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的热可逆凝胶性能
1
作者 邓利玲 钟耕 +2 位作者 刘丹 彭咏波 朱照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共9页
采用真空-微波辅助半干法处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获得不同取代度(degrees of substitution,DS)磷酸魔芋葡甘聚糖酯(konjac glucomannan phosphate ester,KGMPs)。研究KGM和KGMP_(1)(DS 0.046)、KGMP_(2)(DS 0.131)、K... 采用真空-微波辅助半干法处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获得不同取代度(degrees of substitution,DS)磷酸魔芋葡甘聚糖酯(konjac glucomannan phosphate ester,KGMPs)。研究KGM和KGMP_(1)(DS 0.046)、KGMP_(2)(DS 0.131)、KGMP_(3)(DS 0.201)分别与卡拉胶复配并添加KCl(KGMPs-KC)加热-冷却形成的热可逆凝胶特性及阴阳离子和蔗糖对KGMP_(3)流变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KGMPs与卡拉胶复配并添加KCl协同增效形成凝胶;动态黏弹流变特性结果表明,KGMPs与卡拉胶复配在KCl存在下可形成热可逆凝胶,与KGM相比,随着DS增加,KGMP复配体系形成凝胶温度逐渐降低;质构分析结果表明,28℃贮藏10 d,KGMP_(1)-KC和KGMP_(2)-KC形成凝胶硬度更好;析水性和透光率方面,KGMP_(3)-KC更具优势,适合高透明度果冻类凝胶的制备。KGMP_(3)的黏度和假塑性受到阴阳离子类型和价态的影响,其中NaH_(2)PO_(4)对KGMP溶胶影响最显著,CaCl 2次之;蔗糖能使KGMP的零表观黏度(η0)降低,但随着体系中蔗糖含量的增加,η0增加。该研究为KGMP用于高保水、高透明度、软凝胶型产品的加工提供理论和生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磷酸酯化 复配凝胶 流变特性
下载PDF
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阻燃粘胶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蒋之铭 张超 +1 位作者 张晨曦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67,共7页
为降低多元羧酸交联剂的强酸性对阻燃粘胶织物的强力损伤,以多氨基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BPEI-DP)为阻燃剂,在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交联作用下得到阻燃粘胶织物,研究了其表面化学组成、阻燃性能、热降解稳定性能和热释放行为,分析了... 为降低多元羧酸交联剂的强酸性对阻燃粘胶织物的强力损伤,以多氨基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BPEI-DP)为阻燃剂,在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交联作用下得到阻燃粘胶织物,研究了其表面化学组成、阻燃性能、热降解稳定性能和热释放行为,分析了BPEI-DP/BTCA体系对粘胶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提升至28.9%,垂直燃烧测试中阻燃织物离火自熄,无续燃和阴燃现象,损毁长度为9.9 cm;相比于纯粘胶织物,阻燃粘胶织物的成炭性显著提升,热释放明显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34%;其耐水洗性能与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阻燃粘胶织物相当,20次标准水洗后LOI值从28.9%下降至24.9%;该阻燃体系有效保留了粘胶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可达70%左右,为高品质阻燃纺织品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织物 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 1 2 3 4-丁烷四羧酸 阻燃整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性质测试与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怀义 史俊斌 刘成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了研制应用性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调整的磷酸酯化淀粉,采用干法制备了磷酸酯化直链淀粉和磷酸酯化支链淀粉,并用IR光谱、X-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和比较了质量比分别为3∶1、1∶1、1∶3的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 为了研制应用性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调整的磷酸酯化淀粉,采用干法制备了磷酸酯化直链淀粉和磷酸酯化支链淀粉,并用IR光谱、X-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和比较了质量比分别为3∶1、1∶1、1∶3的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吸油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等应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磷酸酯化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吸水性、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随着磷酸酯化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吸油性则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化直链淀粉 磷酸酯化支链淀粉 混合物 性质 测定
下载PDF
磷酸酯化对甘薯淀粉凝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传波 潘丽军 +2 位作者 姜绍通 陈玲 李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甘薯淀粉的磷酸酯化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凝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适制备工艺为 :NaH2 PO4 :Na2 HPO4 =3∶1;反应温度 130℃~ 14 0℃ :反应时间 2~ 3h ,pH5 .5~ 6 .0 ,催化剂用量为淀粉干基重的 4 %~ ... 对甘薯淀粉的磷酸酯化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凝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适制备工艺为 :NaH2 PO4 :Na2 HPO4 =3∶1;反应温度 130℃~ 14 0℃ :反应时间 2~ 3h ,pH5 .5~ 6 .0 ,催化剂用量为淀粉干基重的 4 %~ 6 %。甘薯淀粉经过磷酸酯化反应后可能在脱水葡萄糖单元上引入了磷酸基团 ,从而导致了淀粉凝沉性质的变化 ,使得淀粉糊的凝沉趋势降低 ,透明度增高 ,冻融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磷酸酯化 凝沉性质 变性淀粉 制备工艺 淀粉磷酸单酯 取代度
下载PDF
