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0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中适量添加过磷酸钙促进烟苗生长
1
作者 张福建 唐经祥 +5 位作者 汪文杰 汪升友 郭飞 朱俊俊 任四海 徐经年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为研究烤烟种子萌发时供给磷元素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试验设置5个质量浓度处理,分别是0(CK)、0.05%、0.10%、0.15%、0.20%,于烟苗5叶期比较各处理基质电导率、主要农艺性状、物质积累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 为研究烤烟种子萌发时供给磷元素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试验设置5个质量浓度处理,分别是0(CK)、0.05%、0.10%、0.15%、0.20%,于烟苗5叶期比较各处理基质电导率、主要农艺性状、物质积累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对电导率有促进作用,随着基质中过磷酸钙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升高,浓度0.10%、0.15%、0.20%时增加显著,其中过磷酸钙浓度为0.20%时比不添加过磷酸钙显著升高了97.42%;茎高、茎秆直径、物质积累量、烟苗含水率、根系活力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05%~0.15%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20%时的烟苗茎高、物质积累量、含水率及根系活力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加,茎高比对照降低16.25%,茎叶鲜重降低25.63%,根鲜重降低19.48%,根系活力降低5.86%,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57.73%;叶片叶绿素SPAD在浓度为0.15%时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20.92%,至0.20%时则略有下降。表明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可促进烟苗的生长,综合考虑,适宜的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1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苗 磷酸钙 基质 生长 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兼具显影与成骨功能多聚磷酸锶在磷酸钙骨水泥中的应用
2
作者 唐子牛 褚凤成 +7 位作者 吴康 张林 白艳洁 林潇 杨惠林 周欢 刘慧玲 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9-3547,共9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添加硫酸钡可以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显影性能,但伴随磷酸钙降解残存的显影剂难以降解,在植入部位产生的占位效应及破骨效应影响骨修复进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显影材料。目的:探讨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多聚磷酸锶的显影能力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能与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①分别制备磷酸钙骨水泥(CPC)、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CPS)与含多聚磷酸锶(占骨水泥粉末的质量分数为20%)淀粉改性磷酸钙骨水泥(20%SrPP-CPN),表征3组骨水泥的理化性能。②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与成骨分化能力。③在24只SD大鼠颅顶部两侧各制作直径5 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CPC组、CPS组与20%SrPP-CPN组进行干预,每组6只。干预4,12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比较,20%SrPP-CPN的显影能力增强、抗压强度与降解速率升高、固化时间延长,并且20%SrPP-CPN在降解过程中可稳定释放Sr^(2+)。②CCK-8实验显示20%SrPP-CPN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饥饿实验(无血清培养)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TP浓度。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骨水泥,20%SrPP-CPN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在大鼠颅骨缺损实验中,Micro-CT扫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骨水泥降解明显,并且大量新生骨组织分散于降解的骨水泥中;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较于CPC组、CPS组,20%SrPP-CPN组缺损处Runx2蛋白表达升高(P<0.01)。④结果表明,20%SrPP-CPN具有良好的显影性能与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 磷酸钙骨水泥 显影剂 生物相容性 降解 成骨性能
下载PDF
纯钛表面负载无定形多聚磷酸钙涂层对成骨分化影响
3
作者 单烁 周欢 +3 位作者 陈胜男 魏子然 杨磊 于腾波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纯钛表面负载无定形多聚磷酸钙(Ca-polyP)涂层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TA2级纯钛片,表面构建Ca-polyP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材料进行表征。... 目的探讨纯钛表面负载无定形多聚磷酸钙(Ca-polyP)涂层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TA2级纯钛片,表面构建Ca-polyP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材料进行表征。将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接种于纯钛片(对照组)以及负载Ca-polyP涂层的钛片(实验组)上进行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以及碱性磷酸酶染色评估两组钛片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多种物理表征方法检测结果证明20链长Ca-polyP涂层成功负载在钛片表面。CCK-8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钛片均无细胞毒性,且共培养7 d时实验组钛片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5.183,P<0.001)。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钛片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逐渐增高,共培养7 d时实验组钛片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41,P<0.01)。