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改性植物源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
1
作者 潘伟亮 李姣妮 +3 位作者 文泽宇 吴齐叶 敖良根 李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处理含磷废水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小麦秸秆制成生物炭,通过MgCl_(2)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0.1 mol/L MgCl_(2)溶液改性得到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S-0.1Mg-6... 为处理含磷废水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小麦秸秆制成生物炭,通过MgCl_(2)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0.1 mol/L MgCl_(2)溶液改性得到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S-0.1Mg-600)在pH=7、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对磷酸盐吸附效果最好;WS-Mg-600投加量为1.25 g/L时,对磷酸盐吸附量为(4.02±0.46)mg/g;WS-Mg-600吸附磷酸盐最佳pH为10。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Langmuir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为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磷酸盐 农业废弃物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钾基磷酸盐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
2
作者 岳前升 吴文平 +2 位作者 董子标 魏安超 肖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高温高密度封隔液是高温高压井完井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密度超过1.60 g/cm 3无固相盐水封隔液只有溴盐、锌盐或者甲酸铯溶液,溴盐毒性大,锌盐高温腐蚀性难以控制,而甲酸铯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要求,开发针对高温高压井的... 高温高密度封隔液是高温高压井完井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密度超过1.60 g/cm 3无固相盐水封隔液只有溴盐、锌盐或者甲酸铯溶液,溴盐毒性大,锌盐高温腐蚀性难以控制,而甲酸铯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要求,开发针对高温高压井的新型无固相高密度清洁盐水封隔液势在必行。以磷酸三钾TKP为主剂并添加其他处理剂优化而成可溶性盐SW4,研发了一种新型钾基磷酸盐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测试了其密度调节能力、水溶液的流变性和流变模式、金属腐蚀性、高温稳定性、生物毒性等性能。结果表明,SW4封隔液常温条件下最大密度可达1.90 g/cm 3;随密度增大,其水溶液黏度上升,其流变模式为牛顿流体;密度1.85 g/cm 3的封隔液在150℃、7 d条件下对A3钢、N80钢、TN110Cr13S和TN110Cr13M钢的腐蚀速率均小于0.076 mm/a,N80钢在1.80 g/cm 3 SW4封隔液中的腐蚀性明显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溴化钠、溴化钙和溴化锌,与甲酸铯相当;在同等加量条件下,SW4能够提供更多的K+,具有更优异的防膨性;高温稳定性强,能够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工况需求;生物毒性低,具有环境可接受性,可以满足作为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加重剂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基磷酸盐 高密度封隔液 无固相封隔液 腐蚀 高温高压井
下载PDF
油页岩改性生物炭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术林 亚力昆江·吐尔逊 +4 位作者 阿衣克力木·哈山 王洪生 阿依谢姆古丽·阿布都热依木 艾热提·阿不都艾尼 张宸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解决磷回收困难和固体废弃物难处理的问题,文章以棉秆和油页岩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制备了油页岩改性生物炭(OS-CS),利用SEM-EDS,BET,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OS-CS的磷... 为解决磷回收困难和固体废弃物难处理的问题,文章以棉秆和油页岩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制备了油页岩改性生物炭(OS-CS),利用SEM-EDS,BET,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分析,考察了热解温度、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OS-CS的磷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OS-CS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进过改性后,OS-CS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有较大改善,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投加量为4.0 g/L、溶液pH值为5.0时,OS-CS的磷酸盐最大吸附量为7.01 mg/g,是棉秆炭的2.47倍,油页岩半焦的3.52倍。OS-CS吸附磷酸盐过程主要以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描述,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沉淀、配体交换和静电吸引。油页岩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为磷酸盐的去除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油页岩 磷酸盐 吸附
