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脑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1 例
1
作者 高丽娟 王亚 +1 位作者 袁涛 全冠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病例男,71岁,因发作性头晕1月入院。1月前突发发作性头晕,伴恶心呕吐,自觉脚踩棉花感,起立活动时可诱发,休息后缓解,不伴肢体麻木无力,未出现肢体抽搐。当地医院头部MR示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4年,遗留左侧... 病例男,71岁,因发作性头晕1月入院。1月前突发发作性头晕,伴恶心呕吐,自觉脚踩棉花感,起立活动时可诱发,休息后缓解,不伴肢体麻木无力,未出现肢体抽搐。当地医院头部MR示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4年,遗留左侧面瘫;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史4年,手术后给予化疗,而后规律复查病情缓解。专科查体: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共济运动欠稳。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神经元 小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前列腺素E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热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侯晓钰 李娅 +3 位作者 宋宜安 何田慧 张洁 胥建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探讨致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MnPO)热敏神经元(WS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雌性小鼠MnPO冠状脑片,灌流含有突触阻断剂(STBs)的人工脑脊液(ACSF),改变灌流液温度的同时... 目的:探讨致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MnPO)热敏神经元(WS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雌性小鼠MnPO冠状脑片,灌流含有突触阻断剂(STBs)的人工脑脊液(ACSF),改变灌流液温度的同时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鉴定WSNs。32个MnPO WSNs分为基础放电组(n=32)和PGE_(2)组(n=32),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MnPO WSNs分别灌流ACSF和1μmol·L-1PGE_(2)后的放电频率。选择灌流PGE_(2)后放电频率明显改变且活性良好的MnPO WSNs(n=21),分为PGE_(2)受体E系列前列腺素受体(EP)1拮抗剂(EP1 ant)+PGE_(2)组(n=7)、EP3 ant+PGE_(2)组(n=7)和EP4 ant+PGE_(2)组(n=7),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MnPO WSNs分别灌流3μmol·L-1EP1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10μmol·L-1EP3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及10μmol·L-1EP4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后的放电频率。结果:灌流含有STBs的ACSF后,共有188个雌性小鼠的MnPO神经元进行了内在温度敏感系数(以m值表示)的鉴定,其中32个神经元的m值≥0.8,被鉴定为MnPO WSNs,占所有记录神经元的17%。与基础放电频率比较,加入PGE_(2)后MnPO的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PGE_(2)组比较,EP3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百分比改变降低(P<0.05);与PGE_(2)组比较,EP1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的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GE_(2)组比较,EP4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的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小鼠MnPO存在约17%的WSNs;PGE_(2)可通过突触后的机制经EP3受体直接抑制雌性小鼠MnPO WSNs的放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前列腺素E2 视前区正中核 热敏神经元 EP3受体
下载PDF
异钩藤碱减轻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周国平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20、40、80 mg/kg的异钩藤碱混悬液(0.9%氯化钠溶液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爬杆实验和旷场实验评定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区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黑质区微RNA-376b-3p(miR-376b-3p)、转录因子SP1(SP1)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黑质区SP1、LRRK2、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4.58±0.27)μg/L比较,模型组(1.35±0.13)μg/L小鼠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1.86±0.17)μg/L、中剂量组(2.56±0.21)μg/L和高剂量组(3.40±0.29)μg/L小鼠D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爬杆时间、IL-1β、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SP1和LRR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α-syn蛋白水平降低,运动总距离、miR-376b-3p以及TH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异钩藤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是通过影响miR-376b-3p/SP1/LRRK2信号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属 帕金森病 异钩藤碱 神经元损伤 转录因子SP1 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下载PDF
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大鼠皮质原代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王浩 李东朋 +3 位作者 王恒 王晨潮 闫安 乔晓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皮质原代神经元。取第10天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和乙醇+丹皮酚组,分别用含PBS、1.5 g/L乙醇和1.5 g/L乙醇+100μmol/L丹皮酚溶液的培养基培...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皮质原代神经元。取第10天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和乙醇+丹皮酚组,分别用含PBS、1.5 g/L乙醇和1.5 g/L乙醇+100μmol/L丹皮酚溶液的培养基培养12 h。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ST-1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乙醇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神经元活力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乙醇组相比,乙醇+丹皮酚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神经元活力和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凋亡神经元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拮抗线粒体凋亡,缓解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皮质神经元 大鼠 丹皮酚
下载PDF
神经元自适应性减摇鳍零航速控制系统分析
5
