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关元穴经微RNA-199a-3p调控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1 位作者 赵国瑞 匡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穴经miRNA-199a-3p调控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脊髓横断法建立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电针组、miRNA-199a-3p抑制剂组、miR...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穴经miRNA-199a-3p调控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ERK通路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脊髓横断法建立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电针组、miRNA-199a-3p抑制剂组、miRNA-199a-3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电针+miRNA-199a-3p抑制剂组,另选取SD大鼠12只作为假手术组。使用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尿动力学,比较各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采用肌条实验检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比较各组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环氧化酶2(COX-2)、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qPCR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呈现严重病理损伤改变,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升高(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磷酸化(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电针+miRNA-199a-3p抑制剂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降低(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miRNA-199a-3p抑制剂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均加重,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及血清COX-2、IL-18、iNOS水平均升高(P均<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NA-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及膀胱组织p-ERK/ERK与c-kit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miRNA-199a-3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通过上调miRNA-199a-3p表达激活c-kit/ERK通路,减轻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膀胱组织炎症损伤,增强逼尿肌兴奋性,修复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99a-3p c-ki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电针 关元穴 神经源性尿潴留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神经源性尿潴留临床观察
2
作者 蒋娟 朱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各30例。联合组用针刺联合耳穴埋王不留行治疗,药物组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6.67%、药物组为76.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各30例。联合组用针刺联合耳穴埋王不留行治疗,药物组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6.67%、药物组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HU量表评分低于药物组,自由尿流率大于药物组,充盈性膀胱压力小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间的FC表明,联合组默认网络(DMN),注意网络(DAN),感觉运动网络(SMN)间FC增强,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MN与DAN及SMN功能连接较药物组强(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术后 神经源性尿潴留 针刺 耳穴埋籽
下载PDF
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永义 杨松堤 +1 位作者 于学平 黄玉晶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9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以针刺箕门、气海穴为主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痊愈率为27.9%,对照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以针刺箕门、气海穴为主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痊愈率为2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9%,痊愈率13.5%,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箕门穴 气海穴 神经源性尿潴留
下载PDF
电针通过增强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1 位作者 赵国瑞 匡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8-496,共9页
目的:电针可通过增强自噬流、促进神经元再生、重塑轴突和髓鞘等实现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但其在神经源性尿潴留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电针通过增强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 目的:电针可通过增强自噬流、促进神经元再生、重塑轴突和髓鞘等实现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但其在神经源性尿潴留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电针通过增强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电子刺激针对次髎、中极、三阴交行电针,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7 d)、电针+AMPK抑制剂组(在电针组处理的基础上,在第1和4天,于L_(2~3)椎间隙周围肌内注射100μg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另设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采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力、漏尿点压力、膀胱顺应性;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Beclin1蛋白质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中AMPK、磷酸化的AMPK(p-AMPK)、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LC3II、Beclin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漏尿点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组织中p-AMPK、LC3II、Beclin1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mTOR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组织中p-mTOR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p-AMPK蛋白、LC3II、Beclin1蛋白质水平升高(均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AMPK抑制剂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组织中p-mTOR蛋白水平升高,p-AMPK、LC3II、Beclin1蛋白质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膀胱体积变大,各层次不清,出现不同程度变性,组织损伤严重,出现自噬小体;电针组膀胱较模型组小,各层次清晰可见,出现自噬小体;电针+AMPK抑制剂组各层次稍凌乱,出现损伤。结论:电针通过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从而减轻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尿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神经源性尿潴留
下载PDF
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神经源性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黛琪 李瑾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6期504-505,508,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脊髓病变伴尿潴留患者72例,按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还给予膀胱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潴留改善情况,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 目的:观察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脊髓病变伴尿潴留患者72例,按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还给予膀胱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潴留改善情况,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电针能有效地改善脊髓病变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电针 脊髓病变 神经源性尿潴留
下载PDF
腹部推拿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匡尧 《河南中医》 2022年第9期1447-1451,共5页
