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机互动中社交机器人的社会角色及人类的心理机制研究
1
作者 钟智锦 李琼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通过网络爬虫软件获得三个小组共600条豆瓣社区帖子,并对15位豆瓣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有助于探讨豆瓣社区中人机互动的特征和人类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豆瓣社交机器人在人机互动中表现出类社会化行为、非人格特质和薄弱的自我建构能力,... 通过网络爬虫软件获得三个小组共600条豆瓣社区帖子,并对15位豆瓣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有助于探讨豆瓣社区中人机互动的特征和人类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豆瓣社交机器人在人机互动中表现出类社会化行为、非人格特质和薄弱的自我建构能力,在虚拟社区中承担着互动参与的激励者和符号象征的结构角色。人类用户在与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中实现身份认同与社群归属,收获单向的“拟情关系”。人类在追求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深度智能化的同时,又对其保持警惕,显示出对技术可供性边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社交机器人 媒介等同理论 结构角色
下载PDF
推特涉华舆论中的社交机器人:基于TweetBotOrNot2的计算传播分析
2
作者 周葆华 江丹婷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第3期22-28,共7页
本文运用计算传播研究方法,基于推特(X)上与中国相关的新冠疫情的英文讨论,分析社交机器人的规模与特征。研究共包括947559个账户、2040036条推文。经采用更保守但更准确的TweetBotOrNot2检测账号并结合人工校验后发现,社交机器人账号... 本文运用计算传播研究方法,基于推特(X)上与中国相关的新冠疫情的英文讨论,分析社交机器人的规模与特征。研究共包括947559个账户、2040036条推文。经采用更保守但更准确的TweetBotOrNot2检测账号并结合人工校验后发现,社交机器人账号数占比9.3%,发布推文数占比13.4%。社交机器人注册时间在近期的比例显著高于人类用户,其主动型社交特征(如发帖量、关注数、点赞数)显著高于人类用户,而被动型社交特征(如粉丝数)则显著低于人类用户。在发帖行为上,社交机器人账号会大量发布重复内容,包含更高比例的负面标签,更多引用低可信度的超链接。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强调了运用多元方法研究社交机器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社交机器人 涉华舆论 计算传播
原文传递
社交机器人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丽梅 汪凯 李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44,共11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康复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康复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社交互动中的研究现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实验环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中的研究可考虑从探索人机双方特点开发新的社交场景,结合多模态和脑科学技术揭示人机互动的心理过程以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构建社交机器人闭环系统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人机互动 社交技能
下载PDF
关注社交异配性的社交机器人检测框架
4
作者 余尚戎 肖景博 +1 位作者 殷琪林 卢伟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7,共9页
随着社交机器人的迭代,其倾向于与正常用户进行更多交互,对其检测变得更具挑战性。现有检测方法大多基于同配性假设,由于忽视了不同类用户间存在的联系,难以保持良好的检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关注社交异配性的社交机器人检... 随着社交机器人的迭代,其倾向于与正常用户进行更多交互,对其检测变得更具挑战性。现有检测方法大多基于同配性假设,由于忽视了不同类用户间存在的联系,难以保持良好的检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关注社交异配性的社交机器人检测框架,以社交网络用户间的联系为依据,通过充分挖掘用户社交信息来应对异配影响,并实现更精准的检测。文章分别在同配视角和异配视角下看待用户之间的联系,将社交网络构建为图,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实现同配边和异配边聚合,以提取节点的频率特征,同时利用图中各节点特征聚合得到社交环境特征,将以上特征混合后用于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在开源数据集上的检测效果优于基线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检测 同配性与异配性 图神经网络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许灵毓 钟义信 陈志成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近年来,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最新的研究方向。由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社交机器人对公众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界对社交机器人的关注度日渐升高。本文提出了基于社交机器人的社会舆论形... 近年来,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最新的研究方向。由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社交机器人对公众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界对社交机器人的关注度日渐升高。本文提出了基于社交机器人的社会舆论形成过程模型,分为舆论出现、争夺影响力、舆论形成3个阶段,社交机器人可以在3个阶段介入和影响。研究了社交机器人的级联效应、工作原理、影响因素,指出媒体类型、事件模糊性和争议性、受众群体等均是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实验与案例分析表明:社交机器人对信息传播速度、网民意见/倾向的形成等具有显著影响,实验数据对今后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社会舆论 公众媒体 舆论影响 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 社交媒体 舆论形成机制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在缓解儿科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舒琪 程晓英 陈朔晖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基于社交机器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儿科操作性疼痛的管理中,对社交机器人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社交机器人的概述、类型、作用以及社交机器人在缓解儿科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和应用效果,并总结了不足与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 基于社交机器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儿科操作性疼痛的管理中,对社交机器人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社交机器人的概述、类型、作用以及社交机器人在缓解儿科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和应用效果,并总结了不足与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儿科 护理 操作性疼痛 综述
