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琼 甘轲 魏莉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9-0022,共4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黄连素片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1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分组, 2组分别进行单一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黄连素片联合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黄连素片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1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分组, 2组分别进行单一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黄连素片联合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柳氮磺胺吡啶、黄连素片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黄连素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脆弱拟杆菌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中Treg比例的影响
2
作者 舒宝莲 桂若虎 +2 位作者 郑新平 王晓洋 伍友兴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脆弱拟杆菌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中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选取32只BALB/c小鼠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治疗组、联合组... 目的:探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脆弱拟杆菌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中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选取32只BALB/c小鼠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治疗组、联合组(柳氮磺胺吡啶联合脆弱拟杆菌),各8只。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单纯治疗组、联合组均使用葡萄糖硫酸钠盐制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组实施建模,单纯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联合组在建模的基础上每天同时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脆弱拟杆菌治疗。治疗7周后处死小鼠,取出小鼠的结肠组织进行检测,并对比4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A20蛋白表达量及脾脏组织Treg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CMDI评分均升高,且A20蛋白相对表达量与Treg比例均降低;与模型组对比,单纯治疗组DAI评分、CMDI评分均降低,且A20蛋白相对表达量与Treg比例均升高;与单纯治疗组对比,联合组DAI、CMDI评分显著降低,且A20蛋白相对表达量与Treg比例均升高。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研究中发现,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脆弱拟杆菌治疗具有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小鼠的脾脏组织中Treg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 脆弱拟杆菌 疾病活动指数 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A20蛋白 脾脏组织Treg比例
下载PDF
UV/PMS体系中CO_(3)^(-•)对磺胺吡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周碟 刘华英 +3 位作者 汪念 张倓 屠依娜 李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85-4595,共11页
以污水中检出频率较高的磺胺吡啶(SPD)为目标化合物,探究了HCO_(3)^(-)对紫外/过硫酸盐(UV/PMS)体系中SPD降解的影响,详细探讨了HCO_(3)^(-)浓度、pH值、SPD浓度和溶解有机质(DOM)对SPD降解的影响.通过构建自由基动力学模型,探明不同环境... 以污水中检出频率较高的磺胺吡啶(SPD)为目标化合物,探究了HCO_(3)^(-)对紫外/过硫酸盐(UV/PMS)体系中SPD降解的影响,详细探讨了HCO_(3)^(-)浓度、pH值、SPD浓度和溶解有机质(DOM)对SPD降解的影响.通过构建自由基动力学模型,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CO_(3)^(-•)对SPD降解的影响及贡献.研究发现,NaHCO_(3)的加入促进了SPD的降解,表观降解速率常数(k)增加了1倍;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加(5~8),SPD的k值提高了约3倍;随着SPD初始浓度(5~25μmol/L)和HA(0~20mg C/L)的增加,k值分别下降了约81%、84%.构建的自由基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预测不同水基质中UV/PMS氧化降解SPD的速率常数,误差范围0.44%~5.53%;该模型表明CO_(3)^(-•)在SPD的UV/PMS氧化降解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HCO_(3)^(-)浓度和pH值的增加其贡献逐渐增强,最高可达34%;随着SPD初始浓度和HA浓度增加,其贡献由34%分别逐渐下降至9%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磺胺吡啶 HCO_(3)^(-) 碳酸根自由基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杨木基生物炭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磺胺吡啶
4
作者 宋江生 管益东 +3 位作者 师杨杰 徐德福 靳红梅 杨祥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90-97,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磺胺吡啶(SPD)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以杨木屑为原材料制备了3种热解温度分别为350℃(BC350)、500℃(BC500)、650℃(BC650)的杨木基生物炭。研究采用全自动吸附仪与红外光谱等手段探究了该种生物炭的形貌特征,研究了其对... 为探究生物炭对磺胺吡啶(SPD)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以杨木屑为原材料制备了3种热解温度分别为350℃(BC350)、500℃(BC500)、650℃(BC650)的杨木基生物炭。研究采用全自动吸附仪与红外光谱等手段探究了该种生物炭的形貌特征,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SPD的吸附能力,并考察了生物炭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杨木基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幅增大,孔隙结构以介孔为主,对SPD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生物炭对SPD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其等温吸附线较符合Langmuir方程。650℃时饱和吸附量在25℃时,为26.62 mg/g。BC650吸附饱和后仅使用水清洗,循环使用3次后BC650吸附容量为12.60 mg/g,约为未使用前吸附容量的47.3%。SPD质量浓度为1.3 mg/L时,生物炭对SPD的去除率稳定在98.0%左右,基本不受pH的影响。SPD质量浓度增至13.0 mg/L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效果影响较明显,随着pH值为1.7上升至9.6时,平衡吸附量与Kd值均逐渐减小,但生物炭对SPD的平衡吸附量变化较小,推测可能是低pH时阳离子形态的SPD与带负电的生物炭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增强了对SPD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磺胺吡啶 分配系数 循环利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6
5
