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多糖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红阳 付海燕 +2 位作者 马刚 包翠芬 秦书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β-巯基乙醇诱导组(5mmol/L BME)和地黄多糖诱导组(0.2 mg/mL)进行诱导实验...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β-巯基乙醇诱导组(5mmol/L BME)和地黄多糖诱导组(0.2 mg/mL)进行诱导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生长周期改变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otch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蛋白胞内片段(NICD)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地黄多糖诱导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S+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产生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及NSE阳性细胞率高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P<0.05);GFAP阳性细胞率低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地黄多糖诱导组诱导前为Notch1蛋白强阳性或阳性染色,并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黄多糖诱导组诱导分化24 h后细胞内NICD含量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低于诱导前水平,且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地黄多糖可能通过抑制Notch1蛋白表达而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且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TCH1蛋白 诱导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bFGF和E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丁文 殷嫦嫦 +3 位作者 顾玉荣 陈伟才 矢庆明 殷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bFGF和EGF诱导大鼠BMSCs成神经分化潜能及其表型变化。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5。P3代细胞分为1)对照组(1%胎牛血清+DMEM/F-12),2)EGF组(20 ng/mL EGF),3)bFGF组(20 ng/mL b... 目的探讨bFGF和EGF诱导大鼠BMSCs成神经分化潜能及其表型变化。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5。P3代细胞分为1)对照组(1%胎牛血清+DMEM/F-12),2)EGF组(20 ng/mL EGF),3)bFGF组(20 ng/mL bFGF),4)EGF+bFGF组(20 ng/mL EGF+20 ng/mL bFGF)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SE及GFAP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其mRNA。结果BMSCs呈长梭形或扁平形,漩涡样排列,CD90表达高达98.72%,而CD45仅1.05%;诱导后胞体收缩,折光性增强,呈双极甚至复杂的多极,向周围伸出明显突起,呈典型的神经样细胞;NSE、GFAP蛋白EGF组、bFGF组、EGF+bFGF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FGF组、EGF+bFGF组高于EGF组,且EGF+bFGF组高于bFGF组,EGF组高于对照组(P<0.05);mRNA变化与上述结果类似。结论 bFGF和EGF可促进大鼠BMSCs向神经分化,二者合用时效果最显著,且bFGF促BMSCs向神经分化的能力强于EGF。为BMSCs移植治疗周围神经疾患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EGF BMSCS 分化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神经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湘萍 陈超 +3 位作者 梁超 戴薇薇 龚张斌 金国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纯化、扩增的实验体系,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检测。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纯化、扩增的实验体系,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检测。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90、CD29、CD34和CD45表达;分别使用β-巯基乙醇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诱导后神经标志蛋白[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培养至第3代的BMSCs,CD90、CD29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经诱导后,神经标志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培养得到高纯度、具备相关生物学特性的BMSCs,且经诱导可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神经样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丹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勇 陆长青 王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提取大鼠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用含丹参的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并以不含丹参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提取大鼠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用含丹参的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并以不含丹参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提取两组的MSCs总RNA,RT-PCR检测ngn-1、mash-1的表达。结果:丹参诱导90 min后,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双极或多极神经元样形态,伸出轴突或树突样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的MSCs表现为nestin、NSE、GFAP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未经诱导的MSCs ngn-1,mash-1 mRNA为阴性,诱导后有表达。结论:丹参可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MSCs向神经元样的分化可能与ngn-1,mash-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丹参 诱导分化 大鼠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旭东 刘红敏 +1 位作者 华新宇 袁科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体外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可能性。方法: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化学诱导剂(alltransretinoi cacid,RA)诱导人羊...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体外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可能性。方法: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化学诱导剂(alltransretinoi cacid,RA)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WISH)向神经元转化,并以不含诱导剂的无血清的MEM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分化12h后的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的hAECs表现为NSE染色阳性,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hAE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神经样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化彪 许予明 +1 位作者 张苏明 冯永东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76-279,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Percoll(1.077g/L)离心分离MSCs,然后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三标检测,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经β-巯基乙醇(BME)、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 目的 探讨在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Percoll(1.077g/L)离心分离MSCs,然后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三标检测,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经β-巯基乙醇(BME)、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诱导分化的细胞是否为神经样细胞。结果 分离后的MSCs在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增殖性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和CD106阳性、CD45阴性,经诱导后MSCs分化的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证实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阳性。