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乔振虎 曹炳华 +1 位作者 樊艳萍 崔香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结论水蛭能有效改善CSVD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脑小血管病 神经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动态变化
2
作者 邹成功 冯浩 +5 位作者 陈兵 唐辉 邵川 孙谋 杨荣 何家全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小鼠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60只12月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TBI模型组(50只),根据模型构建时间将TBI模型小鼠分组为,模型1d组、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共5个亚组,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小鼠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60只12月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TBI模型组(50只),根据模型构建时间将TBI模型小鼠分组为,模型1d组、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共5个亚组,每组10只。实验第29天分别开展神经功能评分,跳台测试。测完后处死取材,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炎性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时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然而,各个时期,模型组小鼠跳台错误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跳台错误次数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阶段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磷酸化核因子(p-NF)-κB表达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低。与此同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然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时期β淀粉样蛋白(Aβ)、p-Tau蛋白表达持续增加。结论TBI致模型鼠小胶质细胞持续活化,与炎症反应一同先升高,再降低,导致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到达峰值后降低。此外,炎症反应可能作为Aβ沉积与Tau蛋白磷酸化的启动子,导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原文传递
益气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研究
3
作者 仇振茂 吴楚光 +2 位作者 黄海滨 肖宇明 莫利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8-0131,共4页
分析益气通络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机体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80例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分组方式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研究... 分析益气通络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机体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80例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分组方式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研究组选择益气通络汤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VAS评分和NDI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的脊髓功能和ADL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更好(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施以益气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最大程度改善机体的颈椎与骨髓功能,并有效缓解整体的疼痛感,从而恢复对应的血管内皮功能,最终提高机体日常生活的整体能力,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络汤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改善效果 安全性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云通 刘畅 +3 位作者 高丽钞 罗瑜雪 曹钰彬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79-484,共6页
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是下颌正颌手术、下颌后牙种植手术以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部分患者的持续时间可以很久,而且不适感可能较为明显。因此,这一并发症备受口腔科医生和患者... 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是下颌正颌手术、下颌后牙种植手术以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部分患者的持续时间可以很久,而且不适感可能较为明显。因此,这一并发症备受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关注。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常表现为术侧颏部和嘴唇皮肤的感觉减退与异常感觉,伴或不伴感觉过敏、患侧下颌牙列不适感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后的6个月内,可得到明显缓解,也有少部分患者在随访超过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仍无明显恢复。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后所发生的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及预后特点进行综述,并尝试分析其差异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牙槽神经 神经功能障碍 正颌手术 牙种植手术 第三磨牙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MSU分类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航 马俊 +4 位作者 熊承杰 魏坦军 唐傲林 陈永康 徐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MSU分类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90例L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2像矢状位及轴位进行MSU分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双下肢感觉障碍、双...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MSU分类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90例L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2像矢状位及轴位进行MSU分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双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分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690例中,MSU分类1、2、3级分别有111、468、111例,A、B、C、AB区分别有121、301、51、217例。MSU分类与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双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分级、VAS评分、ODI有关(P<0.05)。与MSU分类1级病人相比,2级、3级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明显增高(P<0.001)。与MSU分类A区病人相比,B区病人、C区病人及AB区病人双下肢感觉障碍、肌力障碍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01)。与MSU分类1级和2级病人相比,3级病人VAS评分≥5分比例、ODI评分≥41%比例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MSU分类有助于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及位置,决定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预测病人的预后。MSU分类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大小达到椎弓根及椎弓根尾侧层面位置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术后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腰椎间盘突出位置越靠近椎间孔区域、椎间孔外或远侧区域,症状更重,保守治疗效果效果差,应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SU分类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
6
作者 唐磊 贾思宇 +2 位作者 王勃霏 赵红卫 陈海丹 《巴楚医学》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PVCR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外科手术治疗
7
