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硅藻土负载磷钼酸铵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Cs^(+)研究
1
作者 郭雪琴 邓小川 +6 位作者 朱朝梁 扶鑫 王瑞瑞 马婉霞 樊洁 左方涛 卿彬菊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6,36,共9页
盐湖卤水中存在与铯离子性质相近的高浓度碱金属元素,使盐湖卤水中铯资源的选择性分离变得十分困难。基于此,以价廉易得的硅藻土为基体、氯化铝为铝源,采用水热法对硅藻土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将经过500℃煅烧后的改性硅藻土作为载体材料,... 盐湖卤水中存在与铯离子性质相近的高浓度碱金属元素,使盐湖卤水中铯资源的选择性分离变得十分困难。基于此,以价廉易得的硅藻土为基体、氯化铝为铝源,采用水热法对硅藻土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将经过500℃煅烧后的改性硅藻土作为载体材料,通过浸渍法将磷钼酸铵负载到载体材料表面制备复合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材料进行表征,并开展了Cs^(+)吸附、脱附性能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在复杂体系中保持了较高的选择性,吸附量可达79.41 mg/g;对吸附数据进行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以3 mol/L NH_(4)NO_(3)为脱附剂时其脱附率高达88.23%,经过4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吸附量仍保持在初始吸附量的7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氧化铝 磷钼酸铵 铯离子 吸附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磷钼酸铵复合材料对铯的吸附性能
2
作者 邓浩 邓智 +4 位作者 石翔鹏 刘家宏 陈茂林 马先进 杨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3-572,I0005,共11页
磷钼酸铵(ammonium molybdophosphate,AMP)是一种对137Cs有很强选择性和离子交换能力的杂多酸盐,但其颗粒粒径较小仅约0.5~6μm,水力学性能差,后期难以进行分离操作。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将AMP负载于膨胀珍珠岩,制备得到膨胀珍珠岩/AMP... 磷钼酸铵(ammonium molybdophosphate,AMP)是一种对137Cs有很强选择性和离子交换能力的杂多酸盐,但其颗粒粒径较小仅约0.5~6μm,水力学性能差,后期难以进行分离操作。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将AMP负载于膨胀珍珠岩,制备得到膨胀珍珠岩/AMP复合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等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对C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膨胀珍珠岩/AMP复合材料中的AMP是物理附着,稳定性较好;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吸附平衡,其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3.2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2=0.99),其为化学吸附过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表明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点是均匀的,Cs^(+)在其上面的吸附是单层吸附;共存离子Al^(3+)、Fe^(3+)和Ni^(2+)对于Cs^(+)的吸附影响较小,说明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分离存在较高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膨胀珍珠岩 吸附分离
下载PDF
微胶囊包覆磷钼酸铵的制备、表征及在UPR中的阻燃抑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关才 胡小平 +4 位作者 卢忠远 宋丽贤 张明江 张建华 陈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并用它对所合成的磷钼酸铵(AMP)进行包覆。粒径分布、SEM结果表明,在n(蜜胺)∶n(甲醛)=1.0∶2.5,pH=2.5,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3 h后,再将pH升至6.0,所得微胶囊包覆磷钼酸铵(MCAMP)粒径为7.709...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并用它对所合成的磷钼酸铵(AMP)进行包覆。粒径分布、SEM结果表明,在n(蜜胺)∶n(甲醛)=1.0∶2.5,pH=2.5,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3 h后,再将pH升至6.0,所得微胶囊包覆磷钼酸铵(MCAMP)粒径为7.709μm,胶囊壁呈葡萄串形结构且分散性良好;按w(MCAMP)=5%将MCAMP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中,结果证实,UPR氧指数(LO I)从纯树脂的20.0%上升至25.2%,UL94达V-2级,烟密度等级(SDR)从75.25降至65.11,最大烟密度(MSD)从95.73下降至89.24,烟密度等级满足国家对B1级电器类热固性塑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不饱和聚酯树脂 微胶囊 阻燃 抑烟
下载PDF
