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创新形态
1
作者 余金成 娄银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虽然建构了有效的劳动动员方式,但没有消除社会长期贫富分化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确立了在资源配置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紧密结合的机制。这一创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虽然建构了有效的劳动动员方式,但没有消除社会长期贫富分化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确立了在资源配置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紧密结合的机制。这一创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样态:在运行理念上,推动“竞争—平等”原则转变为“自由—平等”原则,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在运行机制上,将“政府一般作用”提升至“政府更好作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运行原则上,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 理念 机制 原则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理性人问题研究
2
作者 林民书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经济人追求私利,心无餍足,智慧遮蔽,让贪欲支配了其经济活动和行为,从而丧失理性的判断与决策能力。理性是对欲望的超越。在利益面前能够做到进退有据,是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取决于参与者的理性程度,而理性又离... 经济人追求私利,心无餍足,智慧遮蔽,让贪欲支配了其经济活动和行为,从而丧失理性的判断与决策能力。理性是对欲望的超越。在利益面前能够做到进退有据,是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取决于参与者的理性程度,而理性又离不开微观主体的自觉道德约束这一基础。而一个从全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政府,是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心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经济人与理性人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以及培育与之相应的理性人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利益最大化 理性人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与“路”
3
作者 陈鹏 夏志鹏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型生产要素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金融政策协同
4
作者 姜旭 张普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财税金融政策的协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也内生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财税金融政策的协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也内生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求。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持续优化多方结构、统筹监管各类风险,既是衡量财税金融政策协同效率、协同能力和协同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进一步提升政策协同水平的关键策略。未来,应基于风险防范责任前置、政策主导角色后置、疏通经济循环阻滞、完善综合评价机制的推进原则,实现财税金融政策更高水平的协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和宏观治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政策协同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协同治理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
5
作者 张乾元 严楚弘 严世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的矛盾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呼唤下,我们必须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才能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经济体制文明 政府作用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私营经济存在异化劳动论断的再思考
6
作者 潘文亚 杨明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私营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出现,国内部分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私营经济是私人占有的经济形式,其劳动性质属于异化劳动。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的定...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私营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出现,国内部分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私营经济是私人占有的经济形式,其劳动性质属于异化劳动。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的定义出发,分析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性质,导出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性质不属于异化劳动。这有利于对我国私营经济存在异化劳动的相关论述进行再思考,也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和青年学者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私营经济 异化劳动
下载PDF
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角色探讨
7
作者 柳晨岚 宋苗 +2 位作者 朱堃 柳永康 唐鸣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142-0145,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完善,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改革。本文探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问题、导致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完善,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改革。本文探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问题、导致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治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
8
作者 李京京 李红亮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厚植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更高起点”高在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空方位”、坚持党的领导的“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厚植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更高起点”高在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空方位”、坚持党的领导的“阶级方位”、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价值方位”,“更高层次”高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统一、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统一、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相统一的辩证智慧,“更高目标”高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具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渊源 鲜明主题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路径
9
作者 张春雪 《经济师》 2024年第2期233-234,244,共3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经济体制的高水平要注重法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寻找实现路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根据马克...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经济体制的高水平要注重法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寻找实现路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析经济法治的理论基础。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要义出发,法治路径可以从促进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以及加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融合三个方面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水平 市场 政府 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研究评述
10
作者 潘智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社会主...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问题的学理研究与实践探索也随之深入。国内学术界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特性、资本的行为规律、资本的形态与作用、资本的治理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待与处理资本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与深入的讨论。同时应该看到,学术界在资本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在研究的基础性方面存在基础理论澄清的困境,研究全面性上存在研究视角的盲点,研究科学性上存在方法运用脱离实践需求的主要问题。总结目前学术界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问题的研究状况,对资本研究进一步的方向与路径作出探析,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资本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是资本理论研究的根本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是创新资本理论的现实基础,坚持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视角是发展资本理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研究 资本特性 资本行为规律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11
作者 曾志炜 刘磊 《特区经济》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现阶段必须要利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来发展经济,但对资本的运用会产生人被资本统治、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资源浪费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它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超越。这...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现阶段必须要利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来发展经济,但对资本的运用会产生人被资本统治、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资源浪费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它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超越。这一超越体现在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实践和价值导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超越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思考
12
