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空间中的Browder不动点定理及其在社会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石生 康世焜 彭永成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在H-空间的框架下,研究了Browder不动点定理,作为应用,讨论了社会平衡问题,改进和发展了文献[2、3、7]中的相应结果。
关键词 H-空间 不动点 社会平衡问题
下载PDF
试论利益集团与民主政治中的社会平衡与社会制衡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成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158,共8页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民主政治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利益集团结构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利益集团,既是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主体的结合体,也是社会利益冲突的产物。多元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对政府决...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民主政治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利益集团结构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利益集团,既是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主体的结合体,也是社会利益冲突的产物。多元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参与,多元利益集团所塑造的社会平衡格局和对政府的社会制衡,直接决定着民主政府的性格,决定着民主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特质。本文全面剖析利益集团在构建民主社会平衡和实现社会制衡中的功能,试图回答民主政治研究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为什么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不足以实现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治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民主政治 社会平衡 社会制衡
原文传递
国民素质均衡性与社会平衡性:毛泽东人学与社会观逻辑发展的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单培勇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4,共4页
毛泽东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非常重视人的素质提高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内容,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毛泽东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非常重视人的素质提高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内容,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在主体上要求国民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强调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素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在发展轨迹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人学思想和社会发展观及其实践,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国民素质均衡 社会平衡 发展特征 意义
下载PDF
现代性与社会平衡——关于政治生活意义的思考
4
作者 商红日 朱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使人类的行动合乎理性,这是现代性的逻辑。人们的集体行动达成共同理性,其客观的结果或表现形式是社会平衡。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是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领域。现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意义就是维护与发展社会平衡的状态。
关键词 政治生活 现代性 社会平衡
下载PDF
社会平衡初探
5
作者 叶明华 吴云翔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平衡 砝码 社会均衡 政治稳定 政局稳定 政治形势 发展中国家 不发达国家 地区
下载PDF
试析完善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社会平衡度”问题
6
作者 刘卫琴 徐开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11期3-5,共3页
"社会平衡度"是对公共事业建设中的内、外在关系状况的总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好公共事业建设中的种种关系的平衡。支持以"社会平衡度"视角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和一般均衡理... "社会平衡度"是对公共事业建设中的内、外在关系状况的总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好公共事业建设中的种种关系的平衡。支持以"社会平衡度"视角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和一般均衡理论以及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公平合理原则。政府应确立以"社会平衡"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和行为模式,科学定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社会发展投入增长的机制,确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平衡协调;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等方式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平衡 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人的素质均衡发展与社会平衡发展相统一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7
作者 周营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4,共3页
审视毛泽东关于人的素质均衡发展与社会平衡发展相统一的思想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说到底是"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事业,要"以民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审视毛泽东关于人的素质均衡发展与社会平衡发展相统一的思想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说到底是"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事业,要"以民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提高国民素质创造条件,使国民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形成人人平等、互爱的关系,达到社会内外部各要素、各关系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国民素质均衡 社会平衡 内在统一
下载PDF
仿紧凸集上的拟变分不等式及其对社会平衡问题和对策论问题的应用
8
作者 张石生 张昌斌 《川东学刊》 1995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T-r-对角凹函数讨论了访紧集上的拟变分不等式及其对社会平衡问题的应用.
关键词 拟变分不等式 仿紧凸集 社会平衡 对策论
下载PDF
仿紧集上的社会平衡问题
9
作者 张昌斌 《应用数学》 CSCD 199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本文讨论了仿紧集上的社会平衡问题,推广和改进了若干近期结果.