作者 白小红 胡爽 +1 位作者 李进霞 扬振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 (sulfasalazine,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 (sulfapyridine,SP)的浓度。方法 :采用C1 8色谱柱 (4.6mm× 2 5 0mm ,5 μm) ,柱温 37℃ ,流动相为甲醇 - [乙酸铵 3.8g+四丁基溴化...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 (sulfasalazine,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 (sulfapyridine,SP)的浓度。方法 :采用C1 8色谱柱 (4.6mm× 2 5 0mm ,5 μm) ,柱温 37℃ ,流动相为甲醇 - [乙酸铵 3.8g+四丁基溴化铵7.4 g、EDTA 0 .9g溶于 4 0 0mL的水中 ]5 5∶4 5 ,苯巴比妥作内标 ,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SASP和SP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 .0~ 90 .0mg·L-1 ,1 .0~ 6 0 .0mg·L-1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 0 2 .1± 4 .0 ) %,(1 0 1 .6± 4 .1 ) %;日内RSD <6 %,日间RSD <1 0 %。结论 :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SASP及其代谢物SP的浓度 ,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对色谱法 柳氮磺胺吡啶 磺胺吡啶 血药浓度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辛朋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94-0096,共3页
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消化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6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了确保此次临床调查数据的精确性、便利性,选择其中符合此次临床调查标准且符合自... 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消化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6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了确保此次临床调查数据的精确性、便利性,选择其中符合此次临床调查标准且符合自身参与意愿的80例患者纳入至研究范畴,将其统一按照随机、数字化的分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0例。并分别给予单一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与联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脓血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腹痛程度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腹痛程度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未呈现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临床上,须强化对柳氮磺胺吡啶与复方谷氨酰胺的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复方谷氨酰胺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柳氮磺胺吡啶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小红 付永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建立不经分离同时测定血浆中SASP和SP的浓度 ,并对SASP和SP的体内过程进行研究。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SASP的线性范围为 1~ 4 6mg/L ,平均回收率 99 1% ,相对标准偏差 7 3% (n =5 )。SP的线性范围为 4~ 4 2mg/L ,平均... 目的 建立不经分离同时测定血浆中SASP和SP的浓度 ,并对SASP和SP的体内过程进行研究。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SASP的线性范围为 1~ 4 6mg/L ,平均回收率 99 1% ,相对标准偏差 7 3% (n =5 )。SP的线性范围为 4~ 4 2mg/L ,平均回收率 80 5 % ,相对标准偏差 6 6 % (n =5 )。柳氮磺胺吡啶栓剂进入体内 ,代谢物SP的血药浓度大于SASP的血药浓度 ,SP在体内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灵敏 ,可用于柳氮磺胺吡啶 (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抗风湿药 磺胺吡啶 紫外分光光度法 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及磺胺吡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裕 张舒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9期129-13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S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柱温:27℃,流动相流速为0.80ml/min,采用梯度洗脱,A泵为10mmol/L KH2PO4液,B泵为...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S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 C18色谱柱(150×4.6mm,5μm),柱温:27℃,流动相流速为0.80ml/min,采用梯度洗脱,A泵为10mmol/L KH2PO4液,B泵为甲醇。美洛昔康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 SASP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1.25~100μg/ml(r=0.9954);萃取回收率为59.07%~71.24%,方法回收率为90.86%~116.5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6%~8.1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6.02%~11.37%;SP血药浓度线性范围1.25~100μg/ml(r=0.9992);萃取回收率在70.33%~81.15%,方法回收率在90.86%~98.8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0%~8.6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6%~9.1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易行,分析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磺胺吡啶 血药浓度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UV/H_2O_2和UV/PS工艺降解水体中磺胺吡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勇 陈瑛 +3 位作者 卢丽娟 唐敏康 庄珍珍 高乃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19,共5页
采用高级氧化技术-紫外/双氧水(UV/H_2O_2)和紫外/过硫酸盐(UV/PS)工艺降解磺胺吡啶(SPY)。研究表明,紫外与氧化剂(H_2O_2、PS)联用可显著提高去除率,其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目标污染物磺胺吡啶的去除率在一定浓度内随着氧化剂H_2... 采用高级氧化技术-紫外/双氧水(UV/H_2O_2)和紫外/过硫酸盐(UV/PS)工艺降解磺胺吡啶(SPY)。研究表明,紫外与氧化剂(H_2O_2、PS)联用可显著提高去除率,其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目标污染物磺胺吡啶的去除率在一定浓度内随着氧化剂H_2O_2和PS浓度升高而升高;磺胺吡啶初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UV/H_2O_2工艺降解磺胺吡啶最大去除率发生在p H=3,而UV/PS工艺降解SPY在p H=11时去除率最大;Na Cl会抑制UV/H_2O_2和UV/PS工艺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而适当的Na HCO_3可促进降解反应的进行;腐植酸对UV/PS工艺产生抑制作用,低浓度腐植酸(≤1 mmol/L)对UV/H_2O_2工艺则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吡啶 紫外/双氧水 紫外/过硫酸盐 影响因素 反应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思俭 邵璟 +1 位作者 李相如 杨晓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1-573,共3页
