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1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原文传递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社会-生态系统时空耦合及模拟预测
2
作者 油畅 渠鸿娇 郭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5-2760,共16页
社会-生态系统(SES)耦合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这一关系中,探究社会-生态系统间的时空耦合,可以促进社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可持... 社会-生态系统(SES)耦合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这一关系中,探究社会-生态系统间的时空耦合,可以促进社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缺。赣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属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典型的生态区域,包涵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各要素。以赣州市为例,分析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的演变规律,旨在深入了解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中存在着系统间的耦合逻辑。主要体现在社会系统与资源系统的耦合、资源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三个方面。(2)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在赣州市的中西部和东北部较高,在南部较低。中西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呈现中、高耦合的格局,西部表现为失调。东南部多呈现低耦合格局。(3)2005—2030年基于SES框架的山、田、湖、治理、社会系统综合评估指数均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水、林、草、行动者系统综合评估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各系统间的耦合格局及其评估指数的模拟预测,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预防和应对生态灾害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时空耦合 GM预测
下载PDF
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3
作者 黄娇 陈海 +1 位作者 王佳宇 白晓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根据恢复力测度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元(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及三元(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从区域层面揭示其2000—20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进一步探究二元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变化的数量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陕西省社会、经济恢复力增长显著,生态恢复力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由0.303上升至0.779。(2)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南高北低的协调发展差异减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子系统形成中部低南北高的协调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二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在数量及空间上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有较大的正向关联性,以高-高、低-低类型评价单元在省域北部、中部的集中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协调发展 双变量相关性 陕西省
下载PDF
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4
作者 李福柱 贾苗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但未表现出显著增长态势;2006—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中度协调,三大海洋经济圈耦合协调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海洋专业专科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和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等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下载PDF
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转型测度——以三峡典型库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3 位作者 黄孟勤 陈爽 张冰 曾晨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4-289,共16页
三峡库区是集农村和山区为一体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系统间的耦合转型有利于推动库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耦合转型研究框架,采用地形位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以库区腹地草堂溪流域为... 三峡库区是集农村和山区为一体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系统间的耦合转型有利于推动库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耦合转型研究框架,采用地形位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以库区腹地草堂溪流域为例,揭示其社会-生态系统转型与否、转型路径的多样性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三峡库区社会-生态系统数量-结构-功能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库区社会-生态系统发生了转型;(2)库区低地形位社会-生态系统表现为由社会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中地形位表现为由生态社会型向生态主导、生态经济为辅转变,高地形位则表现为由生态调节型愈加趋向于生态主导型;(3)农户和政府需求变化是驱动社会-生态系统由传统耕地种植系统向新型经果林种植系统转型的根本因素;(4)研究方法证实对山区具有普适性,构建的研究框架较适合刻画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转型路径,在其他地方也能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转型路径 研究框架 三峡库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力——以陕南地区为例
6
作者 李顺可 杨新军 +2 位作者 石若晗 王菲 陈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1-583,共13页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探究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已有研究受限于系统复杂性,仅聚焦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整体性评...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探究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已有研究受限于系统复杂性,仅聚焦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整体性评价,缺乏对各子系统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的讨论。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脆弱性与应对能力两个维度建立恢复力指标体系,使用TOPSIS模型对陕南地区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衡量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各子系统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南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生态系统脆弱性分别与生态系统应对能力、社会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其他子系统之间主要表现为波动变化的协同关系。(3)与权衡关系相关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地形破碎程度和垃圾处理能力;与协同关系相关的主要贡献因子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地方财政实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垃圾处理能力以及教育发展水平。本研究从权衡与协同关系的问题视角出发解析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可以为秦巴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化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权衡与协同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主题演进与地域实践