骶髓损伤是尿潴留的重要病因,目前,治疗尿潴留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连续或间接导尿等方式,可减少残余尿量,从而减轻症状,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尿潴留。腹部推拿是推拿手法的重要分支,也是尿潴留常用的治法之一,可通过A... 骶髓损伤是尿潴留的重要病因,目前,治疗尿潴留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连续或间接导尿等方式,可减少残余尿量,从而减轻症状,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尿潴留。腹部推拿是推拿手法的重要分支,也是尿潴留常用的治法之一,可通过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实现对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而对膀胱的排尿功能进行改善,为临床上腹部推拿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前,关于腹部推拿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自噬与神经源性尿潴留之间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今后,应加强对自噬与神经源性尿潴留关系的研究,阐释腹部推拿对人体功能调控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尿潴留 腹部推拿 自噬
下载PDF
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晓丽 冯琦钒 +1 位作者 王能 林晓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80例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和坦索罗辛0.2 mg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80例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和坦索罗辛0.2 mg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治疗,干预3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00%(30/40)低于观察组92.50%(3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及SDS量表、SAS量表、WHOQOL-BREF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对照组和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为(282.16±39.24)mL、(308.45±42.78)mL,残余尿量为(141.92±18.62)mL、(130.01±16.40)mL,排尿次数为(3.26±1.41)次/d、(4.10±1.26)次/d,单次排尿量为(70.61±32.61)mL、(98.02±35.61)mL,SDS量表为(52.01±7.34)、(48.62±7.07),SAS量表为(49.82±6.58)、(44.32±6.91),WHOQOL-BREF量表为(75.32±11.38)、(86.62±13.51),治疗4周最大膀胱容量为(310.51±40.33)mL、(341.62±45.03)mL,残余尿量为(127.02±16.35)mL、(116.34±17.20)mL,排尿次数为(4.50±1.23)次/d、(5.48±1.35)次/d,单次排尿量为(110.59±40.75)mL、(156.82±42.36)mL,SDS量表为(41.69±6.90)、(34.62±6.52),SAS量表为(43.90±7.13)、(38.19±7.31),WHOQOL-BREF量表为(86.28±13.51)、(98.69±14.27),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显著,可以改善尿动力学,提高生存质量,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华佗夹脊穴+中极 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 尿动力学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穴位针灸或指压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
8
作者 羊涛 胡星兰 《农垦医学》 2000年第5期329-329,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源性尿潴留 穴位针灸治疗 指压法
下载PDF
电针通过抑制PDK1/Akt/HCN4通路改善大鼠神经源性尿潴留
9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1 位作者 赵国瑞 匡尧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9-976,1000,共9页
目的:以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激酶B(Akt)/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4(HCN4)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电针治疗大鼠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选取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全断法建立逼尿肌无力... 目的:以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激酶B(Akt)/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4(HCN4)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电针治疗大鼠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选取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全断法建立逼尿肌无力型尿潴留大鼠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PDK1抑制剂组、HCN4阻断剂组、电针+HCN4阻断剂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电针组、电针+HCN4阻断剂组取大鼠“中极”“中髎”电针治疗20 min,1次/d,PDK1抑制剂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OSU-03012(20 mg/kg),HCN4阻断剂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伊伐布雷定(10 mg/kg),以上治疗均持续10 d。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尿流动力学指标;肌条实验检测逼尿肌兴奋性;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膀胱组织HCN4与酪氨酸蛋白激酶KIT(C-Kit)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PDK1/Akt/HCN4通路蛋白及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漏尿点压力、离体逼尿肌自发收缩频率、膀胱组织C-Kit荧光强度、HCN4+/C-Kit+共表达、HCN4及磷酸化(p)-HSP27/HSP27蛋白表达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离体逼尿肌收缩时最小张力、膀胱组织PDK1及p-Akt/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DK1抑制剂组大鼠以上指标均逆转(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HCN4阻断剂组和HCN4阻断剂组大鼠排尿功能障碍严重,漏尿点压力、自发收缩频率、C-Kit荧光强度、HCN4+/C-Kit+共表达、HCN4及p-HSP27/HSP27蛋白表达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离体逼尿肌收缩时最小张力、膀胱组织PDK1及p-Akt/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HE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膀胱上皮组织脱落、层次紊乱,膀胱壁细胞空泡化、黏膜层及肌层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明显,电针组及PDK1抑制剂组有所减轻,HCN4阻断剂组较模型组加重,电针+HCN4阻断剂组上述病理损伤较电针组严重。结论:电针刺激“中髎”“中极”可能通过抑制PDK1/Akt通路活化,促进HCN4介导的逼尿肌兴奋性收缩、排尿电信号活化,从而改善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排尿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尿潴留 3-磷酸肌醇依赖蛋白激酶1/蛋白激酶B通路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4
原文传递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在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牧军 张萌 +2 位作者 肖美 韦爱琼 李振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干预1个月后排尿情况、自主排尿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单次最大尿量和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干预前,残余尿量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单次最大尿量和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提高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能力,促进自主排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膀胱尿潴留 中频脉冲电刺激 运动想象训练 排尿情况 尿路感染
下载PDF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映秋 王开阳 +2 位作者 扶流祥 吴利东 徐美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建模、不治疗,模型组仅建模、不治疗,电针组建模后接受电针治疗,... 目的研究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建模、不治疗,模型组仅建模、不治疗,电针组建模后接受电针治疗,治疗后检测三组大鼠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模型组、电针组顺应性、漏尿点压力、膀胱基础压、膀胱最大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20(HSP-20)、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HSP20的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而PTEN的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激酶B(Ak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BCL2-Associated X蛋白质(Bax)、叉头框蛋白O1(FOXO1)、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Bax、FOXO1、Caspase-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Bcl-2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模型组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能改善其尿动力学,具体作用机制分析与抑制PTEN表达、促进HSP20磷酸化与表达,并进一步抑制凋亡通路、提高Akt活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髓损伤 神经膀胱尿潴留 大鼠 尿动力学 影响 机制
