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上皮钙黏素蛋白转换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灿洲 易善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上皮(N-E)钙黏素蛋白转换对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N-钙黏素蛋白、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及N-E钙黏素蛋白转... 目的探讨神经上皮(N-E)钙黏素蛋白转换对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N-钙黏素蛋白、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及N-E钙黏素蛋白转换情况。结果患者术后N-钙黏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4.00%,较术前N-钙黏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E-钙黏素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为64.00%,较术前E-钙黏素蛋白的阴性率明显升高;且N-E钙黏素蛋白转换率为26.00%,较术前N-E钙黏素蛋白转换率明显降低。N-钙黏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E-钙黏素蛋白阴性表达及N-E钙黏素蛋白转换与肿瘤低分化、高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术后6个月、1年、3年后N-E钙黏素蛋白转换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16.67%、33.33%、66.67%,均明显高于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患者,且术后1年、3年后生存率较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组低。N-E钙黏素蛋白转换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及肿瘤相关总生存期明显短于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E钙黏素蛋白转换是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是预测膀胱癌术后生存状况的有效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蛋白 上皮蛋白 神经上皮钙黏素蛋白转换 生存状况
下载PDF
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毕文娇 李睿姝 +2 位作者 侯定善 范妍 张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体外建立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模型,观察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N-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探讨高糖对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细胞,以60mmol/L... 目的:体外建立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模型,观察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N-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探讨高糖对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细胞,以60mmol/L的葡萄糖建立高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5.5mmol/L的葡萄糖)和高糖24,48,72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RPE细胞N-cadher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高糖组RPE细胞出现排列紊乱,胞体变长变大,高糖72h组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表达呈下降趋势;而fibronectin表达出现并呈升高趋势。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下降,72h时降低最明显(F=12.252,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升高,72h时升高最明显(F=50.543,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高糖条件下RPE细胞上皮标记物N-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表达出现,发生EMT改变,这一现象为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上皮细胞 高糖 上皮间质转化 神经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莉 张帆 +3 位作者 吴平平 姜叙诚 郑林 于颖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皮型钙黏素或β-连环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弥漫型胃癌(P=0.0077,P=0.016);上皮型钙黏素蛋白阳性表达与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766,P=0.0005);12例胃癌原发灶和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之间,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联合表达有利于细胞分化和细胞—细胞间的黏附,对癌细胞的弥散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Β-连环蛋白 胃癌 淋巴结
下载PDF
β-半乳糖凝集素-3与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樊玉文 张园 +2 位作者 赵卫平 虞同华 刘方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检测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腺瘤、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β-半乳糖... 目的:检测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腺瘤、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1)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弱,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包膜外侵犯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上皮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低于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联合测定β-半乳糖凝集素-3、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可判定有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凝集-3 上皮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下载PDF
CD1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及上皮细胞钙黏素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永正 王飞 骆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6例CA组织中CD1a、MIP-3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以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0.7444±0.3667)相比,CA组织中CD1a mRNA表达(0.4066±0.2671)显著降低(P<0.01),MIP-3α mRNA表达(0.3181±0.1632)低于正常对照组(0.6163±0.1939)(P<0.01),E-cadherin mRNA表达(0.1737±0.1083)较正常对照组(0.3786±0.1460)显著降低(P<0.01)。②CD1a和MIP-3α分子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3,P<0.01),CD1a和E-cadherin分子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381,P<0.05)。结论:CA组织中存在LC缺失和抗原提呈功能下降,LC的减少可能与表皮MIP-3α表达下降,进而导致LC前体细胞难以到达表皮有关,还可能与E-cadherin表达下降导致LC在表皮内难以滞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朗格汉斯细胞 CD1A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上皮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臻 张强 +2 位作者 马文锋 杨栋 亓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在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对比。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在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对比。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5 1.9%和 61.1%。上皮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β -连环素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上皮钙黏蛋白和 β -连环素的异常表达是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Β-连环 上皮蛋白
下载PDF
