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霉素及其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楚晗 杨帆 +1 位作者 刘笑芬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磷霉素作为“老”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磷霉素研究的深入,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磷霉素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磷霉素作为“老”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磷霉素研究的深入,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磷霉素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数据,重点关注其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新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1体外PD磷霉素通过与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不可逆地结合,阻止肽聚糖前体N-乙酰胞壁酸合成,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联合用药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UV/H_(2)O_(2)和UV/PDS体系对磷霉素降解效果的对比
2
作者 刘炳辉 陈建秋 +1 位作者 廖书贤 史静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UV/H_(2)O_(2)和UV/PDS体系中,UV激活氧化剂产生的活性基团可有效降解有机磷,有机磷降解率分别为97.3%和95.0%,初始pH、氧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均会对有机磷降解产生影响,相比于UV/H_(2)O_(2)体系,UV/PDS体系在降解有机磷时,具有pH适用范围较宽、反应温度低、氧化剂投加量小、反应速率快的优势。在最优条件下,两种体系都具有环境适应性。通过自由基捕获试验与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可知,UV/H_(2)O_(2)体系中存在·OH,UV/PDS体系中存在SO_(4)^(·-)和·OH。通过气-质联用(CG/MS)技术,测得两种体系降解磷霉素钠后均含有乙酸和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UV/H_(2)O_(2) UV/过硫酸盐(PDS) 有机磷 降解产物
下载PDF
UhpT^(E350Q)突变与fosA6/5的出现有可能是肺炎克雷伯菌磷霉素耐药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答嵘 周怡 +2 位作者 程悦 吕佳 韩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磷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探讨磷霉素老药新用在该菌的限制机制。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4株临床高毒性/高粘性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HvKP/HmKP)测序绘制基因组草图,基于综合抗生素耐药性数据库CARD中的同源性和SNP模型...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磷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探讨磷霉素老药新用在该菌的限制机制。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4株临床高毒性/高粘性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HvKP/HmKP)测序绘制基因组草图,基于综合抗生素耐药性数据库CARD中的同源性和SNP模型,通过抗性基因识别软件分析预测磷霉素耐药相关基因uhpT、fosA及其突变;并对GenBank中获得的521条肺炎克雷伯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步分析验证。结果本研究中14株HvKP/HmKP临床分离株均具有己糖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UhpT)突变,其在350aa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UhpT^(E350Q))。12株菌(12/14,85.71%)基因组携带fosA6基因,其余2株菌(14.29%)中携带fosA5基因。GenBank的521株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中,携带UhpT^(E350Q)突变的菌株508株(97.50%),携带fosA6基因的菌株439株(84.26%),携带fosA5基因的菌株80株(15.36%);同时携带UhpT^(E350Q)突变和fosA6/5基因的菌株507株(97.31%);无UhpT^(E350Q)突变、仅fosA6/5基因的菌株12株(2.30%);仅携带UhpT^(E350Q)突变、无fosA6/5基因的菌株1株(0.19%);无UhpT^(E350Q)突变、无fosA6/5基因的菌株1株(0.19%)。结论染色体UhpT^(E350Q)突变与fosA6/5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中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出现转运蛋白突变和产生磷霉素修饰酶,这可能是该菌对磷霉素天然耐药的内在机制,会限制磷霉素在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的HvKP/HmKP相关抗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磷霉素 耐药机制 UhpT^(E350Q)突变 fosA基因
下载PDF
磷霉素对万古霉素致肾损伤模型大鼠Keap1-Nrf2/ARE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黄晓青 黄丽蓓 +4 位作者 杨斌 林子杰 梁雪 何庆林 丘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磷霉素对万古霉素致肾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磷霉素组和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小、中、大剂量组(联合-L、联合-M、联合-H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 目的探讨磷霉素对万古霉素致肾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磷霉素组和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小、中、大剂量组(联合-L、联合-M、联合-H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0.2 g·kg^(-1),磷霉素组给予磷霉素0.25 g·kg^(-1),联合-L组、联合-M组、联合-H组分别给予磷霉素0.125,0.25,0.5 g·kg^(-1),30 min后再给予万古霉素0.2 g·kg^(-1),均腹腔注射,连续21 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大鼠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因子1(KIM-1)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4 h尿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Nrf2、Keap1及下游靶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24 h尿蛋白、NAG、KIM-1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Nrf2 mRNA表达升高(P<0.01),Keap1几乎无变化,GPX-1 mRNA表达下降(P<0.01);联合-L组、联合-M组Nrf2、Keap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联合给药组GPX-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M组、联合-H组24 h尿蛋白、NAG、KIM-1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与磷霉素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万古霉素可通过影响肾组织Nrf2表达引起肾损伤。磷霉素可能通过激活机体抵抗外界氧化刺激的防御性转导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万古霉素引起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万古霉素 肾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磷霉素联合多黏菌素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5