结论 MSCs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诱导 大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样细胞 动物实验 流式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辉 黄继锋 +2 位作者 张伟才 殷义霞 李宾斌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诱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作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方法从SD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BMSCs,采用细胞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诱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作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方法从SD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BMSCs,采用细胞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第三代BMSCs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细胞标志物。结果 BMSCs经诱导后呈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有两个或多个突起,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胞体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折光性较强,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微管蛋白(β-tubulin)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阴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外条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样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志刚 穆敬中 +2 位作者 吕淑慧 李宏 刘远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9,134,共5页
目的探讨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BMSC,记录BMSC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细胞爬片并在双层培养板内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 目的探讨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BMSC,记录BMSC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细胞爬片并在双层培养板内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观察BMSC的神经存活和分化情况,并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早期的BMSC分裂较缓慢,第2天进入快速增殖期,细胞生长活跃,大约持续至第5天,细胞分裂进入平台期,增殖缓慢或轻微下降。流式细胞仪显示,90.27%的3代BMSC处于G0-G1期,其余9.73%的细胞处于G2期、S期和M期;93.28%的4代BMSC处于G0-G1期,其余6.72%的细胞处于G2期、S期和M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示3代和4代BMSC抗原CD90+/CD45-分别为92%、90%,体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BMSC。MTT法检测共培养后3d、5d、7d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5.48±9.95)%、(73.56±8.68)%、(76.84±8.65)%,与对照组[(66.14±10.45)%、(70.11±9.60)%、(73.21±6.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诱导后部分BMSC视蛋白、巢蛋白于3d后、微管蛋白于5d后出现阳性反应,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BMSC具有向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视网膜神经样细胞 光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占鹏 梅晰凡 +4 位作者 李全双 袁亚江 王岩松 张赫 刘世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乳鼠骨骼肌,差速贴壁至第5代时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培养基培养,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乳鼠骨骼肌,差速贴壁至第5代时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培养基培养,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RT-PCR分析.结果:分化后细胞NSE染色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MDSCs样品中检测到NSE、GFAP特异性条带.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GF和bFGF联合诱导法可以诱导MD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伟 祝建中 +1 位作者 苗宗宁 张学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3-26,38,共5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单独或联合诱导脐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单独或联合诱导脐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NTF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 ng/mL的BDNF联合20 ng/mL CNTF诱导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人脐血MSCs经BDNF和CNTF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玲玲 周庆军 +1 位作者 王瑶 王宜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RPE细胞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而后与CFSE标记的BMSC共培养14d。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牛眼视网膜提取... 目的: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RPE细胞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而后与CFSE标记的BMSC共培养14d。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牛眼视网膜提取物(BRE)以研究视网膜成分对此分化过程的影响。采用NSE,Nestin和GFAP抗体标记检测BMSC分化前后的表达特征。结果:BMSC在与RPE细胞共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性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Nestin和GFAP。BRE能够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BMSC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结论:RPE和BRE能够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神经样细胞 牛眼视网膜提取物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峰 马洁华 杨丽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99-4302,共4页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伟 苗宗宁 +1 位作者 陈镭 张学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06-3610,共5页
背景: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一定浓度范围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体外诱导可获得较高的神经元分化比例。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 背景: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一定浓度范围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体外诱导可获得较高的神经元分化比例。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5,10,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5,10,20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诱导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另设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①向神经细胞诱导后,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胞体收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20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均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立宁 宋小青 +2 位作者 朱登祥 魏会平 王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川芎嗪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股骨的BMSCs,细胞分4组进行药物诱导,对照组、BDNF组、川芎嗪组及BDNF联合川芎嗪组。