磷酸酯化南瓜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婕 尹国友 +1 位作者 牛美艳 王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制备磷酸酯化南瓜多糖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磷酸酯化法对南瓜多糖进行修饰,在修饰工艺研究中,考虑了温度、pH、反应时间、酯化试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磷酸根修饰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修饰条... 【目的】为了研究制备磷酸酯化南瓜多糖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磷酸酯化法对南瓜多糖进行修饰,在修饰工艺研究中,考虑了温度、pH、反应时间、酯化试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磷酸根修饰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修饰条件,然后采用红外光谱法比较修饰前后南瓜多糖结构,并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比较修饰前后南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结果表明,磷酸酯化多糖制备最佳工艺为:温度90℃,pH 9.0,反应时间6h,酯化试剂添加量20%。修饰后的南瓜多糖添加上磷酸基团,磷酸酯化南瓜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均高于修饰前。【结论】修饰后的磷酸酯化南瓜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多糖 磷酸酯化 抗氧活性
下载PDF
磷酸酯化对氨基甲酸酯淀粉凝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军 鲁文胜 +1 位作者 钱德胜 汪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为改善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凝沉性质,通过改变磷酸盐、尿素对玉米淀粉的质量比,制备一系列磷酸酯化程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淀粉的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液冷、热黏度、透明度、沉降积和冻融稳定性的... 为改善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凝沉性质,通过改变磷酸盐、尿素对玉米淀粉的质量比,制备一系列磷酸酯化程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淀粉的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液冷、热黏度、透明度、沉降积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酯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变性淀粉浆液的黏度明显提高,冷热黏度差值变小,磷酸酯化变性可进一步提高氨基甲酸酯淀粉糊的透明度,浆液的凝沉速度和凝沉程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抗老化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磷酸酯化 氨基甲酸酯淀粉 凝沉性质
下载PDF
葡甘露聚糖微波法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坚斌 陈小云 +2 位作者 张帆 陆登俊 廖文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3,共5页
采用Na2HPO4与Na H2PO4质量比为2∶1的混合盐为酯化剂对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进行磷酸酯化改性,以酯化取代度为指标,微波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微波辐射时间7 min、pH 4.0、磷酸盐的质量分数30%、微波功率... 采用Na2HPO4与Na H2PO4质量比为2∶1的混合盐为酯化剂对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进行磷酸酯化改性,以酯化取代度为指标,微波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微波辐射时间7 min、pH 4.0、磷酸盐的质量分数30%、微波功率800 W,获到酯化取代度为0.055 4的葡甘露聚糖磷酸单酯(konjac glucomannan phosphate,KGMP)。红外光谱表明,KGM主链分子上引入磷酸基团,得到KGMP。电镜扫描显示,KGMP颗粒体积大,结构更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甘露聚糖 磷酸酯化 微波改性
下载PDF
羟丙基和磷酸酯化对不同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前程 李新华 +2 位作者 张凯 杨晓丽 马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了实验室方法提取了高直链、糯性和普通玉米杂交种的淀粉,并分别进行了羟丙基化和磷酸酯化反应。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羟丙基化和磷酸酯化反应都不同程度地降... 采用了实验室方法提取了高直链、糯性和普通玉米杂交种的淀粉,并分别进行了羟丙基化和磷酸酯化反应。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羟丙基化和磷酸酯化反应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所有淀粉的热焓值和糊化温度,缩短了出峰时间,增加了峰值粘度。二者相比,羟丙基化更显著地降低了原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焓值,缩短了出峰时间;而磷酸酯化则更明显地提高了原淀粉的峰值粘度和终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 磷酸酯化 玉米 杂交种植 淀粉糊
下载PDF
磷酸酯化改性对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过程中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前程 吴素文 +1 位作者 李新华 王翀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湿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取18种玉米杂交种淀粉,并制备了磷酸酯淀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原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磷酸酯化改性显著降低了所有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热焓值,小幅度降低了起始... 采用湿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取18种玉米杂交种淀粉,并制备了磷酸酯淀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原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磷酸酯化改性显著降低了所有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热焓值,小幅度降低了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平均降幅分别为15.1%、6.3%、4.8%和1.7%。但磷酸酯化改性对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淀粉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即热力学性质各参数的降幅在杂交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热焓值、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及终止糊化温度的降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7.0%、3.3%~10.2%、2.6%~7.8%、0.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淀粉 磷酸酯化 热力学性质 差示扫描量热仪
下载PDF
磷酸酯化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艳冰 黄德虎 +1 位作者 刘实 陆晓和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8期1056-1057,共2页
通过对已上市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可得到更适合临床需要的新药,这是目前新药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药物的磷酸酯化在此类新药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对已成功上市或有待开发成功的磷酸酯化药物的结构修饰方法进行简介。