季铵盐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磊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溶液中原位合成了季铵盐修饰磷钼酸铵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等观察分析了表面修饰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热稳定性 ,并在四球摩... 采用共沉淀法在溶液中原位合成了季铵盐修饰磷钼酸铵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等观察分析了表面修饰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热稳定性 ,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约为 2 0 nm;(NH4) 3PMo1 2 O40 纳米核在 30 0℃左右分解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 ,在中低负荷下具有较好的抗磨性和一定的减摩作用 ,并可提高液体石蜡的极压负荷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磨斑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发现 ,(NH4) 3PMo1 2 O40 纳米微粒在摩擦副接触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作用 ,并形成由多种含氧化合物组成的表面保护膜 ,从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纳米微粒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齐 王文辉 +3 位作者 杨俊 孙晓东 朱艳琴 陈伟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2,共3页
在pH=5.3的醋酸-醋酸铵(HAc-NH4Ac)介质中,茶多酚与磷钼酸铵结合形成磷钼酸酯,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320nm。茶多酚的浓度在0.01—0.20m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2×105L.mol-1.cm-1。方法选择性较好,用于茶... 在pH=5.3的醋酸-醋酸铵(HAc-NH4Ac)介质中,茶多酚与磷钼酸铵结合形成磷钼酸酯,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320nm。茶多酚的浓度在0.01—0.20m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2×105L.mol-1.cm-1。方法选择性较好,用于茶汤中总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茶多酚 磷钼酸铵
下载PDF
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微球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臧春梅 储昭升 孙兆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3,共5页
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 (HTO AMP)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对Cs+ 和Sr2 + 同时交换的性能 .从对复合交换剂组成分析看 ,有一部分基体二氧化钛在复合过程中转变为磷酸钛 ;结构分析表明 ,复合交换剂很稳定 ,与HTO和AMP的混... 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 (HTO AMP)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对Cs+ 和Sr2 + 同时交换的性能 .从对复合交换剂组成分析看 ,有一部分基体二氧化钛在复合过程中转变为磷酸钛 ;结构分析表明 ,复合交换剂很稳定 ,与HTO和AMP的混合样品存在很大差异 ,在复合材料中可能形成新化学键Ti—O—Mo键 .将HTO AMP和磷酸钛磷钼酸铵 (TiPAMP)对Cs+ 的交换性能作了比较 ,发现前者的交换速率快 ,后者的交换容量则更大 ,但洗脱效果不如前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 无机离子交换剂
下载PDF
磷钼酸铵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昭荣 朱兴华 刘汝林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3,共4页
对新型阻燃抑烟剂——磷钼酸铵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RD、IR、DSC和TG对所制备的磷钼酸铵进行了表征,为磷钼酸铵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将磷钼酸铵加入PVC中,并与常用的阻燃抑烟剂Sb2O3、MoO3、Al(OH)3等进行对比,通过对阻燃材... 对新型阻燃抑烟剂——磷钼酸铵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RD、IR、DSC和TG对所制备的磷钼酸铵进行了表征,为磷钼酸铵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将磷钼酸铵加入PVC中,并与常用的阻燃抑烟剂Sb2O3、MoO3、Al(OH)3等进行对比,通过对阻燃材料氧指数和烟密度的测试表明,磷钼酸铵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磷钼酸铵与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是一种性能出众的新型阻燃抑烟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阻燃抑烟剂 PVC 性能
下载PDF
磷钼酸铵提取铷离子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曹冬梅 王颖 +4 位作者 张雨山 姚颖 高书宝 张慧峰 马来波 《盐业与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22-24,共3页
文章详述了磷钼酸铵对铷离子的离子交换特性,考察了不同时间、温度、振荡频率以及铷离子浓度对交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钼酸铵对铷离子的离子交换量最高可达1.56 mmol/g。此外,K+和Cs+的存在对离子交换能力有... 文章详述了磷钼酸铵对铷离子的离子交换特性,考察了不同时间、温度、振荡频率以及铷离子浓度对交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钼酸铵对铷离子的离子交换量最高可达1.56 mmol/g。此外,K+和Cs+的存在对离子交换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铷离子 离子交换量
下载PDF
