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公平感对景区-社区冲突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柴寿升 张雪唱 龙春凤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景区—社区冲突作为旅游地的负面事件,既制约景区高质量发展,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增强社会公平感是化解此类冲突的有效途径。为厘清其作用机制,以L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政府信... 景区—社区冲突作为旅游地的负面事件,既制约景区高质量发展,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增强社会公平感是化解此类冲突的有效途径。为厘清其作用机制,以L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政府信任为中介变量,探究社会公平感对景区—社区冲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能够有效降低景区—社区冲突倾向,其中以互动公平感缓解冲突倾向的效果最佳;政府信任也能够显著降低景区—社区冲突倾向,且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公平感;政府信任在社会公平感和冲突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此,景区管理方需通过明确旅游吸引物权、设计合规的旅游参与程序、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人文沟通与情感关怀、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与政府信任,以有效化解景区—社区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旅游冲突 政府信任 目的地治理
下载PDF
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公平感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贺国荣 朱玉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非家庭成员的农业雇工成为该新型经营组织的重要劳动力。基于雅安市3区(县)12村109名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 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非家庭成员的农业雇工成为该新型经营组织的重要劳动力。基于雅安市3区(县)12村109名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平均水平整体偏高,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正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社会公平感在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保障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普法、劳动行政监督、加强内部管理四方面建议,以保障家庭农场农业雇工劳动权益,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权益保障 主观幸福感 社会公平 家庭农场雇工
下载PDF
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透明度与社会公平感对公众政府信任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薛天山 余天悦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2-123,133,共13页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电子政务则被当作扭转政府信任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被提出,因此,辨析中国情境中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并探寻背后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子政务...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电子政务则被当作扭转政府信任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被提出,因此,辨析中国情境中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并探寻背后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影响过程中政府透明度感知的中介作用及社会公平感的调节作用机制。通过对2629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电子政务的使用和推广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政府透明度感知水平,而政府透明度感知对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正向形塑效应正逐渐显现;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提升作用部分归因于政府透明度感知的增加;就政府透明度感知对政府信任的促进作用而言,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具有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透明度感知 政府信任 社会公平
下载PDF
社会公平能否提升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基于劳动力公平偏好的微观视角
4
作者 郭荣旺 王建秀 游云天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公平偏好构建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与地区数据结合,考察了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个体的社会公平感显著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 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公平偏好构建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与地区数据结合,考察了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个体的社会公平感显著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社会公平感越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越高。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是社会公平感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有效中介渠道,即社会公平感越高的地区越能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提升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地区教育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能显著调节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即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错配的负效应在教育水平或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越明显。以上结论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也可为提升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劳动力配置效率 劳动力流动 地区教育水平 地区市场化水平
下载PDF
女性的社会公平感影响她们的公共参与吗——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陈依萍 刘勇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从社会公平的视角研究女性的公共参与。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的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公平感对女性公共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女性的公共参与程度较低,社会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公平感对女性... 从社会公平的视角研究女性的公共参与。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的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公平感对女性公共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女性的公共参与程度较低,社会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公平感对女性公共参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控制人口特征变量的影响和作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即女性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其公共参与度越高。另外,政治面貌、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征因素对女性公共参与也有显著影响,中共党员相较于非党员有更高的公共参与度,教育程度高则公共参与度也高。社会工作力量在营造社会公平的氛围上有独特优势,将助力于女性的公共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公共参与 社会公平
下载PDF
加强地方人大监督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