7
作者 王晗 张丹妮 +3 位作者 华廷 赵宇豪 王振宇 吴健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499-6513,共15页
社会-生态系统综合了人类社会治理与自然环境利用研究视角,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新途径,是人地系统研究的热点。梳理和归纳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近今态势,总结前沿议题和地域实践,对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社会-生态系统综合了人类社会治理与自然环境利用研究视角,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新途径,是人地系统研究的热点。梳理和归纳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近今态势,总结前沿议题和地域实践,对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发现如下: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整体发文量较少,发展阶段受国际重要研究计划和组织的直接影响;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高校、研究所和政府机构是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力量,核心作者间合作紧密;我国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受资助力度逐年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但在国际相关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和关键作用发挥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研究内容涵盖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社会治理与管理政策等主题,是综合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以脆弱性和韧性研究为起点,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受到诸多人地关系研究工作的启发和推动,Olsson的动态连接分析、Redman的社会模式与过程和生态格局与过程、Ostrom的公共资源治理是目前影响较广的三个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框架。扰沌为解释社会-生态系统快速与慢速交互作用、局部与全球适应性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干扰响应机制、系统自组织过程、学习与适应性治理成为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核心。海岸带、干旱区和城市等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敏感区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最受关注的地域。未来的工作应注重结合我国广泛的地域实践,推动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相关发现为社会-生态系统领域凝炼研究方向和深化科学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 理论研究 地域实践 文献计量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8
作者 王一婷 陈利顶 +2 位作者 李纯 李泞吕 易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64-9575,共12页
作为探索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的关键工具,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框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截至目前,对如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框架解读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还缺乏比较清晰的认识。概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框架,基于文... 作为探索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的关键工具,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框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截至目前,对如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框架解读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还缺乏比较清晰的认识。概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框架,基于文献计量软件和可视化手段系统分析了面向SDGs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SDG1-无贫困”、“SDG2-零饥饿”、“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13-气候行动”和“SDG14-水下生物”是目前研究中关注的热点,涉及了多尺度的农林、淡水、海洋、城乡等典型系统,呈现出跨学科、数据多元化和方法集成化的显著特征;而有关“SDG4-优质教育”、“SDG5-性别平等”、“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10-减少不平等”等目标的研究相对较少;SDGs研究热点与国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多项目标关联关系的研究较少,该领域研究主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分析框架、达标评估、趋势预测和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作用。未来亟需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SDGs关联关系研究;(2)构建因地制宜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框架;(3)SDGs导向的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反馈机制研究;(4)学科融合和数据平台建设。为探索适宜中国SGDs的实现路径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目标 正负反馈 文献计量 交叉学科
下载PDF
宁南脱贫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卫宇曦 刘小鹏 +2 位作者 冯康利 崔云霞 蒋春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揭示宁南脱贫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趋势,探究其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提出降低系统脆弱性,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宁南脱贫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 [目的]揭示宁南脱贫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趋势,探究其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提出降低系统脆弱性,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方法]基于宁南脱贫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力三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体系,借助VSD模型开展宁南脱贫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并地理探测其影响因素。[结果]时序上,脆弱性先降后升,其中暴露度与之一致,敏感性先升后降,适应力不断上升。空间上,脆弱性南升北降且高值区不断向南集中而低值区呈南北分散分布,暴露度南升北降且高值区不断向南集中,敏感性南升北降且始终保持南高北低的态势,适应力南北升降变动较大且高值区趋于收敛。地理探测脆弱性主要受农业产值比重(0.6817)、平均坡度(0.5965)、城市化水平(0.5913)、地方财政性收入(0.5684)和水资源总量(0.5236)的影响。[结论]宁南脱贫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显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同时起主导作用,应注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双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脱贫地区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基于系统GMM与门槛模型的检验
10
作者 胡联升 郗永勤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增长型和环保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段异质性和非线性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时段差异。... 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增长型和环保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段异质性和非线性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时段差异。2011—2019年时段的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降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作用较2004—2010年时段大。增长型竞争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一门槛效应,其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减弱。环保型竞争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经济增长压力单一门槛效应,但随着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效应并未随着经济增长压力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弱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增长型竞争 环保型竞争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门槛效应