硬脂酸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磊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溶液中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 (NH4 ) 3PMo12 O4 0 纳米微粒 .以TEM ,XRD ,FTIR ,TG和DSC等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 ,在四球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 15nm ,在有... 在溶液中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 (NH4 ) 3PMo12 O4 0 纳米微粒 .以TEM ,XRD ,FTIR ,TG和DSC等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 ,在四球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 15nm ,在有机溶剂中可良好分散 ,在中低负荷下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磷钼酸铵 表面修饰 抗磨性能 制备 表征 杂多化合物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焦磷锑酸锆-磷钼酸铵的制备与交换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兆祥 刘晓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新型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锑酸锆-磷钼酸铵(ZrSbP2-AMP)的制备和对137Cs+的交换性能.这种交换剂制备工艺简单,水力学性能良好,对Cs+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大的交换容量,料液酸度对交换容量影响较小,可以... 研究了新型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锑酸锆-磷钼酸铵(ZrSbP2-AMP)的制备和对137Cs+的交换性能.这种交换剂制备工艺简单,水力学性能良好,对Cs+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大的交换容量,料液酸度对交换容量影响较小,可以从强酸废液中分离和回收137Cs+,是又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剂 锑酸锆 磷钼酸铵 交换性能
下载PDF
磷钼酸铵/聚丙烯酸复合凝胶吸附剂的合成及对铯的分离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佩卓 刘莲 +3 位作者 王海静 肖智文 南矞 钱丽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9,I0002,共10页
以丙烯酸为基底合成了磷钼酸铵/聚丙烯酸复合吸附剂(AMP-PA)。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AMP-PA进行表征。研究了振荡时间、酸度、Cs+浓度对铯吸附的影响,及多种离子存在下吸附剂对铯离子的选择性吸附。静态实验结果表... 以丙烯酸为基底合成了磷钼酸铵/聚丙烯酸复合吸附剂(AMP-PA)。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AMP-PA进行表征。研究了振荡时间、酸度、Cs+浓度对铯吸附的影响,及多种离子存在下吸附剂对铯离子的选择性吸附。静态实验结果表明:AMP-PA吸附铯大约5 h达到平衡;HNO3浓度在0~3.0 mol/L范围内对铯的吸附量影响不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达到4.7 mg/g;采用3.0 mol/L NH4Cl+1.0 mol/L HNO3解吸,解吸率大约为70%;多种离子存在下对铯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动态柱实验发现,AMP-PA对铯的吸附量为4.32 mg/g,解吸率约为50.4%。在高浓度杂质离子Na^+、K^+、Sr^2+、Co^2+、Fe^3+、Zn^2+、Ca^2+存在下,AMP-PA柱可以选择性分离铯,在铯的淋洗液中Co^2+低于检测限,含量最高的Fe3+分离因子为3,浓度比起始浓度降低四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聚丙烯酸 吸附
下载PDF
磷钼酸铵容量法误差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娟 兰斌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探讨了磷钼酸铵黄色沉淀的形成机理, 从理论上计算了返滴定曲线和不同终点pH时的滴定误差。指出了该方法重现性较差的原因, 一是由于黄色沉淀的形式较为复杂,
关键词 磷钼酸铵容量法 杂多酸 滴定误差 灰石
下载PDF
硬脂酸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磊 郭新勇 +2 位作者 周静芳 张治军 党鸿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1,共2页
关键词 硬脂酸修饰 磷钼酸铵 纳米微粒 抗磨性 摩擦学 润滑作用 添加剂
下载PDF
季铵盐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磊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在醇 -水体系中采用同阴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季铵盐修饰的 (NH4 ) 3PMo12 O4 0 纳米微粒 ,采用TEM ,XRD ,FTIR ,TGA&DSC等多种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杂... 在醇 -水体系中采用同阴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季铵盐修饰的 (NH4 ) 3PMo12 O4 0 纳米微粒 ,采用TEM ,XRD ,FTIR ,TGA&DSC等多种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杂多化合物具有Keggin骨架结构 ,微粒粒径约 2 0nm ,在有机溶剂中可良好分散 ,作为一类新型润滑油添加剂 ,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磷钼酸铵 表面修饰 纳米微粒 季铵盐 制备 结构 摩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焦磷酸钛-磷钼酸铵新型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兆祥 徐冬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研究了焦磷酸钛-磷钼酸铵新型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条件及交换性能.用化学分离、差热分析、X 衍射分析和红外分析测定了交换剂的组成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2种交换剂表层生成新的化学键而使它们牢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无机... 研究了焦磷酸钛-磷钼酸铵新型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条件及交换性能.用化学分离、差热分析、X 衍射分析和红外分析测定了交换剂的组成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2种交换剂表层生成新的化学键而使它们牢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剂 酸钛 磷钼酸铵