作者 席盘林 《人大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刑法“第二十条”是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新春伊始,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使“正当防卫”“见义勇为”成为热词。无论是从电影的视角,还是从实践的视角,刑法“第二十条”的实施和落实,关键在于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担当作为,关键还在... 刑法“第二十条”是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新春伊始,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使“正当防卫”“见义勇为”成为热词。无论是从电影的视角,还是从实践的视角,刑法“第二十条”的实施和落实,关键在于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担当作为,关键还在于有效监督,特别是人大监督。维护刑法“第二十条”,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大监督责无旁贷。地方人大应加强刑法实施情况的监督,对刑法“第二十条”落实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进一步深入地推动刑法全面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刑法“第二十条”落实到位,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正义 见义勇为 司法人员 有效监督 正当防卫 司法机关 刑法实施 地方人大监督
下载PDF
经济地位、社会公平感知与主观幸福感
7
作者 周传辉 刘贤 《商业观察》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研究了经济地位、社会公平感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具有倒U型关系,即经济地位具有幸福拐点,社会公平感知在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组...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研究了经济地位、社会公平感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具有倒U型关系,即经济地位具有幸福拐点,社会公平感知在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经济发展程度未改变倒U型关系。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追求适度的经济地位将有较佳的幸福感水平,加强社会的公平环境建设,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提升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位 主观幸福感 社会公平感知 倒U型
下载PDF
社会公平视阈下中美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博 朱丘毅 张晋朝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11,123,共15页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蕴含的公平价值、话语策略及其社会影响,为规范开放数据流动与利用、促进数据公共价值的实现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组织公平理论与批判性话语分析框架,选取中美两国不同时期具有节点意义的全国... [目的/意义]分析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蕴含的公平价值、话语策略及其社会影响,为规范开放数据流动与利用、促进数据公共价值的实现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组织公平理论与批判性话语分析框架,选取中美两国不同时期具有节点意义的全国性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其进行文本向度的关键词、词丛与公平维度分析,并从话语实践向度分析两国政策输出公平价值的话语策略及其演变,最后结合社会实践向度,讨论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公平秩序的影响。[结论/发现]两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对公平价值的话语建构经历了从法理上的权利平等、经济层面的价值导向,向社会学意义的普适公平的渐进发展,其间对程序公平、信息公平与分配公平各有侧重,并运用互文、连贯等话语策略嵌入这一价值,进而作用于开放政府数据实践的平等化、价值化、冲突化趋势中。[创新/价值]从理论层面探讨中美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公平价值及其话语构建策略,阐释政策话语对开放数据实践的影响;实践层面为政府数据治理厘清方向,并为开放数据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政府数据 社会公平 话语分析 政策分析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延辉 孔一舟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42,共30页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重复截面数据,本文对两大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历史转型期,随着社会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感出现了迅速下降后又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当前转型期,总社会...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重复截面数据,本文对两大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历史转型期,随着社会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感出现了迅速下降后又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当前转型期,总社会流动率和向上流动比不断上升,社会公平感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代际流动等社会结构因素是影响社会公平感变迁的基本要素,主观阶层流动感是社会公平感的直接来源,而文化规范是影响社会公平感的稳定潜在因素。本文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角度考察社会公平,发现社会公平与公平感具有统一性,但公平感所依据的道德观念已经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心态转型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社会转型 心态转型 代际流动
下载PDF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基于代际差异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生旭 郭新琴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77-93,共17页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提高社会公平感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出生年份将样本划分为50后~90后五个代群,通过回归系数测算以及多层序次logistics模型,从代际差异...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提高社会公平感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出生年份将样本划分为50后~90后五个代群,通过回归系数测算以及多层序次logistics模型,从代际差异视角实证考察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不同代群之间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2)公共服务满意度可通过充足性、均衡性以及普惠性这三个整体指标路径对社会公平感产生影响,其中50后、80后群体提升社会公平感的关键整体指标为充足性;60后、70后以及90后,通过普惠性实现社会公平感最佳水平;均衡性显著提升社会公平感,在五个代群之间都得到体现;(3)50后~90后群体在遭受健康冲击的情况下社会公平感会被抑制,尤其是对60后~80后群体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满意度 社会公平 代际差异 公共政策 CGSS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如何影响政治参与行为——基于CSS2019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桂芝 王春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民众的政治参与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构成要素。基于CSS2019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政治绩效感在社会公平感与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之... 民众的政治参与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构成要素。基于CSS2019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政治绩效感在社会公平感与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对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民众的社会公平感或政治绩效感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反之则越倾向于选择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同时,民众的政治绩效感在社会公平感与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即高政治绩效感对社会公平感与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强化作用,对社会公平感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社会公平 政治绩效感
下载PDF
媒体使用如何影响中国公民的司法信任——社会公平感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荣 付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人们对现代法理型权威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司法信任。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媒体使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公民的司法信任水平较高。新媒体使用不仅对公民的司法信任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 人们对现代法理型权威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司法信任。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媒体使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公民的司法信任水平较高。新媒体使用不仅对公民的司法信任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而且会通过抑制公民的社会公平感间接地削弱司法信任;传统媒体使用对公民的司法信任则没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公平感在公民的新媒体使用和司法信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公民的传统媒体使用和司法信任之间则不起中介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话语日趋强势、功能日益突出的信息化时代,相关管理机构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鼓励、引导新媒体使用恰当的媒体语言,在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框架内开展有利于塑造司法信任的客观、真实的报道和积极、健康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社会公平 司法信任