作者 董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5期192-194,共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课程性质与特点使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梳理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和探索思路,通过对思政元素的全面挖掘、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的系统构建。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课程思政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盼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9,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日益科学化地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日益科学化地把握商品经济的历史客观性和不可逾越性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肯定社会主义中存在商品经济、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征,肯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肯定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内在特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刻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深厚融合基础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市场经济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与核心制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戒骄 刘冰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8,共12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统领,从高水平市场主体、高效率政府、高标准市场体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统领,从高水平市场主体、高效率政府、高标准市场体系、高质量营商环境和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机统一视角,确立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与核心制度。高水平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高效率政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护航者”,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质量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得以壮大的制度土壤,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有效管理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基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在以上方面精准发力,而且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让各项制度互促互进,产生联动融合之势,以强大制度合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主体 政府作用 要素市场化配置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增长潜能测算——基于体制扭曲差值内生的核算和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天勇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6,共14页
对中国这样一个转轨国家的经济增长,用索洛模型等现代经济学主流分析方法进行来源的历史解释和潜能的未来展望,存在着模型本身假设场景与中国经济体制不符的局限。特别是如果以索洛模型计算,中国未来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而1978... 对中国这样一个转轨国家的经济增长,用索洛模型等现代经济学主流分析方法进行来源的历史解释和潜能的未来展望,存在着模型本身假设场景与中国经济体制不符的局限。特别是如果以索洛模型计算,中国未来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而1978—202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24%的高增长率,潜能来源改革开放使TFP增长率由负转正、市场化改革使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城镇住宅资产化改革使其交易获得从零到市场价格的溢值,而土地有偿出让所发生的土地价格从零到市场价格的溢值则直接以生产法核算进入了GDP。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市场与计划并存的二元体制,市场经济标准值与二元体制扭曲值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值,如何将这种差值转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应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经济增长潜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据此,本文的分析思路是:一方面,差值乘以资源是生产、财富、收入和需求的损失,而损失除以标准值则是生产要素、财富资源、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需求的闲置、浪费和收缩等;另一方面,可以将其视为体制扭曲性剩余,改革逐步使体制扭曲值向市场标准值接近。在实际操作中,将差值(y-x)内生化入生产和需求的增长函数,仿真了中国2023—2037年的经济增长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供给侧推进要素市场化、土地和房屋资产化改革、调节水资源配置和开发新增可利用土地;需求侧改革人口迁移、土地交易分配和住宅供给渠道体制,对外开放方面保持创新交流、稳定出口并继续引进外资,未来15年中位水平可获得GDP年均5.66%的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潜能 体制扭曲差值 体制扭曲剩余 改革TFP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占斌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亟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坚定文...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亟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理想信念。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正能量、正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四个全面”布局,开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造有为政府;“守诚信、崇正义”的思想有助于建立有效市场,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型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统筹处理“守”与“变”和“中”与“外”两组关系,抓好中小企业人员、基层官员、青年学生等三个“重点群体”,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权发展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健 《人权法学》 2023年第3期24-55,151,152,共34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权发展与其之间存在着三重逻辑关系: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权意识和规范是其底层的基础结构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制度建设。选择适...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权发展与其之间存在着三重逻辑关系: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权意识和规范是其底层的基础结构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制度建设。选择适合经济体制转型要求的人权推进方式是其中层的生成转换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战略和道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其表层的过程周期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关注焦点和具体政策的变化。这三重逻辑相互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基本特征、道路选择、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及其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人权发展的已有实践,还可以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前景作出有根据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人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
18
作者 林志友 王笑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充分反映和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规避市场经济的弊端,使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充分反映和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规避市场经济的弊端,使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为了化解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和各种矛盾,使其与社会主义目标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两者的同频共振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所规定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 先进文化 和谐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重访改革历程:作为宪法变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
作者 黄明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6,共14页
八二宪法的颁布处于国家启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中,但到1993年宪法修改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则经历了从制度探索到宪法变迁的过程。“市场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在于八二宪法肩负着支持改革与重建... 八二宪法的颁布处于国家启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中,但到1993年宪法修改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则经历了从制度探索到宪法变迁的过程。“市场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在于八二宪法肩负着支持改革与重建法制的双重任务,在改革早期年代难免存在张力。在宪法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中,宪法变迁现象有必然性,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对此密切关注,有关理论争鸣深化了对宪法实施规律的认识,也为后来的成功修宪营造了思想环境。在宪法变迁中实现宪法规范的更新,是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路径,这是市场经济入宪留给我们的宝贵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九三修宪 宪法变迁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治理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20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6,共12页
资本治理是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议题。资本的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决定了资本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驭自身产生的异己力量,这也是资本治理的理论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仍存在诸多资本治... 资本治理是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议题。资本的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决定了资本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驾驭自身产生的异己力量,这也是资本治理的理论依据。现阶段,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仍存在诸多资本治理的困境。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使各类资本公平有序竞争;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治理 资本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