下载PDF
青海省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卜诗洁 唐承财 +1 位作者 王群 卓玛措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4期67-76,共10页
从脆弱性和适应性两个层面分别建立旅游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的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探究青海省2000—2021年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1年,青海省旅游地社会... 从脆弱性和适应性两个层面分别建立旅游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的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探究青海省2000—2021年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1年,青海省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经历了低(2000—2002年)—中(2003—2007年)—低(2008年)—中(2009—2015年)—高(2016—2020年)—中(2021年)的发展演变过程,系统恢复力等级变化均与相近年份发生的危机事件相联系;(2)社会和经济子系统脆弱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呈波动下降趋势;除经济子系统在2019—2021年适应性指数下降明显外,其余两个子系统的适应性总体呈上升态势;经济子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的变化幅度相对最大且动荡最为显著;(3)恢复力方面,生态子系统起点高但后劲发展不足,经济子系统受外界干扰影响最为显著,社会子系统发展趋势较为平稳;(4)旅游总人数是影响系统恢复力水平的最大障碍因素,其次是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比、失业率、卫生床位数、围栏草场面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公共财政支出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集对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双目标竞争能否降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
12
作者 胡联升 郗永勤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2-102,共11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长型竞争、环保型竞争以及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双目... 利用中国30个省域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长型竞争、环保型竞争以及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双目标竞争影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区域和时段异质性,相比于西部,东、中部区域的双目标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降低效应更大,2011-2019年时段的双目标竞争对社会-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作用较2004-2010年时段大。为此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来鼓励规范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开展适度的增长型竞争和环保型竞争,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增长型竞争 环保型竞争 地方政府竞争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122
13
作者 孙晶 王俊 杨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71-5381,共11页
目前国内外对脆弱性的论述很多,然而关于恢复力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且困难重重。1973年Holling创造性地将恢复力引入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并将其定义为系统吸收干扰并继续维持其功能、结构、反馈等不发生质变的能力。30多年来这一术... 目前国内外对脆弱性的论述很多,然而关于恢复力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且困难重重。1973年Holling创造性地将恢复力引入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并将其定义为系统吸收干扰并继续维持其功能、结构、反馈等不发生质变的能力。30多年来这一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在大量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然而这些研究对恢复力的不同解释亦造成了大量的混淆,因此需要在统一的理论基础上,根据控制系统变化的属性来构建恢复力的概念并进行应用研究。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分析了恢复力研究的基础理论——适应性循环及扰沌,对其概念及内涵做了进展综述,回顾了恢复力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定量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面临的关键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干扰 恢复力 适应性循环 扰沌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7
14
作者 陈佳 杨新军 +1 位作者 王子侨 张立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5,共12页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机理。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提出实践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脆弱性空间差异不大,但结构性差异显著,其中,社区共管类景区脆弱性明显较其他景区低。(2)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家庭物质资产种类、旅游收入、贷款资助机会、区域优势度、技能培训等成为影响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因素。(3)自然资本缺失、适应力资本分异、企业经济理性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增加了人地系统脆弱性,而农户认知、社会资本建设以及社区共管模式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风险能力,减缓或降低系统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农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NDVI的社会-生态系统多尺度干扰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俊 孙晶 +4 位作者 杨新军 刘文兆 N. Zaccarelli 张向龙 汪兴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2-1628,共7页
作为人类与自然界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等级结构,需要以多尺度的视角进行分析。恢复力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属性是指系统进入新状态前可以承受的干扰大小,由此可见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在恢复力的研究中至关重要,但由于社会-生... 作为人类与自然界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等级结构,需要以多尺度的视角进行分析。恢复力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属性是指系统进入新状态前可以承受的干扰大小,由此可见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在恢复力的研究中至关重要,但由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尚缺乏对干扰定量化研究的案例。