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IgA血管炎相关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李芳芳 李崇巍 郑荣秀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总结Ig A血管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Ig A血管炎患儿1879例,其中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34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非神经系统损害病例72例(B组),对两... 目的:总结Ig A血管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Ig A血管炎患儿1879例,其中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34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非神经系统损害病例72例(B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血管炎相关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1.8%,A组和B组均有典型紫癜样皮疹,A组出现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在非典型部位的发生率分别为97.1%、32.4%、67.6%,B组分别为72.2%、8.3%、4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571、9.895、6.922,均P<0.05),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血Ig、便钙卫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中16例脑电图显示背景活动慢波;15例神经电生理显示周围神经损害;2例头颅MRI提示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1例头颅MRI提示静脉窦血栓。A组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强化治疗19例,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8例,使用环磷酰胺15例,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10例,7例采用了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5例应用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及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仅3例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应用环磷酰胺,其中1例应用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其余68例仅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患儿出院时病情均好转,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遗留后遗症。结论:Ig A血管炎罕见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和皮疹发生在非典型部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神经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神经系统损害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川崎病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西伟 赵建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及器官,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但随着对KD的不断研究,发现KD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旨在...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及器官,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但随着对KD的不断研究,发现KD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旨在对KD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及对KD早期预警的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神经系统损害 血管炎 儿童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强春晓 薛良荣 吴湘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系统损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337例HFM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害...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系统损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337例HFM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将337例HFMD患儿分为神经损害组(34例)和单纯HFMD组(303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制定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该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年龄、病毒类型、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及血糖状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病毒类型(EV71)、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15×109及血糖≥6.1mmol/L是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测神经系统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预测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78.2%。结论年龄≤3岁、EV71感染、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15×109及血糖≥6.1mmol/L是HFMD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HFMD患儿神经系统损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冯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103-0106,共4页
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再增加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 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再增加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人数多于对照组,β2-MG、Scr、BUN、MMS低于对照组,IL-1、IL-6、TNF-α、IFN-γ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对症状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还可改善肾功能与炎症指标,利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症状 肾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探究
5
作者 刘春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54-0157,共4页
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 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警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口腔疱疹缓解时间、手足皮疹缓解时间、口腔疼痛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警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可以加快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大明 沈雷 +2 位作者 宗文宏 姜继军 黄祖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6例HFMD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52例(5.9%),男女...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6例HFMD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52例(5.9%),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2.5±2.1)岁,略低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高热发生率为51.9%,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神经系统损害典型的症状依次是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嗜睡、颈抵抗、肢体抖动、肌阵挛、无力或瘫痪和共济失调等。