下载PDF
磷酸盐陶瓷涂层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4
作者 程鸿宇 张学斌 +2 位作者 王平 刘伟 苏海林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目的]垃圾焚烧炉锅炉管道面临严重的高温冲蚀磨损问题,本文研究了磷酸盐陶瓷涂层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以期实现对垃圾焚烧炉锅炉管道的长寿命保护。[方法]以浓磷酸、氢氧化铝、氧化镁和氧化锌为原料,在12Cr1MoV钢表面制备了磷酸盐陶... [目的]垃圾焚烧炉锅炉管道面临严重的高温冲蚀磨损问题,本文研究了磷酸盐陶瓷涂层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以期实现对垃圾焚烧炉锅炉管道的长寿命保护。[方法]以浓磷酸、氢氧化铝、氧化镁和氧化锌为原料,在12Cr1MoV钢表面制备了磷酸盐陶瓷涂层。在不同冲蚀颗粒质量和冲蚀角下对涂层进行高温冲蚀磨损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磷酸盐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冲蚀磨损形貌,探究了涂层的高温冲蚀磨损机理。[结果]磷酸盐陶瓷涂层的冲蚀质量损失随着单位时间内冲蚀颗粒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涂层磨损率最大时的冲蚀角是90°,随着冲蚀角减小,冲蚀率逐渐减小,冲蚀区域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涂层表面在冲蚀后出现许多凹坑,冲蚀角越大则凹坑越深、越明显。[结论]磷酸盐陶瓷涂层在高温冲蚀磨损试验中符合脆性材料的冲蚀磨损规律,它适用于垃圾焚烧炉锅炉管道防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陶瓷涂层 高温冲蚀磨损 冲蚀角 机理
下载PDF
构筑锆基活性位点用于电吸附磷酸盐的研究
5
作者 伏培仟 张鹏 +1 位作者 卜兆宇 李克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水体中含有过量的磷会导致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去除磷酸盐的方法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通过液相浸渍耦合焙烧法成功制备了Zr基金属掺杂的活性炭电极材料(ZrAC),并将其用于电吸附除磷。通过XRD、XPS、SEM、EDS及TEM表征了该复... 水体中含有过量的磷会导致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去除磷酸盐的方法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通过液相浸渍耦合焙烧法成功制备了Zr基金属掺杂的活性炭电极材料(ZrAC),并将其用于电吸附除磷。通过XRD、XPS、SEM、EDS及TEM表征了该复合活性炭材料,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rAC材料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特征,Zr的负载为磷酸盐去除提供了充足的吸附位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对磷酸盐的去除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在1.0 V的电压下,电极对PO_(4)^(3-)的吸附量可达到29.43 mg/g,外接电压显著提升了对磷酸盐的去除性能,ZrO_(2)对PO_(4)^(3-)的捕获主要源于Zr—O—P键的形成,由此提升了电极材料对PO_(4)^(3-)的吸附能力和速度。此外,所合成的ZrAC电极材料在电吸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磷酸盐去除 富营养化 氧化锆
下载PDF
ZnMnCr-LDHs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畅 李阳 +2 位作者 张晓静 崔宝玉 崔节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三乙醇胺为碱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元金属元素ZnMnCr-LDHs纳米材料,用于磷酸盐的吸附;通过使用多种表征仪器,证明纳米材料的成功制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ZnMnCr-LDHs纳米材料吸附磷酸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 以三乙醇胺为碱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元金属元素ZnMnCr-LDHs纳米材料,用于磷酸盐的吸附;通过使用多种表征仪器,证明纳米材料的成功制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ZnMnCr-LDHs纳米材料吸附磷酸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考察各种条件下的吸附能力,在25℃、初始pH的条件下,向20 mL(100 mg/L)磷酸盐溶液中投加15 mg的ZnMnCr-LDHs纳米材料,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5%、99.5%、99.2%;对磷酸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5.2、714.8、714.7 mg/g;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ZnMnCr-LDHs纳米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率分别为81.8%、76.4%、76.1%,循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nCr-LDHs 三乙醇胺 磷酸盐 水处理技术 循环再生
