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2 位作者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眶下神经缩窄环术 颅痛宁颗粒 活血化瘀 三叉神经痛模型 大鼠 卡马西平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抑制MIP-1α/CCR1/CCR5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
2
作者 田佳玉 冯丹 +3 位作者 胡焓 张书力 童胜雄 李少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大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及趋化因子配体3(CCL3,即MIP-1α)/C-C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PHN组、L-Que组(30 mg/kg)、M-Que组(60 mg/kg)、H-Que组(120 mg/kg...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大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及趋化因子配体3(CCL3,即MIP-1α)/C-C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PHN组、L-Que组(30 mg/kg)、M-Que组(60 mg/kg)、H-Que组(120 mg/kg)以及H-Que+MIP-1α组(120 mg/kg Que+0.4μg/kg重组MIP-1α)。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PWT)、热痛阈值(TWL);试剂盒检测外周组织液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腺苷二磷酸(ADP)以及脊髓背角样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脊髓背角病理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IP-1α/CCR1/CCR5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PHN组脊髓背角组织出现破裂现象,神经束排列混乱,炎性细胞浸润、水肿,神经元轻微萎缩现象。与Con组相比,PHN组PWT值、腺苷、AMP、ADP水平降低(P<0.05),TWL值、TNF-α、IL-1β水平、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以及MIP-1α、CCR1、CCR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Que治疗后,大鼠神经束排列杂乱现象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神经元萎缩现象减轻;与PHN组相比,L-Que组、M-Que组、H-Que组的PWT值、腺苷、AMP、ADP水平升高(P<0.05),TWL值、TNF-α、IL-1β水平、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以及MIP-1α、CCR1、CCR5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且Que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与H-Que组相比,H-Que+MIP-1α组的PWT值、腺苷、AMP、ADP水平降低(P<0.05),TWL值、TNF-α、IL-1β水平、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以及MIP-1α、CCR1、CCR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Que可能通过抑制MIP-1α/CCR1/CCR5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炎症反应,进而减轻P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趋化因子CCL3 受体 CCR1 受体 CCR5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免疫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勇 边鹊桥 关艳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疼痛后遗症,病程可持续多年且治疗效果差。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概述了神经免疫系统及外周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疼痛后遗症,病程可持续多年且治疗效果差。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概述了神经免疫系统及外周免疫系统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治疗靶点,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机制 免疫 研究进展 治疗靶点
原文传递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A组,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发生的头晕、胃肠不适及皮肤瘙痒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神经阻滞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介质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同样剂量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均治疗4周。于患者治疗前(T_(0))及治疗后1周(T_(1))、2周(T_(2))、4周(T_(3))、2个月(T_(4))、3个月(T_(5))、6个月(T_(6))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57%(10/3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总体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急性期 加巴喷丁 短时程神经电刺激 视觉模拟评分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周永红 刘一枝 李玲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74-178,19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老年HZ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2例老年HZ患者的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老年HZ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老年HZ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2例老年HZ患者的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老年HZ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Z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HZ患者临床特征的描述性分析显示,发病季节主要为秋季31例(37.80%),发病部位主要为胸背神经区33例(40.24%),诱发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30例(36.59%),临床表现分型主要为坏疽型33例(40.24%)。伴有前驱疼痛的HZ患者34例(41.46%)。发生后遗神经痛的HZ患者25例(30.49%)。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后遗神经痛的HZ患者中年龄≥75岁、临床表现分型为坏疽型、伴随前驱疼痛、急性期重度疼痛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后遗神经痛的HZ患者(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3.401)、临床表现分型为坏疽型(OR=2.601)、急性期重度疼痛(OR=4.319)是老年HZ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HZ患者发病可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坏疽型HZ常见,发病部位多见为胸背神经区。老年HZ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年龄≥75岁、坏疽型HZ、急性期疼痛越重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临床有效率、镇痛补救情况、睡眠质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随访期间,4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联合组103例,对照组101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2%(P<0.05)。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联合组VAS、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痛补救次数低于对照组,曲马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组血清HMGB1、IL-1β、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PHN,能有效减轻神经炎性损伤,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其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CT引导下脉冲射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连续神经阻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止痛如神汤在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8
作者 洪勇 陈胜男 岳思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在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在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止痛如神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2,P=0.003)。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4周、12周,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4周、12周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治疗顺利,治疗期间无过敏、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腰骶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脾虚湿蕴)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止痛如神汤,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对睡眠质量改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如神汤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脾虚湿蕴 疼痛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对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的影响
9
作者 梁丽 孙雯 +1 位作者 孙青 何晓玲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睡眠质量对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的影响。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00例,男女不限,年龄62~80岁,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睡眠质量对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的影响。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00例,男女不限,年龄62~80岁,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别记录者入院时(T 0)、治疗后第1天(T 1)、治疗后第3天(T 2)和治疗后第7天(T 3)患者PSQI总分和PainDegree(PD)值,以PD值>300为切点,对PHN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入院时相比较,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PSQI的总分、PD值明显降低,PSQI、PD成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抽烟、饮酒的患者中PSQI总分与PD值存在一定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N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睡眠障碍会对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存在一定影响,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PHN患者的睡眠,同时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PainVision知觉-痛觉 PSQI睡眠障碍
下载PDF