碱性磷酸酶染色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钛片上的蓝紫色深染结节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与纯钛相比,钛片表面负载Ca-polyP涂层可以显著增强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小鼠胚胎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磷酸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骨水泥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郑义朋 谷同同 +1 位作者 刘康 王岩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磷酸钙(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PKP治疗。选... 目的探讨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磷酸钙(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PKP治疗。选择术中在球囊退出后注入CPC/PMMA骨水泥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术中在球囊退出后注入PMMA骨水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测定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并比较两组邻椎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ODI评分、腰背VAS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但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邻椎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孔隙率、骨密度、骨水泥-骨界面间隙模糊或消失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椎及骨水泥形成、分布变化;CT显示,观察组有12例患者骨水泥-骨界面间隙模糊或消失,而对照组患者几乎全部仍清晰可见骨水泥-骨界面间隙。结论对OVCF患者行PKP治疗,CPC/PMMA复合骨水泥与PMMA具有同等的疗效及安全性,但CPC/PMMA复合骨水泥在减少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新骨长入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磷酸钙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下载PDF
溶胶浸渗结合电沉积制备氧化镁-磷酸钙复合抗菌涂层
5
作者 谭俊杰 杜佳恒 +5 位作者 文振宇 闫吉元 贺葵 段可 尹一然 李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63-4670,共8页
背景:磷酸钙(CaP)涂层被广泛用于改善钛植入物与骨的整合,但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赋予CaP涂层抗菌能力。目的:通过氧化镁(MgO)溶胶浸渗制备MgO-CaP复合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能力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滴定法确定CaP电沉积的电解液条... 背景:磷酸钙(CaP)涂层被广泛用于改善钛植入物与骨的整合,但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赋予CaP涂层抗菌能力。目的:通过氧化镁(MgO)溶胶浸渗制备MgO-CaP复合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能力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滴定法确定CaP电沉积的电解液条件,在钛表面制备CaP涂层(记为Ti-CaP);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5%,30%,50%)的MgO溶胶浸渗处理CaP涂层并煅烧成为MgO-CaP复合涂层,分别记为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表征涂层的微观形貌、拉伸性能、临界载荷与体外Mg^(2+)释放情况。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分别接种于纯钛片及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表面,24,48 h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抗菌率。将小鼠成骨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纯钛片及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涂层钛片表面,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时观察复合涂层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电沉积在钛表面制备出由片状磷酸八钙晶体堆积组成的多孔CaP涂层,经浸渗-煅烧处理后,MgO颗粒聚集填充磷酸八钙晶体的间隙,并且填充程度随MgO含量增加而上升;3组复合涂层第1天均出现Mg^(2+)快速释放,从第3天开始Mg^(2+)释放速率明显下降,至第7天仍可检测出少量Mg^(2+)释放;Ti-CaP-30Mg涂层钛片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生长率与纯钛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组临界载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除纯钛片及Ti-CaP无抗菌性能外,其余样品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抗菌率随涂层中M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③共培养1,3 d,Ti-CaP-15Mg组、Ti-CaP-30Mg组和Ti-CaP-50Mg组细胞存活率低于纯钛组、Ti-CaP组(P<0.05);培养5,7 d,5组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浸泡于培养基中时间的延长,涂层中MgO的含量逐渐减少。④结果表明,通过MgO浸渗处理赋予CaP涂层抗菌性的同时保持了其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抗菌 氧化镁 磷酸钙 抗菌涂层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磷酸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和重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6
作者 贾叙锋 龙苗 +6 位作者 黄光平 钟庆 张兆尧 齐宇新 田鹏 李萍 陈宇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25-2630,共6页
