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样损伤的能力与其神经侵袭性致病潜能有关
1
作者 王勇翔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2年第5期46-46,共1页
单纯疱疹病毒(HSV)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属性,而且HSV不同毒株有不同的致病能力。作者以小鼠足垫划伤模型(footpad scratchmodel)作对照、选用小鼠上皮划痕导致带状损伤模型(epidermal scarification-zosteriform challengemo... 单纯疱疹病毒(HSV)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属性,而且HSV不同毒株有不同的致病能力。作者以小鼠足垫划伤模型(footpad scratchmodel)作对照、选用小鼠上皮划痕导致带状损伤模型(epidermal scarification-zosteriform challengemodel)来研究HSV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实验方法为:在小鼠脊柱附近皮肤作浅表的切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样损伤 神经侵袭性致病潜能
下载PDF
潜在的神经侵袭特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窘迫的原因之一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艳超 白万柱 端川勉 《医学争鸣》 CAS 2020年第1期7-10,共4页
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另一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开始在中国引起流行性重症肺炎(COVID-19),并且造成世界性恐慌。此次SARS-CoV-2与SARS-CoV具有高度同源序列和相似的发... 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另一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开始在中国引起流行性重症肺炎(COVID-19),并且造成世界性恐慌。此次SARS-CoV-2与SARS-CoV具有高度同源序列和相似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利用SARS-CoV细胞受体侵入宿主。SARS-CoV受体除了存在于呼吸道黏膜和肺泡上皮之外,还广泛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因此SARS-CoV-2很可能具有潜在的神经侵袭特性。临床资料表明,COVID-19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窘迫,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大多数不能自主呼吸。除此之外,COVID-19患者还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神经症状。现有研究数据表明,神经侵袭特性是β冠状病毒的一个共同特性,而且动物实验已经表明冠状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和肺内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侵入周围神经并到达脑干,进而破坏与呼吸有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因此我们推测SARS-CoV-2 的神经侵袭特性很可能是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的原因之一。认识SARS-CoV-2潜在的神经侵袭特性对于预防和治疗COVID-19引起的呼吸窘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神经侵袭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善恩 赏金标 王可敬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71-472,47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RT(NGFR/p75NRTJ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的表达情况。结果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阳性表达率为653%(32/49o...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RT(NGFR/p75NRTJ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的表达情况。结果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阳性表达率为653%(32/49oNGFR/p75NR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原发灶分期及病理分型无相关性。未见神经侵犯现象16例,有神经侵犯现象33例,两者间NGFR/p75NRT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袭性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原发灶分期、病理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腺样囊 神经侵袭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耳部侵袭性神经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秦华丽 蒋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6期958-958,共1页
耳部侵袭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少见,有些病例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本科2012年收治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自幼右侧耳廓畸形,近期右耳流液不适入院。查体:右耳轮脚延伸至外耳道均匀肥大,质软,无充... 耳部侵袭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少见,有些病例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本科2012年收治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自幼右侧耳廓畸形,近期右耳流液不适入院。查体:右耳轮脚延伸至外耳道均匀肥大,质软,无充血、发热、肿胀及疼痛,右外耳道部分闭锁,可见少许黄白色液体流出,较臭,鼓膜窥及不清,粗测听力尚可,乳突区无压痛。行纯音测听示右耳(0.5、1.0、2.0、4.0 kHz)平均听力为59 dB,为中重度传导性耳聋;左耳听力正常。中耳、乳突CT检查示右侧外耳道闭锁,右侧中耳、乳突慢性炎症。右侧枕骨部分骨质缺失,术后改变。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手术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诊断:(1)右耳肿块性质待查:①良性肿瘤?②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侵袭神经纤维瘤 耳部
下载PDF
术后生长迅速的侵袭性前庭神经鞘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白红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28-128,共1页
目的 前庭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但仍有部分前庭神经鞘瘤术后会迅速复发。本文研究侵袋性前庭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切除术后迅速复发的因素。方法 报道1978~2000年间汉城国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复发前庭神... 目的 前庭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但仍有部分前庭神经鞘瘤术后会迅速复发。本文研究侵袋性前庭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切除术后迅速复发的因素。方法 报道1978~2000年间汉城国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复发前庭神经鞘瘤病人再次手术的情况,其中15例术后迅速生长(平均生长速度每年大于15mm),回顾性研究其临床、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资料,并与1991~1999年间手术的15例大于4cm的前庭神经鞘瘤病人为对照。研究的病理学指标包括:细胞成分、多形性、有丝分裂情况、坏死情况、对周边的侵袭性、微血管增生情况及增殖指数(如Ki-67指数);对两组资料进行Fisher精确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临床特点上(包括年龄、性别、症状和体征),侵袭性前庭神经鞘瘤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上,侵袭性前庭神经鞘瘤容易出现分叶状轮廓(P=0.001),而肿瘤大小、是否存在脑积水及囊变与否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特点上,侵袭性前庭神经鞘瘤的细胞成分和多形性表现明显增多(P=0.001),侵袭性组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4),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坏死情况、对周边的侵袭性及微血管增生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呈分叶状、具有高增殖指数和细胞成分、多形性多的前庭神经鞘瘤应在术后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前庭神经鞘瘤 病理分析 迅速复发 有丝分裂 细胞成分