下载PDF
推特社交机器人情绪传染研究:消极情绪加剧情绪传染
7
作者 相德宝 倪佳律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本文以MeToo运动为例,运用情绪传染理论(Emotional Contagion Theory)和情绪测量工具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社交机器人推文的情绪分布、情绪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情绪引发的表达以及机器人在情绪传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机制进行讨论。... 本文以MeToo运动为例,运用情绪传染理论(Emotional Contagion Theory)和情绪测量工具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社交机器人推文的情绪分布、情绪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情绪引发的表达以及机器人在情绪传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更倾向于发布政治主题推文,推文情绪以消极负向为主,愤怒情绪占据主流(72.66%)。从情绪传染角度来看,社交机器人设置的消极情绪(愤怒、厌恶、恐惧、悲伤)与积极情绪(期望、高兴、信任)均会引发同种情绪的传染,但社交机器人消极情绪更能加剧情绪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情绪传染 社交媒体 角色 机制
原文传递
社交机器人参与网络伪科学认知传播的机理研究
8
作者 杨枭枭 王唯滢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网络伪科学呈现出传统议题与新型议题交融、伪科学危害跨域传导等新特征,带来从信息差到信息迷雾、从“后真相”到“后真理”、从伪科学到泛政治等网络科学传播新挑战。本研究采集伪科学... 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网络伪科学呈现出传统议题与新型议题交融、伪科学危害跨域传导等新特征,带来从信息差到信息迷雾、从“后真相”到“后真理”、从伪科学到泛政治等网络科学传播新挑战。本研究采集伪科学、不实信息及事实核查大数据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通过混淆真假信息、调用标签策略、渲染虚假态势等方式,在伪科学认知传播的认知启动、认知竞争和决策评估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进而制造伪科学虚幻同盟、推动阴谋论叙事、煽动反智情绪传染、加剧意见极化和虚假信息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伪科学 认知传播 科学传播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社交机器人在老年健康护理中的应用风险
9
作者 王晓萌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人口老龄化为我国未来的老年护理带来了压力与挑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能够切实发挥科技向善的功能,给老年健康护理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基于目前社交机器人在老年人健康护理层面的实际应用,通过人文社科视角聚焦其应用的潜在风险,以... 人口老龄化为我国未来的老年护理带来了压力与挑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能够切实发挥科技向善的功能,给老年健康护理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基于目前社交机器人在老年人健康护理层面的实际应用,通过人文社科视角聚焦其应用的潜在风险,以更好发挥社交机器人在健康护理领域的科技向善功能,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社交机器人 人工智能 老年护理 智能健康护理
下载PDF
自闭症儿童社交机器人外观形态设计研究
10
作者 孙福旭 张丙辰 王瑞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本文针对目前ASD儿童社交机器人的外观形态设计问题,从功能、情感、市场多方面分析社交机器人的设计需求。首先,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获取机器人功能需求,并通过Kano模型确定最终功能定位;其次,收集机器人样本,对其进行分类,利用PAD情感模... 本文针对目前ASD儿童社交机器人的外观形态设计问题,从功能、情感、市场多方面分析社交机器人的设计需求。首先,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获取机器人功能需求,并通过Kano模型确定最终功能定位;其次,收集机器人样本,对其进行分类,利用PAD情感模型获取用户情感倾向,结合市场调研确定设计定位;最后,结合Kano模型和PAD情感模型获得的数据分析,总结ASD儿童社交机器人的设计原则。利用Kano模型和PAD情感模型获取设计需求,可以为ASD儿童的机器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ASD儿童干预机器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PAD情感模型 ASD儿童 社交机器人 造型设计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如何提升用户社会临场感?表情包情感效价在人智对话交互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俊 易欣妍 傅诗婷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9,共11页
[目的/意义]在人智交互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可以使用表情包传达文字不具备的社交线索以提升用户体验。揭示聊天机器人的表情包与文本情感效价一致性对用户社会临场感及社会化反应的影响,以提高社交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可促进未来人们对机... [目的/意义]在人智交互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可以使用表情包传达文字不具备的社交线索以提升用户体验。揭示聊天机器人的表情包与文本情感效价一致性对用户社会临场感及社会化反应的影响,以提高社交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可促进未来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广泛接受与使用。[研究设计/方法]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环境,采取2(表情包情感效价:积极/消极)x2(文本情感效价:积极/消极)组内设计,共招募45名参与者完成与聊天机器人的4轮对话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度量表情包与文本效价一致组与不一致组中的用户社会临场感与社会化反应。[结论/发现]在人智交互过程中,当聊天机器人使用情感效价一致的表情包与文本时,用户的社会临场感比不一致组更强,并作出更积极的社会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更愿意接受聊天机器人的建议并对其产生更高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使用意愿。[创新/价值]增强了视觉-语言多模态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优化人智交互设计决策流程作出了方法论贡献,并为社交机器人的对话形式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社交机器人 表情包 情感效价 社会临场感 社会化反应