血清脂肪酸合酶、上皮钙黏素、再生蛋白4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艳红 谢云霞 刘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合酶(FAS)、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再生蛋白4(REG4)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胃癌病人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淋巴结转移病人35例,...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合酶(FAS)、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再生蛋白4(REG4)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胃癌病人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淋巴结转移病人35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人53例,另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病人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FAS、E-cadherin、REG4水平,分析各血清诊断价值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随访3年,比较不同血清FAS、E-cadherin、REG4表达水平病人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FAS[(62.38±20.79)ng/mL比(41.90±13.92)ng/mL]、REG4水平[(5.93±1.97)ng/mL比(3.06±1.00)ng/mL]高于对照组,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3.57±1.01)μg/mL比(8.36±2.78)μg/mL](P<0.001)。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而言,E-cadherin AUC(0.793)>REG4(0.747)>FAS(0.735),三指标联合应用的价值更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8%(82/88)、93.75%(75/80)。有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FAS、REG4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E-cadherin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01)。低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黏膜下癌、血清FAS≥62.38 ng/mL、E-cadherin≤3.57μg/mL、REG4≥5.93 ng/mL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随访3年,FAS、E-cadherin、REG4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AS、E-cadherin、REG4水平可考虑作为诊断胃癌的潜在有效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异常表达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脂肪酸合酶 上皮 再生蛋白4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皮型钙黏素、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尤立光 邹小明 +1 位作者 徐亚东 佟立权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E-cad)、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Cyclin D1和β-cat在50例胃癌组织标本、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及20例胃癌前病变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E-cad)、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Cyclin D1和β-cat在50例胃癌组织标本、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及20例胃癌前病变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胃癌前病变的E-cad、Cyclin D1和β-cat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60%、60%,分别与胃癌E-cad(84.0%)、Cyclin D1(72.0%)、β-cat(78.0%)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的E-cad、Cyclin D1和β-cat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90%、73.4%,分别比高分化胃癌E-cad(50%)、Cyclin D1(55%)、β-cat(40%)的异常表达更明显(P<0.05)。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淋巴结转移时E-cad的异常表达率较高(P<0.01)。肿瘤直径≥5.0cm的胃癌组E-cad的异常表达率较高(P<0.05)。90%的胃癌及60%的胃癌前病变E-cad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P<0.05)。结论E-cad和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β-cat异常表达影响Cyclin 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E-cad、Cyclin D1和β-cat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E-cad、β-cat和Cyclin D1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E-cad、β-cat和Cyclin D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细胞周期D1 Β-连环蛋白 胃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彭霞 徐家云 王朋朋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586-590,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抽签选取26只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大鼠尿毒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1只再抽签选取20只分为模型组和腹膜透析组各10...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抽签选取26只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大鼠尿毒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1只再抽签选取20只分为模型组和腹膜透析组各10只;另剩余19只大鼠抽签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术后5周建立腹膜透析模型;腹膜透析组每天灌注4.25%腹膜透析液20 mL,持续6周。停止透析24 h后测定腹膜超滤量、透出液肌酐(D-Scr)、血肌酐(P-Scr)、初始腹透液糖(D0)及透出液糖(D1)浓度;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测定腹膜组织α-SMA、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α-SMA和E-cadherin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α-SMA、E-cadherin与腹膜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腹膜透析组大鼠的腹膜超滤量和D1/D0明显下降(P<0.05),D/P-Scr、腹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腹膜透析组大鼠α-SMA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0.56±0.05),(0.92±0.09),(1.38±0.12),P<0.05],E-cadherin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0.41±0.04),(0.35±0.04),(0.24±0.03),P<0.05],且相比模型组,腹膜透析组大鼠α-SMA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E-cadherin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各组大鼠α-SMA和E-cadherin的mRN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腹膜透析组大鼠α-SMA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42±0.05),(0.83±0.08),(1.25±0.11),P<0.05],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0.32±0.04),(0.28±0.03),(0.21±0.03),P<0.05],且相比模型组,腹膜透析组大鼠α-SMA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各组大鼠α-SMA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大鼠腹膜组织中α-SMA的mRNA水平与腹膜厚度和D/P-Scr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腹膜超滤量和D1/D0呈负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与腹膜厚度和D/P-Scr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腹膜超滤量和D1/D0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α-SMA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腹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腹膜透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上皮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臻 张强 +3 位作者 马文锋 杨栋 刘程伟 亓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 例乳腺癌及21 例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上皮...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 例乳腺癌及21 例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均主要定位于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膜上,显示了细胞细胞间交界和细胞轮廓,二者均表达正常;54例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1.9%和63.0%。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高增殖活性密切相关。