下载PDF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协同阻燃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
7
作者 宫芳芳 陶雪 +2 位作者 王靖宇 刘秀 钱立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9,137,共7页
研究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MPP/PAPP)膨胀体系影响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阻燃和力学性能的量效关系,揭示了MPP/PAPP的协同阻燃和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总添加质量分数恒定为30%,MPP/PAPP以质量比3∶7共混TPV时,MPP和PAPP... 研究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焦磷酸哌嗪(MPP/PAPP)膨胀体系影响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阻燃和力学性能的量效关系,揭示了MPP/PAPP的协同阻燃和增强增韧作用。结果表明,总添加质量分数恒定为30%,MPP/PAPP以质量比3∶7共混TPV时,MPP和PAPP的协同阻燃作用最佳。相比于单独添加MPP或者PAPP,9MPP/21PAPP/TPV复合材料拥有更高的极限氧指数(25.7%)、垂直燃烧级别(V-0)和最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149.9 kW/m^(2))。热重分析表明,9MPP/21PAPP/TPV样品中,MPP/PAPP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幅降低TPV基体在高温阶段的降解速率,提升残炭率,表现出优异的协同阻燃作用。在拉伸性能测试中,MPP/PAPP复配使用时,9MPP/21PAPP/TPV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对照样品30MPP/TPV和30PAPP/T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磷酸哌嗪 协同阻燃 拉伸性能
下载PDF
磷酸盐基新型激光隐身智能材料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婧 赵骁锋 +3 位作者 李玉香 王良峰 刘洋 陈植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14-17,23,共5页
为提升飞行器的抗激光损伤性能,本试验开展基于相变原理的智能化高能激光防护材料研发。基于Sm对1050~1150 nm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利用沉淀法制备了SmPO_(4)⋅nH_(2)O水磷钐石,重点研究了SmPO_(4)⋅nH_(2)O及其热相变产物在1064 nm波长的激... 为提升飞行器的抗激光损伤性能,本试验开展基于相变原理的智能化高能激光防护材料研发。基于Sm对1050~1150 nm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利用沉淀法制备了SmPO_(4)⋅nH_(2)O水磷钐石,重点研究了SmPO_(4)⋅nH_(2)O及其热相变产物在1064 nm波长的激光隐身与防护特性。结果表明,水热合成14 d制备的SmPO_(4)⋅nH_(2)O具有较好的激光隐身性能,其在约1080 nm波段的反射率为43.8%;1~7 d合成SmPO_(4)⋅nH_(2)O的晶粒团聚严重,影响细小晶粒吸收截面比。SmPO_(4)·0.667H_(2)O具有良好的脱水吸附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其在250℃左右完全脱水,842℃左右转变为热障涂层用的SmPO_(4)独居石;SmPO_(4)独居石在1064 nm处的反射率为70.9%,表明SmPO_(4)⋅nH_(2)O可通过晶型转变实现材料反射率的转化,是一种可代替VO_(2)的新型智能化激光隐身与热防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磷酸盐 独居石 相变 激光隐身 智能防护
下载PDF
镧改性生物炭高效去除水中磷酸盐特征与机理分析
9
作者 程福龙 张祚 +6 位作者 胡雯雯 冉沿莹 王文锑 李安芹 卢增辉 赵嫦欣 潘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44,共10页
生物炭(biochar,BC)应用于水体中磷的去除不仅有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还有利于解决固体废物处理问题,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然而,吸附性能较差严重限制了生物炭在水体除磷方面的应用。因此,该研究采用热解-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镧(La)... 生物炭(biochar,BC)应用于水体中磷的去除不仅有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还有利于解决固体废物处理问题,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然而,吸附性能较差严重限制了生物炭在水体除磷方面的应用。因此,该研究采用热解-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镧(La)改性生物炭(La-modified biochar,LBC)除磷吸附剂,考察了制备参数(包括La与BC质量比、水热时间和水热温度)、吸附时间、初始磷浓度、pH值、共存离子对LBC吸附磷酸盐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饱和吸附磷酸盐的LBC在水中的磷酸盐缓释性能。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技术研究了LBC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LBC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在1 h内快速达到平衡,由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36.4 mg/g,吸附速率和吸附量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镧改性生物炭吸附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LBC表面的镧物种呈球状多孔结构,能够提供丰富的磷酸盐吸附位点。