下载PDF
技术介导下人与社交机器人关系场域探索
12
作者 何双百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5,共6页
随着拥有一定人工情感的社交机器人渗入人们的社会,模拟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并扮演诸如仆人、朋友乃至家人等多种重要角色,人机关系被重新定位。一些学者已经关注到社交机器人的“自主性”“主体间性”“有限人格”,而非仅仅将其视作人类... 随着拥有一定人工情感的社交机器人渗入人们的社会,模拟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并扮演诸如仆人、朋友乃至家人等多种重要角色,人机关系被重新定位。一些学者已经关注到社交机器人的“自主性”“主体间性”“有限人格”,而非仅仅将其视作人类的工具,类似“人机融合”或“人机互驯”的观点在“人机对抗”或“社会工具论”的观点中也凸显出来,但对于人与社交机器人如何相互影响,互驯力量如何产生等问题探讨较少。本文拟借助媒介化学派提出的“型构”概念框架,将两者的关系探讨放入连接技术和文化的动态网络中来观察,并提出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关系处在一种技术介导下的多元化、系统性以及动态性的场域之中,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人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型关系如何在互动实践中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媒介化 社交机器人 场域 “互型”
原文传递
论“媒体等同”在智媒时代的演化:基于知乎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动研究
13
作者 连水兴 张雪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5-163,172,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围绕着“人们该如何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传播学中关于人机互动的经典理论——媒体等同理论,即“把媒体等同于现实生活”。然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围绕着“人们该如何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传播学中关于人机互动的经典理论——媒体等同理论,即“把媒体等同于现实生活”。然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这种理论产生的前提和情景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等同”是否还存在,人机互动模式是否发生新的演化,也就成为一个需要重新讨论的问题。在知乎用户与社会机器人的互动中,知乎用户能及时、敏锐地辨别真实生活和媒体世界,他们的媒体实践受到了社交机器人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这些改变往往带着抗拒的态度,不同于传统“媒介等同理论”所说的礼貌、互惠等人类社会规则。这些现象表明随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来自经验世界的传统传播理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等同 社交机器人 知乎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异化与归正:社交机器人的信息表达与规制径路
14
作者 龙柯宇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3年第5期31-39,共9页
社交机器人是由算法生成,能够模仿人类用户行为,通过改变社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诱发特定言论在目标受众中的病毒式扩散,借此操控网络舆情的人工智能账号集群。社交机器人的信息表达应归属于个人意见表达的范畴,相关内容存在... 社交机器人是由算法生成,能够模仿人类用户行为,通过改变社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诱发特定言论在目标受众中的病毒式扩散,借此操控网络舆情的人工智能账号集群。社交机器人的信息表达应归属于个人意见表达的范畴,相关内容存在法律边界的限制。社交机器人的应用失范与国家安全治理紧密关联,应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相关法律规制的理念指引,强调“总体统筹”和“系统整合”的思维范式,彰显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的人民性。在具体路径选择上,首先应围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完善相关网络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强化对算法的过程性监督,建立国家情报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最后需打造多利益攸关方的协同共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信息表达 总体国家安全观 算法规制 多元共治
下载PDF
视觉传播的自动化与国家形象的美学建构——基于Twitter社交机器人的计算美学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阳坤 陈昌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4,共9页
视觉与美学是国家形象研究绕不开的维度。以Twitter涉中议题下106562张图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计算美学方法,对社交机器人在涉中议题上的视觉传播活动进行考察,并比较人、机用户在视觉表达上的异同,探析机器用户的美学策略对传播效果... 视觉与美学是国家形象研究绕不开的维度。以Twitter涉中议题下106562张图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计算美学方法,对社交机器人在涉中议题上的视觉传播活动进行考察,并比较人、机用户在视觉表达上的异同,探析机器用户的美学策略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器用户在涉中图像上已展现出有别于人类用户的美学策略,在亮度、饱和度、色彩使用等特征上形成了差异化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被证明有正向的传播效果,更易获得社媒用户的点赞并触发再传播。美学策略的自动化令国家形象的对外建设、全球传播面临新态势,甚至可能将人类的视觉审美、创作与传播活动推置于主体性危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计算美学 国家形象 视觉传播 智能传播
下载PDF