作者 刘泽世 殷鉴 +4 位作者 雷静 张雪 张彦平 耿燕 蔡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目的分析磷霉素联合多黏菌素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离的CRE 78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 目的分析磷霉素联合多黏菌素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离的CRE 78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3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46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sensitive Enterobacterales,CSE)132株,其中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sensitive Escherichia coli,CSEC)7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CSKP)6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broth microdilution,BMD)分别测定磷霉素和多黏菌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测定CRE对磷霉素联合多黏菌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判定其联合效应。结果78株CRE中28株对磷霉素耐药,总耐药率为35.90%(28/78),其中6株同时还对多黏菌素B耐药,总耐药率为7.69%(6/78)。132株CSE中18株仅对磷霉素耐药,总耐药率为13.64%(18/132);未检测到对多黏菌素B耐药。多黏菌素B联合磷霉素对CREC为相加作用,对CRKP为协同作用。结论磷霉素和多黏菌素B单药耐药率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耐药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多黏菌素B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联合药敏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下载PDF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萍 郭普 汪华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判断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的杀菌效果。选取菌株AB6624、AB0153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生物膜细菌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对细菌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记录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时大蜡螟存活率。结果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5株MDR-AB具有协同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菌株AB6624、AB0153分别在4、8 h的菌落数较单药组降低>2log 10 CFU/mL;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并对菌株AB0153生物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可以提高菌株AB0153胞内ROS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处理组大蜡螟生存率提高(中位生存时间96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MDR-AB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及提高细菌胞内ROS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磷霉素 生物膜 大蜡螟 联合药敏试验
下载PDF
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β-CD包合物的制备与研究
7
作者 张尹萌 马强 +1 位作者 金学平 祝宏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375-379,共5页
目的 制备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FA)-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解决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高温不稳定、引湿性强的问题。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FA-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效... 目的 制备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FA)-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解决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高温不稳定、引湿性强的问题。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FA-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法对FA-β-CD包合物进行鉴定;对FA、FA-β-CD包合物以及β-CD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对FA和FA-β-CD包合物及其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冷冻干燥法制备FA-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m(β-CD)∶m(FA)=1.25∶1,包合时间为2h,包合温度为20℃;抗菌活性测试和稳定性考察结果均表明β-CD能够较好的保护FA。结论冷冻干燥法可以成功制备FA-β-CD包合物,并能提高FA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 磷霉素氨基葡萄糖盐 包合物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磷霉素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楚晗 张菁 +1 位作者 刘笑芬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9-764,共6页
在广泛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形势下,除新药研发外,探索“旧”抗菌药物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策略。磷霉素因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常见耐药菌仍保持抗菌活... 在广泛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形势下,除新药研发外,探索“旧”抗菌药物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策略。磷霉素因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常见耐药菌仍保持抗菌活性,成为这种探索的热点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经验性治疗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赵世曈 李海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2期55-56,61,共3页
目的:探究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在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经验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收集中,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诊治的80例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 目的:探究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在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经验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收集中,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诊治的80例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进行治疗以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2.5%,对照组患者仅为57.5%,差异显著,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对照组患者为5.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患者满意度指标来看,研究组患者为85.0%,对照组患者为62.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目前临床针对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通过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进行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效果的改善,消除患者的各项症状,提升满意度水平,但是由于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腹泻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预防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左氧氟沙星 复发性尿路感染
