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李胜吾 刘步云 刘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脱离1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结合针刺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手法 针刺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影响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五步操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徐霞 段利冬 +5 位作者 王亚洁 陈志龙 程世红 成海燕 何燕 李亚欣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观察颈椎五步操康复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0例CSR保守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措... 目的:观察颈椎五步操康复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0例CSR保守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颈椎五步操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后各时间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V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1),两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范围均较入院时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五步操能够有效缓解CSR患者颈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颈椎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椎五步操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3
作者 韦明 周红海 +9 位作者 周学龙 韦理 刘渊 谢冰 田君明 张璇 陆延 张艳 陈龙豪 温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韦贵康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擅长治疗骨伤科疾病,学术成果以韦氏手法为代表,其在总结古今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痛安汤。韦贵康教授认为,将痛安汤与手法联合运用于治疗CSR,具...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韦贵康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擅长治疗骨伤科疾病,学术成果以韦氏手法为代表,其在总结古今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痛安汤。韦贵康教授认为,将痛安汤与手法联合运用于治疗CSR,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总结韦贵康教授对CSR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CSR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痛安汤 手法治疗 韦贵康 国医大师 经验总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福水 李丹 +4 位作者 黄罡 王小乐 方婷 钱嘉铭 周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3周后观察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3周后,VAS评分、NDI评分、颈部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优于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神经触激术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三维整脊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公维志 梁峰 +1 位作者 史文强 戴缙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三维整脊推拿手法加以治疗,探究对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颈椎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三维整脊推拿手法加以治疗,探究对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颈椎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维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两组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行分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5~7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结论:三维整脊推拿手法应用后,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恢复颈椎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整脊推拿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丽君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4月至6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经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情程度相关评分,颈椎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角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较对照组低,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77.78%,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能促进病情改善,增大颈椎活动范围,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风寒阻络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卜献忠 卜保献 +7 位作者 许伟 张驰 张翼升 钟远鸣 李智斐 唐福波 麦威 周劲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1,共7页
背景:正常健康人向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表达,并寻找及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急性期... 背景:正常健康人向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表达,并寻找及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正常健康人群血清各8例,应用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蛋白组学筛选与分析,以期探寻与鉴定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结果与结论:①绝对定量技术筛查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83种,鉴定出11种显著性差异蛋白质(P<0.05),其中与正常健康人组相比,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中人类白细胞抗原A、分泌珠蛋白家族1a成员1、蛋白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等3种差异蛋白显著上调,免疫球蛋白IgG3恒定区、皮肤因子、肌球蛋白轻链3等7种差异蛋白显著下调;②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抗原结合、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③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HLA-A、HPD、PSMA3、DMKN、SCGB1A1、MYL3等6种位于功能网络节点,且与机体免疫、细胞炎症反应、能量代谢、机械压力等系统关系密切;④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对显著性差异蛋白HLA-A、HPD、MYL3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结果相一致;⑤提示通过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发现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初步认为HLA-A、HPD、MYL3可能是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绝对定量技术 血清蛋白质 生物标记物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何伟 赵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颈椎功能评分,测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痹舒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舒汤 温针灸 疼痛介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温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64-0167,共4页
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温针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2.2召开,截止于2023.11,期间选受试对象60例,单双号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推拿、颈椎牵引),试验组增加温针灸法,比较2组间疗效、康复时间、颈椎活动度、症状积分。结果 试... 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温针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2.2召开,截止于2023.11,期间选受试对象60例,单双号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推拿、颈椎牵引),试验组增加温针灸法,比较2组间疗效、康复时间、颈椎活动度、症状积分。结果 试验组温针灸辅助治疗效果更佳,痊愈率为26.67%,试验组病人颈椎功能恢复时间更快,P<0.05;治疗前2组疼痛指数、颈椎功能评分高,治疗后对比较上述2项指标,试验组VAS、NDI评分均低于另一组,P<0.01;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较小,治疗后试验组前驱、后伸、左/右旋角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积分较高(P﹥0.05),治疗后病症明显改善,三项(眩晕、麻木、颈部不适)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温针灸辅助疗法起效快,可降低颈椎区疼痛值,增加颈椎活动度,缓解肢体麻木、头部眩晕症状,总体效果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颈椎活动度 症状积分 疼痛指数 颈椎功能
原文传递
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毛健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8-0071,共4页
探究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减轻疼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积极意义,进行综合阐述。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新余市渝水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并进行治疗的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配组别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探究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减轻疼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积极意义,进行综合阐述。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新余市渝水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并进行治疗的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配组别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的西药处方治疗和康复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进行干预,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三个疗程,对比分析这两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可以有效缓解神经根颈椎病所产生的疼痛并改善因为颈椎病相应病症原因所造成的日常生活障碍,减轻患者颈椎及上肢痛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1