背景:尽管Masquele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广泛成功,但目前优化该技术各个环节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其中加快植骨后骨愈合速度、缩短骨愈合时间是医生关注的焦点。目的:观察磷酸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修复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 背景:尽管Masquele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广泛成功,但目前优化该技术各个环节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其中加快植骨后骨愈合速度、缩短骨愈合时间是医生关注的焦点。目的:观察磷酸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修复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胫骨缺损患者31例,均接受Masquelet技术分期治疗,二期手术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5)与研究组(n=16),对照组植入异体骨/自体骨颗粒,研究组植入磷酸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自体骨颗粒。二期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性指标,记录影像学骨愈合时间、骨愈合X射线评分、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观察是否存在钉道感染、植入吸收、取骨区疼痛、感染等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二期术后6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一期术前(P<0.05),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患者二期术后6个月的骨愈合X射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缺损愈合优良率与邻近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感染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Masquelet技术二期术中应用磷酸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愈合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诱导膜技术 自体骨 异体骨 磷酸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工骨
下载PDF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过磷酸钙中硫含量
7
作者 王勇 刘林 +2 位作者 刘元清 李国伟 邵国庆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8,共7页
硫是过磷酸钙中重要营养指标之一,为准确快速测定过磷酸钙中硫的含量,将过磷酸钙试样充分干燥后研磨至粒度小于74μm,采用硼酸镶边,在压力18 MPa条件下保压30 s,制成样片。通过在过磷酸钙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纯物质硫酸钙(质量分数1.52... 硫是过磷酸钙中重要营养指标之一,为准确快速测定过磷酸钙中硫的含量,将过磷酸钙试样充分干燥后研磨至粒度小于74μm,采用硼酸镶边,在压力18 MPa条件下保压30 s,制成样片。通过在过磷酸钙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纯物质硫酸钙(质量分数1.52%~17.21%),经过专用混匀设备混合均匀后,与试样压片相同条件下压制标准样片,作为过磷酸钙中硫的标准样品,制作硫标准曲线,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 2为0.9995,采用经验系数法校正干扰,建立了粉末压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过磷酸钙中硫含量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2%;对3个不同硫含量的过磷酸钙样品重复测量7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3.1%,方法精密度较好;同时用高温燃烧红外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将测定结果进行对比,三者测定结果相对极差小于2.0%,无显著性差异。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熔融或溶解,样品制备简单,数据准确度和稳定性好,分析效率高,适合于大批量样品中硫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磷酸钙 基体效应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对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8
作者 王润华 蔡逢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24-1325,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PPSF)联合自固化磷酸钙(CPC)伤椎强化治疗对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PPSF组(P...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PPSF)联合自固化磷酸钙(CPC)伤椎强化治疗对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PPSF组(PPSF治疗,n=50)及联合固定组(PPSF联合CPC伤椎强化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取钉后3m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取钉时伤椎前缘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结果:联合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单纯PPSF组(P<0.05)。取钉后3m联合固定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单纯PPSF组(P<0.05)。联合固定组患者伤椎前缘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明显低于单纯PPSF组(P<0.05)。结论:PPSF联合CPC伤椎强化治疗可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后期伤椎前缘丢失量及Cobb角丢失量,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远期疗效较佳,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自固化磷酸钙 脊柱骨折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东琴 李文 +6 位作者 段可 杜佳恒 向守刚 张波 李忠 冯刚 尹一然 《西部医学》 2023年第8期1110-1116,1121,共8页
目的 探讨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方法 首先在控制钙/磷摩尔比条件下采用滴定法建立磷酸钙的沉淀边界pH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确定4种涂层工作溶液浓度和pH。接着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确定4种溶液中在不同电极电... 目的 探讨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方法 首先在控制钙/磷摩尔比条件下采用滴定法建立磷酸钙的沉淀边界pH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确定4种涂层工作溶液浓度和pH。接着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确定4种溶液中在不同电极电位下所发生的界面阴极反应,并明确合适的工作电位。结果 滴定测得磷酸钙溶液的沉淀边界曲线显示,当溶液pH低于边界0.7~1.2时溶液可保持3天以上不发生沉淀且可以稳定形成涂层。电化学沉积电位的合理区间为-1.0~-1.2 V。将pH控制在沉淀边界以下(~1.0),选择-1.15 V为电化学沉积的工作电位,在4种工作溶液中均成功制备了磷酸八钙为主要相的涂层。通过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了电流-时间关系,发现涂层形成初期氢离子还原为涂层沉积提供了初始过饱和度,水分子还原为涂层生长提供持续的驱动力。结论 成功确定了电化学沉积磷酸钙的关键条件并阐述了涂层生成机理,且该涂层方法也已成功应用于钽金属,具有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植入体 电化学沉积 磷酸钙 机理
下载PDF
焦磷酸钙沉积病8例实验室分析
10
