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瘙痒因子263K毒株感染金黄地鼠后鼠脑组织中检出PrP-res蛋白及其神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宪锋 董小平 +4 位作者 张宝云 侯星生 胥爱源 赵同兴 洪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羊瘙痒病是累及山羊及绵羊的可传播海绵状脑病。为了观察羊瘙痒因子 (Scrapie)的病原特征及病理组织改变特点 ,将羊瘙痒因子 2 6 3K毒株颅内接种至金黄地鼠。经过 81~ 110天的潜伏期 ,89%的动物发病 (17/19只 )。对发病地鼠的神经病理... 羊瘙痒病是累及山羊及绵羊的可传播海绵状脑病。为了观察羊瘙痒因子 (Scrapie)的病原特征及病理组织改变特点 ,将羊瘙痒因子 2 6 3K毒株颅内接种至金黄地鼠。经过 81~ 110天的潜伏期 ,89%的动物发病 (17/19只 )。对发病地鼠的神经病理学检测发现 ,海绵状空泡变性的检出率为 5 9% ,淀粉样斑的检出率为 17 6 %。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酶消化后的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 ,10 0 %的发病地鼠的脑组织中都出现蛋白酶抗性朊蛋白 (PrP res)。17只发病地鼠脑组织提取物中 ,PrP res的泳动位置和分子量大小完全一致 ,出现两条分子量在 2 5kD~ 31kD的反应带。尝试应用快速玻片印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PrP res,结果显示 ,与常规固定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检出效果相似。这提示脑组织印片法可成为临床检测克 雅氏病 (Creutzfeldt Jacobdisease ,CJD)患者脑组织活检标本中PrP res的快速、有效的方法。羊瘙痒因子 2 6 3K成功感染金黄地鼠再次证明 ,金黄地鼠是TSE感染因子良好的动物模型 ,发病率高 ,潜伏期短 ,发病动物PrP re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典型病理改变的检出率。新生成的PrP res的电泳类型与接种的TSE因子有关 ,与宿主的个体差异无关 ,提示TSE感染因子的确存在“株”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瘙羊因子263K 可传播性海棉状脑病 神经病理学分析 蛋白酶抗性朊蛋白 羊瘙痒病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学及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程瑞动 屠文展 +2 位作者 操芬 程博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66-69,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7天,每天1次。术后14天对坐骨神经标本行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患侧L5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EA组较模型对照组患侧DRG L5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并且患侧EA组较健侧EA组减少明显。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作用;患侧电针较健侧电针镇痛效果明显;电针后坐骨神经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学 背根神经 P2X3受体 镇痛
原文传递
阿斯匹林对实验性兔脑缺血的保护效应—神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举伦 刘诗翔 +1 位作者 刘大荣 邹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0,共1页
本文观察未服用阿斯匹林的兔及服用阿斯匹林的兔实验性脑缺血的病理变化,以研究阿斯匹林对实验性兔脑缺血的保护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昆明产大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5kg。随机分为3组:A组为阿斯匹林脑缺血组(实验前5d起每天喂... 本文观察未服用阿斯匹林的兔及服用阿斯匹林的兔实验性脑缺血的病理变化,以研究阿斯匹林对实验性兔脑缺血的保护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昆明产大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5kg。随机分为3组:A组为阿斯匹林脑缺血组(实验前5d起每天喂阿斯匹林50mg),B组为单纯脑缺血组,C组为健康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水杨酸 脑缺血 保护效应 神经病理学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铁榜 章华 臧德馨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刘铁榜,章华,臧德馨1976年,Johnstone等首先运用C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侧脑室扩大及皮层萎缩等改变,这后来又得到许多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实。这些存活状态下的脑影像学研究推动了...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刘铁榜,章华,臧德馨1976年,Johnstone等首先运用C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侧脑室扩大及皮层萎缩等改变,这后来又得到许多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实。这些存活状态下的脑影像学研究推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后脑的神经病理学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病理学
下载PDF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神经病理学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晋辉 母得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神经病理学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症监护技术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的神经病理学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丹丹 朴月善 卢德宏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特发性病变,以在炎性背景中髓鞘脱失而轴索相对保留为特征。这组大的疾病谱中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及其急性亚型(Marburg disease),视神经脊髓炎,Balo’s同心圆性硬化症...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特发性病变,以在炎性背景中髓鞘脱失而轴索相对保留为特征。这组大的疾病谱中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及其急性亚型(Marburg disease),视神经脊髓炎,Balo’s同心圆性硬化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其超急性亚型(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神经病理学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炎性脱髓鞘病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脊髓炎 髓鞘脱失
原文传递
