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秦程现 孟宪超 +1 位作者 吕冬明 亓英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对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剖析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从...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对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剖析了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从制定“四级联动”机制、设计开发“四层模块”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多维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成立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等四个维度着力,推进高职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性教育 社会适应性教育体系
下载PDF
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研究
2
作者 王锐 徐丽 +1 位作者 杨笑梅 董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究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中青年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信息,采用疾病心理... 目的探究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中青年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信息,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中青年鼻咽癌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评分为(44.39±10.42)分,根据评分划分组别,较差组35例,良好组8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症状数目、疾病分期、放疗次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接受度、症状负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年龄≥4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症状数≥2个、疾病分期Ⅲ期及以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低水平、疾病接受度低水平、症状负担中高水平(均P<0.05)。结论中青年鼻咽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患者自身、疾病、社会心理3个方面,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加强护理宣教及症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青年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达成社会适应目标的理论分析
3
作者 滕海颖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6日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是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根据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6日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是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根据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校体育课程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应该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达成高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对策。这些对策可能包括:①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等社会交往能力;②组织体育活动,提供学生与社会互动的机会,如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体育项目;③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社会适应目标。这些对策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丰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校体育课程 社会适应 对策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4
作者 胡书芝 雷遥遥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1期54-66,共13页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聚焦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忽视了作为技术使用主体的老年人的“能动性”。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数据,参考相关经典理论,发现相比...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聚焦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忽视了作为技术使用主体的老年人的“能动性”。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数据,参考相关经典理论,发现相比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高,其社会适应水平也越高。此外,在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适应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社会参与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因此,实现积极老龄化不仅需要鼓励老年人主动触网,促进老年人的数字融入、消除数字鸿沟,还要利用互联网不断增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适应 社会参与 社会隔离 数字融入 乐龄科技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适应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
5
作者 陈永涌 徐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HL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总体是中等偏上的,并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t=-4.863,P<0.001);②社会适应水平随时间发展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0.185(SE=0.052,P<0.01);③性别(t=-2.631,P<0.01)和民族(t=-2.516,P<0.05)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会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纵向研究 多层线性模型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走不下“高台”:大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困境的社会空间理论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克 王玉香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理论,探讨大学生就业时的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并通过“空间-行动者-秩序”的分析框架解析当前青年学子就业时的社会适应困境。长期实行的统包统分制度形成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期待,将学历、身份和工作、...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理论,探讨大学生就业时的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并通过“空间-行动者-秩序”的分析框架解析当前青年学子就业时的社会适应困境。长期实行的统包统分制度形成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期待,将学历、身份和工作、前途简单等同起来;现有的教育制度、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错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二者的交汇产生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继而认为学历是自己“下不来的高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困境需要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调整,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理想和现实的张力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厘清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困境,有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践和政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社会适应 孔乙己文学 社会空间理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劳动工具属性的生成逻辑与社会适应
7
作者 杨述明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一切关系归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活动归源于劳动创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具体化为人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立统一、迭代演化,演绎出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一切关系归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活动归源于劳动创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具体化为人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立统一、迭代演化,演绎出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形态,劳动工具于其中凝练为“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和“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生产工具本质上是人的外化功能体,是吸收人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这一“生产器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其基本功能形态由“使能技术”转变为“替人技术”,并演化为“类人技术”。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的新型劳动工具。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使能技术”的农业社会、“替人技术”的工业社会和正在出现“类人技术”的智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工具 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适应
下载PDF
OBE教育理念下南拳教学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林天孩 权黎明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章基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运用OBE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干预。结合制定运动处方、线下示范讲解、分组演练及比赛等教学方法,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历时3个月,对OBE教育理念下南拳教学培养大学生... 文章基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运用OBE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干预。结合制定运动处方、线下示范讲解、分组演练及比赛等教学方法,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共历时3个月,对OBE教育理念下南拳教学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南拳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人际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道德规范约束力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南拳教学 社会适应
下载PDF
社交媒介赋能健身运动: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研究
9
作者 方舒 卢兴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70-74,91,共6页
目的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探讨健身运动促进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路径,以及社交媒体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的研究视角,对随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分... 目的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探讨健身运动促进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路径,以及社交媒体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的研究视角,对随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社交媒介嵌入健身运动,促进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路径。结果在随迁老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健身运动通过社交媒介使用对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社会网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交媒介使用在其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 研究从运动趣缘群体、代际情感纽带、社区实践增能、数字身份认同4个维度,提出随迁老人主动适应社会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老人 社交媒介使用 社会适应 社会嵌入理论
下载PDF
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10