作者 梁勤 鲁彦 +5 位作者 张锐 杨巧林 柳海平 张磊 付慧 李国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37-638,共2页
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eposition disease,CPPD)也叫假性痛风,是由于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关节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及滑膜、肌腱、滑囊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2],急性期类似于痛风。高龄、骨关节炎、痛风、关节创伤及手术... 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eposition disease,CPPD)也叫假性痛风,是由于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关节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及滑膜、肌腱、滑囊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2],急性期类似于痛风。高龄、骨关节炎、痛风、关节创伤及手术史、代谢性疾病均可引发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液 实验室检测 磷酸钙
下载PDF
磷酸钙修饰钛植入物结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王世振 周军 +2 位作者 李荣荣 矫国田 朱晓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钙修饰钛植入物结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效果。方法32只11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4组:假手术组(腹部切开并去除等量的脂肪,n=8);OVX组(骨质疏松模型,n=8);OVX+植入物... 目的探讨磷酸钙修饰钛植入物结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效果。方法32只11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4组:假手术组(腹部切开并去除等量的脂肪,n=8);OVX组(骨质疏松模型,n=8);OVX+植入物组(骨质疏松模型+磷酸钙修饰钛植入物,n=8);OVX+植入物+血小板组(骨质疏松模型+磷酸钙修饰钛植入物+PRP,n=8)。检测并分析4组新骨形成、组织形态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细胞标志物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BV/TV和BMD降低,Tb.Sp升高;与OVX组相比,OVX+植入物组和OVX+植入物+血小板组BV/TV和BMD升高,Tb.Sp降低;OVX+植入物+血小板组较OVX+植入物组BV/TV和BMD升高,Tb.S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绿色荧光面积和矿物沉积率降低;与OVX组相比,OVX+植入物组和OVX+植入物+血小板组绿色荧光面积和矿物沉积率增加;OVX+植入物+血小板组较OVX+植入物组绿色荧光面积和矿物沉积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骨植入物接触和新骨面积降低;与OVX组相比,OVX+植入物组和OVX+植入物+血小板组增加;OVX+植入物+血小板组较OVX+植入物组BIC和新骨面积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VEGF、IGF-1和TGF-βmRNA的表达降低;与OVX组相比,OVX+植入物组和OVX+植入物+血小板组以上指标表达增加;OVX+植入物+血小板组较OVX+植入物组以上指标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OCN、OPN和骨保护素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降低;与OVX组相比,OVX+植入物组和OVX+植入物+血小板组增加;OVX+植入物+血小板组较OVX+植入物组OCN、OPN和骨保护素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钙修饰钛植入物结合富血小板血浆通过增加VEGF、IGF-1和TGF-β1和成骨细胞标志物基因表达,增加BV/TV和BMD,降低Tb.Sp,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磷酸钙修饰钛 富血小板血浆 骨质疏松 骨结合
下载PDF
焦磷酸钙沉积病50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骆元斌 田莉 +1 位作者 顾立萍 黄小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5-118,126,共5页
目的探讨焦磷酸钙沉积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CPPD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和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50例CPPD中男女比为1∶2.3,平均年龄64.4岁,好发于关节软骨、滑膜、椎间盘纤维软骨,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焦磷酸钙沉积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CPPD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和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50例CPPD中男女比为1∶2.3,平均年龄64.4岁,好发于关节软骨、滑膜、椎间盘纤维软骨,临床表现以关节炎、腰痛为主;影像学示纤维软骨区域出现线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或低信号;组织学为病变组织内多灶小团状蓝紫色结晶体,呈菱形、长斜方形、点状等多种形态聚集,弱折光性;偏振光镜下,呈散在亮白色折光的菱形、斜长方形、类圆形结晶体。结论CPPD多见于老年女性,发病机制可能与软骨细胞焦磷酸代谢异常相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疾病 磷酸钙 软骨钙质沉着症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肖尚领 林明 王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2022-02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治疗的8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2022-02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治疗的8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27例)、B组(27例)和C组(26例)3组,分别于伤后7 d内、7~14 d、15~30 d实施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前后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价手术前后的椎体功能(ODI指数)、疼痛程度(VAS评分)。统计磷酸钙分布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3天、6个月时,3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均较术前改善,其中A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A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小于B组,B组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3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磷酸钙于中线汇合、分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磷酸钙到达上下终板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感染、血栓、磷酸钙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1个月内实施PKP联合可吸收型自固化磷酸钙治疗安全性高,远期疗效良好;但早期手术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骨折椎体的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自固化磷酸钙 手术时机