选取社会-生态系统运行的驱动因子——干扰作为研究对象,将遥感技术中对植被覆被/变化敏感的NDVI指数作为干扰反馈变量,采用移动窗口运算法则,以一个行政单元(甘肃省榆中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多尺度干扰的一种计算方法,从而为评价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构建生态保护网络、增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土地覆被/变化、生境破碎化)的适应能力、探索可操作的社会-生态系统案例研究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多尺度 社会-生态系统(SES) 恢复力 榆中县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黄晓军 王博 +2 位作者 刘萌萌 杨新军 黄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07-3017,共11页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为深化人类与自然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成为推动跨学科整合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为深化人类与自然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成为推动跨学科整合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与引证文献等要素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总体特征,并从概念内涵、评估量化、体制转换与适应性管理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进展动态,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相关文章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与地理学领域;斯德哥尔摩大学的Folke是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理论分析、实证方法与实践层面的适应性管理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尺度问题、社会-生态系统整合、恢复力量化评估以及体制转换与恢复力变化关系是该领域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深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体制转换 适应 CITESPACE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概念分析及评价综述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湘梅 肖人彬 +1 位作者 王慧丽 刘志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社会-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环境变化已经被认为是当今自然资源管理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弹性理论为科学分析社会-生态系统中扰动和适应性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弹性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系统一个有价值的... 社会-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环境变化已经被认为是当今自然资源管理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弹性理论为科学分析社会-生态系统中扰动和适应性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弹性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系统一个有价值的特性,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评价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弹性起源基础上,对弹性定义进行了剖析,对工程弹性、生态系统弹性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弹性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弹性分别与脆弱性、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评价框架、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等方面对弹性的定量评价与应用进行回顾。最后,从弹性内涵、定量评价和退化的社会-生态系统弹性修复实践3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弹性 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农户尺度的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恢复力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汪兴玉 王俊 +2 位作者 白红英 刘文兆 孙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频繁发生的旱灾已成为限制我国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结合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角度选择水分敏感因子,构建社会—生态系统,然后根据修正的脆弱度概念性模... 频繁发生的旱灾已成为限制我国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结合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角度选择水分敏感因子,构建社会—生态系统,然后根据修正的脆弱度概念性模型计算出干旱环境下农户尺度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并对造成恢复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中县农户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恢复力依赖于外部胁迫压力(干旱)和内部因素(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户人口数量、土壤湿度和土壤养分是3个区域农户社会—生态系统共同的水分敏感因子;而其它指标则属于局部区域农户社会—生态系统的水分敏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干旱 恢复力 农户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俊 刘文兆 +1 位作者 汪兴玉 白红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99,共6页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模型,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村为例,通过对系统几个关键变量的观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变机制;并从适应性循环周期中研究了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建...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模型,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村为例,通过对系统几个关键变量的观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变机制;并从适应性循环周期中研究了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王东村社会—生态系统依次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1949—1961年)、贫穷困境(1961—1980年)和新的一个适应性循环的前环阶段(1980至今);制度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调整是系统循环过程的驱动力,而技术革新可以使系统维持在开发阶段;干旱等气候变化事件对系统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并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循环 黄土高原 王东村
下载PDF
基于情景分析的西北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榆中县中连川乡为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新军 张慧 王子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2-959,共8页
人地系统及其脆弱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脆弱性研究对象逐渐由生态系统转变到人地耦合系统即社会-生态系统,由于该耦合系统具有多尺度扰动和多利益主体并存的特点,且易受不确定性的干扰,目前关于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难以解... 人地系统及其脆弱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脆弱性研究对象逐渐由生态系统转变到人地耦合系统即社会-生态系统,由于该耦合系统具有多尺度扰动和多利益主体并存的特点,且易受不确定性的干扰,目前关于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难以解释系统的不确定性。选择榆中县中连川乡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将社会与生态环境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脆弱性研究。首先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确定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的情景变化的关键驱动力为干旱气候和政府决策,筛选出在两者组合下系统未来情景概率较高的3种情景S1(干旱减缓,有政策支持),S2(干旱缓解,无政策支持)和S3(干旱加剧,有政策支持)。通过实地调查,对多利益主体(农户、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进行情景访谈,对不同利益主体对不同情景的可接受程度进行测度,结合社会-生态矩阵分析,得到不同利益主体对系统未来的可接受程度,以此判断利益主体在未来变化情景下的脆弱度。结果显示,在S1情景下,当地农民和管理者的脆弱性较低;在S2和S3情景下,当地农民和管理者的可接受度是负向的,表明其脆弱性增加,干旱加剧是影响当地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干旱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态度,提出未来当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情景分析 榆中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