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几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访谈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继焦 刘仕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中国各级政府官员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况下,张继焦教授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创新性地提出了"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这样一对新的概... 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中国各级政府官员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况下,张继焦教授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创新性地提出了"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这样一对新的概念,用于分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此为近年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术亮点之一。通过这个专访,我们试图了解张教授提出这对概念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思考过程等,最后,一起探讨了"桥式社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伞式社会 蜂窝式社会 桥式社会
下载PDF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被引量:66
2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1,共8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和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但是,通过对"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式之一是:尽管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但是,在属地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依然是原有的"庇护"与"被庇护"伞式关系。在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庇护伞状结构下,当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伞式社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式社会 伞式关系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资源配置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府角色变迁 被引量:4
3
作者 成锡军 任晓敏 斯满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政府角色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和关键条件;要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重新界定政府的经济行为目标和政府的具体角色扮演模式,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原有政府角... 政府角色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和关键条件;要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重新界定政府的经济行为目标和政府的具体角色扮演模式,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原有政府角色进行现代化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角色变迁 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现代化 核心内容 当代中国 关键条件 角色扮演 行为目标 重新界定 政府角色 内在规律 政治发展 塑造
下载PDF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继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到李培林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不但标志着"结构—功能论"正在从古典研究范式发展成为新古典研究范式,而且导致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范式出现了重大转变。通过观察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与思考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两个新概念,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范式。人类学民族学正在形成的新型研究范式——"社会结构转型",既有本土特色又与西方学术接轨,有利于更好地叙述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学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中国学者应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研究范式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原文传递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五轮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继焦教授访谈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继焦 杨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7-94,共8页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近160年间,中国经历了五轮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五轮转型。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线:之前的89年时间里,发生了第一、第二轮的两个轮次转型;之后的68年时间里,发生...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近160年间,中国经历了五轮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五轮转型。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线:之前的89年时间里,发生了第一、第二轮的两个轮次转型;之后的68年时间里,发生了第三、第四的两个轮次转型;第五轮的转型正在进行之中。我们的初步结论为,中国的五轮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互补和递进的,这离不开"结构遗产"的作用;中国的五轮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是以政府为主,由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中国的五轮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积极引领全球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工业化 市场化 城市化 长时段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国农耕经济变革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与演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运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5-91,共7页
中国农耕经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与血缘家族结合和平衡 ,产生了超稳定的乡土社会结构 ,唯有打破这种结合与平衡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土社会结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 ,从推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开始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 中国农耕经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与血缘家族结合和平衡 ,产生了超稳定的乡土社会结构 ,唯有打破这种结合与平衡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土社会结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 ,从推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开始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 ,乡村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大发展 ,小城镇不断崛起 ,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冲击和改造农耕经济 ,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开始松动 ,业缘关系长足发展 ,乡土社会结构的转型进入初级阶段 ,并产生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农耕经济 社会结构转型 非农产业 血缘与地缘 中国工业化 差序格局 乡村工业 社会分层 小城镇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忠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国民理想人格 塑造机制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懿德 肖龙航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48-51,共4页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主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现代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共同体社会相比给个人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制度变迁 个人 社会 发展
下载PDF
政治系统调适与执政党——基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商红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含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对我国而言,社会结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国家与政治社会关系模式向国家与经济社会关系模式转换。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系统必须相应进行调适,其核心问... 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含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对我国而言,社会结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国家与政治社会关系模式向国家与经济社会关系模式转换。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系统必须相应进行调适,其核心问题是处于政治系统核心地位的执政党在新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实现执政方式的改变;培育和增强社会与政治系统的“边界”的功能,发展界于社会与政治系统之间的组织体;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家化为政治系统调适的突破口;进一步调整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建立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咨询机关的体制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系统 执政党 社会结构转型 政治系统模型 政治系统调适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谭桔华 《湖湘论坛》 2011年第3期90-94,共5页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阶段,社会管理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模式,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管理 管理创新