作者 李尚 李宇卫 李赛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464-468,共5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昭通市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搬迁群众不仅摆脱了绝对贫困,而且他们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在逐步适应,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适应过程中移民也面临着一...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昭通市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搬迁群众不仅摆脱了绝对贫困,而且他们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在逐步适应,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适应过程中移民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本文主要对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情况进行研究,理清目前移民在适应过程中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移民适应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适应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理工类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研究
11
作者 喻小龙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理工类毕业生面对陌生的现实社会环境,需要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积极投身社会、奉献社会。鉴于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际交流能力相对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还需加强的现状,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理工类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提... 理工类毕业生面对陌生的现实社会环境,需要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积极投身社会、奉献社会。鉴于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际交流能力相对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还需加强的现状,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理工类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价值研究和有效实施路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了较新的认识。通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积极心理学知识培育;培育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构建积极组织系统,获取亲社会的力量源泉;理性面对挫折,增强心理弹性幅度;合理对待网络事件,保持理性认知和正确的处事能力,不断提升理工类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理工类毕业生 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张凤芳 蔡小珍 刘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首次化疗入院当天)、干预后(末次化疗出院当天)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社会适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RNS模式 乳腺癌 化疗 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PDF
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13
作者 李紫钰 李园园 解缤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454-467,共14页
目的:探究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弹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一步了解心理弹性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旨在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入校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一步把握学生心理弹性,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及心理疏... 目的:探究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弹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一步了解心理弹性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旨在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入校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一步把握学生心理弹性,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及心理疏导,降低不幸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在2022年2月选取西安各高校大一年级学生423名,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适应性量表进行线上心理测量,运用描述、差异性、相关、中介效应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体育锻炼程度和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261, p < 0.01),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 = 0.204, p < 0.01);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弹性总分显著正相关(r = 0.460, p < 0.01)。心理弹性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三个维度均在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体育锻炼水平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优秀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强。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一年级学生 体育锻炼 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危险因素
14
作者 柴树伟 黄书丽 +2 位作者 魏明杰 付军美 刘媛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社会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学习...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社会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学习适应性、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量表等对患儿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返学习社会适应性评分与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PNS社会适应性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PNS患儿重返学习适应性总分为(56.71±9.32)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38.65±7.48)分;心理弹性总分为(47.92±8.7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返学习适应性评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年龄、病程、父母文化程度均是影响PNS患儿重返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NS患儿社会适应性水平较低,与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患儿年龄、病程、父母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社会适应性现状 危险因素 创伤后成长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测评工具研究述评
15
作者 胡锦秀 李泽英 吴荔红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当前使用较多、较为广泛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测评工具,从研究概况、研究结构、适用对象和测评方式等方面介绍已有测评工具的发展特征。结果发现:当前国...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当前使用较多、较为广泛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测评工具,从研究概况、研究结构、适用对象和测评方式等方面介绍已有测评工具的发展特征。结果发现:当前国内自编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测评工具数量较少,主要是引进和改编国外测评工具;已有测评工具数量较少,其时效性有待考察;未凸显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幼儿群体自身的独特性;缺少适用于幼儿自评和过程性测评工具。对此,本研究得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注重结合本土文化和时代特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征,把握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优化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社会适应能力 述评
下载PDF
数字社交赋能老年群体社会适应机理研究:孤独感应对视角
16
作者 孙乃娟 黄佳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1期27-37,共11页
从孤独感应对视角出发,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依恋理论,探究数字社交软件使用对老年群体社会适应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情感孤独对老年群体数字社交软件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孤独的影响不显著;调节应对在孤独感对数字社交软... 从孤独感应对视角出发,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依恋理论,探究数字社交软件使用对老年群体社会适应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情感孤独对老年群体数字社交软件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孤独的影响不显著;调节应对在孤独感对数字社交软件使用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社交软件使用意愿正向影响老年群体的主观社会适应感。为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提升老年群体社会适应感,应从信息服务方面适度提高老年群体网络涉入度、从社会服务方面提高老年群体的网络素养水平、从企业服务方面细分老年群体以满足老年群体差异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数字社交 社会适应 网络素养 老年群体
下载PDF
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许建明 吕良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9,共12页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在对内生偏误进行有效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改善效用具有性别、年龄和居住方式差异;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并建立稳定持续的增长模式、强化社会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精准施策、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对适应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适应力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18
作者 施岑娟 孙岳 +1 位作者 赵维 王园园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究应对适应能力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适应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版应对适应量... 目的探究应对适应能力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适应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版应对适应量表以及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对适应能力(32.66±4.98)分、疾病不确定感(83.06±6.64)分、社会适应力(87.70±7.83)分。应对适应能力、社会适应力分别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381、-0.459,P<0.05),应对适应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呈正相关(r=0.579,P<0.05)。Bootstrap中介效应验证结果显示,应对适应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适应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5.80%。结论疾病不确定感可直接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社会适应力,也可以通过调节应对适应能力间接影响社会适应力。护理人员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以应对适应能力作为切入点,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适应能力 肝硬化 失代偿期 疾病不确定感 社会适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听障中学生社会适应现状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19
作者 洪明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对广东省5所特殊教育学校抽样调查发现,听障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受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期望水平、沟通能力和重要他人的支持等因素影响。他们生涯适应能力总体上偏低,人际适应能力有待改善,自我调适能力较弱。他们情绪调节方式多... 对广东省5所特殊教育学校抽样调查发现,听障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受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期望水平、沟通能力和重要他人的支持等因素影响。他们生涯适应能力总体上偏低,人际适应能力有待改善,自我调适能力较弱。他们情绪调节方式多样、情绪调节效果较好。他们对“朋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听障初中生可能已经将“人品”作为“朋友”的基础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现状 影响因素 听障中学生 主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