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程德君 仲照希 原富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5例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美金... 目的探讨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5例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美金刚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神经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精神状态、心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其中,血清神经因子包括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精神状态;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CHN)评估心理社会功能;采用汤旦林生活质量量表(TDL-QOLAS)评估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55%和84.21%,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DNF、TNF-α、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SP-CHN、TDL-QOL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疗效确切,可调节神经因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电刺激 青少年 难治性强迫症 神经因子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李婷婷 王文娟 方永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6例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6例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因子
下载PDF
药火针联合补阳还五还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痹症疗效及神经因子影响
3
作者 杜悦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分析糖尿病痹症治疗中采取药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效果差异。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4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将次时间段内在我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开展研究对象。将自愿入组的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 分析糖尿病痹症治疗中采取药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效果差异。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4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将次时间段内在我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开展研究对象。将自愿入组的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西药治疗与中医综合治疗(药火针+补阳还五汤)。,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及神经因子变化评价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影响。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具有优越性,且治疗后血糖代谢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痹症会对机体血脂代谢及神经因子产生不利影响,接受中医药火针配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痹症 血脂代谢 神经因子 中医治疗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PD的药理机制及对病情控制、神经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苏秋霞 黄宝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3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药理机制及对病情控制、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PD患者92例,根据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多...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药理机制及对病情控制、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PD患者92例,根据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与痴呆相关血清因子、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非运动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χ^(2)=6.035,P=0.014)。治疗3个月后,2组UP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2组血清重组人PD蛋白7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血清TNF-α、IL-6、IL-10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HAMD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0%vs.13.04%,χ^(2)=0.449,P=0.503)。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PD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总体健康状态、炎性反应、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减少神经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老年人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 病情控制 神经因子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热敏灸及通窍活血汤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路颖 郑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69-1572,1576,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热敏灸及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卒中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神经因子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针灸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热敏灸及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卒中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神经因子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针灸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联合热敏灸+西医治疗,联合组给予通窍活血汤+针刺联合热敏灸+西医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神经因子水平及前后脑血液循环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针灸组的82.4%(28/34)及对照组的58.8%(2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针灸组、对照组(P均<0.05),针灸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明显提高(P均<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组NGF、BDNF水平明显高于针灸组、对照组(P均<0.05),NSE水平明显低于针灸组、对照组(P均<0.05);针灸组NGF、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后动脉血流速度(PCA)均明显加快(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快于针灸组、对照组(P均<0.05),针灸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热敏灸及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卒中,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功能,机制可能与调节NGF、BDNF、NSE表达及改善脑血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热敏灸 通窍活血汤 脑卒中 肢体功能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脑血管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樊琼 闵宁 +1 位作者 张文娟 兰芬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血管特性阻抗、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因子水平,促进脑血管循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因子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锋 逯青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加早期机械取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可有效改善AIS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 早期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心理弹性、疾病进展恐惧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文丽 王攀云 +5 位作者 刘旦 刘少妮 牟晓丹 陈晓莹 牛芳霞 常咪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心理弹性、疾病进展恐惧、神经因子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纳-戴维森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心理弹性,减轻疾病进展恐惧,调节神经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模式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恢复期 心理弹性 疾病进展恐惧 神经因子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对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董蕾 魏长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对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104例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对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104例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脑栓通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机体应激反应,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通胶囊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神经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不同频率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改善及对神经因子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超 李萌 +1 位作者 何养权 雷岩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86-887,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改善及对神经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3例,随机分为高频组(n=42)和低频组(n=41)。所有患者均采取爱西酞普兰改善抑郁症状,低频组患者采取低频颅磁刺激(1Hz rTMS)治疗,高...