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把黎 奚立宗 +3 位作者 蔡迪花 庞朝云 张鑫海 尹春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的时空分布及不同性质降水前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受大气环流、地形、边界层及局地和区域天气气候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祁连山东段98%以上的水汽集中在6.0 km以下,大气水汽密度随高度下降,液态水含量则随高度先增后减。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密度及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且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出现高度有所降低。(2)水汽及液态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气可降水量远大于冬季,夏季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及最大值出现高度均大于冬季。(3)水汽及液态水日变化明显,且存在季节差异。水汽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谷值出现在清晨至中午;夏半年峰值及谷值出现时间较冬半年迟,且峰谷值变化幅度更大。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白天高于夜间,且夏半年垂直分布较冬半年深厚。(4)大气可降水量存在10~20 d和8 d左右的主周期,夏、秋季4~7 d和21~32 d的周期变化也比较明显。(5)不同类型降水前水汽及液态水均存在跃增现象,但跃增量、跃增时间及高度存在差异。其中,7—8月积层混合云降水前跃增时间最早,积云降水前跃增量最大、跃增高度最高,而暖云降水前跃增高度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 大气液态水 祁连山东段 时空分布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海拔对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转桃 徐先英 +1 位作者 赵鹏 罗永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物共有79种,隶属于24科50属;其中,灌木植物有19种,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草本植物有60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种类最多。重要值分析结果显示:灌木层优势种为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G. Lodd.) Soják]、小叶金露梅[D.parvifolia(Fisch. ex Lehm.) Juz.]、金露梅[D.fruticosa(Linn.) Rydb.]和山生柳(Salix oritrepha Schneid.),草本层优势种主要为薹草(Carex spp.)和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Linn.) Gray]。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的“中间高度膨胀”理论;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分别呈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而草本植物的各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均无显著(P>0.05)相关性。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相邻海拔梯度林地间的相似性逐渐降低,并且海拔梯度跨度越大,林地间的相似性越低。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显著,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祁连山东段 林下灌草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灌丛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碧艳 赵锦梅 +2 位作者 杨晓霞 王婧楠 樊宇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株高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枝条数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最大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山生柳灌丛7个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在0.01~0.15,土壤有机质和毛管孔隙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山生柳灌丛分布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土壤持水能力,而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灌丛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内灌丛生态系统和高寒区植物多样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 空间分布格局 土壤性状 相关关系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樊宇航 赵锦梅 +2 位作者 杨晓霞 张碧艳 王婧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以及“肥岛”效应,验证高寒灌丛“肥岛”发育的物种效应。【方法】选取了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3种高寒灌丛,对灌丛水...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以及“肥岛”效应,验证高寒灌丛“肥岛”发育的物种效应。【方法】选取了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3种高寒灌丛,对灌丛水平方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高寒灌丛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SOC分布特征:3种灌丛SOC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均呈现出由根部经冠下向灌丛间地处逐渐递减的趋势;垂直分布来看,3种灌丛SOC含量总体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种类灌丛作用深度也不同。TN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3种灌丛TN含量在表层(0~20 cm)呈现出根部高于灌丛间地的现象;在土壤的垂直剖面,3种灌丛土壤TN含量的规律同SOC的变化趋势一致。TP分布特征:除山生柳灌丛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的趋势外,硬叶柳以及绣线菊无明显规律;山生柳灌丛土壤TP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硬叶柳和绣线菊各土层之间TP含量变化并不大。富集率总体表现为山生柳>绣线菊>硬叶柳。【结论】研究区高寒灌丛“肥岛”的发育具有物种效应,山生柳灌丛“肥岛”更深更广,灌丛土壤对于养分的聚集高于其他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肥岛”效应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锦梅 张德罡 +1 位作者 刘长仲 徐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8-556,共9页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NG>SG>NRAC>SC;土壤容重表现为:NRAC>SG>SC>NG;土壤紧实度表现为:SC>SG>NRAC>NG;总孔隙度为NG>SC>SG>NRAC。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NG有机质含量(116.438 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NRAC土壤有机质含量(28.541 g/kg)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全N含量NG最大;SC全P和全K含量最大;NG土壤速效N、P、K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NG在保持和维护土壤性状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SC和SG土壤性状相对较差;退耕4 a的NRAC土壤性状仍然较差,反映出在高寒地区土壤生态系统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在自然条件下较难恢复,恢复所需时间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土地利用方式 高寒地区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南麓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分布状况 被引量:40
6
作者 薛晓娟 李英年 +3 位作者 杜明远 刘安花 张法伟 王建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2-649,共8页