作者 曾雪琴 董博 +3 位作者 李亚峰 刘华剑 王宝辉 孙银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颈椎牵引、口服甲钴胺片,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普通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颈椎牵引、口服甲钴胺片,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颈肩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F-MPQ、NDI、SF-36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MPQ评分、N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F-MPQ、NDI及SF-36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5%)低于对照组(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6.275,均P<0.05)。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肌筋膜触发点 体外冲击波 针刺 牵引 疼痛
下载PDF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国正 杜江 王晓琼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介质[白介素-6 (IL-6)、白三烯B4 (LTB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C4 (LTC4)]水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I分值均降低,SF-36分值均升高,且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NDI分值低于对照组,SF-36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CSR患者效果可靠,其可增加抗炎效果、调节椎动脉血流,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好转,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骨伤手法 桂枝新加汤 炎症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蔡海鑫 萨仁 +2 位作者 郑全成 宋安华 杨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古法针刺组低于电针组(P<0.05);2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及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古法针刺组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采用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古法针刺 电针 夹脊穴 颈椎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4
作者 王亚旎 李莹 +1 位作者 汤梦珍 郭现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经筋平衡可使颈椎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经筋失衡则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筋痹”范畴,其发病机制与经筋理论密切相关。经筋失衡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病机,平衡经筋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 经筋理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 平衡经筋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杨旭霞 娄宏君 +1 位作者 王文韬 高曦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从Nrf2/ARE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用手术方法将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从Nrf2/ARE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用手术方法将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过的定量滤纸片放在C 8神经根腋下建立CSR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根,不放置滤纸片。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行为表现、步态障碍评分和抓握能力评分,从造模后第4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每日捆绑15 min,针刺组予以每日捆绑+针刺15 min,电针组予以每日捆绑+电针15 min。治疗结束后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或活力,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神经根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Keap1)和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疼痛行为表现、步态障碍和抓握能力改善程度和好转速度均优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SOD与GSH-PX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与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并且神经根组织Nrf2与HO-1表达显著下降,Keap1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根组织Nrf2与HO-1的表达显著上升,Keap1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SOD与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组织Nrf2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的表达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ap1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以改善CSR大鼠的步态障碍,减轻CSR大鼠的根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夹脊电针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Nrf2、HO-1的表达和下调Keap1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电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联合Mckenzie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徐雪迪 陈和木 +2 位作者 徐梅 王古月 赵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联合麦肯基(Mckenzie)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SDS治疗,实验组在SDS治疗基础上联合Mckenzie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联合麦肯基(Mckenzie)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SDS治疗,实验组在SDS治疗基础上联合Mckenzie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颈后肌群的中值频率值(MF)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DI评分评估次数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63,P<0.01,偏η~2=0.72);MF值组别与评估次数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8,P<0.01,偏η~2=0.31)。治疗后2组间M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诊时2组间M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S联合Mckenzie疗法可以减轻CSR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劳度,改善颈椎功能,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 MCKENZIE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术后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杨姝玥 樊思远 +2 位作者 庄子逸 移平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中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杨柳 俞鹏飞 +1 位作者 王志强 李晓春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症状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偏歪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vs 71.05%)(P<0.05)。治疗后,2组CS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6.62±2.54)分vs(13.25±2.32)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31±0.37)分vs(4.7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曲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26±0.46)mm vs(3.86±0.25)mm],棘突偏歪个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46±0.21)个vs(2.07±0.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0.73±3.12)pg/mL、(3.12±0.31)ng/mL]低于对照组[(12.76±2.46)pg/mL、(4.13±0.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4.12±4.12)分vs(18.21±3.93)分],N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12±2.12)分vs(18.12±4.25)]分(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常规治疗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偏歪情况,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 炎症因子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9
作者 曹晶蕾 陆泳 孟晓耘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观察组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项疼痛、颈项拘挛、上肢疼痛、活动不利、手指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可明显提升疗效、改善症状,同时有效减轻疼痛、提升颈椎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针刀 郑氏“颈四步”手法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晶博 王想福 石瑞芳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从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穴位注射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