此外,LBC在pH值为3~7范围能保持稳定的磷酸盐吸附性能,而在碱性环境下会受到抑制。LBC在含有常见共存阴离子的溶液中,对磷酸盐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XRD、FTIR和XPS表征结果证实,LBC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LaPO_(4)沉淀和La-O-P内球络合。饱和吸附磷酸盐的LBC在15 d内可以有效进行连续的磷酸盐释放,且La浸出量可忽略不计。该研究可为农林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富营养化水体缓解和高效镧改性生物炭除磷吸附材料的合成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体 富营养化 磷酸盐 吸附
下载PDF
石灰、磷酸盐及硅酸盐对土壤硒有效性及水稻累积硒的影响
10
作者 谭卓贤 杜建军 +3 位作者 孙星 易琼 徐培智 张木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6,共7页
华南地区酸性土壤硒有效性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石灰、磷酸盐及硅酸盐类土壤改良物质对酸性水稻土硒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0.25 mg/kg硒基础上,石灰、硅酸钠、磷酸氢二钠以及三者配合施用对水稻单株产量影响不大;对大米... 华南地区酸性土壤硒有效性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石灰、磷酸盐及硅酸盐类土壤改良物质对酸性水稻土硒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0.25 mg/kg硒基础上,石灰、硅酸钠、磷酸氢二钠以及三者配合施用对水稻单株产量影响不大;对大米硒含量提升效果以石灰、硅酸钠及石灰、硅酸钠、磷酸氢二钠三者配合施用的处理较好;酸性土壤中各形态硒的含量高低依次为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交换态硒和水溶态硒。石灰、磷酸氢二钠处理显著提升易被植物吸收的水溶态硒及交换态硒含量,显著降低难利用残渣态硒含量;石灰、硅酸钠、磷酸氢二钠三者配合施用的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施用石灰以及施用磷酸氢二钠均可有效提升土壤硒的有效性,并促进水稻对硒的吸收,施用硅酸盐对土壤硒有效性影响不大,但能促进水稻对硒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有效硒 石灰 磷酸盐 硅酸盐
下载PDF
耐亚磷酸盐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创建和抗性评价
11
作者 钟元 朱天宇 +1 位作者 戴成 马朝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8-1171,共14页
在油菜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伴生的杂草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由于近年来田间抗除草剂杂草数量的增加,除草剂的选择正在迅速减少,这影响了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植物可以通过正磷酸盐(Pi)转运蛋白吸收亚磷酸盐(Phi),但Phi不能被代谢为... 在油菜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伴生的杂草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由于近年来田间抗除草剂杂草数量的增加,除草剂的选择正在迅速减少,这影响了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植物可以通过正磷酸盐(Pi)转运蛋白吸收亚磷酸盐(Phi),但Phi不能被代谢为作物的磷肥料,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此前,从罗尔斯通菌属(Raltsonia sp.strain 4506)中分离出了ptxD(phosphite dehydrogenase)基因,其139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Y139Q)的突变蛋白ptxD_(Q)催化Phi转化为Pi的活性显著提高。为了评价ptxD_(Q)/Phi系统对甘蓝型油菜杂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获得了带有密码子优化的ptxD(Y139Q,ptxD_(Q))基因的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在以Phi为单一磷元素的条件下,ptxD_(Q)转基因油菜可以正常生长,体内Pi含量显著提高,且Pi饥饿响应基因(PT21和PT24等)的表达水平被显著抑制,说明ptxD_(Q)在油菜体内可以促使Phi转化为Pi。此外,ptxD_(Q)转基因油菜具有比野生型油菜和单子叶杂草(狗尾草)更强的生长竞争优势。综上所述,ptxD_(Q)/Phi是一种有效的油菜磷利用和杂草控制系统,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Pi营养,从而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除草剂 磷酸盐 ptxD_(Q)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群玄武岩磷酸盐化特征及其对全岩地球化学的影响
12