下载PDF
过磷酸钙对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14
作者 周文利 宋盼盼 吴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5,共10页
为研究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采用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过磷酸钙0、6.25、12.5、25、50和100 mg/kg干土(即P0、P6.25、P12.5、P25、P50和P100处理),保持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为研究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采用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过磷酸钙0、6.25、12.5、25、50和100 mg/kg干土(即P0、P6.25、P12.5、P25、P50和P100处理),保持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0 d。培养期间在第1、3、7、15、30、60和120 d连续采样,测定土壤Olsen-P、CaC_(l2)-P和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过磷酸钙能显著增加土壤Olsen-P和CaC_(l2)-P含量,在一定的培养时间内,过磷酸钙转化为土壤Olsen-P和CaC_(l2)-P的比例不随施肥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培养前期(前7 d)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之后下降速率减缓。施入土壤中的过磷酸钙主要转化为Ca_(2)-P和Ca_(8)-P(两者之和约占90%),其次是Al-P和Fe-P(两者之和约占10%),在短期内O-P和Ca_(10)-P相对较为稳定。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a_(2)-P逐渐向Ca_(8)-P转化,在培养的前30 d转化速率较快,之后速率减缓。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Ca_(2)-P转化为Ca_(8)-P所需的时间逐渐延长。Olsen-P和CaC_(l2)-P含量均与土壤无机磷组分中的Ca_(2)-P、Ca_(8)-P和Al-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其中Ca_(2)-P是土壤Olsen-P和CaC_(l2)-P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磷素形态 转化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与焦磷酸钙沉积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李慧敏 赖仕峰 张洪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38-2341,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与焦磷酸钙沉积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0例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组、焦磷酸钙沉积患者10例作为焦磷酸钙沉积组。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与焦磷酸钙沉积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0例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组、焦磷酸钙沉积患者10例作为焦磷酸钙沉积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受累关节、超声直接征象、超声间接征象及滑膜血流分级。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组患者的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第1至5掌指关节受累率均明显高于焦磷酸钙沉积组,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受累率均明显低于焦磷酸钙沉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第1至5近端指间关节、足跟受累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患者的超声直接征象中双轨征、痛风石、骨侵蚀、肌腱内强回声、韧带内强回声、滑膜内强回声比率均明显高于焦磷酸钙沉积组,软骨钙化比率明显低于焦磷酸钙沉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患者的超声间接征象滑膜炎、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比率均明显高于焦磷酸钙沉积组,骨赘形成、滑囊炎、骨皮质不规则、软骨损伤、半月板退行性变比率均明显低于焦磷酸钙沉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肌腱病、腱鞘积液、腱鞘炎比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患者的滑膜血流分级0、1级、2级、3级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2,P>0.05)。结论肌骨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与焦磷酸钙沉积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磷酸钙 肌骨超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普通过磷酸钙化学反应原理剖析
16
作者 颜鑫 《化肥设计》 CAS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在普通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原理中,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并不等于总反应式,本质上是7∶3的关系。根据过磷酸钙的国家标准和本理论依据进行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所分解的磷矿粉的比例并不是相关教材上所说的70%和30%的关系。以过磷酸钙优等... 在普通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原理中,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并不等于总反应式,本质上是7∶3的关系。根据过磷酸钙的国家标准和本理论依据进行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所分解的磷矿粉的比例并不是相关教材上所说的70%和30%的关系。以过磷酸钙优等品为例,第一步反应硫酸分解的磷矿粉理论上约为76.92%,实际上达80.77%;第二步反应磷酸分解的磷矿粉理论上约为19.23%,实际上仅约为14.17%;产品中游离磷酸量为5.0%时,残留磷矿粉约为5.06%,二者的数量几乎相等。本文不仅是对普通过磷酸钙反应原理切合实际的补充和完善,也对在实际生产中计算硫酸的理论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过磷酸钙 化学反应原理 分步反应 总反应 硫酸当量 磷酸当量