关键词 磷酸酯化 药物开发 前药
下载PDF
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对化学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萍 徐文清 沈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对化学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构造化学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在10 mg/kg、30 mg/kg、60 mg/kg三个剂量时对化学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磷酸酯化银耳多... 目的探讨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对化学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构造化学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在10 mg/kg、30 mg/kg、60 mg/kg三个剂量时对化学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磷酸酯化银耳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够拮抗阿糖胞苷引起的小鼠WBC数目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30 mg/kg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从骨髓DNA水平变化看,磷酸酯化银耳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相对于阿糖胞苷组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30 mg/kg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磷酸酯化银耳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够拮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WBC数目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从骨髓DNA水平变化看,磷酸酯化银耳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相对于环磷酰胺组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60mg/kg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酯化银耳多糖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小鼠造血功能的损伤,拮抗白细胞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学损伤 磷酸酯化银耳多糖 造血功能
下载PDF
白芨多糖磷酸酯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洁 沈胜 沈淑仪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3期13-16,20,共5页
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混合盐作为磷酰化试剂,对白芨多糖进行了磷酸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盐用量和尿素用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混合磷酸盐法对白芨多糖修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 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混合盐作为磷酰化试剂,对白芨多糖进行了磷酸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盐用量和尿素用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混合磷酸盐法对白芨多糖修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7 h,尿素用量为10%,磷酸盐用量为100%。所得产物中的磷的取代度为0.01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磷酸酯化 工艺优
下载PDF
磷酸酯化淀粉胶粘剂对建筑物混凝土梁的加固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朗宁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51,共5页
为提升建筑物混凝土梁的加固性能,研究了磷酸酯化淀粉胶粘剂对建筑物混凝土梁的加固作用。利用淀粉、氢氧化钠和白水泥等原料,制备磷酸酯化淀粉胶粘剂和腻子,并以淀粉质量分数和磷酸质量分数为例,分析不同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为提升建筑物混凝土梁的加固性能,研究了磷酸酯化淀粉胶粘剂对建筑物混凝土梁的加固作用。利用淀粉、氢氧化钠和白水泥等原料,制备磷酸酯化淀粉胶粘剂和腻子,并以淀粉质量分数和磷酸质量分数为例,分析不同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质量分数持续增加,和磷酸间交联的程度也会增大,会降低胶粘剂和物体分子之间作用力,致使粘接强度不高;磷酸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淀粉胶粘剂粘接强度均不断下降。将该胶粘剂用于建筑材料测试中,胶粘剂基建筑腻子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合格。标准状态下的粘接强度规定值应大于0.3 MPa,实测结果为0.43 MPa,表明胶粘剂对建筑材料的加固作用良好,且胶粘剂的环保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化淀粉 胶粘剂 混凝土梁 加固
原文传递
超声法制备磷酸酯化羟丙基淀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金颖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采用超声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与半干法结合的工艺,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采用超声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与半干法结合的工艺,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磷酸盐用量50%,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取代度 磷酸酯化
下载PDF
磷酸酯化法制备可溶性酵母(1→3)-β-D-葡聚糖磷酸酯
15
作者 杜丽平 张学况 +1 位作者 杜雨轩 肖冬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2,59,共5页
研究了磷酸酯化法制备可溶性酵母(1→3)-β-D-葡聚糖磷酸酯的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光谱比较了酯化前后酵母(1→3)-β-D-葡聚糖的分子结构的变化,并通过E.coli诱导小鼠腹膜炎实验,考察酵母(1→3)-β-D-葡聚糖磷酸酯的的免疫活... 研究了磷酸酯化法制备可溶性酵母(1→3)-β-D-葡聚糖磷酸酯的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光谱比较了酯化前后酵母(1→3)-β-D-葡聚糖的分子结构的变化,并通过E.coli诱导小鼠腹膜炎实验,考察酵母(1→3)-β-D-葡聚糖磷酸酯的的免疫活性。实验研究了尿素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酯化剂配比对磷酸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制备可溶性酵母葡聚糖磷酸酯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尿素15 g,反应时间5 h,温度100℃,酯化剂配比(体积比)11∶4,该条件下其得率达到80%,取代度0.055,溶解度122.8 mg/mL。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光谱表明:磷酸基团成功地链接在葡聚糖分子中的C2,C4和C6位,其中少量的磷酸基团取代在C4位。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葡聚糖能有效提高E.coli诱导的患腹膜炎小鼠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化 葡聚糖 红外光谱 13C核磁共振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党参多糖磷酸酯化合成工艺的均匀设计优化