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漆涛 刘爱琳 +4 位作者 刘祥波 钟超 吉冰 罗锐 刘斌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单侧眼部病变的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眼周取穴患侧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远端取双... 目的:观察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单侧眼部病变的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眼周取穴患侧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远端取双侧穴合谷、曲池、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留针20~30 min,其间间断行针,保持得气感,1次/d,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后穴位注射治疗,将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2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共10 mL制成混合药液,用吸取过混合药液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在球后穴处垂直刺入皮肤,并靠眶下壁垂直进针约3 cm,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混合药液3 mL,1次/d,5次为1个疗程。观察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评分、眼部症状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组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第90天的NRS评分和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后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球后穴位注射 针刺 数字评定量表评分 眼部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联合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改善腰突致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李琳 王浩杰 诸熵熵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确诊腰突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接受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和联合超声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1个月,...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确诊腰突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接受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和联合超声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1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下腰痛功能障碍。结果 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辐射剂量、穿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22%)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1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22%、88.89%、83.33%,与对照组(85.56%、83.33%、7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25、1.161、0.887,均P>0.05);2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C臂机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腰突致坐骨神经痛,能够减少透视次数、辐射剂量、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臂机 选择性神经根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痛
下载PDF
“络病”理念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胥文娟 吴玲民 +2 位作者 尹晓慧 薛雁文 赵霞 《甘肃医药》 202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存在诸多难点。瘀毒蕴结损伤络脉,气血阴阳失和,形成“病络”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根本病机。持续性“身痛如被杖“”触衣痛”为其发病特点。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机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存在诸多难点。瘀毒蕴结损伤络脉,气血阴阳失和,形成“病络”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根本病机。持续性“身痛如被杖“”触衣痛”为其发病特点。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机及发病特点,明确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确立拔除“病络”之毒邪,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疼痛的治疗目标,探寻有效的干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络病 中医特色疗法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13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曹奕从风血辨治三叉神经痛经验
14
作者 王思路 曹奕 王振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80-781,共2页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瞬间产生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且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因说话、进食、饮水、洗脸、刷牙等因素诱发[1]。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瞬间产生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疼痛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且间歇期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因说话、进食、饮水、洗脸、刷牙等因素诱发[1]。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多用药物及手术,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风险大[2-3]。曹奕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诊疗各科疑难杂症,现将其诊治三叉神经痛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时间 撕裂样 刀割样 疼痛性质 手术风险 药物毒副作用 疑难杂症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部位评估图谱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光宇 贾红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对带状疱疹的发生部位、皮损面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部位评估图谱进行综述,以期为准确评估疼痛、精确评价治疗护理效果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 评估 图谱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6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PBL结合CBL模式在三叉神经痛临床带教示范课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宋阳 沈静 王梦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并评价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案例教学方法(CBL)的教学方法用于疼痛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9月起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规培的60名规培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索并评价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案例教学方法(CBL)的教学方法用于疼痛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21年9月起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规培的60名规培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运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三叉神经病例为例进行实验组的教学。3个月的规培轮转结束时,对两组规培生进行统一考试,比较两组理论成绩与临床操作成绩(即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此外通过老师评估和调查问卷的手段,对两组规培生在自主学习上的时长和积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笔试、临床实操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提高师生课堂互动效果、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表明,PBL结合CBL的教学方法能提高疼痛科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规培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提高规培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三叉神经痛 疼痛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仲瑛守法守方辨治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案经验管窥
18
作者 刘颖 江珊 +2 位作者 补娟娟 周崇怡 叶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绍周仲瑛教授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患者面部疼痛呈火热感、肿胀不舒,辨病机为风火上炎、痰瘀阻络,治以祛风清热、化痰消瘀,方用牵正散、芎芷石膏汤加减化裁。总结出周老辨治思路为:病机以风火痰瘀为要;治法恒常,随症增减;透析病机,... 介绍周仲瑛教授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患者面部疼痛呈火热感、肿胀不舒,辨病机为风火上炎、痰瘀阻络,治以祛风清热、化痰消瘀,方用牵正散、芎芷石膏汤加减化裁。总结出周老辨治思路为:病机以风火痰瘀为要;治法恒常,随症增减;透析病机,用药精准。前后9年总计4个阶段的治疗均守法守方,体现同一病症核心病机的相对稳定性,据此施治具有可重复性,为中医临床的可实践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周仲瑛 验案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艾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42例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观察两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实验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P<0.05)。结论 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后效果显著,对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心理状态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艾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8-0071,共4页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收入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随机分组并予以患者差异性治疗,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盲探下射频消融术,观察组接受三维CT精确定位下,行射频...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收入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随机分组并予以患者差异性治疗,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盲探下射频消融术,观察组接受三维CT精确定位下,行射频消融术,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综合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满意率较高;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的疼痛感减少,舒适感提升,焦虑抑郁问题得到及时缓解。结论 三叉神经节半月射频消融术可应对三叉神经痛病症,疗效确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