下载PDF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健 魏小利 +5 位作者 刘亚峰 杨祎 张星楠 徐亚红 柳瑛 张维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刺激 针灸 脑卒中 神经膀胱尿潴留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操作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亢连茹 杨忠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以降低医疗及护理成本,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以降低医疗及护理成本,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结合自我间歇性导尿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测定、实验室尿沉渣测定以及细菌计数评价。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指导,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自制评分量表。从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角度,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尿管护理,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教育。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沉渣检查、细菌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WBC数量、细菌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十分有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尿潴留 中医特色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联合金匮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能 冯琦钒 +2 位作者 林晓伟 张晓丽 赵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3期524-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针灸联合金匮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间歇导尿方法治... 目的探讨研究针灸联合金匮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间歇导尿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金匮肾气丸,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膀胱压力容量、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残余尿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压力容量、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均降低,膀胱压力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均小于对照组,膀胱压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的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金匮肾气丸能够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增大膀胱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神经膀胱尿潴留 脊髓损伤 针灸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6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34例,予以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34例,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疗法治疗。观察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0,P<0.05);治疗后,两组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的残余尿量下降,膀胱容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各部位损伤患者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0、4.52、3.76,P<0.001、P=0.002、P=0.002),膀胱容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4.59、3.46,P<0.001、P<0.001、P=0.003)。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疗法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尿潴留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胜利 赵承奇 李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评分(62.45±1.27)分、ADL评分(70.35±10.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19±1.27)、(45.11±6.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评分(95.23±1.37)分、社会功能评分(91.46±2.03)分、认知功能评分(86.27±1.23)分、躯体功能评分(92.49±1.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34±1.23)、(60.54±1.22)、(71.23±1.02)、(72.12±1.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康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尿潴留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冰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尿潴留 心理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针刺八髎穴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彩云 黄伟添 周信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1918-191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两组均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八髎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两组均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八髎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观察组分别为(5.63±1.12)次、(236.52±10.52)mL,对照组分别为(4.12±0.83)次、(211.39±10.24)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残余尿量观察组为(62.35±7.15)m L,对照组为(82.24±9.6)m L;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观察组为(365.52±25.19)m L、(15.39±2.28)m L/s,对照组(314.21±23.0)m L、(12.48±2.0)m 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最大尿流速率,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膀胱尿潴留 针刺 八髎穴 功能康复训练
下载PDF
悬灸辅治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对充盈期膀胱内压及残余尿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亚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1398-1399,共2页
目的:观察关元及中极悬灸辅治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对充盈期膀胱内压及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均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关元及中极悬灸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 目的:观察关元及中极悬灸辅治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对充盈期膀胱内压及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均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关元及中极悬灸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残余尿量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均排尿次数、单次最大排尿量、MCC、Pvoi较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元及中极穴悬灸辅治PSNB尿潴留可改善症状,减轻膀胱内压力,促进排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灸 神经膀胱尿潴留
下载PDF
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张新立 严瑾 周慧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余市中医院康复科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探讨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余市中医院康复科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功能指标、排尿功能、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安全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及膀胱顺应性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肾损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和膀胱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甲硫酸新斯的明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尿潴留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