在祁连山东段南麓设置实验样带,研究了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3 200 m开始到海拔4 300 m山顶,沿海拔升高年平均气温按0.51℃.100 m-1递减率下降.海拔3 200-3 800 m间植被生产... 在祁连山东段南麓设置实验样带,研究了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3 200 m开始到海拔4 300 m山顶,沿海拔升高年平均气温按0.51℃.100 m-1递减率下降.海拔3 200-3 800 m间植被生产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沿海拔从3 200 m开始下降至3 400 m后开始急剧上升,在海拔3 600 m处最高,而后又迅速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比介于6-14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土壤碳氮比沿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和气候因子、植被类型及放牧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南麓 垂直带 土壤有机质 全氮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4 位作者 邬光剑 李吉均 李炳元 Douglas Burbank 业渝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成因 河流阶地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性状特征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锦梅 赵晶忠 +2 位作者 耿妍 权佳 徐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997,共7页
为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性状的变化,在该区内选取了金露梅(Porentilla fruticosa)、柳(Salix)和杜鹃(Rhododendron)3类高寒灌丛草地,研究了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理化... 为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性状的变化,在该区内选取了金露梅(Porentilla fruticosa)、柳(Salix)和杜鹃(Rhododendron)3类高寒灌丛草地,研究了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杜鹃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容重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总孔隙度表现为柳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杜鹃灌丛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27.638 g·kg^-1,金露梅灌丛草地最低为89.954 g·kg^-1;土壤全P、全K和速效N,P,K含量均表现为杜鹃灌丛草地>柳灌丛草地>金露梅灌丛草地,土壤全N含量金露梅灌丛草地最大为2.912 g·kg^-1,杜鹃灌丛草地最小为2.586 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3类高寒灌丛草地的土壤性状的各个因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状 高寒灌丛草地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树木年轮记录的祁连山东段公元1895年来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亚军 马玉贞 +4 位作者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 华发春 满自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5-912,共8页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20世纪40-70年代3个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升温过程。重建序列与研究区以西的祁连山中段、天山西段、阿尔泰山中段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重建序列显示的1923-1929年的高温时段与中国20世纪20年代大范围的干旱事件一致,而且与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遥相呼应,说明祁连山东段的树轮资料不仪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信号,而且对于全球变化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树木年轮 1-8月气温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苏家山高Mg埃达克岩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金荣 吴继承 贾志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3,27,共9页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展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富Na贫K,属钙碱性系列;高Sr低Y,Yb,高Mg^#,Ni,Cr,可划归高Mg,Sr低Y型花岗闪长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及HREE,(w(La)/w(Yb))N〉22,δEu轻微负异常;K-Ar同位素年龄为425Ma.结果指示: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特点,是在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造山作用过程中,滞留在地幔楔中的老虎山弧后盆地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而形成.与此同时,阿拉善古陆南缘也卷入了造山作用,埃达克岩浆作用使陆壳在垂向上得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埃达克岩 板片熔融 地壳生长 祁连山东段 苏家山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北麓近10 ka来的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邬光剑 潘保田 +2 位作者 管清玉 王建民 赵志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磁化率、碳酸钙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可用作良好的气候指标,主要是反映了降水量的变化。祁连山东段北麓哈溪剖面研究表明,9560aB.P.时本区已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是对温度而言,与气候适宜期是不同的概念,二者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是... 磁化率、碳酸钙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可用作良好的气候指标,主要是反映了降水量的变化。祁连山东段北麓哈溪剖面研究表明,9560aB.P.时本区已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是对温度而言,与气候适宜期是不同的概念,二者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是同时的。本区的气候适宜期为6.8~3.6kaB.P.,气候最宜期为5.0~3.6kaB.P.,与其它记录有不同之处。在7.8~7.2kaB.P.和1.5~0.8kaB.P.间出现了“冷湿”的气候组合,这与传统的气候组合不同,但后一阶段的“冷湿”是有大量证据的。9.0~8.7kaB.P.间是全新世最干旱的时段,堆积了砂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4 位作者 邬光剑 李吉均 管清玉 王均平 业渝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 4MaBP.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 8MaBP)有所差异,...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 4MaBP.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 8MaBP)有所差异,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面 祁连山东段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层状地貌时代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红山 潘保田 +3 位作者 李吉均 邬光剑 李炳元 业渝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 cence ,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 cence ,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fra redstimulatedluminescence ,简写为IRSL)和14 C等绝对测年手段并结合区域对比的研究表明,该区山顶面形成于老第三纪,主夷平面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剥蚀面解体于1 4MaB P 左右。其后金塔河流域发育5~6级阶地,形成时代大致为1 2 4MaB P 、0 78MaB P 、0 14MaB P 、0 0 6MaB P 、0 0 3MaB P 和0 0 1MaB P 。结合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发育特征以及邻区阶地的发育模式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剥蚀面 河流阶地 金塔河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及邻区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琦 袁道阳 谢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0,共14页