作者 羊刚毅 黄海锋 赵兵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行后路内固定、减压和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行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椎弓根植骨),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行后路内固定、减压和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行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椎弓根植骨),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局部后凸矫正、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脊柱后凸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脊柱后凸稍高于术后即刻,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已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0~2°,平均(1.5±0.3)°,矫正丢失度(10.3±5.7)%。术后3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周(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椎弓根植骨)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迟发性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后凸矫正维持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爆裂性骨折 神经功能障碍 后路手术 椎弓根
下载PDF
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对手外伤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8
作者 衣晓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1期64-66,7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对手外伤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创伤科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手外伤患者,按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对手外伤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创伤科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手外伤患者,按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在非压力监测下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组在压力监测下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即自注药开始后便关注压力监测仪表,全程保持注射压力≤8 psi,直至注药完毕。比较两组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观察注药完毕30 min后各神经的感觉运动消失情况,据此评估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48 h,记录其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患者术中进行局部麻药注射压力监测与控制不仅可确保神经阻滞效果满意,还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手术 局部麻药注射 压力监测 神经阻滞效果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9
作者 谢鹏 闫莉 高丽娟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快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住院费用、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出院GOS评分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6.08%,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84%,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及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 颅内动脉瘤 神经功能障碍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朱可 李艳艳 +3 位作者 李建瑞 董凌波 樊新红 胡亚卓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552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10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神... 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552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10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552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分别为皮质盲2例,眼肌麻痹2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头晕1例,抽搐、肌力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3%。9例患者予以相应治疗后,8例完全恢复症状,1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临床症状多样,多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恢复。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6 位作者 王拓 鲍刚 隋龙 李琦 郗磊 徐高峰 谢昌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并对已形成DIND者早期应用钙拮抗剂以及升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的"3H"治疗。结果全组41例均被诊断为DIND。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5例;死亡率12.2%。结论动脉瘤性SAH后DIND是多因素造成的,尤其与脑血管痉挛有密切关系,只有当脑血流量下降到引起脑缺血的临界水平以下时才能形成DIND;采用CT、TCD及DSA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DIN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病因治疗、提高脑灌注压、降低血黏稠度、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逆转脑缺血半暗区等早期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后DIND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脑梗塞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史以菊 邢国庆 +1 位作者 孟庆华 庞继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 (PNS)对局灶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 5只 ,随机分组。按照文献制备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MCAO)性脑缺血模型。利用诱发电位肌电图测试仪 ,测各组MCAO前后SE...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 (PNS)对局灶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 5只 ,随机分组。按照文献制备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MCAO)性脑缺血模型。利用诱发电位肌电图测试仪 ,测各组MCAO前后SEP的变化 ,脑皮质NO、SOD含量 ,及电镜超微结构的改变 ,观察三七皂苷对MCAO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PNS 4 0 0mg·kg-1、2 0 0mg·kg-1均能明显缩短MCAO后SEP潜伏期时间 ,降低缺血区NO含量 ,增加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超微结构研究显示 ,三七皂苷能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细胞损伤及神经元的坏死程度。结论 :三七皂苷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SOD活性 ,降低脑NO含量 ,阻止Ca2 +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诱发电位 SEP 超微结构 一氧化氮 NO 三七皂苷 脑梗塞 中医药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珉 陈高 张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33-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确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状态及影像学资料,对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确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状态及影像学资料,对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脑血管痉挛(OR 4.028,95%CI1.532~10.591)、脑积水(OR 18.564,95% CI 1.518~22.698)、血浆渗透压升高(OR 1.072,95%CI 1.003~1.145)和高血糖(OR 1.064,95%CI 1.009~1.085).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升高(OR 0.917,95% CI 0.086~0.977).而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和凝血状态参数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无相关性.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加重、合并脑积水、血浆渗透压增高及入院时明显高糖血症,均能高度预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而适当增加平均动脉压,可以减少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迟性 缺血性 神经功能障碍 肿瘤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珉 胡颖红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年中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部位与D IND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D IND与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脑血管痉挛与D IND两者之间存在弱相关(r=0.22;P=0.016);随着痉挛程度加重,D IND发生率增加(U=2.589,P<0.05)。大脑中动脉痉挛组的D IND发生率为68.0%,高于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痉挛组的36.7%和25.0%(2χ=8.195,P=0.004);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646,P=0.421)。