5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异常24例,血糖升高16例,均要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EV71阳性率72.7%,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治疗痊愈49例,遗留左上肢无力1例,2例死于心跳停搏。死亡率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是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年龄较小的手足口病患儿,当出现高热、发呆、发抖时,要高度怀疑并发神经系统损害;而对于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这类患儿,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并发症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热射病致神经系统损害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美红 鞠小宁 +4 位作者 周庆博 孙琳 尚伟 许继平 毕建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0-465,共6页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 目的总结热射病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7、8月和2013年7、8月在本院住院的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47~87岁,均在发病6 h内就诊。所有患者入院时体温在39.8℃~42.5℃,均有意识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急性脑梗死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急性呼吸衰竭2例,肺部感染9例,DIC 1例,急性心肌损害8例,心律失常3例,横纹肌溶解症3例,急性肝损害8例,急性肾损害6例,消化道出血4例,代谢性酸中毒1例,代谢性碱中毒2例,水电解质紊乱9例。行颅脑MRI扫描显示,弥漫脑回肿胀6例,新发脑梗死2例,呈非对称性点状梗死灶。给予降温、补液、抗凝、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死亡1例,好转8例。1年后随访基本痊愈2例;神经功能改善显著4例,病残程度1~2级;神经功能改善进步1例,病残程度3级;1例神经功能无变化,病残程度5级。结论热射病易导致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弥漫性脑肿胀多见,可见脑小血管闭塞所致的梗死,也可伴有周围神经损伤,严重者会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神经系统损害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脑电图和脑脊液改变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伏莅 王乐 +1 位作者 陈(女来) 周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脑电图和脑脊液改变 ,以加强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4 2例慢性酒精中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 (脑病 7例、脑病合并神经肌肉病 2 9例、周围神经病肌病 6例 )进行脑电...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脑电图和脑脊液改变 ,以加强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4 2例慢性酒精中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 (脑病 7例、脑病合并神经肌肉病 2 9例、周围神经病肌病 6例 )进行脑电图及腰穿脑脊液 (压力、常规、生化、IgG指数及血脑屏障指数 )检查 ,并以 30例长期大量饮酒但无中毒症状其它患者的脑电图作对照。结果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76 19% ,明显高于对照组 19 2 % (P <0 0 0 1) ,且异常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 (P <0 0 0 1)。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脊液压力、IgG指数、糖、氯化物均正常 ,但蛋白明显升高 ,2 8例患者血脑屏障有破坏。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是长期酗酒致使营养不良以及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造成血脑屏障损伤 ,而无明显的免疫损伤 ;脑电图异常可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 ,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神经系统损害 脑电图 脑脊液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损害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慧 朱立平 +2 位作者 王军 董振英 毕研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分析 病毒病原学 病毒性脑炎 儿科常见病 临床治疗 脑膜炎 多发病 病脑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蕾 鲍莹 孟慧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护...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生命征及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72 h后,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DBP、WBC、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症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神经系统损害 循证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20例小柳-原田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静 贾建平 侯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小柳-原田综合征 神经系统损害 VKHS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预警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蕾 鲍莹 孟慧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枢神经系统、呼吸...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及高热、血糖及白细胞监测等方面的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缩短(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预警护理策略可有效缩短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病程,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肠道病毒71型 神经系统损害 预警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祖福 韩伯军 +1 位作者 杜春艳 王庆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40岁中老年人13例(92.9%),均为急性起病,有高血压病史9例,发病时血压升高9例、降低3例、测不...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40岁中老年人13例(92.9%),均为急性起病,有高血压病史9例,发病时血压升高9例、降低3例、测不到2例;临床表现:剧烈胸痛5例,胸背痛4例,腹痛、腰痛伴呕吐2例,休克2例;神经系统表现:眩晕5例,意识障碍4例,偏瘫2例,言语不清1例,截瘫2例,感觉减退3例(1例偏身,2例胸4、胸6平面以下)。14例胸腹部CT+CTA均显示主动脉真假腔,并清晰见内膜裂口位置(Debakeys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5例)及附壁血栓,其中8例胸腹部MRI可见明显的真假腔,真腔呈流空信号,假腔T1及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主动脉夹层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和脊髓缺血性损害的症状及体征。CT和MRI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及血管内膜破裂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影像学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率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能慆 田书娟 +2 位作者 李慎军 姜林林 刘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评分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率的关系。方法 62例MS患者(MS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ASP问卷调查并记录各子项目分值。MS组根据扩展致残...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评分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率的关系。方法 62例MS患者(MS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ASP问卷调查并记录各子项目分值。MS组根据扩展致残量表评分分为轻度损害组(0-4分)和重度损害组(4.5-9.5分),分别进行SSR检测。结果 MS组与对照组ASP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2,P〈0.001)。两组ASP评分各子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子项目为直立不耐受、分泌功能障碍、男性功能障碍、排尿障碍、胃轻瘫、便秘、瞳孔运动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反射性晕厥(均P〈0.05)。MS组患者中,轻度损害组ASP评分及SSR异常率均明显低于重度损害组(t=9.069,P〈0.001;χ^2=16.16,P〈0.001)。结论ASP可用于评估MS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和全貌。MS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其ASP评分及SSR异常率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自主神经症状量表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神经系统损害程度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觅 王虹敏 余成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3-1034,共2页