下载PDF
应用混合菌系实现右旋磷霉素手性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丽沙 安海英 +3 位作者 李慧 杨伟超 徐慧 史荣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74-377,共4页
探索了一条通过混合菌系把右旋磷霉素转化为左旋磷霉素的生物转化新途径。采用"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左旋磷霉素抗性菌"两种筛选模型,从某制药厂土壤中筛选到了7株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6株左旋磷霉素抗性菌。将上述1... 探索了一条通过混合菌系把右旋磷霉素转化为左旋磷霉素的生物转化新途径。采用"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左旋磷霉素抗性菌"两种筛选模型,从某制药厂土壤中筛选到了7株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6株左旋磷霉素抗性菌。将上述13株菌混合接种到以0.5%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30℃、150r/min培养3~5d,经磷霉素敏感菌生物检测、薄层层析(TLC)检测,初步确证了转化产物中存在左旋磷霉素。对右旋磷霉素的手性生物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接种时带入少量肉汤培养基对转化有促进作用,而微量元素Co^(2-)和VO_3^-对转化没有促进作用。为在磷霉素生产中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磷霉素 左旋磷霉素 混菌发酵 手性生物转化 生物检测
下载PDF
右旋磷霉素手性转化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杨 姜平 +1 位作者 孙东阳 张怡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筛选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转化产生左旋磷霉素的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采用固体琼脂块法对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中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液体摇瓶法对初筛阳性菌株进行复筛。利用薄层生物自显影的方法和质谱分析法对转化产物... 目的筛选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转化产生左旋磷霉素的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采用固体琼脂块法对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中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液体摇瓶法对初筛阳性菌株进行复筛。利用薄层生物自显影的方法和质谱分析法对转化产物进行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法及ITS-5.8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初筛了2856株真菌,获得138株阳性菌株;对其中转化能力比较强的15株阳性菌株进行液体摇瓶复筛,发现菌株2221的转化率最高,当底物投料量为0.05%时,转化率达到36.8%。根据菌株2221的形态特征以及ITS-5.8S rDNA序列比对,菌株2221被鉴定为沙门柏干酪青霉。结论沙门柏干酪青霉2221可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为左旋磷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磷霉素 左旋磷霉素 生物转化 菌种筛选 沙门柏干酪青霉
下载PDF
临床病原菌磷霉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新 苏云福 王毅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93-997,共5页
近年来,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产生,新的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磷霉素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被重新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磷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产生,新的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磷霉素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被重新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磷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如murA发生突变引起的磷霉素耐药、膜转运体的结构基因突变、质粒介导的磷霉素修饰酶,以及异质性耐药等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耐药机制 murA突变 膜转运体 磷霉素修饰酶 异质性耐药
下载PDF
磷霉素钠的临床用药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旭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磷霉素系1967年从土壤链丝菌中发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1975年进入临床。目前磷霉素应用于临床的品种主要有3个,分别是磷霉素钠、磷霉素钙和磷霉素氨丁三醇。我国东北制药总厂于1983年开始生产磷霉素,目前,磷霉素注射剂已经进入了200... 磷霉素系1967年从土壤链丝菌中发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1975年进入临床。目前磷霉素应用于临床的品种主要有3个,分别是磷霉素钠、磷霉素钙和磷霉素氨丁三醇。我国东北制药总厂于1983年开始生产磷霉素,目前,磷霉素注射剂已经进入了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用药分析 临床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磷霉素氨丁三醇 2009年 广谱抗生素 磷霉素
下载PDF
利用磷霉素生产盐渣合成阻垢剂
14
作者 戢峻 刘娇 +3 位作者 罗勇 丁一刚 邹华伟 杨光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将磷霉素生产盐渣经水解得到右旋磷霉素二钠,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可用作循环冷却水阻垢剂的氨基二乙基(1-甲基-2-羟基)膦酸四钠(ADMHP.Na4),并用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取代反应温度为25℃、取代反应时间为2 h、n(氨水)... 将磷霉素生产盐渣经水解得到右旋磷霉素二钠,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可用作循环冷却水阻垢剂的氨基二乙基(1-甲基-2-羟基)膦酸四钠(ADMHP.Na4),并用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取代反应温度为25℃、取代反应时间为2 h、n(氨水)∶n(右旋磷霉素二钠)=8的条件下,由右旋磷霉素二钠制备ADMHP.Na4,收率可达83.87%。处理1 t盐渣可创造利润3 080元。当ADMHP.Na4质量浓度为30 mg/L、水样温度为60℃时,ADMHP.Na4对CaCO3的阻垢效果较好,阻垢率可达9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右旋磷霉素二钠 氨基二乙基(1-甲基-2-羟基)膦酸四钠 阻垢剂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对磷霉素环氧废水降解研究
15
作者 孙剑平 符昊 +1 位作者 李娟 曾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0-768,共9页