下载PDF
中国农耕经济变革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与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运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乡土社会 社会结构转型 农耕经济 社会结构变迁 非农产业 血缘与地缘 差序格局 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分层 乡村工业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与实证——对一个师承性学派研究成果的谱系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臧得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1,共6页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和社会巨变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硕。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研究员及其培养的博士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博士论文和专著)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师承性学派——社会结构转型学派。这个学派以"...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和社会巨变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硕。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研究员及其培养的博士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博士论文和专著)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师承性学派——社会结构转型学派。这个学派以"社会结构转型作为资源配置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专注于对"非正式制度"、"关系性社会结构"等问题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拓展,对于推动社会学把社会结构作为研究的核心、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及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社会建设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师承性学派 社会结构转型学派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回应型法治秩序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威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9-25,共7页
古代中国的国家形式在起源之初倾向于专制型的运行机制,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建国后,以高度集中的政治构架为依托,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形成了"单极权力格局"的社... 古代中国的国家形式在起源之初倾向于专制型的运行机制,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建国后,以高度集中的政治构架为依托,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形成了"单极权力格局"的社会。这种单位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延续。社会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法是一种压制型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极权力格局逐渐瓦解,形成不同的阶层,社会结构呈现出橄榄型,与这种以中间阶层为主体、多元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法治秩序是一种回应型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中间阶层 压制型法 回应型法
下载PDF
社区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慧颖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社区制度 制度变迁 中国 社会结构转型 单位社区 公民社区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问题因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3,共7页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同社会转型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依据这一认识,文章从国外学者对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问题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入手,概括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产生社会问题的影...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同社会转型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依据这一认识,文章从国外学者对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问题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入手,概括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产生社会问题的影响;并指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总体特征、基本类型和大体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转型 因果分析 基本类型 转型社会 社会变迁 总体特征 结构变动 文化冲突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府经济行为变迁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 萍 王忠武 《理论与现代化》 2001年第1期64-67,共4页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对于政府经济行为提出了适度、规范、高效和廉价诸方面的重大而迫切的变迁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推进政府经济行为变迁的基本内容和对策是进行政府经济行为主体创新、政府经济行为客体创...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对于政府经济行为提出了适度、规范、高效和廉价诸方面的重大而迫切的变迁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推进政府经济行为变迁的基本内容和对策是进行政府经济行为主体创新、政府经济行为客体创新、政府经济行为手段创新和政府经济行为环境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经济行为 当代中国 行政 变迁 基本内容 客体 主体 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条件 要求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昕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生态安全体系 构建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突发事件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0-83,共4页
社会结构转型与突发事件翟进(一)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先发现代化国家大都以渐进性结构变迁为基本特征,是一种内生式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国家则是在先进国家的压力下被迫开始其现代化历程,其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结构转型与突发事件翟进(一)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先发现代化国家大都以渐进性结构变迁为基本特征,是一种内生式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国家则是在先进国家的压力下被迫开始其现代化历程,其社会结构的变迁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化在给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社会结构转型 现代化进程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社会变迁 生活型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劳动合同 结构分化
下载PDF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运行机制创新——基于社会结构转型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淼 李传耀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8-42,共5页
社会结构与公民科学素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本质联系。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转变,对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必须认清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创新,从而调... 社会结构与公民科学素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本质联系。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转变,对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必须认清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创新,从而调动社会结构中的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质建设 运行机制 社会结构转型
下载PDF
“微观权力”结构调整:新《劳动法》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宫经理 高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通过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这种"微观权力"关系的调整,为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搭建更为扁平化的"微观权力"架构。同时,由于权力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各种利益相关者为保值或增值自身利益而... 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通过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这种"微观权力"关系的调整,为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搭建更为扁平化的"微观权力"架构。同时,由于权力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各种利益相关者为保值或增值自身利益而加入这个利益博弈格局,从而使新《劳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预期目标和效益。因此,通过对新《劳动法》可能的正、负价值的认知与解读,可以为人们趋利避害地利用它实质性地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劳动法》 “微观权力”结构 社会结构转型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