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改善及对神经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3例,随机分为高频组(n=42)和低频组(n=41)。所有患者均采取爱西酞普兰改善抑郁症状,低频组患者采取低频颅磁刺激(1Hz rTMS)治疗,高频组患者采取高频颅磁刺激(20Hz 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抑郁情况、治疗情况、神经因子水平。结果高频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HAMD-17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均逐渐降低,且高频组评分明显较低于低频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PSQI、MoCA、BM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均降低,MoCA、BMI评分均升高,且高频组PSQI评分低于低频组,MoCA、BMI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因子水平均逐渐升高,且高频组神经因子水平明显较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不同频率颅磁刺激均可改善患者抑郁水平,其中低频模式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理想效果,而高频模式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生活质量指数、认知水平以及神经因子水平方面更为理想,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疾病损害,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 抑郁 神经因子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miR-124、miR-182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许婷 张强 王西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微小核糖核酸-182(miR-18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案...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微小核糖核酸-182(miR-18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iR-12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满意,不仅能够改善神经因子水平,还能有效调节miR-124、miR-18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依达拉奉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因子
下载PDF
化瘀通脉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神经因子水平的研究
13
作者 王静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使用化瘀通脉汤+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和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共纳入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本院收治,将纳入时间设定在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且A、B两组研究... 探讨脑梗死患者使用化瘀通脉汤+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和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共纳入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本院收治,将纳入时间设定在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且A、B两组研究对象均为40例。单一应用西医常规疗法为A组研究对象治疗方式,前者基础上结合化瘀通脉汤为B组研究对象治疗方式,两组研究对象均开展为期14 d的治疗。将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 治疗期间及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副反应发生率和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临床疗效较A组明显更优;B组NIHS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B组ESS评分、BI指数较A组明显升高;B组机体防御反应(hs-CPR、IL-6、sICAM-1、ET-1及HCY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B组神经因子(NSE及MBP水平)较A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采用化瘀通脉汤+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抑制机体防御反应,减少神经因子含量,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生活,改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脉汤 脑梗死 常规疗法 神经功能 神经因子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脑血管循环的影响
14
作者 黄天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73-0076,共4页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5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n=35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5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n=35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神经因子水平改善情况、脑血管循环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循环相关指标趋于正常水平(P<0.05)。 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神经因子起到有效的改善效果,促使脑血管循环得到恢复,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因子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对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郑丽娜 李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应用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的效果及对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 目的:评价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应用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的效果及对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53例增加祛风散寒扶正方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部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眼轮匝肌波幅、口轮匝肌波幅均高于对照组,眼轮匝肌潜伏期、口轮匝肌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寒扶正方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面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因子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祛风散寒扶正方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面部肌电图 神经因子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韩沛沛 吴先珍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 目的探讨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功能区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志国 周霞 文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31-1433,14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差异,并根据观察组Hcy水平中位数进一步将其分为高Hcy、低Hcy组各59例。对比不同Hcy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指标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均高于低Hcy组患者,神经因子和肽素(Copeptin)、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NO代谢指标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增高,且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神经因子 NO代谢
下载PDF
中枢神经再生策略:增强神经因子介导的再生环境“允许”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红星 徐冬晨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4,共3页
1再生环境“允许”作用的基本机制 神经再生环境是神经生长的基础环境,是由细胞基质、神经元、轴/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等结构与维持神经生长和功能的神经介质,以及提供神经功能活动的微循环和代谢环境等构成的物质环境。神经再生... 1再生环境“允许”作用的基本机制 神经再生环境是神经生长的基础环境,是由细胞基质、神经元、轴/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等结构与维持神经生长和功能的神经介质,以及提供神经功能活动的微循环和代谢环境等构成的物质环境。神经再生环境受自身分泌的各种神经生长相关的营养因子、调节因子等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环境 神经因子 中枢神经再生 介导 神经生长 细胞基质 胶质细胞 神经介质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及相关神经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薛金龙 石淑先 +3 位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张丽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80-86,79,共8页
脑缺血可造成神经元损伤,影响神经功能。有关神经因子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这些新的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参与神经功能的修复。本文详细介绍了Wn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作用机制和Wnt信号通路对神经再生... 脑缺血可造成神经元损伤,影响神经功能。有关神经因子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这些新的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参与神经功能的修复。本文详细介绍了Wn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作用机制和Wnt信号通路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以及神经源性因子和促神经发生相关因子对于神经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神经再生 神经因子
下载PDF
丁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及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文静 孔伟 +5 位作者 李凤茹 褚庆敏 苏丽丽 苏进营 郑国红 王国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2648-2650,共3页
进展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临床效果多不理想。本实验观察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型卒... 进展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临床效果多不理想。本实验观察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型卒中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丁苯酞 神经因子 进展型卒中 实验观察 脑梗死体积 作用机制 氯化钠注射液 临床资料 临床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