作者 李成海 辛小辰 +1 位作者 刘树锋 胡甚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基于减摇鳍零航速系统使PID控制法不能取得理想减摇效果的难题,分析了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机能,在神经元架构不增大复杂性前提下,从根本上提升了非线性处置力,为了减少对减摇鳍零航速伺服驱动系统的需求,依据控制中最优二次型目标... 基于减摇鳍零航速系统使PID控制法不能取得理想减摇效果的难题,分析了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机能,在神经元架构不增大复杂性前提下,从根本上提升了非线性处置力,为了减少对减摇鳍零航速伺服驱动系统的需求,依据控制中最优二次型目标理论,在线进行神经元的参数自适应调控,进行了对于驱动功率间接的限制。验证了Lyapunov系统在此控制方法条件下具有的稳定能力,且处于不同海况情形下和PID控制法模拟比对,体现了此方法对于解决减摇鳍零航速非线性控制问题具有强大优势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鳍零航速 神经元自适应力 二次型目标 控制限制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难治性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单萍 张继龙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藻酸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将难治性癫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阳性对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藻酸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将难治性癫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阳性对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空载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环氧合酶-2(COX-2)过表达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生理盐水8周后,采用Racine分级标准评估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学,观察海马组织CA3区病理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P糖蛋白(P-gp)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癫痫发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Racine分级,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OX-2、PGE2、TNF-α水平和MDA含量以及COX-2、P-gp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海马CA3区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大鼠癫痫Racine分级,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COX-2、PGE2、TNF-α水平和MDA含量以及COX-2、P-gp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减轻;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空载组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OX-2过表达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被显著逆转(P<0.05),海马组织CA3区神经元损伤加重。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能通过抑制COX-2/PGE2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神经元损伤 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信号通路
下载PDF
运动通过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改善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
7
作者 陈静 陈聪聪 +2 位作者 张凯娜 赖昱霖 邹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12,共12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神经元在慢性束缚压力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干预是否通过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方法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Ctrl)组和CRS组,并通过旷场(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 test,EPM)范式,评估其焦虑样行为,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后的小鼠摄食量进行统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PVN脑区c-Fos的表达情况,以及与CRH神经元的共标情况。利用化学遗传学激活PVN CRH神经元,检测其焦虑情况。通过8周跑台干预(10~16 m/min,60 min/d,6 d/周),观察其对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最后,探讨PVN CRH神经元在运动改善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在旷场中间区域的时间减少(P<0.001),在高架十字迷宫的开臂时间减少(P<0.001),并且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P<0.05);与Ctrl组相比,CRS组小鼠能够促进PVN脑区c-Fos的表达(P<0.001),并且这些c-Fos信号与CRH神经元有大量共标(P<0.001);利用化学遗传学直接激活PVN CRH神经元,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P<0.05),并且出现抑制摄食的现象;运动干预可以缓解CRS诱导的焦虑样行为(P<0.001),并缓解摄食抑制现象(P<0.05);运动干预可以抑制由CRS诱导的PVN CRH神经元活性增强(P<0.001),并且消融PVN CRH神经元可缓解CRS诱导产生的焦虑样行为。结论慢性束缚压力应激通过激活PVN CRN神经元,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和食欲下降的现象;8周运动干预可能通过抑制PVN CRH神经元缓解慢性束缚压力应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CRH PVN神经元损毁,慢性束缚压力所诱导的焦虑样行为得到改善。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运动缓解压力诱导的焦虑样行为的潜在神经机制,为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压力 焦虑样行为 PVN CRH神经元 运动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和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震颤特点
8
作者 冯焕焕 宁金环 +3 位作者 林仲希 刘婧玥 许保磊 许二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9-103,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原发性震颤(ET)和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震颤特点。方法采集73例震颤患者(包括PD组30例、ET组23例、NIID组20例)的双上肢表面肌电图,采用功率谱分析探讨频率特点。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三组患...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原发性震颤(ET)和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震颤特点。方法采集73例震颤患者(包括PD组30例、ET组23例、NIID组20例)的双上肢表面肌电图,采用功率谱分析探讨频率特点。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三组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各项电生理参数。结果ET的震颤频率高于PD(F=41.86,P<0.01),PD的震颤频率高于NIID静止状态(F=41.86,P=0.002)和NIID姿势状态(F=41.86,P=0.011)。PD交替收缩模式所占的比例高于NIID静止状态(χ^(2)=5.70,P=0.017)和姿势状态(χ^(2)=7.24,P=0.007),同时高于ET(χ^(2)=9.67,P=0.002)。PD谐波共振所占的比例同样高于NIID静止状态(χ^(2)=4.64,P=0.031)和姿势状态(χ^(2)=7.73,P=0.005)以及ET(χ^(2)=6.52,P=0.011)。结论三组比较ET的震颤频率最高,NIID的震颤频率最低,PD交替收缩模式和谐波共振所占的比例高于ET和NI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原发性震颤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震颤
下载PDF
前庭神经元炎是病吗?
