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以“制度过程”为分析框架
1
作者 赵凌云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过程,可以辨识出三个完整的制度过程。三个制度过程接续递进,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过程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过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析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过程 制度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制度优势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2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百年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成长
3
作者 孙力 田志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127,共8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基因,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成长性。新时代改革更加聚焦制度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改革的内在逻辑,更加强调完善制度与推进治理的统一,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底蕴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18,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归,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过程,既具有复兴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意涵,又具有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潜蕴。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根基,坚持共同富裕基础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归,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过程,既具有复兴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意涵,又具有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潜蕴。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根基,坚持共同富裕基础上的经济制度改革创新,坚持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安全建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发展的新样态。然而,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境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囿,为此,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下,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复兴当代中国提供强大理论指南和实践理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根基和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卓 李红玲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制度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更是对敌对势力诋毁中国制度言行的回驳与反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制度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更是对敌对势力诋毁中国制度言行的回驳与反击。习近平关于制度优势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主要包含制度优势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评价标准以及增强路径与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一重要论述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制度优势理论,进一步引导人民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我国制度话语权以及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之制” 制度优势 制度自信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理论建构——科学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资本的重要论述
6
作者 陈梓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习近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的特性及行为规律、资本的双重作用、...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习近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的特性及行为规律、资本的双重作用、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建构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理论。建构这一理论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叙事逻辑,并运用比较方法、辩证方法,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涵,又从实践上有效引导了我国各种形态的资本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理论 理论内涵 理论意义
下载PDF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论述
7
作者 柯增金 侯勇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64-77,共14页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也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也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论述围绕制度建设的领导论、目标论、价值论、体系论、方法论、自信论、执行论展开,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一重要论述不断夯实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石,以制度建设巩固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提供科学制度安排。这一重要论述通过调整制度结构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重要论述推动创造人类制度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不断开辟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建设 改革共识 制度文明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探究——评《制度何以自信》
8
作者 路顺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08-I0008,共1页
制度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进行深入研究,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制... 制度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进行深入研究,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制度何以自信》一书对制度自信的基本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回答。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原则是“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二章详细描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在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发展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合理的制度 科学应对 人类解放 美好生活 向心力 延续性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体系建构论略
9
作者 柴宝勇 李宇峰 张一凡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28-39,共12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话语的建构因为能够承载与传递观念、构建交流互动的基础,以及推进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等因素变得愈加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体系中,“制度”、“体制”和“机制”构成了一个常用话语集,对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话语的建构因为能够承载与传递观念、构建交流互动的基础,以及推进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等因素变得愈加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体系中,“制度”、“体制”和“机制”构成了一个常用话语集,对其内涵和出现场域进行梳理、分析,可发现三者在概念层次方面存在不同面向,从而具有相关性和差异性。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体系进一步完善,可以通过对作为价值前提的观念进行形塑与发展、对作为核心问题的话语进行生产与互动、对作为现实基础的制度结构进行调整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制度主义 话语体系 制度话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加强师范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施路径
10
作者 原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在当前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教育不仅是引导师范生有序政治参与、坚定其制度自信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将师范生培育成“时代新人”的需要。研究开展制度教育要着重让师范生深入...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在当前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教育不仅是引导师范生有序政治参与、坚定其制度自信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将师范生培育成“时代新人”的需要。研究开展制度教育要着重让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化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深刻领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制度自信。师范生制度教育要坚守“根与魂”、立足“事与实”、创新“活与动”,把握好制度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制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改革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和实践理路
11
作者 刘明松 胡方方 《大连干部学刊》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改革之间具有内在互动与深层共鸣的逻辑关系。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改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命题和实践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内蕴着政党优势、理论优势和人民优势,这些优势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改革之间具有内在互动与深层共鸣的逻辑关系。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改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命题和实践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内蕴着政党优势、理论优势和人民优势,这些优势对于在改革过程中保障正确方向、推动思想解放、促进过程科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改革迎来了新契机、遇到了新挑战。在新契机和新挑战交互演绎下,需要从党自我革命、人民当家作主、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文化效能、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制度优势,以此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的叙事范式探析
12
作者 杨江楠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广泛而深刻的论述,本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内在严密逻辑架构的理论形态。在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时,注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叙事视角阐释中国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广泛而深刻的论述,本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内在严密逻辑架构的理论形态。在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时,注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叙事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发展规律、制度设计旨趣及实践效能,进而全面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得以可能的历史根据、理论依据和实践凭据,不仅从合规律性维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性,而且从合价值性维度道出了这一制度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习近平 叙事范式
下载PDF
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项目制逻辑的张力
13
作者 王幸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化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以及项目制的逻辑张力,有助于在乡村治理发展中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在逻辑 项目制逻辑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胡荣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通过制度人民性的理念表达、制度自信的认知表达和制度效能的实践表达,构建了话语理念、话语范畴和话语策略相统一的制度自信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应在明确社会主义话语属性的前提下,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类型拓展、表达能力提升、传播力量强化和实践基础巩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人民性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
15
作者 贾素波 《世纪桥》 2024年第21期34-36,共3页
制度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皆属意识范畴,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分析制度认同与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揭示其相互促进关系。调查大学生认同现状,指出积极面与不足,并深入探讨影响因素。提出增强认同的路径... 制度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皆属意识范畴,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分析制度认同与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揭示其相互促进关系。调查大学生认同现状,指出积极面与不足,并深入探讨影响因素。提出增强认同的路径,包括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拓展教育途径等,旨在提升大学生制度认同与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大学生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演进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中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12-18,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源自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知。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经过反复分析与比较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源自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知。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经过反复分析与比较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基础。在改革开放丰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于2001年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命题。在前后两个"三十年"探索与完善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政治命题,一步步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学说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源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则成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基础。从理念到制度,从创设到完善,制度自信的演进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历史逻辑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对话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书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问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宣传中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北京某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严书翰教授。本刊与严教授约稿时,严教授将他与记者的对话稿推荐...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问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宣传中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北京某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严书翰教授。本刊与严教授约稿时,严教授将他与记者的对话稿推荐给我们。为正确认识以上问题,本刊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个必然”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文化落后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敬海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9-11,18,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证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证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性分析;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基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文化逻辑。这四重逻辑为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四重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下载PDF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
作者 高虹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54-156,共3页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深刻性。既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深刻性。既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又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准确掌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深刻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