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家居机器人社会化情感表达设计研究
1
作者 谢启思 陆定邦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单身和独居等社会现象的普及使人们对居家环境提出新的要求,而AI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提出将家居产品作为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满足用户对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和温暖友好的情感支撑双方面的需求。基于智... 单身和独居等社会现象的普及使人们对居家环境提出新的要求,而AI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提出将家居产品作为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满足用户对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和温暖友好的情感支撑双方面的需求。基于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扮演的常见生活角色提出智能家居机器人与人类建立情感关系应具备的基础社会化情感表达内容:欢迎、关心、叮嘱和回应。以此帮助设计智能家居机器人的情感表达,并建立了表达通则和表达系统框架,最后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本研究为智能家居产品提出多元化发展的新视角和新理念,由此产生了更大的研发空间、更广的产业前景和更深的用户忠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机器人 社会化情感表达
下载PDF
观察类综艺节目社会化情感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梦菱 《视听》 2021年第3期24-25,共2页
近两年来,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迅速,数量突增。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的是,此类综艺在突出"观察"功能的看点上强化叙事中的情感因素,凸显节目与社会的情感联动反应,创建综艺节目情感叙事新策略。本文以叙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 近两年来,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迅速,数量突增。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的是,此类综艺在突出"观察"功能的看点上强化叙事中的情感因素,凸显节目与社会的情感联动反应,创建综艺节目情感叙事新策略。本文以叙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做家务的男人》为例,从结构、主题和视觉语言三个方面论述观察类综艺叙事中社会化情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类综艺节目 社会化情感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情感的社会化机理与社交界面设计模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甘为 邹方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社会化情感中情感层次与界面设计模式的匹配。方法依据情感引发和情感处理模型,构建出社会化情感设计框架,延展出3类对象观感的视觉信息、行为引起的互动交流、事件引起的关联意义的界面情感设计。结论提出了事件共筑、行为共... 目的研究社会化情感中情感层次与界面设计模式的匹配。方法依据情感引发和情感处理模型,构建出社会化情感设计框架,延展出3类对象观感的视觉信息、行为引起的互动交流、事件引起的关联意义的界面情感设计。结论提出了事件共筑、行为共适、观感共识3个社会化情感设计分支,并通过界面情绪图片映射实验验证观感共识情感设计有正向的支配作用,以丰富现有的情感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情感设计 情感唤醒 社会行为 情绪图片
下载PDF
代际观察类综艺节目社会化情感叙事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振虎 何慧敏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35,共5页
当前,代际观察类电视综艺节目从内容制作到宣传营销,无不渗透着情感传播的因子。情感与艺术创作勾连,在提升受众的卷入度和节目感染力的同时,也出现了符号化情感等叙事策略不当的问题。因此,重构合理的情感叙事策略,提升受众与节目真实... 当前,代际观察类电视综艺节目从内容制作到宣传营销,无不渗透着情感传播的因子。情感与艺术创作勾连,在提升受众的卷入度和节目感染力的同时,也出现了符号化情感等叙事策略不当的问题。因此,重构合理的情感叙事策略,提升受众与节目真实的情感互动,将符号化情感上升为社会化情感,才能促进代际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良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观察 情感传播 社会化情感 反思性情境
原文传递
探视情感社会化与情感社会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景萍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情感社会化是人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情感性质的两重性、情感发展的层次性、情感表现的角色性以及情感交流的整饰性等特征, 是情感社会化的依据。情感社会化失调会导致情感失范乃至情感犯罪等社会问题,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情感社会化是人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情感性质的两重性、情感发展的层次性、情感表现的角色性以及情感交流的整饰性等特征, 是情感社会化的依据。情感社会化失调会导致情感失范乃至情感犯罪等社会问题,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提高个人情商力和社会情商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消除社会中情感能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同时避免情感过分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情感失范 情商力
下载PDF
大学生情感社会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庄琪 李海榕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53,共3页
剧烈的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情感冲击,沉重的学习、就业、社会生活的压力,加重了大学生的情感负担,而高校情感教育的匮乏、教师情感感化作用的淡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形成。通过分析大学生情感社会化... 剧烈的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情感冲击,沉重的学习、就业、社会生活的压力,加重了大学生的情感负担,而高校情感教育的匮乏、教师情感感化作用的淡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形成。通过分析大学生情感社会化的特点、高校情感教育的缺陷等,探求大学生情感社会化的优化路径,试图构建一个情、境、行紧密结合的高校情感育人新机制,从而更好地引领高校大学生情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情感社会化 情感教育
下载PDF
公共情感:当代大学生情感社会化的根本旨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 潘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当前大学生情感生活凸显情感自我中心化、情感主义泛化以及情感异化等不良状况,大学生情感社会化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追求的是个体对社会情感的进一步适应和创造。无论从个体体验的个体性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公共情感都是情... 当前大学生情感生活凸显情感自我中心化、情感主义泛化以及情感异化等不良状况,大学生情感社会化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追求的是个体对社会情感的进一步适应和创造。无论从个体体验的个体性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公共情感都是情感社会化的根本所在。学校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教育者应当发掘其各种资源,通过建设良好学习生活、恰当社会生活以及高尚精神生活促进大学生公共情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公共情感 大学生 学校生活