关键词 仿紧集 γ-对角凹 拟变分不等式 社会平衡问题
下载PDF
应当重视改革中的社会平衡
10
作者 肖文涛 《实事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1-43,共3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业,是一项全面、综合、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社会各系统、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配套进行,努力使社会诸因素的发展相互支持和促进。
关键词 社会平衡 改革大业 社会系统工程 现代化建设 物质利益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结构 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化事业 物质前提
下载PDF
论社会平衡机制创新
11
作者 臧乃康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年第5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平衡机制 社会平衡 利益群体 利益差别 政府权力 利益分化 政企关系 利益平衡 体制改革 利益关系
下载PDF
构建职场排斥三方互动的理论模型——社会平衡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伊娜 潘然 张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205,共15页
职场排斥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不仅牵涉到被排斥员工,其他参与方对于职场排斥的产生和发展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被排斥者的视角,研究职场排斥对其造成的影响,未能全面揭示职场排斥的互动过程。从社会平衡理论... 职场排斥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不仅牵涉到被排斥员工,其他参与方对于职场排斥的产生和发展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被排斥者的视角,研究职场排斥对其造成的影响,未能全面揭示职场排斥的互动过程。从社会平衡理论的视角出发,职场排斥可被视为被排斥者、排斥者及第三方互动的结果,排斥者特点、第三方道德判断、排斥者与第三方交互作用都将影响职场排斥的发生及发展。由此,职场排斥的理论视角能够得到有效拓展,管理实践也能从中获得抑制职场排斥行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排斥 排斥者 被排斥者 第三方 社会平衡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平衡的辩证认识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莫炳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18,共8页
我们过去过度强调不平衡的作用与意义,但却忽略了平衡的作用与意义,由此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研究和倡导社会平衡成为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我们过去过度强调不平衡的作用与意义,但却忽略了平衡的作用与意义,由此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研究和倡导社会平衡成为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社会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种平衡不仅是一种基于矛盾的平衡,还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鉴于我国当前存在不平衡的实际,需要建设和完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协同机制,促进社会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平衡 辩证认识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协同机制
下载PDF
扬州市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中的“社会平衡度”问题要略
14
作者 王凤明 许德宾 +1 位作者 刘卫琴 徐开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8-82,共5页
"社会平衡度"是我们深入研究政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新视角。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多成绩,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许多可以总结的经验。政府始终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得益彰的平衡建... "社会平衡度"是我们深入研究政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新视角。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多成绩,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许多可以总结的经验。政府始终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得益彰的平衡建设;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的便捷性相结合,注重把经济发展与规范的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平衡实践,使全市公共事业的各项指标总体上逐年向好。今后,政府可通过明确基本目标、保证指导原则科学、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推动"多中心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等具体做法,改进不足,提升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平衡 政府 公共服务
下载PDF
社会平衡机制与河南省老区建设
15
作者 王建设 刘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
河南省老区的发展相对迟缓,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短板"。社会平衡机制承担社会利益协调的功能,它可以用和谐的办法解决利益分配中的不均衡问题,以维护和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平衡。河南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 河南省老区的发展相对迟缓,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短板"。社会平衡机制承担社会利益协调的功能,它可以用和谐的办法解决利益分配中的不均衡问题,以维护和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平衡。河南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立社会平衡机制,采取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加强老区职业培训、开发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等举措,用和谐的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河南省老区建设 社会平衡机制 和谐手段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的社会平衡进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宇华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3期58-61,共4页
本文从社会态度内化状况、社会意识形成过程、社会角色特征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的社会平衡进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社会平衡应负的责任。
关键词 大学生 个性心理 社会平衡 社会态度 社会意识 社会角色特征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利益表达畅通才能保障社会平衡
17
作者 任孟山 《新西部》 2006年第11期58-58,共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图景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是在两年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刚刚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成为惟一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也由此进入实际操作的层面。胡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图景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是在两年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刚刚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成为惟一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也由此进入实际操作的层面。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构建和谐社会比作"新的伟大长征"。既然是新的长征,前行的路上自然免不了新的挫折、新的困难、甚至新的失败。专家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意味着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人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这样一个过程,必然涉及许多体制和政策上的重大变革,而每一次变革的成败,都将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还是套用那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和谐社会承载着中国老百姓新的期待,为了这个期待,我们也许还有一段相当艰难的路要走。那么,我们准备好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表达渠道 社会平衡 保障 才能 利益分化 中国社会 群体利益 垄断行业
下载PDF
所得税和社会平衡
18
作者 郑士贵 《管理观察》 1995年第12期3-3,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平衡 所得税 纳税人 计算公式 社会平等 所得税率 条件
下载PDF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为全省经济社会平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9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15年第2期1-1,共1页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重任在肩,奋勇前行。回首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服务大局成效明显的一年,是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的一年,是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一年,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重任在肩,奋勇前行。回首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服务大局成效明显的一年,是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的一年,是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一年,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展望2015年,国土资源工作肩负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平衡 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工作 支撑 健康 国土资源部 行业管理 省政府
下载PDF
关于促进我市社会平衡发展提高城市“温和度”的建议——刘红光常委代表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宗教界的发言
20
作者 刘红光 《天津政协公报》 2015年第8期16-16,共1页
一、搭建有效的就业供需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温和度"要实施校企合作对接,视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尽快减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引导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突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缓解"就业难&... 一、搭建有效的就业供需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温和度"要实施校企合作对接,视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尽快减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引导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突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缓解"就业难"与"招工难"相交的难题。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支持利用现有科技园、工业园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多渠道、多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二、逐年扩大社保缴费人群,提升城市"温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就业毕业生 社会所需人才 医药卫生界 社保缴费 孵化基地 社会平衡 基层卫生机构 医疗机构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