下载PDF
表现神经症状的SIVmac251感染猴大脑基底节病毒gp120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克剑 丛喆 +4 位作者 金光 王卫 陈霆 蒋虹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7-42,I0002,共7页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在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的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在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的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织病变,单拷贝PCR扩增病毒gp120序列并分析变异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猴晚期出现明显艾滋病脑病症状,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及神经元变性、坏死。脑基底节分离出单一序列病毒,其氨基酸序列与血浆病毒及感染毒株SIVmac251-155p6序列差异主要位于Gp120的V1和V4区,并且在C1区66位出现一个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 SIVmac251在猴体长期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神经嗜性毒株的特征,对AIDS脑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脑病 SIVmac251 GP120 变异 神经 神经侵袭性 糖基化位点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琛 李涛 +1 位作者 尹世敏 王磊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68-870,873,共4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神经侵袭性作为人类冠状病毒重要特征之一在本次疫情中不容忽视,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仍所知甚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神经系统...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神经侵袭性作为人类冠状病毒重要特征之一在本次疫情中不容忽视,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仍所知甚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现状及潜在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侵袭性
原文传递
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
8
作者 胡旭民 黄霖 +6 位作者 陈铿 谢中瑜 王鹏 蔡兆鹏 赵敏 唐永生 沈慧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3例行后路手术,1例行前路手术。骶椎肿瘤4例行后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290(210±55)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537±306)ml。1例S1神经根结扎后下肢肌力下降,双侧S4神经根结扎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术后半年逐渐恢复。本组均获得4~28(13.2±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前痛区VAS评分1~8(4.5±2.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1.8±0.6)分;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ASIA评分:左侧39~49(44.5±3.9)分,右侧40~49(45.7±3.0)分;末次随访ASIA评分:左侧42~49(46.7±2.5)分,右侧45~49(47.4±1.4)分;手术前后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大侵袭神经鞘瘤 单一入路 前路 后外侧入路 后路
原文传递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善恩 王可敬 +1 位作者 赏金标 魏启春 《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的表达情况。[结果]NCAM阳性表达率为57.14%(28/49)。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的表达情况。[结果]NCAM阳性表达率为57.14%(28/49)。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原发灶分期无相关性。NCAM阳性表达率在管状型与实性型有显著性差异(χ2=4.07,P=0.04)。有无神经侵犯NCAM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02,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袭性显著相关,NCAM在SACC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腺样囊 神经侵袭性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ediates hyperthermia-induced glioma invasiveness decreases
10
作者 ZHANG Tian ZHANG Yibing +1 位作者 QIN Lijuan ZHANG Yuxi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3年第5期313-320,F0003,共9页
Background: Thermothempy has already been prove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tumors, including glioma.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wa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 Background: Thermothempy has already been prove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tumors, including glioma.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wa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his biological process. Methods: RT-PCR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RNA and heat shock factor-1 protein, respectively, in glioma cells. Radioimmunoassay was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contents of TNF-α in nutrient fluid for C6 cells after hyperthermia treatment.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glioma invasiveness. Results: The most obvious increase of heat shock factor-1 prote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RNA in C6 cells were observed at 30 min and 60 min after hyperthermia,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radioactivit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C6 cells' culture fluid also reached peak at 120 min of hyperthermia. The glioma invasiveness decrease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reached the maximum at 120 min of hyperthermia.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erthermia-mediated glioma invasiveness decreases was due to accelerated rel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which could cause the decreases of glioma invasiveness by promoting the release heat shock factor-1 from neurospongioma cel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Heat shock factor- 1 THERMOTHERAPY Glioma invasiven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