作者 王世奇 叶现韬 +1 位作者 张传林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大洋玄武岩是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其长期与周围的海水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蚀变和次生变化。磷酸盐化是大洋玄武岩最常见的次生变化之一,会影响到其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且目前仍没有去除磷酸盐化的有效方... 大洋玄武岩是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其长期与周围的海水相互作用,极易发生蚀变和次生变化。磷酸盐化是大洋玄武岩最常见的次生变化之一,会影响到其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且目前仍没有去除磷酸盐化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磷酸盐化特征以及评估其对玄武岩全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太平洋海山群(九皋和紫檀海山)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能谱面扫描元素分布图、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揭示玄武岩的磷酸盐化特征,评估磷酸盐化对其全岩主微量元素的影响。面扫描元素分布图显示,中太平洋海山群玄武岩的磷酸盐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周围,以交代早期的碳酸盐化基质,形成细小的磷酸盐矿物,呈浸染状分布在玄武岩基质中为特点,并且磷酸盐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比如磷酸盐化会使玄武岩的MgO、CaO、Na_(2)O、MnO含量降低,K_(2)O和Fe_(2)O_(3)T含量升高,同时也会对相容元素(如Cr、Co、N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s等)和稀土元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磷酸盐化过程中,玄武岩的Al_(2)O_(3)、SiO_(2)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磷酸盐 全岩地球化学 海山群 中太平洋
下载PDF
复合磷酸盐螯合剂对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张萌萌 赵静雅 双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骆驼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但超高压灭菌过程中经常出现凝乳现象,因而常加入磷酸盐螯合剂提高骆驼乳的稳定性。该研究以探究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为目的,以超高压处理后的骆驼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磷酸盐螯合剂的种类、... 骆驼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但超高压灭菌过程中经常出现凝乳现象,因而常加入磷酸盐螯合剂提高骆驼乳的稳定性。该研究以探究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品质的影响为目的,以超高压处理后的骆驼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磷酸盐螯合剂的种类、比例进行感官评定,优化加入磷酸盐螯合剂后超高压处理的工艺,分析加入复合磷酸盐螯合剂的超高压处理骆驼乳的理化指标、流变学特性、感官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07%焦磷酸钠和0.1%(均为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组成的复合磷酸盐螯合剂的骆驼乳,经550 MPa、22 min超高压处理后,其酸度值降低,pH值升高,流变学特性良好,酸味、苦味和涩味值减弱,且对氮氧化合物、醛酮类及芳香族化合物敏感。综上所述,加入复合磷酸盐螯合剂可改善超高压处理的骆驼乳的品质。该研究为综合利用骆驼乳以及骆驼乳的产业化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超高压处理 磷酸盐螯合剂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无机焦磷酸盐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矿化调控作用
14
作者 蔡雨镝 谢旭东 吴亚菲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建功能性的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即牙周复合体)。如何精准调控不同牙周组织的矿化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的关键和难点。无机焦磷酸盐(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矿化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建功能性的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即牙周复合体)。如何精准调控不同牙周组织的矿化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的关键和难点。无机焦磷酸盐(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矿化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矿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矿化 牙槽骨 牙骨质 牙周膜
下载PDF