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的结肠神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卫平 江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4042-4044,共3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致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其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最终需行结肠次全... 慢传输型便秘(STC)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致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其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最终需行结肠次全或部分切除术。目前STC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ICC)等因素有关。鉴于临床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近年来STC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报道增多,造模方法主要有泻剂法、止泻法及吗啡法。现将STC动物模型的结肠神经病理学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学 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CAJAL间质细胞
下载PDF
尼氏小体染色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神经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以河 赵梅兰 +1 位作者 彭瑞云 崔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6期605-606,共2页
组织或细胞的染色在病理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组织切片染色的质量好坏对于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组织,使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更为方便,本文对Toluidine Blue... 组织或细胞的染色在病理学诊断、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组织切片染色的质量好坏对于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组织,使医学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更为方便,本文对Toluidine Blue(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在传统的甲苯胺蓝染色过程中,仅考虑对细胞核和尼氏小体进行染色,未考虑细胞浆和其他细胞器:而改进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在甲苯股蓝染色后用伊红再染色,既考虑对细胞核和尼氏小体进行染色,也对细胞浆进行了染色。结果显示传统的Toluidine Blue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细胞核和尼氏小体都可见,即尼氏小体为深蓝色,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背景为淡蓝色;改进后的染色结果光镜下观察,尼氏小体为紫蓝色,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背景为粉红色。可见,改进后的染色方法染出的组织切片比传统的要清晰、美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病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发展,病理技术势必进一步提高,来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改进的尼氏小体染色法能够使脑组织切片更清楚观察,更有利于医学工作者对神经组织及尼氏小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氏小体 染色方法 神经病理学 临床应用 诊断 甲苯胺蓝染色
下载PDF
牛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诊断技术与神经病理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军 张海涛 鲍恩东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牛海绵样脑病是传染性海绵样脑病中的一种。本文对牛海绵样脑病诊断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 牛海绵样脑病 传染性海绵样脑病 诊断 病理变化 疯牛病 神经病理学
下载PDF
第三十届欧洲病理学大会纪要——神经病理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第三十届欧洲病理学大会于2018年9月8日~12日在西班牙举行,会议包括神经病理学的颅内肿瘤、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诊断技术等,现对该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神经病理学 第三十届欧洲病理学大会 会议纪要
下载PDF
Alzheimer氏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天仕 柳爱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69-71,共3页
简要总结了Alzheimer氏病(A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并从递质功能障碍、钙稳态失调、胞内铝沉积。
关键词 ALZHEIMER氏病 病因学 递质功能障碍 神经病理学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神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红杰 王景周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6期344-347,共4页
血管性痴呆作为引起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血管性痴呆可以预防,故其危险因素的确定尤为重要。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常与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混淆,因而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是正确认识本病的关键,并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临床和神... 血管性痴呆作为引起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血管性痴呆可以预防,故其危险因素的确定尤为重要。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常与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混淆,因而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是正确认识本病的关键,并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神经病理学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病理学、脑超微结构及Ca^(2+)细胞化学定位观察及脑脉宝的保护作用(论著摘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泓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病理学 超微结构 钙离子定位
下载PDF
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磊 张洋 +4 位作者 范氾 揭娅 朱少华 刘良 周亦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癫是一种常见的脑疾病,可引起猝死,以往人们侧重于对癫脑电活动的研究,而近年来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已成为临床和法医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一系列文献资料分别从癫的发育障碍、瘤性异常增殖、海马硬化、双重病理改变... 癫是一种常见的脑疾病,可引起猝死,以往人们侧重于对癫脑电活动的研究,而近年来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已成为临床和法医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一系列文献资料分别从癫的发育障碍、瘤性异常增殖、海马硬化、双重病理改变、苔藓纤维发芽等神经病理学变化方面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其法医学意义,希望对癫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癫痫 神经病理学 海马硬化 癫痫猝死