16
作者 王毅 杨彬艳 余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36-3938,共3页
采用多聚磷酸法对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多糖进行磷酸酯化反应,利用均匀设计试验U8(44)对党参多糖磷酸酯化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钼酸铵法测定磷酸根的含量,确定了党参多糖磷酸酯化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87... 采用多聚磷酸法对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多糖进行磷酸酯化反应,利用均匀设计试验U8(44)对党参多糖磷酸酯化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钼酸铵法测定磷酸根的含量,确定了党参多糖磷酸酯化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87℃、时间6.3 h、每20 mL多糖溶液加入20 mL多聚磷酸钠溶液pH 10,在此体系下,磷酸根含量为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多糖 磷酸酯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银耳多糖的降解、磷酸酯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鹏 颜军 +3 位作者 梁立 刘嵬 苟小军 何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7,43,共5页
目的:磷酸酯化修饰经氧化降解的银耳多糖,并测定修饰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双氧水-V_C体系降解银耳多糖,并测定其溶解度,以三氯氧磷和吡啶作为磷酸酯化试剂对降解的银耳多糖进行修饰;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多糖的结构特征;采用... 目的:磷酸酯化修饰经氧化降解的银耳多糖,并测定修饰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双氧水-V_C体系降解银耳多糖,并测定其溶解度,以三氯氧磷和吡啶作为磷酸酯化试剂对降解的银耳多糖进行修饰;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多糖的结构特征;采用磷钼蓝法测定取代度;以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比较修饰前后银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银耳多糖经降解、透析后获得一个单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82 kDa,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修饰后的银耳多糖在1262.22、540.55 cm^(-1)处有磷酸酯键生成,磷酸酯化银耳多糖的取代度为0.021,水溶解度为42.71±1.67 mg/mL;修饰后的银耳多糖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浓度为2.4 mg/mL时活性最高,对DPPH清除率达到73.77%,对羟自由基清除效率达到67.45%。结论:氧化降解提高了银耳多糖的水溶解度,磷酸酯化修饰增强了银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降解 水溶解度 抗氧 磷酸酯化
下载PDF
氧化-磷酸酯化亚麻油加脂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琦超 沈一丁 +3 位作者 强西怀 杨凯 朱辉 王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4-1910,共7页
以亚麻油、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了环氧值分别为1.16、1.52和2.32mmol/g的3种环氧亚麻油,再与定量的磷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3种结合型氧化-磷酸酯亚麻油皮革加脂剂LCF-P1、LCF-P2和LCF-P3。将其应用于皮革加脂,探究了不同环氧化程度对氧... 以亚麻油、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了环氧值分别为1.16、1.52和2.32mmol/g的3种环氧亚麻油,再与定量的磷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3种结合型氧化-磷酸酯亚麻油皮革加脂剂LCF-P1、LCF-P2和LCF-P3。将其应用于皮革加脂,探究了不同环氧化程度对氧化-磷酸酯化皮革加脂剂的加脂性能影响,并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进行了加脂效果对比。用SEM观察了皮革加脂前后断面胶原纤维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环氧值1.52mmol/g的加脂剂LCF-P2表现出良好的加脂性能,加脂后坯革柔软度达10 mm,抗张强度为35.91 N/mm2,撕裂强度为49.56N/mm,皮革增厚率为24.36%。加脂剂LCF-P2在皮革增厚率、机械强度提高方面略优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油 环氧 磷酸酯化 加脂性能 增厚率
原文传递
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权 姚一军 +1 位作者 沈艳琴 武海良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针对淀粉浆料浆膜脆、硬的缺点,采用磷酸盐对淀粉变性,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引入酯基,制备了磷酸酯淀粉浆液。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对磷酸酯化淀粉结构、浆膜断面结构、玻璃化温度... 针对淀粉浆料浆膜脆、硬的缺点,采用磷酸盐对淀粉变性,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引入酯基,制备了磷酸酯淀粉浆液。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对磷酸酯化淀粉结构、浆膜断面结构、玻璃化温度进行分析,研究了磷酸酯化对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磷酸酯化变性后,淀粉浆料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浆液对涤棉、纯棉粗纱黏附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化 淀粉浆料 浆膜 黏附力
下载PDF
核苷类化合物的磷酸酯化研究概况
20
作者 张小谦 高峰丽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病毒是一类最原始的能自我复制和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第一个核苷类药物磺苷(IDU)被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获得成功以来,抗病毒化学疗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目前,最有成效、最活跃的领域是对核苷类化合物的改造,核... 病毒是一类最原始的能自我复制和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第一个核苷类药物磺苷(IDU)被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获得成功以来,抗病毒化学疗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目前,最有成效、最活跃的领域是对核苷类化合物的改造,核苷类化合物可改造的部分主要有碱基、核糖核苷键的构型等方面,这几方面的综述已多见报道,下面仅就磷酸酯类修饰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磷酸酯化 抗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