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景汉社会调查思想与实践研究
1
作者 阎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动荡,试图以社会调查这个“新工具”,为中国的社会改造和现代化“开路”的激情与决心,为社会调查本土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分析李景汉对于调查技术背后的人文环境、调查与社会改造以及救国救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对其工作的贡献、意义,以及在调查技术和伦理方面的某些局限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李景汉 社会调查 定县调查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社会调查实践课建设探索与思考
2
作者 王建兵 王春荣 +2 位作者 贾建丽 卜庆伟 于彩虹 《科教文汇》 2024年第7期99-102,共4页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更好地结合大学生实践课与专业课,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社会调查实践课。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调查主要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和实践脱轨、学生缺乏自主教育、考核指标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更好地结合大学生实践课与专业课,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社会调查实践课。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调查主要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和实践脱轨、学生缺乏自主教育、考核指标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包括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教师引导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融合在内的教学建设方法,以期强化学生对环境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度,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国家输出更多的环保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 探索与思考
下载PDF
我国大型社会调查的经验与反思
3
作者 杨标致 李炜 《调研世界》 2024年第5期3-11,共9页
大型社会调查既为社会变迁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又为教学、科研和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1世纪以来,大型社会调查在抽样技术、管理模式、访问执行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为数据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库。本文... 大型社会调查既为社会变迁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又为教学、科研和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1世纪以来,大型社会调查在抽样技术、管理模式、访问执行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为数据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库。本文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从测量的视角进行反思,以跨情境效度、概念规范性、比照权威统计为切入点,以典型概念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为例子,从调查方法层面总结调查研究如何推动社会议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测量 跨情境效度 数据标准化 权威统计对标
下载PDF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以《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为例
4
作者 陈慧敏 王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029-0032,共4页
高校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教师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为例,从科学合理构建课程顶层设计、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 高校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教师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为例,从科学合理构建课程顶层设计、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课后总结实现教学升华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分析,以期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课程评价
下载PDF
“乡村地理+社会服务”教学模式在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植子伦 卢远 汤传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是一门聚焦乡村地理与乡村振兴,以“乡村地理+社会服务”为教学模式的社会实践课程。本文以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的意蕴、结构、实施等方面探究基于“乡村地理+社会服务”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具有思...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是一门聚焦乡村地理与乡村振兴,以“乡村地理+社会服务”为教学模式的社会实践课程。本文以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的意蕴、结构、实施等方面探究基于“乡村地理+社会服务”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具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设计与乡村发展契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训有效衔接等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分析乡村地域系统的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理+社会服务”教学模式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 乡村振兴 社会服务
下载PDF
高中地理实践作业设计方法探究 ——以社会调查“巴蜀中学校园三废处理调查”实践作业为例
6
作者 甘宇华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11期1-3,共3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中的地理社会调查以其真实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巴蜀中学校园三废处理调查”作业...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中的地理社会调查以其真实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巴蜀中学校园三废处理调查”作业,重点讨论地理社会调查作业如何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社会调查 作业设计
下载PDF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背景下管理学专业的社会调查研究教学改革初探
7
作者 黄光于 《科教文汇》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中国管理学界实践转型,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因此提升管理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势在必行。该文从中国管理实践转型需要出发,探究了社会调查研究在管理学专业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课程思政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 中国管理学界实践转型,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因此提升管理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势在必行。该文从中国管理实践转型需要出发,探究了社会调查研究在管理学专业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课程思政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质性调研与调查数据相结合、传统定量方法与数据算法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五种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从调研对象、教材优化、课堂培养、技术应用、考核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调查研究教学革新路径,以期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具备自主调查研究能力的管理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 社会调查研究 功能定位 教学模式 路径创新
下载PDF
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农民群体形象与苏区土地政策探索
8
作者 路子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进行了精准描绘和分析,为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打下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苏区土地革命政策有两大争议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富农。二是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两大问题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持续进行社会调查,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最终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寻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调查 农民群体形象 苏区土地政策
下载PDF
社会互动对城乡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林晶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0期44-51,共8页
基于CGSS2021数据,运用Ologit模型、OLS模型和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互动对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互动对居民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情景互动渠道产生,其次是内生互动。并且,情景互... 基于CGSS2021数据,运用Ologit模型、OLS模型和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互动对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互动对居民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情景互动渠道产生,其次是内生互动。并且,情景互动对城市和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内生互动对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对现有关于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做出补充,并利用环境知识进行机制检验,分析城乡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程度。基于实证研究建议,充分发挥社会互动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注重城乡地区的差异性,并利用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手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亲环境行为 环境知识 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社会调查观及新时代价值
10
作者 朱前星 饶诗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34-141,共8页
毛泽东向来重视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其中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与才溪乡调查集中体现其社会调查的实践轨迹,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社会调查观。在这一时... 毛泽东向来重视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其中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与才溪乡调查集中体现其社会调查的实践轨迹,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社会调查观。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社会调查观作为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调查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社会调查的根本途径是贯彻群众路线;社会调查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是社会调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社会调查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探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社会调查观,不仅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制度化、有助于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观体系,还可以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时期 毛泽东 社会调查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教学中的社会调查与遗产再认识——以福州大学SRTP项目与毕业设计为例
