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以“制度过程”为分析框架
1
作者 赵凌云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过程,可以辨识出三个完整的制度过程。三个制度过程接续递进,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过程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过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析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过程 制度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制度优势
原文传递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四维构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艳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0,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种实然状态的客观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了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对基本制度的坚定自信和自觉是其自我完善能力的前提条件,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形成的创新性意识形态是自我完善能力的思想保证,党群互动的主体格局奠定了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支柱,而社会主义制度初始框架蕴含的一系列包容性机制提供了制度自我完善的良性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能力 构成机制 成熟定型
下载PDF
“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时代选择
3
作者 李卫宁 李曼琳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2002年第5期19-23,共5页
“三个代表”思想是在21世纪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历史反思的科学结晶,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下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把握,是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新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意蕴的社会主义价值是非常深远的,它不仅意蕴着中国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在21世纪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历史反思的科学结晶,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下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把握,是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新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意蕴的社会主义价值是非常深远的,它不仅意蕴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路径,而且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 党建工作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下载PDF
试论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内在统一性
4
作者 张禹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论述了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之间的辩证统一性:一方面,改革与社会主义不具有对立排斥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要动力和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又为改革沿着社会主... 本文论述了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之间的辩证统一性:一方面,改革与社会主义不具有对立排斥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要动力和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又为改革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健康顺利运行提供了经济、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重要保证,使改革能更充分地展示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资本主义 邓小平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发展 内在统一性 解放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价值动力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建兵 高镜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5,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制度及其变迁“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从实现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锁定制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基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制度自我完善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持续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新时代需要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人民性,坚守党的初心,巩固和拓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挖掘价值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 人民立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群众路线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家峰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确保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的同一性,需要自我反省、内容更新、过程制动、价值范导等作用机制。自我反省就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以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为基本条件、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反省核心,不断追问社会... 确保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的同一性,需要自我反省、内容更新、过程制动、价值范导等作用机制。自我反省就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以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为基本条件、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反省核心,不断追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内容更新就是以认识基本国情为立足点、以总结实践经验为增长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过程制动就是以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主轴,把制度稳定和体制创新结合起来、把目标坚定性和策略渐进性结合起来、把提高有效性与维护合法性结合起来,确保改革始终在社会主义轨道上有序推进。价值范导就是通过巩固社会主义信念以维护制度信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优化制度生态、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以引领制度进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提供持久的价值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 机制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教学问题两则
7
作者 李万荣 《青海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8-29,共2页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教学问题两则李万荣一、关于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诸如政治...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教学问题两则李万荣一、关于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诸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它的基本特征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自我完善 教学问题 具体制度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基本制度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按劳分配
下载PDF
健全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
8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6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石,作为“制度特殊”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根本保障,作为“制度个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认为,必须不断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着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体系 基础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
下载PDF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的逻辑前提、内在结构与完善路径
9
作者 牛宝琨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明确以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部署,其提出过程具有提升保障能力的制度逻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明确以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部署,其提出过程具有提升保障能力的制度逻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逻辑、增强价值认同的主体逻辑和实践效能转化的实效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有效培育和践行,关键在于具有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制度机制作为重要支撑。这一制度机制涵盖了基本概念界定、多维动力推动、制度体系保障、实效评估优化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内嵌于奠基层、运行层、保障层、效能层四大层面,并通过相互交织、协同耦合的作用机理,共同促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进入新时代,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确保制度机制的协调运转,健全制度机制的认同体系,注重制度机制的动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制度机制 逻辑前提 内在结构 完善路径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雪松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总结制度建设经验且坚持务实取向与精准施策,其时代意蕴包含依据体制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客观趋势以增强适应能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复合动力来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政治制度的动态适应与持续创新。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健全与发展进步,需要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政治制度的韧性建设与协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国家治理 自我完善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内在逻辑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艳娥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具备良性的路径依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自我完善、自我优化的关键所在,其路径机制集中体现在政治依赖、认知依赖和结构依赖三个方面。良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具备良性的路径依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自我完善、自我优化的关键所在,其路径机制集中体现在政治依赖、认知依赖和结构依赖三个方面。良性路径依赖因素的具备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行动范式更多体现为对基本制度资源的开发和对制度演化环境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能力 路径依赖 制度开发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12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百年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成长
13
作者 孙力 田志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127,共8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基因,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成长性。新时代改革更加聚焦制度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改革的内在逻辑,更加强调完善制度与推进治理的统一,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7
14
作者 阎树群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30,159,共8页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中,毛泽东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初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体系,...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中,毛泽东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初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体系,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前提、理论基础和理论主题,以独创性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当时为党领导人民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实践奠定了基本原则,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和宝贵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矛盾
原文传递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
15
作者 杨柳 田海霞 李宏伟 《经济师》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能保...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效率与公平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慎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49,84,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三个要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基本路线;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三个要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基本路线;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点和优势的最终体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在党:党的理论上的成熟和与时俱进是前提;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根本保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是组织保障;为了、相信、依靠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其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保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一程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12期8-9,共2页
胡锦涛总书记9月19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强调,要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为了充分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本刊在开辟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中相继刊发了系列理论文章。本期专... 胡锦涛总书记9月19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强调,要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为了充分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本刊在开辟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中相继刊发了系列理论文章。本期专栏邀请了卫兴华、王一程、沈壮海、洪大用、仝华、秦宣等6位专家,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角度,畅谈了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现将笔谈的主要内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自我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 共产党领导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三重维度
18
作者 陆晓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23,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增强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制度自信,就必须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三重维度。从理论深度看,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实践广度看,它展现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增强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制度自信,就必须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三重维度。从理论深度看,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实践广度看,它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和变革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从价值高度看,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社会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迈进,真正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 维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逻辑阐释
19
作者 童俊 彭必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9-34,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发展。在宏观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了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收入的初次分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以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三次分配制度。本文以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发展。在宏观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了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收入的初次分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以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三次分配制度。本文以党和政府的重要决定及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国家对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梳理并归纳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提出及其演进过程。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阐释,论证了从“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为三次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在初次分配中,通过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贡献并按贡献分配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实现再分配;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第三次分配。本文从理论依据与实践要求的角度,对新时代分配制度的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入分配制度 制度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