MoS_(2)/Ti_(3)C_(2)T_(x)对磷酸盐涂层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方媛 闫嘉琪 +2 位作者 赵顺强 曾立军 吴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以MoS_(2)/Ti_(3)C_(2)T_(x)为固体润滑剂,在25(室温)~400℃下制备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并研究它在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抗磨机制。方法以氢氟酸为MAX相(Ti_(3)AlC_(2))粉体的蚀刻剂,制备具有“手... 目的以MoS_(2)/Ti_(3)C_(2)T_(x)为固体润滑剂,在25(室温)~400℃下制备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并研究它在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抗磨机制。方法以氢氟酸为MAX相(Ti_(3)AlC_(2))粉体的蚀刻剂,制备具有“手风琴”形貌的Ti3C2TxMXene。以硫脲、钼酸铵、MXene为原料,制备MoS_(2)/Ti_(3)C_(2)T_(x)复合材料。以Al(H2PO4)3为黏结剂,以Cu O为固化剂,分别以Ti_(3)C_(2)T_(x)和MoS_(2)/Ti_(3)C_(2)T_(x)为固体润滑剂,制备Ti3C2Tx磷酸盐涂层和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通过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光学数码显微镜测试涂层在25~400℃时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磨痕表面形貌、物相,进而探讨磨损机理。结果当Ti_(3)C_(2)T_(x)与Al(H_(2)PO_(4))_(3)的质量比为2∶1时,Ti3C2Tx磷酸盐涂层在室温(25℃)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最低,分别为0.38和2.75×10-4mm3/(N·m)。在Ti_(3)C_(2)T_(x)表面负载MoS2,将MoS_(2)/Ti_(3)C_(2)T_(x)作为固体润滑剂,能够显著降低磷酸盐涂层在25~400℃下的摩擦因数,同时磨损率也有所降低。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在室温下的摩擦因数低至0.11,相较于Ti3C2Tx磷酸盐涂层降低了71.1%,其磨损率相较于Ti3C2Tx磷酸盐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在25~400℃范围内,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的摩擦因数均低于0.21。随着温度的升高,摩擦因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磨损率整体上呈增大趋势。结论相较于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MoS_(2)/Ti_(3)C_(2)T_(x)磷酸盐涂层在25~400℃下的摩擦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宽温域 摩擦磨损性能 磷酸盐涂层 磨损机制
下载PDF
药物双磷酸盐的研究及其在OVCFs中的应用
16
作者 于伏龙 李荣锐 +2 位作者 王硕 王钞 张深越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双膦酸盐(BP)作为钙化和骨吸收抑制剂的生物学效应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被描述。之后的50年里,BP已成为治疗以骨吸收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的主要药物,包括佩吉特骨病、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症和几种儿童遗传性疾病。本文简... 双膦酸盐(BP)作为钙化和骨吸收抑制剂的生物学效应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被描述。之后的50年里,BP已成为治疗以骨吸收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的主要药物,包括佩吉特骨病、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症和几种儿童遗传性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了双磷酸盐的结构,对其药理学及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为国内此领域的药物应用人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药物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
下载PDF
磷酸及磷酸盐对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17
作者 秦宇鑫 张华刚 +2 位作者 武绍元 田鹏刚 赵炳震 《物理化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由氯氧镁水泥为基体、木屑为增强材料制成。本文通过在木屑/氯氧镁水泥添加磷酸(H3PO4)、磷酸二氢纳(NaH2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与磷酸钠(Na3PO4)。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磷酸及其可溶性磷酸盐对木屑/氯氧镁水泥...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由氯氧镁水泥为基体、木屑为增强材料制成。本文通过在木屑/氯氧镁水泥添加磷酸(H3PO4)、磷酸二氢纳(NaH2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与磷酸钠(Na3PO4)。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磷酸及其可溶性磷酸盐对木屑/氯氧镁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磷酸二氢纳、磷酸氢二钠的加入会降低木屑/氯氧镁水泥的强度,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强度降低;0.5%掺量的磷酸钠会使木屑/氯氧镁水泥抗压强度增强8.87%,2.0%掺量的磷酸钠会使木屑/氯氧镁水泥抗压强度降低17.28%;磷酸和磷酸二氢纳对木屑/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性有明显的改善,0.5%掺量的磷酸和1.0%掺量的磷酸二氢纳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软化系数分别为0.91和0.96;磷酸根阴离子会改变5相晶体的形貌、阻碍5相的水解、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保护作用等多因素协同改善木屑/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氯氧镁水泥 耐水性 磷酸 磷酸盐