受祁连山北缘断裂和广义海原断裂等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祁连山东段发育了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组成的古浪推覆体构造,形成地貌起伏大并向北逐级降低的独特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系统提取了祁... 受祁连山北缘断裂和广义海原断裂等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祁连山东段发育了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组成的古浪推覆体构造,形成地貌起伏大并向北逐级降低的独特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系统提取了祁连山东段(造山带内部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宏观地貌因子(如面积—高程积分和条带状剖面)并综合分析其所蕴含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主要由构造变形控制,而并非岩性差异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研究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冷龙岭断裂以及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所控制的古浪推覆体具有较高的HI值,龙首山东段的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南侧显示HI高值、北侧显示HI低值,表明祁连山东段存在由南向北的挤压扩展演化过程,这可能与祁连山北缘大断裂向北的扩展以及阿拉善块体向南俯冲作用有关;提供了祁连山东段向河西走廊内部挤压扩展的地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古浪推附体 面积-高程积分 条带状剖面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海卿 钱壮志 +3 位作者 刘继庆 张铭杰 肖林 霍勤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 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对于确定祁连造山带东段中祁连地块北部边界有重大意义.该拼贴体由奥陶系火山岩、大理岩和中晚元古代皋兰岩群绢云石英片岩、变杂砂岩、千枚岩等不同时代地层块体拼贴而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整体成层无序,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其变形序列特征反映早期正向逆冲,晚期压剪平移-正向伸展的造山拼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构造拼贴体 构造变形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强震间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方斌 王爱国 袁道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0-371,379,共13页
基于Coulomb3.3软件,通过研究地震累加与单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触发关系,对北祁连山东段及邻区自1561年以来的9次强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叠加现象来说,后一地震事件除了门源地震落在应力影区外,... 基于Coulomb3.3软件,通过研究地震累加与单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触发关系,对北祁连山东段及邻区自1561年以来的9次强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叠加现象来说,后一地震事件除了门源地震落在应力影区外,先前地震活动对后续地震都产生了明显的触发作用,库仑应力变化在0.1~4.066bar之间;而对于单独事件的应力变化,断层距较小的地震之间相互触发的影响较大。根据库仑应力变化和年应力累积量的比值,得出地震在没有先前地震作用下还需要的应力累积时间。最后根据大震后区域断裂库伦应力变化及断裂强震活动历史等特征,对本区未来强震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未来地震危险区位于云雾山断裂以及天祝一景泰一古浪一带的金强河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强震 库仑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早石炭世棘鱼类、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北祁连山东段石炭纪鱼类序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念忠 金帆 王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110,共22页
对甘肃靖远一带和内蒙古自治区黑山地区早石炭世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和靖远组中三亚纲鱼类微体化石进行了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研究。这些化石涉及 7个目或亚目 ,含 4属 4种 ,其中有 2新种。文中记述的属均为全球广布的属。建立了 3个早石炭... 对甘肃靖远一带和内蒙古自治区黑山地区早石炭世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和靖远组中三亚纲鱼类微体化石进行了形态学和古组织学研究。这些化石涉及 7个目或亚目 ,含 4属 4种 ,其中有 2新种。文中记述的属均为全球广布的属。建立了 3个早石炭世鱼类组合 ,这是我国早石炭世第一个鱼类组合序列。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早石炭世 棘鱼类 辐鳍鱼类 软骨鱼类 组合序列
下载PDF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海卿 钱壮志 +2 位作者 刘继庆 焦建刚 肖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i001,共8页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本次 1∶ 2 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 ,并获得Sm - Nd等时线年龄 1 1 80 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 ,结合区域地层对比 ,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岩群 地质时代 微古植物化石 同位素年龄测定 祁连地块 证据 区域地质调查 褶皱基底 时代厘定 祁连造山带 等时线年龄 构造演化 构造属性 岩浆事件 岩石组合 地层对比 结合区域 中元古代 兰州市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锦梅 张德罡 +1 位作者 刘长仲 徐长林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的影响,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坡耕地和多年生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上和地下植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表现为坡耕地〉多年...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的影响,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坡耕地和多年生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上和地下植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表现为坡耕地〉多年生草地〉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地下植物量表现为天然草地〉多年生草地〉坡耕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地下植物量分布在0~10 cm土层;地上植物量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拟合二次函数,地下植物量与植被盖度、物种数之间的关系分别拟合对数和二次函数;地上植物量与地表的植被盖度显著相关(P〈0.05);地下植物量与地表的植被盖度和物种数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土地利用 植物量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的元古宙陇山群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宋志高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陇山群是从祁连山东段原“牛头河群”哑岩系下部分解出来的变质岩系,它包括从下到上的大理岩和片麻岩两个岩组。依其片麻岩组先后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主要最早一组年龄值为813—811Ma,相当中—上元古代。作者从该岩群的出露... 陇山群是从祁连山东段原“牛头河群”哑岩系下部分解出来的变质岩系,它包括从下到上的大理岩和片麻岩两个岩组。依其片麻岩组先后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主要最早一组年龄值为813—811Ma,相当中—上元古代。作者从该岩群的出露和展布,认为在构造体系上,它属祁连山带的基底隆起部分,并讨论了赋存在片麻岩组内陈家庙铁铜矿床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陇山群 祁连山东段 地层 变质岩 铜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