α连接素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上皮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HER 2表达呈正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乳腺癌中广泛存在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异常表达,二者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分化失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上皮蛋白 Α-连接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学 基因表达 病理检查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脂联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T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作鹏 李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近年发现的对糖尿病肾病(DN)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糖脂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保护作用。其中T钙黏蛋白是2004年Hug等’发现的一种...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近年发现的对糖尿病肾病(DN)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糖脂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保护作用。其中T钙黏蛋白是2004年Hug等’发现的一种ADPN受体.在健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表达,介导ADPN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糖环境中ADPN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T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DPN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 高糖环境 蛋白 蛋白表达 脂联 保护作用机制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抗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乳腺癌中乙醛脱氢酶1与上皮性钙黏蛋白、神经性钙黏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建英 吴诚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1]。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1]。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与 EMT 标志蛋白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蛋白 乳腺癌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 神经 E-cadherin N-CADHERIN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多向分化潜能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中神经钙黏素和转铁蛋白受体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鸿志 陈金玲 《癌症进展》 2020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神经钙黏素(N-cad)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宫颈癌患者、3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3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慢性宫颈炎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N-cad和TfR1表达...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神经钙黏素(N-cad)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宫颈癌患者、3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3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宫颈癌组、慢性宫颈炎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N-cad和TfR1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N-cad和TfR1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中N-cad和TfR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N-cad和TfR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中N-cad、TfR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Ⅱ期、有淋巴结转移、N-cad阳性、TfR1阳性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N-cad和TfR1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神经 转铁蛋白受体1 表达情况
下载PDF
血清上皮钙黏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涛 凌科技 刘斌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年1~10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8例PTMC患者术前血清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水平,术后病理学确诊52例患者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6例患者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444,P=0.047)、有被膜侵犯(OR=4.930,P=0.010)、血清E-cadherin(OR=33.418,P<0.001)、血清MMP-2(OR=16.533,P<0.001)、血清MMP-9(OR=50.959,P<0.001)水平升高是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MP-9和MMP-2存在正相关(r=0.299,P<0.05),血清E-cadherin与MMP-2(r=0.014,P=0.874)、血清E-cadherin与MMP-9(r=0.008,P=0.930)两两之间无相关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E-cadherin、MMP-2、MMP-9诊断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5、0.734、0.749,血清E-cadherin联合MMP-2检测、血清E-cadherin联合MMP-9检测、血清M MP-2联合M MP-9检测、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780、0.805、0.810、0.866。结论PTMC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E-cadherin、MMP-2、MMP-9表达上调,它们可能成为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测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上皮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侵袭、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陈林 梁秋果 +1 位作者 吉杨丹 王恒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黄岑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及对照组,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加入2.5、5、10μmol/L的黄岑素,对... 目的观察黄岑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及对照组,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加入2.5、5、10μmol/L的黄岑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48 h时采用划痕修复实验观察四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四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MT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整合素αv、β3、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整合素p-PI3K)。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岑素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侵袭细胞数少,细胞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高,vimentin、整合素αv、整合素β3、p-FAK、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黄芩素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迁移及EMT。黄岑素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v、整合素β3表达,进一步抑制p-FAK、p-PI3K蛋白表达,抑制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乳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波形蛋白 E-蛋白 整合αv、整合β3 着斑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1和上皮钙黏素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新宇 田鹏 +2 位作者 张鹏 刘毅 刘健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191-2196,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XC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C1、E-cadherin的表达,及其...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XC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C1、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构建稳定干扰细胞系SGC7901-shFOXC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SGC7901-shNC和空白对照SGC790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细胞系及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FOXC1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胃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3 cm、基层浸润深度突破浆膜层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FOXC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FOXC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645,P=0.000)。