诱导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川芎嗪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股骨的BMSCs,细胞分4组进行药物诱导,对照组、BDNF组、川芎嗪组及BDNF联合川芎嗪组。诱导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后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川芎嗪联合BDNF组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诱导组。结论川芎嗪联合BDNF可以明显提高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率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川芎嗪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诱导 分化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锋 张晓峰 +4 位作者 段艳伟 严怀宁 潘永飞 叶荣 文立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分别进行神经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无细胞悬液移植,每组1... 目的探讨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分别进行神经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无细胞悬液移植,每组18只。术后采用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3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具备神经细胞特征。术后6周,BBB评分方面,实验组(16.56±2.42)优于阳性对照组(13.70±2.66),后者又优于阴性对照组(8.37±2.35)。Rivlin斜板实验评分方面,实验组术后2、4、6周,均优于阳性对照组,后者又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可见较多的神经纤维,结构完整,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分化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小鼠MSCs分离体外扩增及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光锦 付新巧 +2 位作者 杨华静 朱遂强 张苏明 《中国康复》 2005年第1期6-8,11,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的分离、体外扩增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 8-9周小鼠骨髓悬浮至全培养基中,接种于纤连蛋白覆盖的培养器皿中,纯化并扩增mMSCs;检测第9-10代细 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周期、表型,并进...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的分离、体外扩增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 8-9周小鼠骨髓悬浮至全培养基中,接种于纤连蛋白覆盖的培养器皿中,纯化并扩增mMSCs;检测第9-10代细 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周期、表型,并进行光镜形态学观察;用二甲基亚砜和丁羟茴醚诱导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法检测 其诱导分化前后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mMSCs为贴壁细胞,表现为成纤维细胞 样,具有梭形、多角形等形态,传至15代仍可维持其形态特征;83%的细胞处于G0/G1期;mMSCs不表达CD45而 表达CD44、CD13,与人MSCs表型一致;诱导分化后,大部分细胞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并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 呈现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型。结论:mMSCs可被成功分离及体外扩增培养,并具有同人类MSCs相同的形 态、表型、生长特征和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力,是研究细胞及基因治疗小鼠病理模型的良好工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小鼠 体外扩增 分化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样细胞后对大鼠脑缺血模型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继云 魏会平 李继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为神经样细胞后对大鼠脑损伤模型修复的情况。方法:取大鼠骨髓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传代培养,贴壁法分离MSCs,并诱导其分化,将经诱导的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检...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为神经样细胞后对大鼠脑损伤模型修复的情况。方法:取大鼠骨髓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传代培养,贴壁法分离MSCs,并诱导其分化,将经诱导的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检测分化的神经细胞样细胞在神经系统微环境中存活及病理变化。结果:细胞移植组病理变化与脑损伤模型组相比,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明显变少,间质水肿较轻。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样细胞后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病理学 骨髓祖代细胞/移植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Detla1基因在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占鹏 梅晰凡 +2 位作者 袁亚江 张赫 李全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1-643,共3页
目的:研究Detla1基因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大鼠乳鼠骨骼肌体外培养增殖,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诱导剂培养。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观察Detla1基因在诱导组和对... 目的:研究Detla1基因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大鼠乳鼠骨骼肌体外培养增殖,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诱导剂培养。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观察Detla1基因在诱导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对照组Detla1基因表达强阳性,实验组基本不表达。结论: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Detla1基因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la1基因 肌源性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智远 芦奕 +4 位作者 惠国桢 苗宗宁 王玲 陆华 陈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培养纯化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神经系统方向诱导。方法 提取人胚胎股骨、肱骨骨髓 ,Percoll分离液分离 ,将含有MSC的中间白膜层培养于DMEM +10 %的胎牛血清培养基中 ,并进行扩增。用 2 0 0 μm的BHA对其进行诱导分化 ,并用免... 目的 培养纯化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神经系统方向诱导。方法 提取人胚胎股骨、肱骨骨髓 ,Percoll分离液分离 ,将含有MSC的中间白膜层培养于DMEM +10 %的胎牛血清培养基中 ,并进行扩增。用 2 0 0 μm的BHA对其进行诱导分化 ,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结果 成功进行了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 ,并成功完成了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结论 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并能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诱导分化 丁羟茴醚(BHA)
下载PDF
右归丸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玲 张力华 +1 位作者 张作涛 吴春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右归丸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利用右归丸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右归丸组。结果:诱导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右归... 目的:探讨右归丸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利用右归丸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右归丸组。结果:诱导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右归丸组细胞显示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细胞NSE、Nestin和GFA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右归丸可以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样细胞 右归丸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