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基于系统GMM与门槛模型的检验
1
作者 胡联升 郗永勤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增长型和环保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段异质性和非线性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时段差异。... 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增长型和环保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段异质性和非线性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时段差异。2011—2019年时段的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降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作用较2004—2010年时段大。增长型竞争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其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减弱。环保型竞争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经济增长压力单一门槛效应,但随着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效应并未随着经济增长压力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弱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增长型竞争 环保型竞争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双目标竞争能否降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
2
作者 胡联升 郗永勤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2-102,共11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长型竞争、环保型竞争以及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双目... 利用中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长型竞争、环保型竞争以及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双目标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区域和时段异质性,相比于西部,东、中部区域的双目标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降低效应更大,2011-2019年时段的双目标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作用较2004-2010年时段大。为此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来鼓励规范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开展适度的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增长型竞争 环保型竞争 地方政府竞争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蔡晶晶 吴希 《台湾农业探索》 2018年第2期9-17,共9页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将乡村旅游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及其所采取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并定性评价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脆...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将乡村旅游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及其所采取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并定性评价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脆弱性。结果认为:(1)乡村旅游改变了北溪村传统的生计方式,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改善,但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2)旅游资源控制权的丧失使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暴露于旅游业固有的周期波动性所产生的外部冲击,农户生计脆弱性上升;(3)旅游对农户生计的胁迫大于机遇,适应能力差异驱动农户生计结构异质化。乡村旅游对农户影响作用的发生有赖于农户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扶持措施增强农户对旅游扰动的适应力,降低农户生计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农户适应力 生计资本与策略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旅游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以三江源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 《地下水》 2012年第2期210-211,215,共3页
以三江源为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三者耦合的模型,运用生态旅游双向责任制度,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向全面剖析三江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结果表明,曲麻莱县、称多县和玛多县为极度脆弱区域,应重点保护,囊谦县和玉树县具有发展... 以三江源为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三者耦合的模型,运用生态旅游双向责任制度,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向全面剖析三江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结果表明,曲麻莱县、称多县和玛多县为极度脆弱区域,应重点保护,囊谦县和玉树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达到既保护生态,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生态旅游
下载PDF
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琦 徐源 《科技与管理》 2019年第1期21-26,32,共7页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海洋渔业依赖度、海洋渔业产值和渔民生活幸福感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因素;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开发强度、海洋环境治理效率及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度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中层间接因素;海洋气候变化、生产空间压缩、海洋渔业管理效率及水产科技水平是4个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ISM模型 递阶结构
下载PDF
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黄德春 张长征 +1 位作者 Upmanu Lall 徐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5,共7页
社会系统脆弱性是社会系统稳定风险敏感性的条件,社会系统越脆弱,社会稳定风险就越大。本文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社会敏感性和社会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并依据社会系统稳定... 社会系统脆弱性是社会系统稳定风险敏感性的条件,社会系统越脆弱,社会稳定风险就越大。本文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社会敏感性和社会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并依据社会系统稳定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响应,构建了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峡工程建设———万州地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结果表明:1999-2011年万州社会系统脆弱性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万州社会系统风险呈现"增—减—增"的变化、社会系统应对能力不断提升,表明万州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下降不是来自其社会系统风险的下降,而是来自万州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的提高;万州社会系统应对能力提升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舆情等因素的改善。因此,建议将社会系统能力建设纳入社会稳定评估范围、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建设地区经济发展、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等,防范和化解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系统脆弱化和社会稳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水利工程 社会系统脆弱性 社会稳定风险 社会应对能力
下载PDF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9
7
作者 温晓金 杨新军 王子侨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12,共14页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较粗、目标过于含糊的问题,以秦岭山地的商洛市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置不同适应目标,构建包括32个指标42项数据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柞水县的脆弱性程度较低,洛南县脆弱性程度最高;在1997-2013年间,脆弱性低值样本随时间变化有所升高,高值样本于2003-2008年间达到峰值;全市域脆弱性空间差异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2013年差异达到最小,区域差距有所缓和。在多适应目标下,商州区在重点开发导向下脆弱性最低,而柞水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更适于限制开发导向,不同适应目标导向会对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较高时空精度上探讨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指引,采用的多适应目标情景设置可以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评价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 主体功能区
原文传递
Geographical Impac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s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Evidence from Qi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8
作者 REN Guoping LIU Liming +3 位作者 LI Hongqing SUN Qian YIN Gang WAN Beiq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6期849-868,共20页
Vulnerability research is the core issue and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ce.Vulnerability and its evaluation framework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rural social-ecosystem studies.This... Vulnerability research is the core issue and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ce.Vulnerability and its evaluation framework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rural social-ecosystem studie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input-output’efficiency theory and constructed the‘SEE-PSR’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 in the rural area in Qi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The DEA models,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geographical detector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and its geographical impact mechanism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s,in 184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is area.The res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oints.(1)The results of the‘input-output’efficiency model of the EW-DEA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aggregation crossover was mo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for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ocial-ecosystems in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decline from east to west,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vulnerability of 0.583,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social systems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straining the decrease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ocial-ecosystems in the region.(2)The distances from the center of Shanghai City,from Dianshan Lake,from the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and from the water area were the four dominant geograph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ocial-ecosystem in this region.The geographical impacts exhibit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s of systemic structure,the substitution of typological attribut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level.(3)The geographical factors coupling the impact types of the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 were divided spatially into 10 types.The geographic multi-factor coupling impact types were dominant,which presented multi-cyclic spatial patterns and were dominated by the central multi-factor which was surrounded by the single factor types on both sid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some feasible way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proposed,which drew on the experiences of integrated territory consolidation to remedi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rur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rural spatial reconstruction,reg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regions characterized by conflict in the‘strict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efficiency geographical factors geographical impact mode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ingpu Distri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