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伟康 邱伟文 +2 位作者 蓝丽康 陈红燕 瞿砚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60名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60名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的方法。结果:对照组出科和毕业考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核成绩分别是(87.97±3.53)(85.57±3.69),实验组是(91.33±2.71)(91.27±2.29),实验组出科及毕业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毕业考核成绩低于出科成绩,实验组二者无差异。结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为主体 微信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微格教学
下载PDF
CBL教学模式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嘉佳 聂慧 +3 位作者 田嵘榛 何凤麟 邓婕 郑玉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0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效果,寻求更适宜高效的教学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00名,... 目的比较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效果,寻求更适宜高效的教学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00名,将纳入学员随机分为CBL组(实施CBL教学模式),LBL组(实施LBL教学模式),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学生组内、组间授课前后理论和实操成绩及定位诊断分析成绩,并完成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CBL组和LBL组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及实操成绩均有所提升(P<0.05);CBL教学组理论考试和实操成绩提升优于LBL组(P<0.05);定位诊断分析正确率CBL组优于LBL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抓住主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础与临床结合、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大于50%以上的学员认为该模式增加了课业负担,并且不利于有效利用时间。结论CBL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可以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模式 LBL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临床教学 规范化培训 教育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洪苹 钟镝 李国忠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8名神经病学实习生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当堂教学和病房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B组当堂教学成绩和病房实习成绩均优...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8名神经病学实习生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当堂教学和病房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B组当堂教学成绩和病房实习成绩均优于A组;A组病房实习成绩低于当堂教学成绩,B组二者无差异。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长时记忆,提高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为主体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标准化病人
下载PDF
微课翻转课堂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实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车飞 李博睿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5期240-240,242,共2页
本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探讨和分析翻转课堂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选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另一组... 本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探讨和分析翻转课堂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选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学生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组。成绩测评和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本研究同时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让实验组和对照组互换了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诊断学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下载PDF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体会
5
作者 赵红东 姜建东 陆敏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重视体格检查、规范检查手法、实施目标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重视体格检查、规范检查手法、实施目标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反复强化训练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教学方法 体会
下载PDF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悠 许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9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neurologic examination,NE)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0—12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同一年级康复治疗学专业6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排序分为为2组:A组31名,B组32名。A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neurologic examination,NE)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0—12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同一年级康复治疗学专业6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排序分为为2组:A组31名,B组32名。A组采用NE的优化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而B组则采用NE的传统教学方案进行教学。通过课后现场考核方式,对比2组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评估学生在NE运用方面的表现。结果A组的考核得分[(95.355±1.199分)]高于B组的考核得分[(94.219±2.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可提升NE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NE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学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分析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康复治疗学 本科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三明治”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神经系统查体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炜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三明治"、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60名学生采用... 目的:探讨"三明治"、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三明治"、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60名学生采用统一评分表进行考核,比较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在查体项目遗漏、操作手法欠缺、查体顺序混乱的累计次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三明治"、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教学 微信微格教学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判断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李永德 王杨 +7 位作者 李响 李雯婕 解迪 江少伟 葛晓利 王海嵘 高成金 潘曙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各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病30 d的脑功能表现(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各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病30 d的脑功能表现(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分级分为良好组(CPC≤2级)和不良组(CPC≥3级)。血清NSE浓度和发病后3 d对光反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测量的睁眼评分(eGCS)、肢体运动评分(mGCS)和两者之和(emGCS),计算3 d内eGCS改变(ΔeGCS)、mGCS改变(ΔmGCS)和emGCS改变情况(ΔemGCS)。使用重复测量评估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单因素和多因素预测指标。结果:不良组的NSE显著高于良好组(P<0.01)。3 d内ΔmGCS和ΔemGCS良好组显著高于不良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eGCS、mGCS和emGCS与CPC分级呈负相关(P<0.001)。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示不存在对光反射与心肺复苏的不良预后相关(P=0.002)。3 d e GCS、mGCS和emGCS,第2、3天对光反射,ΔmGCS、ΔemGCS和NSE为心脏骤停神经不良预后的单因素预测指标(P<0.05)。男性和第3天的mGCS低为心脏骤停患者神经不良预后的多因素预测指标(P<0.05)。结论:联合第3天的mGCS和性别为男性可预测心脏骤停患者不良神经系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通痹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
9
作者 吴建军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137-137,共1页
目的痛痹胶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椎间盘突出基础上,加服痛痹胶囊。结果通痹胶囊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缓解神经根水肿、粘连,减轻临床症状。结论通痹胶囊能达到保守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通痹胶囊 椎间盘突出 CT诊断结果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