目的研究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对高浓度磷霉素环氧废水的去除效果,确定磷霉素降解菌最佳复配比。方法3株编号为P1、P2、P3的单株磷霉素降解菌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菌剂在pH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20 r/min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质量浓度890 ... 目的研究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对高浓度磷霉素环氧废水的去除效果,确定磷霉素降解菌最佳复配比。方法3株编号为P1、P2、P3的单株磷霉素降解菌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菌剂在pH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20 r/min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质量浓度890 mg/L及以上的磷霉素制药废水进行降解实验。结果实验运行132 h后3株高效菌菌液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1、P2、P3单株降解菌对磷霉素制药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29%、88.62%和85.55%,对制药废水中磷霉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1.63%、12.68%和9.57%;当等质量浓度的P1、P2、P3单株菌菌液按体积比3∶3∶2复配并进行降解实验,对环氧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菌剂对磷霉素的降解率达45.02%,处理后水样的发光菌光损失指标由61%下降至40%。结论经磷霉素高效菌降解后磷霉素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果显著、其生物毒性得到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制药废水 磷霉素降解菌 毒性 复配
下载PDF
固定化酶法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平 孙杨 +1 位作者 孙东阳 张怡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确定沙门柏干酪青霉菌(Penicillium camemberti)2221能够产生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的酶,以及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酶转化的最适条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分别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海藻酸钠和酶用量的体积比、固定化时间... 研究确定沙门柏干酪青霉菌(Penicillium camemberti)2221能够产生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的酶,以及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酶转化的最适条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分别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海藻酸钠和酶用量的体积比、固定化时间等条件,以及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和反复利用的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最优固定化条件是3.0%(质量与体积比)海藻酸钠、3.0%(质量与体积比)氯化钙、酶液(浓缩20倍)和3.0%(质量与体积比)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 2、固定化时间为6 h。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2,转化率为14.3%,连续反应4次后转化率为最初的57.57%。利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沙门柏干酪青霉菌产生的手性转化右旋磷霉素的酶,能够连续转化生成左旋磷霉素,提高酶的利用效率,延长使用时间,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磷霉素 右旋磷霉素 生物转化 固定化 海藻酸钠
下载PDF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崔媛 翟建军 +2 位作者 冯碧波 田秀兰 蔡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止痛化症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连用1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 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止痛化症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连用1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d,连用7 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9.05±3.04)分、(4.29±1.21)分,对照组分别为(18.96±3.87)分、(8.52±3.47)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23.8%)、16例(38.1%)、12例(28.6%)、4例(9.5%),对照组分别为6例(14.3%)、12例(28.6%)、14例(33.3%)、10例(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止痛化症胶囊,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止痛化症胶囊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梅清 喻婷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福平 磷霉素 联合用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耐药频率
下载PDF
磷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9
19
作者 黄祥 王健民 李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促进对磷霉素特性的了解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磷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结果:磷霉素结构特异,某些方面具有其他抗菌药无法比拟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还具...  目的:促进对磷霉素特性的了解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磷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结果:磷霉素结构特异,某些方面具有其他抗菌药无法比拟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还具备了抗菌作用机制以外的抗炎作用以及良好的酶稳定性、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分布广、不降解以及用药安全性高等优势。结论:磷霉素临床应用价值好。但从其抗菌活性考虑,本品单独给药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者,对严重感染则应采取联合用药,以发挥其显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特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佟金平 王镇山 +1 位作者 薛欣 顾俊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改变,以评价磷霉素和这些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甲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在体外分别联合应用后,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1/4MIC浓度的阿米卡星或氧氟沙星单独作用于MRS菌时,细菌形态学无改变,1/4MIC浓度的磷霉素单独应用时细菌肿胀、变形,同样浓度两药联用后,细菌发生变形和破坏,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对MRS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尤其能够提高头孢唑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对MRS的杀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体外抗菌活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