下载PDF
公共服务获得感、社会公平感知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会莲 李雯钰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第8期58-64,共7页
政府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交互关系的重要体现,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是实现善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回归统计方法,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需求两个维度探讨政府信任,分析公共服务获得... 政府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交互关系的重要体现,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是实现善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回归统计方法,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需求两个维度探讨政府信任,分析公共服务获得感与社会公平感知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公共服务获得感、社会公平感知正向影响政府信任,且社会公平感知在公共服务获得感与政府信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环境的公平度,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公共服务获得感 社会公平感知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基于五期CGS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宗伟 姚祈春 李欢 《公共管理评论》 2023年第1期95-117,共23页
推动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探究个体因素在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使用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调查数据,并运用分层线性模型,探讨社会公平感、... 推动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探究个体因素在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理论,使用五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调查数据,并运用分层线性模型,探讨社会公平感、互联网媒介与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社会公平感对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社会信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互联网媒介虽然抑制了农村居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但在社会信任影响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以及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社会信任 互联网媒介 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机制与路径
15
作者 王兴平 韩静 梁鹤年 《城市学报》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具体途径。研究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及其关联要素、空间建成环境等的配置为起点,通过资本的一次或多次循环和收入的一次或多次分配两个机制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动关联和传导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城市人”理论倡导的自存与共存平衡理念对国土空间规划确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安排较好地考虑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相关原则和要求,需要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中予以有效落实和体现。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还是政策技术层面都可以影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共同富裕 社会公平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中国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6
作者 李秋烟 鄢奋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基于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公平正义显著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行业特征、区... 基于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公平正义显著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行业特征、区域差异和制度因素在二者之间起调节作用。可见,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而且是一种社会变革,它可以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指引新的路径,提供新的动力。因此,要加快推进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居民社会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社会公平正义 面板数据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公众参与如何影响居民获得感?--基于社会公平感知的中介与社会地位的调节
17
作者 李广 王艳龙 《岭南学刊》 2023年第3期19-28,共10页
新时代下,作为我国民生领域的主要工作之一,维系与增进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人民受益发展、政府施政效能、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测量数据,以公众参与为研究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系统缕析... 新时代下,作为我国民生领域的主要工作之一,维系与增进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人民受益发展、政府施政效能、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测量数据,以公众参与为研究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系统缕析公众参与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逻辑。实证分析发现:公众参与在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获得感的同时,还通过提高社会公平感知间接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即社会公平感知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此外,当社会地位处于中上层时,社会公平感知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居民获得感,即社会公平感知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受社会地位的调节。因此,激发公众参与意愿、拓宽参事议事渠道、形塑社会公平感知、缩小社会地位差距等均可成为新时代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居民获得感 社会公平感知 社会地位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与社会安全感的关系研究——基于CSS2017数据的分析
18
作者 王积超 李俊南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与社会安全感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1)社会公平感对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来自于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与社会安全感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1)社会公平感对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来自于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个方面,且机会公平感的影响更加明显;(2)政治信任是机会公平感影响社会安全感的中介变量,机会公平感通过政治信任的提升对居民社会安全感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3)结果公平感越强的居民越可能有更高水平的社会安全感,政治信任不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构建结果公平和机会公平的体制机制,通过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是提高政治信任,进而增强居民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机会公平 结果公平 社会安全感 政治信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