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郎喜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脑梗死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秦晋辉 李军涛 《临床研究》 2017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行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田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167-168,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和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各25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治疗效果、血管数字减影的血管计数...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和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各25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治疗效果、血管数字减影的血管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更低,血管数字减影的血管计数较多,BI指数≥60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起效更快、疗效更好、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介入 动脉溶栓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4
作者 白杨 张力 +5 位作者 单金英 史冬梅 申明维 周慧荣 李宝平 王奇咏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动脉溶栓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
5
作者 李继红 陈新娟 翟玉萍 《农垦医学》 2003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摄取率、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巨岩 贺晓磊 贾晓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治疗第1天、第7天、1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氧摄取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常规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方案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吴世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97-99,共3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多行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进行治疗,于围术期,给予患者无缝隙护理,分析应用的积极价值。方法 设定研究样本量为50例,设定研究疾病为急性脑梗死,设定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将随机数字表设定为分组方法,将... 急性脑梗死患者多行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进行治疗,于围术期,给予患者无缝隙护理,分析应用的积极价值。方法 设定研究样本量为50例,设定研究疾病为急性脑梗死,设定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将随机数字表设定为分组方法,将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选取三项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②生活质量、③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面对比,得分低则佳,结果显示:对照组较观察组高(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方面对比,得分高则佳,结果显示: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百分比高则佳,结果显示: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 以无缝隙护理为方案,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术围术期进行科学干预后,得到无缝隙护理方案的科学干预后,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以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为主要表现,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无缝隙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5日至2022年3月1日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对神经系统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对预防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估
11
作者 马陈建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观察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2023年05月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是否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均分为A组(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与B组(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2023年05月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是否采取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均分为A组(行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与B组(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炎症因子、氧化因子、血流流变学指标均优于B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效果优于动脉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12
作者 陆向文 任玉萍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组应...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闭塞血管再通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流参数、神经功能、躯体化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闭塞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流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采取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管状态,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可确保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动脉介入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翔 魏美兰 黄茂枝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运用神经...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相较对照组的6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较对照组更长,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2周神经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可显著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使化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获得改善,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更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小锋 逯青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加早期机械取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可有效改善AIS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 早期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李文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73-76,共4页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疗法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群体。选定目标对象后,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0例/组)。对两组患者的...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疗法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群体。选定目标对象后,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0例/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治疗之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观测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再次对比两组的指标差异发现,观察组在各个观察指标上的改善情况均非常明显,其治疗优势也非常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法,最大限度地重建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可以挽救缺血皮下区的功能,显著优化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然而,对于血栓形成治疗的干预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脑梗死发生在接受时间窗内6~8小时,可使主动脉系统舒张至24小时,高耐受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可延长至12小时,甚至24~36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动脉导管溶栓 脑梗死 有效率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文武 丁小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常规治疗联合经导管选择性...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不同时间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常规治疗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38例、B组(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12 h亚低温治疗)47例、C组(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24 h亚低温治疗)49例。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7天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下降,且B组和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第1、7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上升,B组和C组高于A组,且治疗第7天C组高于B组(P<0.05),但治疗后第1天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第1、7天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B组和C组低于A组,且治疗后第7天C组低于B组(P<0.05),但治疗后第1天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24 h亚低温治疗对ACI临床疗效显著,可在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的基础上有效保护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低温 神经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预后
下载PDF
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敬菊 胡晓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研究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后2 h、24 h、14 d,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个月,观察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颅内出血、病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ACI可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贺 张金峰 +3 位作者 唐蕊 门焕丽 苏现辉 左书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2022-20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及临床症状(mRS)分值、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SS分值及mR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血管完全再通率为65.0%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血管再通率,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牛英翔 蔺慕会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柏秋 孙义馨 +4 位作者 李淑荣 谭晓明 马首雁 齐景伟 左淑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灌注溶栓药,在应用溶栓药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率7... 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灌注溶栓药,在应用溶栓药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率75%,治愈率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从治疗前后肢围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时机来看,导管介入法即适用于早期又适用于晚期重症者。消肿时间治疗组均≤7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导管动脉内途径应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重视抗凝治疗在DVT治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动脉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介人治疗 动脉溶栓 消肿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