结论:脑血管痉挛只是D IN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度脑血管痉挛时和大脑中动脉部位的痉挛,才易发生D IND;发生于非重要功能区脑缺血,可能无D IND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所致神经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俊 杨独姣 +1 位作者 黄芙蓉 张爱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1例,根据血清总胆素峰值分为轻-中度增高组(n=45)、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1例,根据血清总胆素峰值分为轻-中度增高组(n=45)、重度增高组(n=35)、极重度增高组(n=11)。根据是否存在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分为神经功能障碍组(n=20)、非神经功能障碍组(n=71)。选择同期正常健康足月儿10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完成头部DTI检查,测量并比较双侧苍白球、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小脑齿状核的FA值。结果极重度增高组苍白球FA值低于对照组、轻-中度增高组及重度增高组(P<0.05),重度增高组苍白球FA值低于对照组(P<0.05)。极重度增高组内囊后肢FA值低于对照组、轻-中度增高组及重度增高组(P<0.05)。神经功能障碍组苍白球、内囊后肢FA值低于非神经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结合DTI在苍白球区、内囊后肢FA值的变化,推测BIND患儿可能同时存在神经核团及脑白质纤维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神经功能障碍 新生儿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慧 宋文英 +2 位作者 宋宇龙 赵静 杨瑞 《西部医学》 2019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择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择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感觉阻滞情况,同时评估两组麻醉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观察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入手术室前记为T_0,手术开始即刻记为T_1,硬膜外注药完毕后10min记为T_2,手术结束即刻记为T_3),MMSE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_1、T_2、T_3 HR、DBP、SBP水平均低于T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 HR、DBP、SBP水平均高于T_0(P<0.05);研究组T_1、T_2、T_3 H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峰效应时间缩短,麻醉平面持续时间均延长(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硬膜外麻醉的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增强剖宫产术中镇痛、镇静效果,能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同时右美托咪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剖宫产 围术期 血流动力学 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其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召溪 徐国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爆炸冲击波导致的轻型颅脑损伤是战时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平民在遇到恐怖爆炸袭击、意外爆炸事故等情况时也容易出现上述损伤。该损伤经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而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损伤密切... 爆炸冲击波导致的轻型颅脑损伤是战时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平民在遇到恐怖爆炸袭击、意外爆炸事故等情况时也容易出现上述损伤。该损伤经常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而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爆炸冲击波相关性轻型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早期干预氧化应激损伤、修复血脑屏障、阻断炎症反应对减轻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爆炸伤 冲击波 血脑屏障 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预防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知己 杨瑞金 +2 位作者 张珍华 张震宇 叶新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19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均采取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对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法以及3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脱水治疗,术中抬高头位35°,...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19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均采取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对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法以及3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脱水治疗,术中抬高头位35°,显微分离肿瘤,分块切除保护中央沟静脉及皮质中央区,术后高压氧治疗。结果按Simpson标准,19例患者中Ⅰ级切除1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3例术后出现较严重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结论术前完善的检查和评估,术中显微操作,保护好中央沟静脉以及瘤周的静脉。保护好皮质中央区,术后适当延长脱水时间,同时对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给予高压氧等辅助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中央区 脑膜瘤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玥 王汉东 +2 位作者 吴国健 张阳 李光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Nrf2基因对小鼠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CR方法确认Nrf2(+/+)型和Nrf2(-/-)型小鼠遗传背景,建立小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和病死率评估致伤程度和伤后神经功能状态,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目的研究Nrf2基因对小鼠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CR方法确认Nrf2(+/+)型和Nrf2(-/-)型小鼠遗传背景,建立小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和病死率评估致伤程度和伤后神经功能状态,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致伤灶周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Nrf2(+/+)型小鼠比较,Nrf2(-/-)型小鼠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严重(P<0.01);伤后1 d,Nrf2(-/-)型小鼠挫伤灶周围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3 d时差异更显著,直到7 d仍有统计学差别(P<0.05)。此外,伤后1、3、7 d,Nrf2(-/-)型小鼠挫伤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亦增强,但仅3 d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基因敲除可加重小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且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影响胶质细胞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胶质细胞活化 Nrf2基因
下载PDF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判断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捷 张蓬勃 刘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后苏醒时间与脑缺血病理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 ,寻找更为准确地判定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损伤发生与否的方法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记录大鼠苏醒时间 ,缺血后 2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 目的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后苏醒时间与脑缺血病理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 ,寻找更为准确地判定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损伤发生与否的方法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记录大鼠苏醒时间 ,缺血后 2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 ,2 4h后行TTC染色鉴定脑梗死与否 ,选择具有脑梗死的大鼠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大鼠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 (min ,1 0 8.7± 1 8.6vs 75 .3± 2 0 .7,P <0 .0 5 ) ;神经功能缺失判断脑缺血损伤的灵敏度为6 2 .5 % ,结合苏醒时间后判断脑缺血损伤的灵敏度为 87.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失评估 苏醒时间 大鼠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