下载PDF
磷钼酸铵容量法快速测磷矿石中五氧化二磷的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新海 张覃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3期114-115,共2页
介绍了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矿石中五氧化二磷的方法及其改进,并详述了新方法所需试剂以及分析步骤。
关键词 磷钼酸铵容量法 改进 试剂 分析步骤
下载PDF
磷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水泥及原料中P_2O_5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伟志 温玉刚 +3 位作者 王瑞海 王冠杰 黄小楼 张静 《水泥》 CAS 2008年第9期48-49,共2页
0 引言 目前测定水泥及原料中的P2O5含量多采用磷钼酸黄-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法,该方法要用到有较强挥发性且有毒的有机试剂,对实验人员容易造成伤害。美国标准(ASTMC114)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和磷钼酸铵形式沉淀后NaOH和H2SO5滴定... 0 引言 目前测定水泥及原料中的P2O5含量多采用磷钼酸黄-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法,该方法要用到有较强挥发性且有毒的有机试剂,对实验人员容易造成伤害。美国标准(ASTMC114)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和磷钼酸铵形式沉淀后NaOH和H2SO5滴定的容量法,日本标准(JIS R 5202)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测定 磷钼酸铵 P2O5 原料 水泥 三氯甲烷 有机试剂 实验人员
下载PDF
磷钼酸铵沉淀-硝酸返滴定法测定高硫高磷铜磁铁矿中磷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晓光 王秀颖 +3 位作者 张彦甫 李卫刚 褚宁 王艳君 《检验检疫学刊》 2015年第3期29-33,共5页
建立了磷钼酸铵沉淀-硝酸返滴定法测定高硫高磷铜磁铁矿中磷含量的方法。先焙烧试样,再用盐酸、硝酸和高氯酸分解焙烧后的试料;残渣用氢氟酸除硅,碳酸钠熔融;采用氨水沉淀法收集磷,用盐酸溶解沉淀,在酸性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生成磷钼... 建立了磷钼酸铵沉淀-硝酸返滴定法测定高硫高磷铜磁铁矿中磷含量的方法。先焙烧试样,再用盐酸、硝酸和高氯酸分解焙烧后的试料;残渣用氢氟酸除硅,碳酸钠熔融;采用氨水沉淀法收集磷,用盐酸溶解沉淀,在酸性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生成磷钼酸铵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硝酸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钠以测定磷量。磷含量在0.20%-6.5%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0%-3.2%;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相对误差小于5.0%,重复性限为r=0.0069x+0.0591,再现性限为R=0.0638x+0.0515,可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磁铁矿 含量 磷钼酸铵沉淀 硝酸返滴定法
下载PDF
Dawson结构磷钼酸铵催化氧化十八醇清洁合成十八酸
19
作者 曹小华 任杰 +3 位作者 谢宝华 付微 张康华 徐常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Dawson结构磷钼酸铵为催化剂,用30%H2O2水溶液为氧化剂,研究了十八醇液相选择氧化制十八酸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H2O2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检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用... 以Dawson结构磷钼酸铵为催化剂,用30%H2O2水溶液为氧化剂,研究了十八醇液相选择氧化制十八酸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H2O2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检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十八醇质量的3.7%,n(H2O2)/n(醇)比值为10∶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4h,收率可达95.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十八酸的收率仍可达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醇 十八酸 磷钼酸铵 过氧化氢 清洁催化氧化
下载PDF
硅基磷钼酸铵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对Cs的吸附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启龙 吴艳 韦悦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0-215,共6页
采用孔内结晶法合成了磷钼酸铵二氧化硅吸附剂(AMP/SiO2),通过XRD、BET、EPM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接触时间、钠钾钙镁四种共存离子对AMP/SiO2吸附Cs的影响。结果表明,AMP/SiO2对Cs的吸附在10min即可达平衡,且受钾离子的影响较... 采用孔内结晶法合成了磷钼酸铵二氧化硅吸附剂(AMP/SiO2),通过XRD、BET、EPM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接触时间、钠钾钙镁四种共存离子对AMP/SiO2吸附Cs的影响。结果表明,AMP/SiO2对Cs的吸附在10min即可达平衡,且受钾离子的影响较大而受其他三种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在0.6mol/L的钠溶液中对Cs的静态及动态交换容量分别可达0.390mmol/g和0.323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吸附 磷钼酸铵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