下载PDF
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的神经病理学评价策略
15
作者 屈哲 吕建军 +8 位作者 林志 霍桂桃 杨艳伟 张頔 张硕 霍艳 耿兴超 王雪 李波 《中国药事》 CAS 2018年第5期624-630,共7页
神经病理学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标准,本文从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的实验动物设计、优选的动物年龄、神经系统解剖和组织处理、以及病理结果的解释方面概述了标准化的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 神经病理学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标准,本文从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的实验动物设计、优选的动物年龄、神经系统解剖和组织处理、以及病理结果的解释方面概述了标准化的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原则和方法。介绍了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神经病理学评价相关国际指导原则要求,为减少我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间实验程序的差异,为我国从事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的病理学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神经毒性 神经病理学评价 指导原则 非临床 药物
下载PDF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神经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金波 黄瑞润 +1 位作者 白鹏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指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无明显病因的突然死亡,其死亡原因及鉴别诊断标准迄今仍不明确。本文参考了近年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SIDS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研究文献,提出SIDS致命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与睡眠相关的呼吸循环...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指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无明显病因的突然死亡,其死亡原因及鉴别诊断标准迄今仍不明确。本文参考了近年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SIDS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研究文献,提出SIDS致命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与睡眠相关的呼吸循环失控或衰竭,即SIDS的主要病因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不是单一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神经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强迫症的神经病理学及遗传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泽萍 张明岛 严和駸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弗洛伊德早已注意到强迫症有素质和遗传倾向:"在能够回答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障碍之前,精神分析却不得不止步,将它留给生物学研究者去探讨."尽管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还相当年轻,但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颇具深远意义,最令人兴奋... 弗洛伊德早已注意到强迫症有素质和遗传倾向:"在能够回答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障碍之前,精神分析却不得不止步,将它留给生物学研究者去探讨."尽管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还相当年轻,但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颇具深远意义,最令人兴奋的是研究表明强迫.症症状是受大脑某一区域和一些神经递质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神经病理学 遗传学 生物学 功能性异常 精神外科
下载PDF
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理学与人脑组织库建设的关系
18
作者 王维治 王丽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神经病学的发展离不开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人脑组织库建设对推动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老化研究以及探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探寻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神经病学研究带入崭新的认知... 神经病学的发展离不开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人脑组织库建设对推动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老化研究以及探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探寻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神经病学研究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本文从神经病学发展史、神经病理学对神经病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脑库建设对神经病学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病理学 尸体解剖 人脑组织库(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神经病理学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19
作者 刘冬戈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7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学 临床病理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学研究 研究水平 医学学科 进展状况 非肿瘤性
下载PDF
国际神经病理学学会--哈勒姆共识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分级 被引量:1
20
作者 Louis D N Perry A +1 位作者 Burger P 褚明亮(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4-804,共1页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类”第3版修订于2007年,因此,病理学界亟需下一版本的修订。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发现,也给下一版本的修订提出了重要问题,即像分子遗传学这些非组织学形态方面的信息,是...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类”第3版修订于2007年,因此,病理学界亟需下一版本的修订。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发现,也给下一版本的修订提出了重要问题,即像分子遗传学这些非组织学形态方面的信息,是否可以整合到下一版本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病理学 病理分类 指南 学会 国际 组织学形态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