿 陈璐 +2 位作者 葛俊美 马根山 蔡君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高脂饲料(HFD)喂养小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耐量,以及棕色脂肪组织中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p-STAT3/STAT3)、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高脂饲料(HFD)喂养小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耐量,以及棕色脂肪组织中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p-STAT3/STAT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高脂饲料喂养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FD-Con)和EPO组(HFD-EPO),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EPO(200 IU/kg),每周3次,连续4周。4周后检测两组动物的体重、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水平、HOMA-IR及糖耐量的变化;分别使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棕色脂肪组织中PRDM16、STAT3、FGF2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腹腔注射EPO 4周后,HFD-EPO组小鼠体重为(26.65±0.85) g,HFD-Con组体重为(31.50±1.60) g,P<0.01。HFD-Con组血糖为(91.06±9.86) mg/dl,HFD-EPO组为(62.79±8.09) mg/dl,P<0.01; HFD-EPO组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为(10.56±1.06)μU/ml,HFD-Con组为(13.2±1.1)μU/ml,P<0.01。与HFD-Con组比较,HFD-EPO组的糖耐量水平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 HFD-EPO组动物棕色脂肪组织中PRDM16、FGF21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p-STAT/STAT3水平均显著增加,两组小鼠肝脏中FGF21 mRNA含量、血浆中FGF21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EPO可能通过增加棕色脂肪组织中PRDM16表达促进棕色脂肪组织的分化,降低高脂喂养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高脂喂养小鼠的糖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喂养 棕色脂肪组织 促红细胞生成素 含PR结构域蛋白16 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及β连环蛋白在机械应力致小鼠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璐璐 张汝锋 肖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目的构建机械应力诱导形成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通路及β连环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6只12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别在其背部制作2个长2 cm的直线全层皮肤切... 目的构建机械应力诱导形成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通路及β连环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6只12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别在其背部制作2个长2 cm的直线全层皮肤切口,伤后4 d,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只小鼠背部的2处创面分为机械牵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个创面。机械牵拉组创面给予持续机械牵拉14 d,空白对照组创面不予任何处理。机械牵拉组创面牵拉14 d后,肉眼观察2组创面瘢痕组织的外观并测量瘢痕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2组创面瘢痕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瘢痕横截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创面瘢痕组织上清液中IL-6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创面瘢痕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创面瘢痕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机械牵拉组创面牵拉14 d后形成了类似人瘢痕组织的红色无毛区,瘢痕面积较大,局部增厚,质地变硬,部分甚至略隆起,而空白对照组创面瘢痕呈线状,且不明显;机械牵拉组创面瘢痕面积为(5.65±0.95)mm^(2),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的(1.07±0.28)mm^(2)(t=26.333,P<0.01)。机械牵拉组创面牵拉14 d后瘢痕组织皮肤附件缺失,真皮层增生活跃、明显增厚,而空白对照组创面瘢痕组织皮肤附件尚存,真皮层增生不明显;机械牵拉组创面瘢痕横截面积为(0.82±0.23)mm^(2),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的(0.29±0.07)mm^(2)(t=8.879,P<0.01)。机械牵拉组创面牵拉14 d后瘢痕组织上清液中IL-6含量、瘢痕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37.552、25.863,P<0.01)。机械牵拉组创面牵拉14 d后瘢痕组织中β连环蛋白呈高表达,空白对照组创面瘢痕组织中β连环蛋白呈低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机械应力诱导形成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机械应力可通过使小鼠创面IL-6/STAT3通路持续或过度表达参与创面愈合、诱导瘢痕增生,β连环蛋白也有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白细胞介素6 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 Β连环蛋白 机械应力
原文传递
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Cyclin D1、VEGF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清 胡杏军 +2 位作者 林健芳 练晓勤 杨爱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0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癌症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癌症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对照组)组织中的pSTAT3、Cyclin D1和VEGF蛋白。结果在癌症组及CIN组,pSTAT3过表达率分别为20.0%、62.5%(P<0.05),Cyclin D1过表达率分别为30.0%、72.5%(P<0.05),VEGF过表达率分别为40.0%、82.5%(P<0.05);对照组均无过表达者。pSTAT3、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VEGF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与Cyclin D1及VEGF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1、0.618,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Cyclin D1及VEGF蛋白表达增高,三者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细胞周期素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7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文雄 李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提取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名)和DLBCL患者(DLBCL组,100例)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提取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名)和DLBCL患者(DLBCL组,10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时培养人B淋巴细胞和人DLBCL细胞(OCI-LY7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OCI-LY7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将OCI-LY7细胞分为pcDNA3.1-NC组和pcDNA3.1-SOCS3组,分别转染pcDNA3.1-NC和pcDNA3.1-SOCS3,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5-溴-2-脱氧尿嘧啶(EDU)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SOCS3、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LC3Ⅰ)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淋巴细胞比较,OCI-LY7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OCS3组细胞中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DU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LC3Ⅱ/LC3Ⅰ和LC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G_(0)/G_(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OCS3在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OCI-LY7细胞中呈低表达,过表达SOCS3可抑制OCI-LY7细胞增殖和自噬,增加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磷酸化JAK激酶2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癌组织p-STAT3、Bcl-xL、Mcl-1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龚代鹏 张竹青 +3 位作者 卢书明 唐海英 刘丽娜 孟华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探讨胃癌中Hp感染与p-STAT3、Bcl-xL、Mcl-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1);p-STAT3、Bcl-xL、Mcl-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且与胃癌浸润深度、... 探讨胃癌中Hp感染与p-STAT3、Bcl-xL、Mcl-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1);p-STAT3、Bcl-xL、Mcl-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且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Hp感染与p-STAT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01,P<0.01)。Hp感染和STAT3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