下载PDF
Mg^(2+)掺杂对焦磷酸盐Sr_(2)P_(2)O_(7):Eu^(2+)紫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影响
18
作者 宋碧清 杨飞 张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53-55,共3页
紫光具有光固化、防伪检测以及光催化净化等特性,在特殊照明领域应用广泛。然而,高性能紫外或者近紫外光用紫色(380~420 nm)荧光粉相对稀缺,极大地制约了紫光照明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焦磷酸盐Sr_(2)P_(2)O_(7)因其合成温度较低、稳定... 紫光具有光固化、防伪检测以及光催化净化等特性,在特殊照明领域应用广泛。然而,高性能紫外或者近紫外光用紫色(380~420 nm)荧光粉相对稀缺,极大地制约了紫光照明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焦磷酸盐Sr_(2)P_(2)O_(7)因其合成温度较低、稳定性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发光材料基质,鉴于此,本文以Sr_(2)P_(2)O_(7):Eu^(2+)紫色荧光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Mg^(2+)掺杂对样品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杂Mg^(2+)能够显著提升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同时晶体形貌表面由粗糙转变为光滑,颗粒平均粒径尺寸增大。当Mg^(2+)掺杂浓度为0.45 mol时,Sr1.55Mg0.45P2O7:Eu^(2+)样品在150℃温度下的发光强度维持初始强度的75%,并且拥有88.17%的高量子效率,荧光寿命为0.48μs。这表明(SrMg)2P2O7:Eu^(2+)紫色荧光粉具备在光固化性防伪检测以及光催化净化等领域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Eu^(2+) 磷酸盐 Sr_(2)P_(2)O_(7) 紫色荧光粉
下载PDF
无机磷酸盐抑制剂在含钙矿物浮选分离中的新见解
19
作者 关智文 焦芬 +4 位作者 王旭 覃文庆 符力文 张政权 李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96-812,共17页
本文通过计算预测了焦磷酸四钠(T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SHMP)对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抑制能力,并通过微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亲水-亲脂性平衡(HLB)计算、基团电负性计算和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盐对三种矿物的抑制能... 本文通过计算预测了焦磷酸四钠(T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SHMP)对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抑制能力,并通过微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亲水-亲脂性平衡(HLB)计算、基团电负性计算和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盐对三种矿物的抑制能力随着磷酸基团数量的增加而增强,三种无机磷酸盐的抑制能力顺序为SHMP>STPP>TSPP。STPP在萤石和方解石中浮选分离白钨矿具有很大的潜力。STPP对三种含钙矿物的抑制能力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白钨矿。接触角测量、吸附量测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结果表明,STPP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远大于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白钨矿对STPP的弱吸附几乎不影响油酸钠(NaOL)的捕收。STPP可与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Ca^(2+)络合,阻碍后续NaOL的吸附。本研究结果对白钨矿的浮选和含钙脉石矿物抑制剂的筛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萤石 方解石 无机磷酸盐 浮选分离
下载PDF
聚磷酸盐缓蚀剂的缓蚀机理是什么?
20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76,共1页
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常用的有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而以六偏磷酸钠使用最为广泛。聚磷酸盐除了作为缓蚀剂用外,还可作为阻垢剂来使用。聚磷酸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阴极型或沉淀膜型缓蚀剂。认为聚磷酸盐与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常用的有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而以六偏磷酸钠使用最为广泛。聚磷酸盐除了作为缓蚀剂用外,还可作为阻垢剂来使用。聚磷酸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阴极型或沉淀膜型缓蚀剂。认为聚磷酸盐与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而减缓腐蚀。因此,要使聚磷酸盐发挥较好的缓蚀作用,冷却水中要求有一定的两价金属离子,例如Ca^(2+)、Fe^(2+)或Zn^(2+)等,在Ca^(2+)含量很少的软水中是不适宜用聚磷酸盐作缓蚀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机理 缓蚀作用 磷酸盐 缓蚀剂 六偏磷酸 三聚磷酸 金属离子 阻垢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