9
作者 张瑜 《科学生活》 2025年第3期12-13,共2页
感冒、拉肚子后突然头晕的情况,天旋地转,动也不能动,即使勉强走路也会摇摇晃晃,感觉踩不到地上,还会向一侧倾倒,严重时甚至会摔倒,还可能会摔伤。有时还会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恶心、呕吐、看不清东西。休息后,症状会部分缓解,但... 感冒、拉肚子后突然头晕的情况,天旋地转,动也不能动,即使勉强走路也会摇摇晃晃,感觉踩不到地上,还会向一侧倾倒,严重时甚至会摔倒,还可能会摔伤。有时还会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恶心、呕吐、看不清东西。休息后,症状会部分缓解,但活动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你有没有这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色苍白 前庭神经元 部分缓解 恶心 头晕 摔倒 心慌
原文传递
黄芩素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的铁死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婷 岳婷婷 +3 位作者 崔悦 鲁悦 李伟 杭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坏死等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主要由累积的脂质过氧化引起,已被证实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过程。黄芩素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缓解神经元...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坏死等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主要由累积的脂质过氧化引起,已被证实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过程。黄芩素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缓解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仍未明确。目的:探讨黄芩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孕16-17 d C57BL/6L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运用血红蛋白刺激原代神经元模拟体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5,15,25,50,100μmol/L黄芩素作用24 h后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活力,确定黄芩素的最适浓度。然后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PTGS2、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表达;进一步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SLC7A11抑制剂Erastin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血红蛋白+黄芩素+Erastin组,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选取25μmol/L黄芩素作为后续实验浓度;(2)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P <0.05);(3)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PTGS2的m RNA表达显著下降,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 RNA表达显著升高(P <0.000 1);(4)SLC7A11抑制剂Erastin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黄芩素改善的铁死亡作用(P <0.05);(5)结果表明,黄芩素可通过SLC7A11/GPX4通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黄芩素 铁死亡 神经元 Erastin 小鼠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
11
作者 陈杰 彭君琴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复发、转移、癌症死亡)与预后良好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NSE、IL-6、TNF-α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占比、Karnofsky评分<80分占比、NSE、IL-6、TNF-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整体分化程度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Karnofsky评分<80分、NSE、IL-6、TNF-α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SE、IL-6、TNF-α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87、0.852、0.953,灵敏度分别为0.760、0.880、0.840、0.920,特异度分别为0.768、0.913、0.696、0.942(均P<0.05)。结论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Karnofsky评分<80分、NSE、IL-6、TNF-α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NSE、IL-6、TNF-α在肺癌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癌 预后
下载PDF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神经元轴突的伸长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海涛 任春朋 +3 位作者 杨永涛 黄永辉 秦入结 李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24-4930,共7页
背景:神经元轴突损伤可致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轴突伸长有望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MSC-EVs)能否促进神经元轴突伸... 背景:神经元轴突损伤可致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轴突伸长有望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MSC-EVs)能否促进神经元轴突伸长。方法:(1)组织贴壁法获取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特异性标志物;超速离心法获取EMSC-EVs并进行鉴定;(2)EMSC-EVs(0,0.5,1.0,1.5 mg/mL)与PC12细胞共孵育72 h,CCK-8分析EMSC-EVs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增殖作用;(3)EMSC-EVs(1.0 mg/mL)与PC12细胞或神经元共孵育72 h,显微镜下观察轴突长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轴突相关标志物微管蛋白β3(早期)、生长相关蛋白43(中期)和神经丝蛋白200(成熟)表达变化,以探究EMSC-EVs是否能够促进PC12细胞或神经元轴突伸长。结果与结论:(1)所获取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少数呈不规则形,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stin、CD44及Vimentin;所获取EMSC-EVs符合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标准;(2)在0.5-1.5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EMSC-EVs促进PC12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3)EMSC-EVs促进PC12细胞及神经元轴突长度增加,促进轴突相关标志物微管蛋白β3、生长相关蛋白43和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EMSC-EVs能够促进神经元轴突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PC12细胞 细胞外囊泡 轴突伸长 微管蛋白β3 生长相关蛋白43 神经丝蛋白200
下载PDF