下载PDF
过磷酸钙反应原理再剖析
17
作者 颜鑫 《肥料与健康》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硫酸分解磷矿石生产过磷酸钙的反应中,两个分步反应式相加不等于总反应式,说明两个分步反应在理论上不是1∶1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是7∶3的关系。以国家标准《过磷酸钙》(GB/T 20413—2017)中优等品为例,第一步... 在硫酸分解磷矿石生产过磷酸钙的反应中,两个分步反应式相加不等于总反应式,说明两个分步反应在理论上不是1∶1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是7∶3的关系。以国家标准《过磷酸钙》(GB/T 20413—2017)中优等品为例,第一步反应理论上硫酸分解的磷矿粉约为76.9%,实际上分解达80.8%;第二步反应理论上磷酸分解的磷矿粉约为19.2%,实际约为14.2%;产品中游离磷酸(以P2O5计)质量分数为5%时,残留的磷矿粉约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反应原理 分步反应 总反应
下载PDF
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组织工程骨材料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18
作者 刘佐忠 黄黎黎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磷酸钙骨水泥(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并研究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PTH-PLGA)微粒,观察外观、孔径并计算孔隙率,检测特立帕肽(甲状旁腺激素... 目的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磷酸钙骨水泥(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并研究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特立帕肽聚乳酸乙醇酸(PTH-PLGA)微粒,观察外观、孔径并计算孔隙率,检测特立帕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的载药量及缓释比例。制备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并计算孔径大小。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TH-PLGA-CPC表面,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硝基苯磷酸酯二钠试剂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PTH-PLGA微球表面光滑,孔径均值为216+94μm,载药率约76.4%。PTH-PLGA-CPC组织工程骨呈多孔网状结构,孔径率均值为62.4+5.6%,孔径大小均值为212+76μm,与PLGA-CPC抗压强度无差异。接种于PTH-PLGA-CPC表面的兔骨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PLGA-CPC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PTH-PLGACPC复合组织工程骨呈多孔网状结构,具有合适的孔径大小及孔径率,并且在体外细胞试验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甲状旁腺激素 磷酸钙骨水泥 聚乳酸乙醇酸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磷酸钙结晶与PFS混凝联用去除铜绿微囊藻和DOC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敏妃 聂小保 +4 位作者 万俊力 孙聚龙 欧阳帅 隆院男 刘晚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66-3172,共7页
为实现藻细胞和DOC的同步高效去除,利用磷酸钙结晶预处理,强化聚合硫酸铁(PFS)混凝除藻效果,研究了磷酸钙结晶与PFS混凝联用对藻细胞和DOC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考察了其对藻密度变化的适应性和残余磷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藻密... 为实现藻细胞和DOC的同步高效去除,利用磷酸钙结晶预处理,强化聚合硫酸铁(PFS)混凝除藻效果,研究了磷酸钙结晶与PFS混凝联用对藻细胞和DOC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考察了其对藻密度变化的适应性和残余磷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藻密度为2.0×10^(6)cells/mL、PFS投加量为20mg/L时,Ca_(3)(PO_(4))_(2)结晶可将PFS混凝的除藻率和DOC去除率从72.5%和33.5%分别提高至91.5%和85%.Ca_(3)(PO_(4))_(2)结晶对除藻率的提升,主要通过Ca_(3)(PO_(4))_(2)均相结晶产物的共絮凝和加重剂作用来实现;对DOC去除率的提升,主要是由DOC与Ca_(3)(PO_(4))_(2)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实现.Ca_(3)(PO_(4))_(2)结晶与PFS联合除藻对藻细胞密度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有望将残余磷浓度控制在20μg/L以下,可用于自来水厂蓝藻水华期间的应急除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S 磷酸钙结晶 铜绿微囊藻 DOC 同步去除
下载PDF
3D打印磷酸钙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健廷 缪铂尊 +13 位作者 熊英杰 孟昊业 单验博 孙小涵 卢雨征 武艳斌 林万程 关聪聪 刘修志 王鑫 许文静 袁广银 彭江 周成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3,共7页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3D打印工艺制备多孔镁金属支架,通过化学转化法在多孔纯镁金属支架表面制备Ca-P生物活性涂层,与无涂层镁金属支架做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对材料涂层的形貌、成分进行表征;通过压缩力学实验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支架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CCK-8法、活死染色和细胞黏附等手段检测多孔镁金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线能谱结果显示多孔镁金属支架内部镁颗粒呈现出融合体状;Ca-P涂层由花瓣状晶粒以一定的取向相互堆叠而成,与基体无缝隙紧密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显示,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抗压强度高于无涂层支架[(35.3±0.7)Mpa vs(31.0±1.0)Mpa,P=0.003,n=3],杨氏模量高于无涂层支架[(656.0±8.7)Mpa vs(623.0±7.0)Mpa,P=0.007,n=3];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相比空白组,Ca-P涂层支架有显著促增殖作用,无涂层支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相比无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力学性能优,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负重部位骨松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选择性激光熔化 多孔镁金属支架 磷酸钙生物涂层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