11
作者 王琼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226-227,共2页
通过SRTP项目与毕业设计中的社会调查环节,以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与历史文化名村城村为研究对象,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在文化遗产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问题,如公众参与、保护模式、主体参与等等,增强学... 通过SRTP项目与毕业设计中的社会调查环节,以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与历史文化名村城村为研究对象,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在文化遗产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问题,如公众参与、保护模式、主体参与等等,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文化遗产保护的设计课程思考如何解决其中的某些社会问题,避免单纯从文化遗产本体出发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社会调查 保护 三坊七巷 城村
下载PDF
必须创建中国特色社会调查学——兼与风笑天教授商榷 被引量:2
12
作者 水延凯 鲁长安 《云梦学刊》 2017年第4期87-92,共6页
立足于中国社会调查历史,西方和部分中国社会学者关于"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方法"的定义、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及其分类和表述等,值得商榷。社会调查是一种方法,但研究社会调查的学问——社会调查学,则是社会科学... 立足于中国社会调查历史,西方和部分中国社会学者关于"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方法"的定义、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及其分类和表述等,值得商榷。社会调查是一种方法,但研究社会调查的学问——社会调查学,则是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引进,对推动中国社会调查从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它的一些不科学、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也在泛滥,甚至在社会调查某些领域出现了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创建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调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调查
下载PDF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康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
新刑诉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但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该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也未能发挥进一步细化的作用。应当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制度范围内,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明确... 新刑诉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但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该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也未能发挥进一步细化的作用。应当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制度范围内,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主体,以及社会调查人员的选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主体 社会调查人员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定位分析
14
作者 徐睿 曾友祥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3年第3期31-41,14,共12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是否属于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且“具备法定证据形式”是关键之所在。从实质侧面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已具备关联性、客观性及真实性,且能够证明案件的量刑事实,已然具备证据之实;从形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是否属于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且“具备法定证据形式”是关键之所在。从实质侧面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已具备关联性、客观性及真实性,且能够证明案件的量刑事实,已然具备证据之实;从形式侧面看,基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自身特殊性,应与现有法定证据种类予以区分,实践和理论上业已形成作为独立证据的良性场域,增设“社会调查报告”这一证据种类成为立法可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不应再仅作为参考适用,应于立法层面明确其证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报告 证据定位
下载PDF
大型乡村社会调查实践的课程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15
作者 黄哲 杜斐烨 吕江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9期58-6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将大型乡村社会调查设置为财经类高校学生全员参与的通识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大型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开展课题研究,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将大型乡村社会调查设置为财经类高校学生全员参与的通识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大型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开展课题研究,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大型乡村社会调查实践应明确价值观、能力和素质等目标,基于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完整实施社会调查中准备、调查、分析、汇报阶段的实践教学流程,以此达到培养“新农”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调查 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民事诉讼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16
作者 刘鹏飞 《财经法学》 2016年第1期90-99,共10页
近年来,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立法却未对这种特殊的诉讼资料加以规定。通过分析其基本属性和证明方式的手段,可以得出社会调查报告具有相关性和证明力的结论,因此主张将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使用... 近年来,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立法却未对这种特殊的诉讼资料加以规定。通过分析其基本属性和证明方式的手段,可以得出社会调查报告具有相关性和证明力的结论,因此主张将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使用;社会调查报告的特性迥异于传统的书证和证人证言,宜将其归入科学证据范畴,作为一类特殊的证据类型与鉴定意见并立。实践中,社会调查多由当事人自主进行,社会调查报告作为一种诉讼资料同样应受辩论主义约束。在制度构建方面,应赋予社会调查员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地位以使其出庭参与诉讼,同时引入多伯特规则作为判断标准以完善社会调查制度,并借助专家辅助人制度对社会调查报告进行质证分析,由法官居中审查社会调查报告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制度
下载PDF
于社会调查的高校法学实践教育改革目标与策略研究
17
作者 周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27-29,35,共4页
社会调查和高校法学育人目标具有较高契合性,亦是法学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于社会调查的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能够加强学生思辨及实践能力,培育高素养法律人才。在高校法学实践教育中引进社会调查,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作用,健全配套课程... 社会调查和高校法学育人目标具有较高契合性,亦是法学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于社会调查的高校法学实践教育,能够加强学生思辨及实践能力,培育高素养法律人才。在高校法学实践教育中引进社会调查,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作用,健全配套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社会调查过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高校 法学实践教育 改革目标
下载PDF
族际和谐倾向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边疆民族地区居民的社会调查
18
作者 滕飞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族际和谐倾向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是边疆民族地区居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成果,同时也是边疆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风向标与指示板。应用随机抽取的中国边疆民族地区877份居民调查数据,进行族际和谐倾向与各... 族际和谐倾向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是边疆民族地区居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成果,同时也是边疆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风向标与指示板。应用随机抽取的中国边疆民族地区877份居民调查数据,进行族际和谐倾向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的研究,重点探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族际互嵌年限与族际和谐倾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女性居民表现出更高的以价值观驱动的族际和谐倾向,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族际互嵌年限三个要素则对边疆民族地区居民的族际和谐倾向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并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族际互嵌年限对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水平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族际和谐倾向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上述研究结论提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居民的民族大团结倾向,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并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人民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和谐 交往交流交融 边疆民族地区居民 社会调查
下载PDF
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及当代启示
19
作者 李慧 宋艺娜 周心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善于深入调查研究是韦拔群革命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有: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和启发民众革命觉悟;用山歌控诉剥削阶级罪行和诉说民众疾苦;以办班的方式培养基层干部的社会调查能力;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将... 善于深入调查研究是韦拔群革命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韦拔群社会调查活动的特点有: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和启发民众革命觉悟;用山歌控诉剥削阶级罪行和诉说民众疾苦;以办班的方式培养基层干部的社会调查能力;重视对敌情的调查了解;将社会调查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韦拔群重视社会调查和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拔群 社会调查 原因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