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闻双全 王亮 +1 位作者 方兰 袁燕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探究线粒体自噬受体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样(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调控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NIP3L基因沉默模型,并经10μmol/L镉处理12 h,Western blot检测B... 为探究线粒体自噬受体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样(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调控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NIP3L基因沉默模型,并经10μmol/L镉处理12 h,Western blot检测BNIP3L、帕金森氏蛋白2(Parkin)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NIP3L与线粒体标志蛋白TOMM20共定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数目,FITC 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经镉处理12 h后,BNIP3L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BNIP3L与TOMM20共定位增加,沉默BNIP3L极显著抑制镉致Parkin线粒体转位(P<0.01),抑制镉致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极显著促进镉致caspase-9、caspase-3激活和神经元凋亡(P<0.01)。结果表明,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抑制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 BNIP3L 线粒体自噬 凋亡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14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下载PDF
通脉开窍丸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铁死亡变化
15
作者 赵楠楠 李彦杰 +3 位作者 秦合伟 朱博超 丁慧敏 徐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1407,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血管性痴呆存在密切联系,通脉开窍丸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 背景: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血管性痴呆存在密切联系,通脉开窍丸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探讨通脉开窍丸对血管性痴呆干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其中12只大鼠用作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改良2-VO法制备成血管性痴呆的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通脉开窍丸高、中、低剂量(27.6,13.8,6.9 g/kg)组、联合组[通脉开窍丸高剂量+ML385(20 mg/kg)]、盐酸多奈哌齐组(0.45 mg/kg),灌胃给药1次/d,联合组同时腹腔注射Nrf2抑制剂ML385,1次/d,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病理学变化;比色法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Fe^(2+)、丙二醛的浓度;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铁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rf2、HO-1、GPX4、XCT、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松散,神经元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固缩甚至裂解;CA1区铁离子聚集;线粒体萎缩变小,线粒体嵴溶解消失,线粒体膜密度增厚;血清中Fe^(2+)、丙二醛水平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P<0.05);海马组织GPX4、HO-1、XCT、Nrf2、FTH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通脉开窍丸各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神经元恢复明显,CA1区神经元铁离子聚集明显减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好转;血清Fe^(2+)、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及海马组织中GPX4,HO-1,XCT,Nrf2,FTH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3)与通脉开窍丸高剂量组相比,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大鼠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情况不明显,铁沉淀增加,血清中丙二醛、Fe^(2+)浓度增加(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减少(P<0.05),海马组织神经元线粒体萎缩变小,且Nrf2、XCT、HO-1、GPX4、FTH1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在一定范围内,通脉开窍丸剂量越高效果越好,且高剂量治疗效果不亚于盐酸多奈哌齐。(4)结果说明,通脉开窍丸可以减轻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HO-1/GPX4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通脉开窍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下载PDF
SD大鼠乳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同时提取并培养的实验方法
16
作者 何龙才 宋文学 +5 位作者 明江 陈光唐 王军浩 廖益东 崔君拴 徐卡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5-1400,共6页
背景: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在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疗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2种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需分别单独提取。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可同时提取2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同时提取原代皮质... 背景: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在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疗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2种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需分别单独提取。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可同时提取2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同时提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取24 h内新生SD大鼠乳鼠,将大脑取出放入装有DMEM的培养皿中,去除软脑膜后备用。同一脑组织,先提取原代神经元,再将剩余脑组织用于提取小胶质细胞,整个过程在冰上操作。原代皮质神经元提取培养步骤:镊子夹取2.0-3.0 mm厚度大脑皮质组织置于培养皿,用木瓜蛋白酶消化20 min,中止消化后吹打组织呈互相粘连的组织悬液,吸上清细胞悬液,过滤、分装到15 mL离心管中,离心并重悬后将细胞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爬片上放入细胞培养箱,每隔1 d观察神经元形态,第7天进行MAP2和β-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小胶质细胞提取培养步骤:夹取上一步取皮质后剩余脑组织,厚度8-10 mm,置于培养皿,用胰酶消化20 min,中止消化后吹打组织呈匀浆,然后将匀浆转移到培养瓶中培养,第14天将培养瓶封口后进行恒温水平摇床振荡2 h,小胶质细胞脱落于上清中;取纯化后的小胶质细胞继续培养3 d进行Iba1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1)神经元培养24 h后贴壁、胞体变大,部分神经元长出突触;培养到第3,5天时胞体进一步增大,大部分神经元已呈突触形态,部分神经元成团生长;第7天时,神经元突触延长增粗并互相连接成网。经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神经元。(2)小胶质细胞培养第1天换液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第3,5,7天时细胞密度均较小,细胞形态呈高亮椭圆或圆形,但已基本成团块状生长于其他细胞上层;第10天时小胶质细胞密度明显增大;第14天时小胶质细胞呈致密团块状生长于其他细胞上层,此时可进行分离纯化。取分离纯化后细胞再培养至第3天,经Iba1免疫荧光鉴定为小胶质细胞,且纯度大于95%。(3)结果表明,经此法提取并培养获得的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纯度高、形态好、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皮质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SD大鼠 细胞提取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糖氧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神经元焦亡的作用