目的 :观察风湿Ⅰ号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活动期的初步疗效。方法 :筛选活动期RA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口服风湿Ⅰ号、甲氨喋呤 (MTX)和柳氮磺胺吡啶 (SSZ)。对照组 2 0例 ,口服MTX、SSZ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 目的 :观察风湿Ⅰ号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活动期的初步疗效。方法 :筛选活动期RA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口服风湿Ⅰ号、甲氨喋呤 (MTX)和柳氮磺胺吡啶 (SSZ)。对照组 2 0例 ,口服MTX、SSZ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5 % )、临床控显率 (95 0 % )、毒副反应发生率 (10 0 % )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0 % )、临床控显率 (2 0 0 % )、毒副反应发生率 (45 0 %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11 91、32 2 3、7 6 7,P <0 0 1)。治疗组在减轻关节肿胀、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 ,降低免疫学指标 ,改善影像学的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风湿Ⅰ号不仅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而且可延缓骨破坏的发生 ,减少MTX、SSZ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呤 柳氨磺胺吡啶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风湿I号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型多态性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炎症性肠病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益 薛战雄 +4 位作者 郑君杰 夏宣平 王文星 陈浩 林李淼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多态性对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时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110例IB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NAT2野生型等位基因(N...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多态性对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时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110例IB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NAT2野生型等位基因(NAT2*4)和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NAT2*5B、*6A和*7B)频率,并对服用SASP的78例IBD患者进行NAT2基因型与SASP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型乙酰化基因型的IBD患者服用SASP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快型和中间型乙酰化基因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55%vs24.1%,OR=3.841,95%CI=1.322~11.161,P=0.011)。与磺胺吡啶(SP)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慢型乙酰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也高于快型和中间型乙酰化患者(55%似20%,OR=4.889,95%CI=1.625—14.704,P=0.003)。结论IBD患者SASP不良反应,特别是与SP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与NAT2慢型乙酰化基因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酶2 基因型 炎症性肠病 柳氮磺胺吡啶
下载PDF
针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笑 罗晓舟 +2 位作者 曹秋雨 邓赣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1-2324,I0004,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随机效应模型MCMC法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检索Google Scholar、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从建刊至2017年10月发表的关于针灸治... 目的: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随机效应模型MCMC法网状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检索Google Scholar、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从建刊至2017年10月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RCT/C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手册5. 1. 0标准对每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应用Stata 14. 0绘制网状结构图,应用Ge MTC 0. 14. 3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最终2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2208例,共涉及柳氮磺胺吡啶、针、灸、蜂针、针+灸、针+灸+罐、针+罐、针+灸+蜂针、灸+蜂针等9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柳氮磺胺吡啶与针、柳氮磺胺吡啶与灸、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罐、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罐、柳氮磺胺吡啶与针+灸+蜂针、柳氮磺胺吡啶与灸+蜂针、针与针+灸、针与针+灸+罐、灸与针+灸、灸与针+灸+罐、蜂针与针+灸+罐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疗效最佳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针+灸+罐、针+灸+蜂、灸+蜂针、针+灸、针+罐、灸、针、蜂针、柳氮磺胺吡啶。结论:现有的研究证据显示,针灸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和柳氮磺胺吡啶,针+灸+罐、针+灸+蜂、灸+蜂针为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可能性大,但确切结论仍需大量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柳氮磺胺吡啶 强直性脊柱炎 有效性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N-γ、IL-4及黏膜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钟英强 黄花荣 朱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53-1854,共2页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1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1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为(31.6±4.3)ng/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2.3±5.6)ng/L(P<0.05),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5.9)ng/L(P<0.01);治疗前IL-4为(4.6±1.8)ng/L,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9±2.0)ng/L(P<0.05),治疗前IL-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7)ng/L(P<0.01)。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0.0%和90.0%(P<0.05),隐窝脓肿分别为48.0%和13.3%(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分别为(2.49±0.84)级和(1.31±0.75)级(P<0.01)。