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龚明福 黄薇园 李伟华 佘德君 唐作华 王星皓 徐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8,共10页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主要限制之一,相关死亡率超过5%。MRI在检测和评估神经系统irAEs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国内尚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等方面的规范化共识。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以及成员的内部讨论之后,本委员会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实证支持,推动MRI技术在诊断神经系统irAE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多系统不良反应1例
2
作者 宋秋艳 台琪瑞 +3 位作者 张毕奎 罗芝英 孙宝 刘文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1例35岁晚期肺癌女性患者,接受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注射剂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一周期。治疗后第6天,患者出现右侧眼睑较左侧下垂、晨轻暮重,以及全身肌肉酸痛,转氨酶、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异常,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 1例35岁晚期肺癌女性患者,接受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注射剂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一周期。治疗后第6天,患者出现右侧眼睑较左侧下垂、晨轻暮重,以及全身肌肉酸痛,转氨酶、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异常,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性重症肌无力及相关性肌炎可能。入院后,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吗替麦考酚酯、安装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等治疗1月余,患者指标较前下降,神志昏迷,患者家属要求出院。采用Naranjo's评估量表对该病例的多系统不良反应与替雷利珠单抗的关联性进行评价,评分为7分,结果为“很可能有关”。本病例提示临床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过程中应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及用药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重症肌无力 肌炎 心肌炎 肝损伤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应关注与神经系统新型免疫药物治疗相关的感染风险
3
作者 王佳伟 狄晓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34,共6页
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B细胞耗竭剂、补体系统单克隆抗体和新生儿Fc受体拮抗剂等在多项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B细胞耗竭剂、补体系统单克隆抗体和新生儿Fc受体拮抗剂等在多项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尽管新型生物制剂的优势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这类药物引起感染风险的认识,在规范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和预防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关敏 宋楠 +2 位作者 高敏 高雨农 张艳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全程参与信迪利单抗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药学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单抗 信迪利单抗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23
5
作者 史佳宇 牛婧雯 +6 位作者 沈东超 李亦 刘明生 谭颖 崔丽英 管宇宙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3-638,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12%,80%发生在应用前4个月内。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病变,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坏死性脑炎,脑干脑炎,横贯性脊髓炎等中枢神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12%,80%发生在应用前4个月内。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病变,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坏死性脑炎,脑干脑炎,横贯性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可引起颅神经周围神经病、多灶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神经根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肌病等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神经系统的这些并发症,均需要症状体征,并结合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脑电图或肌电图等检查,除外感染或恶性肿瘤后获得诊断。治疗中,在严重病例需停用ICIs,并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在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后,严重病例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黑色素瘤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预测生物标志物
6
作者 于鑫 刘梦洁 +1 位作者 郭卉 姜丽丽 《皮肤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对黑色素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显著延长了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ICIs在改善肿瘤...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对黑色素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显著延长了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ICIs在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的同时,对T细胞功能的过度激活也会导致一系列炎症性不良事件,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这些不良反应会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系统,并可能发生在免疫治疗的任何阶段,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irAEs至关重要。本文将回顾生物标志物预测黑色素瘤irAEs的最新进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评估药物风险并预警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预测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与血浆免疫吸附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巫爱桃 肖龙 古英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血浆免疫吸附(plasma immunoadsorption,IA)分别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25例联用血浆置换疗法,18例...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血浆免疫吸附(plasma immunoadsorption,IA)分别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同时,25例联用血浆置换疗法,18例联用血浆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力的改善程度,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血浆置换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浆置换治疗组的明显下降。结论血浆免疫吸附疗法是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理想方法,既避免输入异体血浆、蛋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远高于血浆置换,亦为血源不足的血库减轻极大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浆置换 血浆免疫吸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泽祎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2-75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其认知程度,尽早识别、准确诊断、及时干预、严密监控,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致心血管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张文森 王振东 +2 位作者 符莹 马国达 陈日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8,15,共9页
目的对全球范围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癌症所致心血管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领域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选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为检索平台,检索相关... 目的对全球范围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癌症所致心血管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领域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选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为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得到1350篇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家、机构、作者的发文量分析中,美国均占据主要地位,欧洲国家及机构合作较为密切。关键词分析和被引文献分析展示了该领域的热点演变:由初始的机制研究到单克隆药物使用,再到其安全性问题。目前,ICIs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及心血管irAEs,特别是引起致命性的心肌炎,已逐渐成为热点。结论ICIs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以及ICIs引起心血管irAEs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药物的联合治疗及致命性心肌炎方面的研究,或可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血管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心肌炎 恶性肿瘤 单克隆抗体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陈伟 郜发宝 李小虎 李勇刚 史河水 王冠 王星皓 温志波 徐臣 袁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ICIs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包括心血管毒性,虽然发病率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ICIs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包括心血管毒性,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心血管irAEs的病例也在增加,需要影像和临床医生的关注。MRI作为高敏感度和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检测和评估心血管irAEs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早期通过MRI对心血管irAEs进行诊断和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国内在此领域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化共识,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心胸学组与《磁共振成像》编委会合作,制订了一套针对ICIs引起的心血管系统irAEs的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的共识。这一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推动MRI技术在心血管系统irAEs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策略
11