下载PDF
大学生情感社会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庄琪 李海榕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剧烈的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情感冲击,沉重的学习、就业、社会生活压力,加重了大学生的情感负担,而高校情感教育的匮乏、教师情感感化作用的淡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情感危机。优化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路径,构筑... 剧烈的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强烈的情感冲击,沉重的学习、就业、社会生活压力,加重了大学生的情感负担,而高校情感教育的匮乏、教师情感感化作用的淡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情感危机。优化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路径,构筑一个情、境、行紧密结合的高校情感育人新机制,将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情感社会化 情感教育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情感社会化现象的理论解析--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海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4,共3页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社会化的缺失、政治情感社会化的不足、犯罪情感社会化的失范等三方面的现象进行解析,旨在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积极情感的培养和消极情感的控制。
关键词 道德情感社会化 政治情感社会化 犯罪情感社会化
下载PDF
情感社会化:现有范式及其变革 被引量:7
10
作者 施瑞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情感社会化不仅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且对于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情感社会化的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在基本假设、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径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在相关概念界定及词源辨... 情感社会化不仅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且对于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情感社会化的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在基本假设、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径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在相关概念界定及词源辨析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情感社会化理论的发展脉络。面对二元主义范式乃至情感社会化研究本身遭遇的正当性危机,文章试图构建起以时间维度为核心、以社会群体的情感社会化为考察对象、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的新多元主义范式。文章最后探讨了理论变革的意义、影响以及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时间维度 范式变革
下载PDF
农村孤儿的情感社会化困境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巧蓉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前,我国农村孤儿的生活状况不甚乐观。父母的缺位、实际抚养人的种种困难,导致孤儿与抚养人的关系一般,与朋辈群体的交往较少,这给孤儿的情感社会化带来诸多困境。一方面,孤儿特殊的年龄不易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情感教... 目前,我国农村孤儿的生活状况不甚乐观。父母的缺位、实际抚养人的种种困难,导致孤儿与抚养人的关系一般,与朋辈群体的交往较少,这给孤儿的情感社会化带来诸多困境。一方面,孤儿特殊的年龄不易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情感教育主体的缺位使得孤儿缺乏对主流社会情感文化的认同,这都不利于孤儿社会情感制度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孤儿 情感态度 情感社会化 孤儿救助
下载PDF
论“后情感社会”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规则、偏误与调适 被引量:16
12
作者 晏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情感转向"背景下,考察作为一种意识形式的情感在真人秀节目中是如何呈现及调适的。由于作为现代娱乐体验来源与"情感机器"的真人秀节目编制独特的"情感规则",具有公共属性的真人秀...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情感转向"背景下,考察作为一种意识形式的情感在真人秀节目中是如何呈现及调适的。由于作为现代娱乐体验来源与"情感机器"的真人秀节目编制独特的"情感规则",具有公共属性的真人秀节目的情感叙事呈现独特的娱乐修辞与人文底蕴。然而,检视媒介属性、发生机制、外在作用机制等发现,从情感编码到接受链的效果显现存在不足,并造成能指与所指错位的情感传播误区。基于此,要重构现代情感的认知,提升情感的符号互动、生产反思性情感、从符号化到社会化情感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 真人秀节目 情感规则 公共属性 社会化情感
下载PDF
关照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家庭情感表达: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子涵 《少年儿童研究》 2022年第8期4-15,共12页
情感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基础阵地,家庭在实现儿童情感需要满足和情感认知发展、形成基于模仿的情感表达与互动模式、促进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表达是实现家庭功... 情感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基础阵地,家庭在实现儿童情感需要满足和情感认知发展、形成基于模仿的情感表达与互动模式、促进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表达是实现家庭功能的重要媒介,但在具体情感实践中存在三个维度的问题:理念层面,认识误区导致对情感及情感表达的轻视;角色层面,父母的角色分工过分僵化或直接缺席导致不良的家庭情感环境;行动层面,“为你好”的表达形式、“淡漠压抑”或“迷乱无章”的失衡状态阻碍了儿童的情感发展。因此,要从重申家庭的核心职能、把握情感表达的基本原则和在情感实践中修炼情感能力三条路径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儿童情感社会化中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情感表达 情感教育 情感社会化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网文读者的消费动机和情感状态研究
14
作者 李文艺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期11-14,18,共5页