酒精为最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不但对饮酒者造成精神障碍和躯体损害,而且对饮酒者家庭以及社会也构成严重危害。因此,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亦称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chronicalcoho... 酒精为最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不但对饮酒者造成精神障碍和躯体损害,而且对饮酒者家庭以及社会也构成严重危害。因此,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亦称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chronicalcoholicnervousdiease,CAND)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而出现的一组病症,可表现为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脊髓、皮肤和肌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分析 精神活性物质 公共卫生问题 躯体损害 精神障碍 严重损伤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卟啉病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英 马建国 +5 位作者 曹亦宾 刘静 陈丽丽 王丹丹 庄严 郭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44-2344,2356,共2页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产物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甚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故极...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产物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甚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故极易误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神经系统损害 误诊
原文传递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春万 黄奕高 +1 位作者 李挺 邓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减少主动脉夹层误诊及漏诊 ,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 1 1 4例主动脉夹层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 4 0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减少主动脉夹层误诊及漏诊 ,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 1 1 4例主动脉夹层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 4 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主动脉夹层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占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35 1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前有胸背疼痛占 90 %。 2 3例被误诊 2 4天± 1 6天 ,其中 1 7例被误诊为缺血脑卒中 ,3例误诊为脑出血 ,2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 ,1例误诊为脊髓出血。MR、CT、UCG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有极大临床价值。 结论 神经系统损害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常见表现 ,并可同时伴有其它系统损害 ;MR、CT、UCG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 ,可减少误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损害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损害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强 陆兵勋 +2 位作者 王占军 周亮 幺宪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表现为发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损害 5联征 8例 ,表现为发热...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表现为发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损害 5联征 8例 ,表现为发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3联征并神经系统损害 6例。神经系统症状均为首发症状之一 ,以头痛、头昏 (10例 )最多见 ,其次为抽搐 (9例 ) ,肢体麻木、无力 (6例 ) ,感觉异常 (3例 ) ,定向障碍、思维混乱、谵妄 (6例 )、幻觉妄想 (1例 )、感觉异常 (3例 )。本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同时应用血浆置换 (PE)治疗 9例。结果痊愈 6例 (均为PE治疗者 ) ,好转 2例 ,死亡 6例。结论 TTP是一种少见的多系统损伤包括脑在内的全身脏器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广泛闭塞的严重疾病。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相当常见 ,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并神经系统损害24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琴 鹿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5月收住我科的481例HSP患儿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随防资料对其发生率、临床表现及与其他系统损害的关系和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5月收住我科的481例HSP患儿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随防资料对其发生率、临床表现及与其他系统损害的关系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并神经系统损害24例,均为混合性紫癜,其中11例表现头痛,2例出现抽搐,10例为精神行为异常,1例突然抽搐昏迷而死亡。24例中23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结论HSP患儿神经系统表现无特异性,且某些患儿病情凶险而危及生命,应引起医师足够重视,尽早认识并积极处理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下载PDF
卟啉代谢异常并发神经系统损害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凡 王喜宽 +2 位作者 雷征霖 白景阳 沈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 探讨卟啉代谢异常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方法 总结 3例血卟啉病及 2例铅中毒继发卟啉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包括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周围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损害 ,尿卟胆原 ... 目的 探讨卟啉代谢异常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方法 总结 3例血卟啉病及 2例铅中毒继发卟啉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包括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周围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损害 ,尿卟胆原 (PBG)阳性 2例、尿δ 氨基酮戊酸 (δ ALA)增高 4例 ,铅中毒继发卟啉代谢异常也出现同样的症状。结论 卟啉代谢异常可造成中枢神经、下丘脑、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等神经系统损害 ,尿中卟啉及其前体物的检验可确诊 ,并应常规做尿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病 铅中毒 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