预后结果显示,FOXC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SGC7901、阴性对照SGC7901-shNC细胞中FOX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OXC1的表达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受影响。结论胃癌组织中FOXC1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二者呈负相关;FOXC1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E-cadherin表达来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从而提高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叉头框蛋白C1 上皮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上皮型钙黏素E和β-连环蛋白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志强 鲍民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11-513,5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上皮型钙黏素E(E-cadherin)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后4h组(n=10)、12h组(n=10)。对照组直接...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上皮型钙黏素E(E-cadherin)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后4h组(n=10)、12h组(n=10)。对照组直接取空肠组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分别于手术后4h和12h取空肠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小肠黏膜β-catenin及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肠黏膜细胞中β-catenin仅有微弱表达,感染后不同时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E-cadherin在感染后不同时间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诱导β-catenin和E-cadherin表达,提示β-catenin和E-cadherin可能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对肠黏膜的保护和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Β-连环蛋白 上皮E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换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郑敏麟 范文江 +1 位作者 王亚楠 詹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型造模,透明质酸钠阳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分批处死,在损伤部位进行目视评分,取材并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马松染色并进行粘连评级,扫描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粘连部位的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相关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PAA的疗效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组Diamod目视粘连积分降低(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粘连等级降低(P<0.05)。②腹膜间皮细胞损伤修复情况:扫描电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视野内能见到铺路状腹膜间皮细胞,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PAA盲肠浆膜侧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③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加味补阳还五汤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P<0.05),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防治PAA,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减轻腹膜间皮细胞EMT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上皮间充质转换 E-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上皮钙黏素和钙调素在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费静 王长黎 李雷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兔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电针对上皮钙黏素(E-cad)和钙调素(CaM)在中枢面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2只,设立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24只,... 目的观察兔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电针对上皮钙黏素(E-cad)和钙调素(CaM)在中枢面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2只,设立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24只,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和电针组(24只,建模后穴位电针治疗)。手术组和电针组于术后1、4、7、14、21、28 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电针组兔周围性面瘫症状较手术组恢复快且完全。免疫组化显示,除术后14 d(E-cad)和术后21 d(CaM),电针组E-Cad和CaM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手术组(P <0.001,P <0.05)。电针组面神经元E-cad和CaM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手术组及正常组高(P <0.05)。2组E-cad和CaM的表达有关联性。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可能通过促进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高表达,使表达高峰提前并延长,发挥面神经元保护的作用,从而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 神经 上皮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上皮型钙黏素和胎盘型钙黏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立琼 蔡虹 +1 位作者 费静 李雷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4525-4531,共7页
背景: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周围性面神经损伤能引起神经元中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而电针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在面神经外周部受损后对中枢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 背景: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周围性面神经损伤能引起神经元中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而电针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在面神经外周部受损后对中枢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上皮型钙黏素及胎盘型钙黏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面神经损伤组(n=24)和电针组(n=24)。面神经损伤组与电针组均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对电针组实验兔颊车、地仓、翳风、颧缪、四白、阳白电刺激,选择频率为18-20 Hz、电压为1.5 V的疏密波,另外埋针合谷穴不予以电刺激,针灸每次30 min,1次/d。结果与结论:(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各组兔面神经元中均未见上皮型钙黏素和胎盘型钙黏素mRNA表达,且正常对照组兔面神经元中未见神经型钙黏素mRNA表达,而面神经损伤组和电针组兔面神经元中出现神经型钙黏素mRNA的阳性表达,电针组兔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mRNA阳性细胞数均多于面神经损伤组(P<0.05);(2)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兔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上皮型钙黏素和胎盘型钙黏素蛋白表达;损伤后1 d时三者表达下降(电针组神经型钙黏素蛋白除外);损伤后1,4,14 d时电针组兔面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素和胎盘型钙黏素蛋白表达高于面神经损伤组(P<0.05);损伤后各时间点,电针组上皮型钙黏素蛋白表达均高于面神经损伤组(1 d时除外)(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面神经损伤组逐渐出现面神经元变性及类似神经元死亡表现,21 d时神经元开始恢复。电针组变性及类似死亡表现的神经元较面神经损伤组少,且14 d时神经元开始恢复,28 d时2组神经元形态均基本恢复;(4)提示面神经损伤引起了钙黏素的表达变化,电针治疗减轻了面神经元的变性并促进神经元恢复,这可能与电针促进面神经元中经典钙黏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电针 粘着糖蛋白 原位杂交 免疫化学 组织工程 神经损伤 神经 神经 上皮 胎盘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