17
作者 王泽乾 段彦哲 +4 位作者 吴艺舸 马东 黄建军 闫玉清 宋丽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44-4051,共8页
背景: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抗缺血、抗氧化、抗血栓及抗炎等作用,其是否影响糖氧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神经元焦亡,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神经元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 背景: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抗缺血、抗氧化、抗血栓及抗炎等作用,其是否影响糖氧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神经元焦亡,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神经元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Colivelin组、Colivelin+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利用糖氧剥夺/复糖复氧处理HT22细胞建立神经元焦亡模型,然后给予STAT3激动剂Colivelin、羟基红花黄色素A干预。干预后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GSDMD/TUNEL染色观察细胞焦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STAT3、GSDMD蛋白表达,RT-PCR检测STAT3、NLRP3、Caspas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3、NLRP3、GSDMD、Cleaved-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焦亡细胞数量增多,p-STAT3、NLRP3、Cleaved-caspase-1、GSDMD、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焦亡细胞数量减少,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Colivelin组细胞焦亡加剧,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含量增加,STAT3、NLRP3、Caspase-1 mRNA表达升高,p-STAT3、NLRP3、GSDMD、Cleaved-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升高;与Colivelin组相比,Colivelin+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上述指标均有好转。结果表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糖氧剥夺/复糖复氧后HT22细胞焦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2细胞 细胞焦亡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神经元 糖氧剥夺 复糖复氧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2例报道
18
作者 王姬 王春晓 +6 位作者 李军 徐一心 李冬梅 甄超 王誉静 王毅 王新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61-363,共3页
本文报道2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病例1,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头晕1年半”于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病例2,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半年余”于2023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 本文报道2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病例1,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头晕1年半”于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病例2,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半年余”于2023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2例患者均出现记忆力下降,伴行走不稳、尿失禁、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异常,其中1例患者出现2次发热伴意识障碍的脑炎样症状;2例患者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小脑蚓旁区出现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双侧顶叶、颞叶、额叶沿皮髓质交界处有典型“绸带样”高信号;2例患者皮肤活检提示汗腺细胞、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P62、泛素抗体阳性的包涵体;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者NOTCH2NLC基因非编码区GGC重复扩增次数均>60次,从而确诊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磁共振成像 皮肤活检 NOTCH2NLC基因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的神经元类型及其对恐惧条件反射的转录反应
19
作者 杨海龙(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学习和长期记忆形成需要神经元持久的改变-即“记忆印迹”。内在的、与情感相关的记忆印迹存在于杏仁核。由于记忆的特异性可能是由特定的分子细胞类型所编码,因此该研究对23只正常/恐惧状态下小鼠的杏仁核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并绘制... 学习和长期记忆形成需要神经元持久的改变-即“记忆印迹”。内在的、与情感相关的记忆印迹存在于杏仁核。由于记忆的特异性可能是由特定的分子细胞类型所编码,因此该研究对23只正常/恐惧状态下小鼠的杏仁核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并绘制了杏仁核亚区神经元类型的空间分布,来探索参与恐惧学习的神经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记忆 神经元 杏仁核 细胞类型 恐惧条件反射 特异性 单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单离子通道神经元电路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20
作者 杨梓悦 吴静 李乐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5-991,共7页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突触联结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神经元的合理建模与分析是理解神经网络的功能及动力学特征的关键,对于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细胞膜电容和钾离子忆阻器分别表征神经元对电荷的存储和记忆...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突触联结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神经元的合理建模与分析是理解神经网络的功能及动力学特征的关键,对于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细胞膜电容和钾离子忆阻器分别表征神经元对电荷的存储和记忆特性,在Hodgkin-Huxley单离子通道神经元经典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介观电路模型。使用经典电路理论和介观量子电路理论,在给予正弦激励下推导神经元细胞膜电压的响应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神经元细胞膜电压峰-峰值和迟滞回线的面积随激励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经典电路模型中,神经元细胞膜电压峰-峰值和迟滞回线面积达到最大值的频率与外部激励源的幅值有关,而在介观电路模型中,其仅与神经元电路参数有关,不依赖外部激励,更能表征神经元自身的特性。神经元的介观电路模型有益于揭示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机理,推动脑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dgkin-Huxley神经元 介观电路 忆阻器 量子理论 动力学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