信息失序的背后:社交机器人对网络传播秩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蓓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社交机器人正成为网络空间的“常驻民”,构成“人机混合”的媒介系统。社交机器人的隐蔽性增加了信源的不确定性;自动化内容生产在扩大信息规模的同时可能造成信息污染;社交机器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催生误导性;算法连接用户,... 社交机器人正成为网络空间的“常驻民”,构成“人机混合”的媒介系统。社交机器人的隐蔽性增加了信源的不确定性;自动化内容生产在扩大信息规模的同时可能造成信息污染;社交机器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催生误导性;算法连接用户,推动协调不真实行动。社交机器人放大了信息失序的规模、范围和速度,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传播秩序 信息失序 公众舆论 社交媒体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的风险问题及其治理
17
作者 陈心怡 毛明芳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6,共9页
社交机器人是能够遵循社会行为和规则与人类或其他主体进行交互的自主机器人或智能程序,正在深入人类社会的医疗、服务、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且一改过去科技的工具和媒介属性,成为社会网络的活动者,具备某种程度的社会属性。拥有情感化功... 社交机器人是能够遵循社会行为和规则与人类或其他主体进行交互的自主机器人或智能程序,正在深入人类社会的医疗、服务、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且一改过去科技的工具和媒介属性,成为社会网络的活动者,具备某种程度的社会属性。拥有情感化功能和拟人性特征的社交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科学技术本身的不完善和使用者意图的不正当等原因也导致出现个体理性遭遇挑战、民主和平受威胁等复杂的风险问题。对此,需要正确认识社交机器人及其风险,依靠平台、政府、个人等多方努力和多元共治来推动科技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人机交互 科技风险 风险治理
下载PDF
基于多维动态特征验证的社交机器人账号检测
18
作者 胡舫舷 罗文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3-34,共12页
社交机器人账号的存在增加了无关、无效甚至虚假信息的传播机率,影响人类的线上及线下生活。人工识别此类账号需要工作者经验丰富,同时成本高、精度低。从账号动态变化角度出发引入社交关系关注数变化量、粉丝变化率和基于序列匹配的发... 社交机器人账号的存在增加了无关、无效甚至虚假信息的传播机率,影响人类的线上及线下生活。人工识别此类账号需要工作者经验丰富,同时成本高、精度低。从账号动态变化角度出发引入社交关系关注数变化量、粉丝变化率和基于序列匹配的发文相似度特征,建立多维动态特征社交机器人账号检测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AUC决策树分类评价指标随机森林优化算法以期解决以上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对于提升检测准确率具有明显帮助,在社交机器人检测更注重的查全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特征验证 随机森林 AUC值 决策树 查全率
下载PDF
结合主动学习与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的社交机器人检测
19
作者 徐开元 周安民 +2 位作者 陈艾琳 代金鞘 贾鹏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社交机器人一直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并且为了逃避现有的检测方法,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较大地影响了原有部分社交机器人检测方法的效果.检测社交机器人成为了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在社交机器人检测领域中,目前存在着已公开相关数据集较... 社交机器人一直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并且为了逃避现有的检测方法,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较大地影响了原有部分社交机器人检测方法的效果.检测社交机器人成为了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在社交机器人检测领域中,目前存在着已公开相关数据集较少的情况,需要人工标注大量的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主动学习与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RGCN)的检测方法——ALRGCN,用以解决人工标注大量数据成本较高的问题.其主要思路是利用主动学习方法来扩充标记数据集,以最大化人工标注的价值.主动学习利用种子选择算法构建初始训练集以及不确定性采样方法筛选出较高信息熵的样本,交由分类模型进行训练,旨在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来人工标注一些分类器难以分类的数据.鉴于社交机器人通常以集群的形式出现,本文引入了RGCN来捕捉其网络结构特征.RGCN可以有效地分析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属性,进而帮助该节点进行分类.实验在TwiBot-20数据集上进行,通过对比进行使用的基线实验,ALRGCN在F1上取得了2.83%的提升.实验结果证明,ALRGCN在标注样本更小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出社交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检测 主动学习 RGCN 社交网络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类人性”对身份政治的干预
20
作者 张爱军 徐潇潇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6,共11页
社交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产物。社交机器人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身份政治群体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和话题的敏感性容易被政治势力操控和利用。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机器的深度学习,现代社交机器人的“类人”... 社交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产物。社交机器人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身份政治群体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和话题的敏感性容易被政治势力操控和利用。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机器的深度学习,现代社交机器人的“类人”表征显著提升,加入身份政治群体主体当中,对正常的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人们在给定的伦理、社会、政治秩序中政治参与的身份构成。身份政治当中各种意识形态在传播背景下被放大,影响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实践活动,既为处于边缘的身份政治群体提供了发声渠道,也因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合规性问题。因此,人类需辩证地看待社交机器人的作用,重新审视人机关系,还原技术本真,使其服务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社交机器人 政治参与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