网文作为数字时代伴生媒介,其用户的媒介实践及相关情感现状亟待被关注。为多角度探讨网文用户的消费动机和情感状态,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网文读者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网文生产已经从自发性的个人活动进入到基于技术支持和资本控制... 网文作为数字时代伴生媒介,其用户的媒介实践及相关情感现状亟待被关注。为多角度探讨网文用户的消费动机和情感状态,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网文读者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网文生产已经从自发性的个人活动进入到基于技术支持和资本控制的大平台运作,网文身兼娱乐消费和情感消费二重属性,网文用户和网文的捆绑加深。网文阅读是基于现实冲突和心理情感因素的补偿性消费行为,其补偿价值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人的情感需求并不能在媒介构建的“象征性现实”中实现,甚至可能会产生异化,导致个人情感失衡、情感虚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文 网络文学 媒介化 情感社会化 信息消费 网文读者 媒介消费
下载PDF
社会公共安全视野下的情感安全调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景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0,共4页
风险社会存在大量有关情感安全的社会问题。情感安全是公共安全的底线。每个社会公民都有可能在公共安全事件中邂逅受损者、非受损者、肇事者这样三种基本社会角色,相应地,对所有社会成员都要进行安全性情感、援助性情感和文明性情感三... 风险社会存在大量有关情感安全的社会问题。情感安全是公共安全的底线。每个社会公民都有可能在公共安全事件中邂逅受损者、非受损者、肇事者这样三种基本社会角色,相应地,对所有社会成员都要进行安全性情感、援助性情感和文明性情感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及时的心理干预对社会情感安全管理能起到恢复功能的作用,但是心理干预不能等同也不能代替社会安全的情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情感安全 情感安全的社会化
下载PDF
情感、空间与身体:元宇宙视域下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消解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芳 吕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在现实社会空间,身体“在场”是情感联结的关键,身体“缺场”会引发青年群体情感断裂、情感缺失、情感障碍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情感危机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撑,身体通过技术延伸,在网络空间呈现“虚拟在场”,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进... 在现实社会空间,身体“在场”是情感联结的关键,身体“缺场”会引发青年群体情感断裂、情感缺失、情感障碍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情感危机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撑,身体通过技术延伸,在网络空间呈现“虚拟在场”,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进行情感转移,获得情感补偿,产生情感慰藉,但也可能产生逃避现实、持续孤独、自我迷失的“后遗症”。元宇宙空间是虚拟现实混合空间,化身“沉浸式在场”成为新的生存方式,为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化解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元宇宙中,通过虚拟化身主体实现情感延续、通过主体在场建立情感联结、通过主体预演进行情感适应。青年群体处于人生的特定阶段,消解情感危机,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是青年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青年适应日趋复杂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青年群体 情感社会化 机遇和挑战
下载PDF
城市小学生情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雨 洪燕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第2期60-63,共4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了解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和更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对滁州市某小学的200名学生情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是,城市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模糊,积极情感的体验性不强,消极情感...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了解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和更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对滁州市某小学的200名学生情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是,城市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模糊,积极情感的体验性不强,消极情感的控制欲消除方式不当,应激情感处理方式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学校情感教育和家校合作来促进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小学生 情感现状 情感教育 情感社会化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情感分析
18
作者 吕佳欣 《经济师》 2019年第8期42-43,共2页
人类情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人类社会的情感特征大体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非情感主义、农业社会的情感主义、工业社会的反情感主义至后工业社会的后情感主义的演变过程。由于互联网和... 人类情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人类社会的情感特征大体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非情感主义、农业社会的情感主义、工业社会的反情感主义至后工业社会的后情感主义的演变过程。由于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更新与融合,新媒体技术不断深度嵌入到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文章基于对1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问卷略),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情感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情感体现出情感碎片化、情感快餐化、情感感性化、情感祛魅化以及情感“零度化”的新特点。与此同时,大学生情感的消极因素在增长,情感问题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情感 新媒体技术 情感社会化 情感制度化
下载PDF
幼儿情感社会化——一种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英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7年第Z1期5-8,20,共5页
幼儿情感社会化是幼儿的情感人格系统适应情感社会文化系统的过程,包括情感知识和情感能力的社会化。依据情感社会学理论,幼儿的情感社会化策略有四种,即再生产策略、仪式策略、结构化策略和情感疫苗策略。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情感知识社会化 情感能力社会化
原文传递
数字代偿:智能手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社会化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清华 郑欣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7,94,共12页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留守儿童 情感社会化 数字代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