作者 杨敏 王玉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8期7964-797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为阻断人体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免疫调节位点、增强人体抗肿瘤作用而开发的一类蛋白类分子。目前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为阻断人体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免疫调节位点、增强人体抗肿瘤作用而开发的一类蛋白类分子。目前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类新型药物,其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尽管疗效显著,但治疗所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发生率及死亡率亦不断升高。常见的irAEs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事件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少见,目前已有报道的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无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和肌炎等。对于诊断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脑电图或肌电图等检查,除外感染或恶性肿瘤后获得诊断。治疗中,大部分患者运用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症状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的目的是总结了神经系统的irAEs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发生机制及管理策略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应用ICI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7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王守巨 王星皓 徐臣 颜林枫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7,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以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从而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调控免疫应答机制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这些不良反应中,以内分泌系统尤为常见,主要影响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腺体,造成机体功能紊乱。MRI在内分泌系统irAE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针对IC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联合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通过广泛阅读文献、结合专家经验以及内部讨论,委员会最终形成了此共识。本共识的目标在于为影像和临床医生通过MRI诊断内分泌系统irAEs提供指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血浆免疫吸附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立明 景永峰 +4 位作者 武卫周 赵玉芳 武正戈 朱燕平 进高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与血浆免疫吸附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血浆免疫吸附法,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与血浆免疫吸附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血浆免疫吸附法,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后各抗体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免疫吸附法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免疫吸附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4
作者 谢红妹 周俭 +1 位作者 陈惠东 苏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2期1449-1453,共5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280例,按照7∶3的比例随...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280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96例)和验证集(84例),另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性曲线(DCA),分别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和临床净收益。结果:接受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50%(91/280);并发组患者年龄≥65岁、吸烟史和PD-L1低表达的占比,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高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吸烟史,PD-L1低表达,IL-6、TNF-α、NLR和PLR升高均为NSCLC患者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建模集和验证集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51;建模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均>0.05,拟合度良好;DCA结果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本研究确定了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并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识别高风险患者,以提前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1/PD-L1单抗药物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超进展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鹏焱 林子又 +1 位作者 朱凯 张小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靶点,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批... 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靶点,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多种PD-1/PD-L1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等上市,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等。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PD-1/PD-L1单抗药物在肺、肝、肾、胃肠道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均可引起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超进展疾病(hyperprogressive disease)情况。加强对PD-1/PD-L1单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的监测与管理,对症使用相关药物,可改善免疫治疗进程,减少免疫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及超进展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超进展疾病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卓群(综述) 宋彬(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其关于不同瘤种及不同联合方案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展开。随着ICI的大规模应用,其引发的自身免疫毒性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受到了广泛关注。irAE可能...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其关于不同瘤种及不同联合方案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展开。随着ICI的大规模应用,其引发的自身免疫毒性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受到了广泛关注。irAE可能会导致治疗的终止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然而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亟需寻找高效、特异的irAE预测因素。目前,人口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性别、年龄、自身免疫病史和用药史等),免疫细胞(血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水平等),细胞因子,自身抗体,肠道微生物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用于预测irAE发生的价值已被关注并开展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确定irAE的预测因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标志物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预测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腹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3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雷晶 李丹 李海明 沈亚琪 孙少凯 王良 王星皓 徐臣 薛华丹 张晓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7,共10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纪元。尽管如此,伴随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却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其中,腹部是irAE最常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纪元。尽管如此,伴随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却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其中,腹部是irAE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腹部irAE也是最常导致免疫治疗中止的原因。MRI在检测和评估腹部irAEs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早期通过MRI对腹部irAEs进行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目前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腹部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腹部学组、磁共振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腹部irAEs在MRI扫描方案、诊断报告等方面的共识。本委员会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本共识旨在规范MRI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优化腹部irAEs的评估,为临床提供坚实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腹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抗PD-1/PD-L1疗法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机制及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少琦 陈文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53-957,共5页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明确irAEs的发生机制,提早预测irAEs非常重要。本文由细胞、免疫系统、个体水平层面对抗PD-1/PD-L1疗法致irAE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总结,并从一般临床特征、免疫细胞因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结果等方面汇总了irAE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
19
作者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王领会 +1 位作者 于媛 高远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ligand 1,PD-1 PD-L1)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ligand 1,PD-1 PD-L1)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抑制剂,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同时,也会诱发肺炎、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肌炎等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1-2]。irAEs产生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食管癌的同时,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免疫细胞过度活跃、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增多和自身免疫抗体增多,作用过程中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及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出现相关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玥 王汉萍 +7 位作者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钱家鸣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1-665,共5页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热点,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热点,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该信号通路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抑制该信号通路,活化T淋巴细胞发挥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因此,ICIs的相关毒性包括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消化系统如胃肠道、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代谢解毒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相关器官,是irAEs的常见受累系统。本文将分别对ICIs的肝脏、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肝脏毒性 消化道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