结论:SASP能明显逆转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和UC炎症黏膜的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结肠炎 溃疡性 干扰素类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2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郭威 于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3-864,共2页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8例,其中58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g/次,3次/d,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8例,其中58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g/次,3次/d,15 d后减量至4.5 g/次,3次/d,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煎剂保留灌肠,1次/d,为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20 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2、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46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2、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2水平升高、CRP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灌肠 结肠炎 溃疡性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传兵 陈晓雯 +1 位作者 刘健 杨升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四肢关节。笔者于2003年9月-2006年6月,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四肢关节。笔者于2003年9月-2006年6月,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柳氮磺胺吡啶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敬堂 何敬之 +2 位作者 那奕文 刘小丽 刘小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08-609,622,共3页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药物疗法 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应用 白细胞介素8/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 @益生菌
下载PDF
“溃结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高中 范先靖 +2 位作者 赵克学 诸静芬 沈旦蕾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中药溃结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粉剂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42例,对照组34例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柳氮磺胺吡啶2g灌肠对照观察。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中药溃结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粉剂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42例,对照组34例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柳氮磺胺吡啶2g灌肠对照观察。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0.5%,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4%和67.6%。2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镜肠黏膜疗效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77.1%,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4.3%,2组肠镜肠黏膜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UC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安 柳氮磺胺吡啶 直肠投药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预后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洁桐 汪望月 +1 位作者 吴明东 张剑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5/2015-05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5/2015-05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共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疗效均优于对照组(94.87%vs 64.10%,89.74%vs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AI评分低于对照组(3.13±1.08 vs 6.0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值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75.68±20.31 vs 96.24±20.64,白介素-6:95.56±23.74 vs 120.37±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辅助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疗效更好,能抵制炎症发生,降低DAI,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炎 益生菌 柳氮磺胺吡啶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萍 陶洪 袁良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探讨中医治疗AS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AS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予柳氮磺...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探讨中医治疗AS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AS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辨证论治,4周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行主症状量化评分评估临床症状,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估炎性活动,Bar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估病情,记录临床观察指标,检测红细胞沉积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7(IL-27)的水平。随访患者至2015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计算两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P<0.05),复发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BASDAI、BASFI及ESR、CRP、TNF-α、IL-2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AS可减轻自身炎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椎炎 柳氮磺胺吡啶 辨证论治 免疫 复发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灿 林晓清 苏为科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6,共3页
以磺胺吡啶和NaNO2为原料,在管式反应器中经重氮化反应合成磺胺吡啶重氮盐(2);2再与水杨酸偶合制备了柳氮磺胺吡啶,总收率8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重氮化反应 偶合反应 管式反应器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