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7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崔婷 夏亚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腹部核心肌群肌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间距小于治疗前,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结论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神经肌肉电刺激 腹壁强化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
2
作者 马贵林 孙素真 王泽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腔感觉训练组和NMES联合组各54例。2组患者均进行抗病毒、降颅内压、去高热、控制惊厥、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口腔感觉训练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NMES联合组在口腔感觉训练基础上进行NMES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吞咽功能[吞咽障碍调查量表(DDS)]、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水平]、营养状况[主观的综合性营养评分量表(SG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NMES联合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的72.22%(P<0.05);NMES联合组口腔期、咽期、食管期DDS评分、SGA评分、SWAL-QOL评分、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口腔感觉训练组(P<0.05)。结论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用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口腔感觉训练 重症病毒性脑炎 吞咽障碍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修饰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研究
3
作者 王博 肖兴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广泛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如肿瘤、胚胎发育、细胞凋亡等[1-3]。骨骼肌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如遗传、中毒、创伤、感染等)造成的肌纤维破坏或功能障...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广泛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如肿瘤、胚胎发育、细胞凋亡等[1-3]。骨骼肌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如遗传、中毒、创伤、感染等)造成的肌纤维破坏或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表现的一类疾病。骨骼肌疾病致残率较高,因而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表观遗传学 骨骼肌疾病 功能障碍 细胞凋亡 胚胎发育 肌纤维 广泛参与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穴位刺激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
4
作者 陈郴 王晓光 +1 位作者 王磊 李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7-0070,共4页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穴位刺激治疗,研究NMES联合穴位刺激的疗效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B组纳入30例患者...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穴位刺激治疗,研究NMES联合穴位刺激的疗效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B组纳入30例患者,常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祛痰平喘、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和吸氧或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A组纳入30例患者,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行NMES联合穴位刺激治疗。随机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数与呼吸功能、肺功能、血液生化情况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B组略少,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MES联合穴位刺激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然而,这些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样本较小和治疗时间较短的限制。因此,为了观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穴位刺激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焦慧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6-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NF,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和10 m步行测试(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闭眼、睁眼轨迹总面积(A)及轨迹长度(L)小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10MWT用时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l)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指数(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PNF可改善平衡、步行能力,提高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成 陈道花 +2 位作者 龙亚秋 颜运明 崔向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NMES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治疗,NMES组在此...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NMES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治疗,NME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MES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肌力[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MR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AW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RCS评分高于治疗前,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MR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MES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MES组AW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和MB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肌力,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有利于减少机械通气后AW发生,且肌肉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获得性肌无力 防治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金艳 朱崇田 +3 位作者 王艳 杨永芳 姜晓惠 张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欣然 李瑞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障碍 康复 综合疗法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王静 李璐 李虹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4-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卒中后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卒中后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水平、生活质量评分(SS-QOL量表)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Cor、NPY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多(P<0.05);SS-QOL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减轻应激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该组合治疗策略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改善重症肺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
10
作者 陆云霞 冯悦 +1 位作者 姜金霞 杨帅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探究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用于改善重症肺炎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入住的重症肺炎引发的ICU-AW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联合组(75例... 目的 探究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用于改善重症肺炎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入住的重症肺炎引发的ICU-AW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联合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早期活动,联合组给予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比较2组机械通气恢复情况(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率、ICU转出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最大吸气末压力(MIP)]、肌力[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FVC、FEV1/FVC、MIP及MRC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升高(P<0.05);2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 早期活动联合电刺激神经肌肉用于重症肺炎ICU-AW患者可有效促进机体恢复,提高肺功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衰弱 重症肺炎 电刺激神经肌肉 早期活动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季华 胡晓梅 +1 位作者 吴吉林 姜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D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联合Flexi-bar运动训练。连续治疗6周...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D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联合Flexi-bar运动训练。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处腹直肌间距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腹直肌间距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脐上4 cm、平脐及脐下4 cm腹直肌间距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均方根(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DRA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增强患者腹部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Flexi-bar运动 腹直肌分离
下载PDF
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常国宁 康进忠 郭严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 目的:探讨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冰棒咽部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吞咽过程中舌骨、甲状软骨前移及上移的距离)、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ST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舌骨和甲状软骨前移、上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PA、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高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冰棉棒 咽部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神经肌肉疲劳对跆拳道运动员追踪移动目标时眼动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陈岩 刘朦 +2 位作者 周军 刘昊扬 包大鹏 《体育科研》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跆拳道运动员追踪移动目标时的视觉特征及神经肌肉疲劳对其视觉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VR眼动仪分别采集24名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前和训练后完成实验任务(追踪移动目标)与对照任务(无移动目标)时的眼动信息,测试持续42... 目的:旨在探讨跆拳道运动员追踪移动目标时的视觉特征及神经肌肉疲劳对其视觉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VR眼动仪分别采集24名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前和训练后完成实验任务(追踪移动目标)与对照任务(无移动目标)时的眼动信息,测试持续42个训练日,共完成655人次测试;通过下蹲跳(CMJ)测试评价受试者训练后是否出现神经肌肉疲劳,最终筛选出44人次因训练产生神经肌肉疲劳的受试者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任务相比,受试者完成实验任务时瞳孔直径显著缩小,总注视次数显著减少;与非疲劳状态相比,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受试者完成实验任务时瞳孔直径显著增大,眼跳速度显著加快,平均注视时长显著加长。结论:跆拳道运动员追踪移动目标时提取信息相对容易,仅需较少的注意力即可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出现神经肌肉疲劳后,跆拳道运动员追踪移动目标时瞳孔直径显著增大,对有效信息的敏感度降低、提取视觉信息的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追踪 跆拳道 神经肌肉疲劳 视觉追踪
下载PDF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芷棋 周汶龙 +1 位作者 孔翎宇 张秋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该类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引起的,可表现为平衡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和肌肉功能下降,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因此,及时开展康复训练... 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该类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引起的,可表现为平衡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和肌肉功能下降,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因此,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NS)是一种专注于核心稳定性的康复技术,不少研究探究了这种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疗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系统总结了DNS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表明,DNS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如腹肌活动、步态和平衡有着积极影响;DNS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康复策略,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表现的影响
15
作者 郭烨 雷婷 杜熙茹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8-9,12,共3页
【目的】探究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以下简称INT)对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以30名男子水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为期7周,每周3次,每次60 min... 【目的】探究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以下简称INT)对青少年男子水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以30名男子水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为期7周,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INT。对照组运动员进行每周3次,每次60 min,持续7周的传统体能训练,实验干预前、后分别进行5项专项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为50 m自由泳、15 kg负重踩水、水球掷远、6×5 m往返游和25 m运球;使用SPSS 25、GraphPad Prism 9.3.1对前后测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5项测试指标干预前后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15 kg踩水外,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各专项能力后测成绩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0 m自由泳、6×5 m往返游、25 m运球3个项目中,体能训练和年龄阶段两组变量均有显著主效应,并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进一步简单效应结果显示,乙组体能训练的简单效应显著,INT对这3个项目成绩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传统体能训练。【结论】(1)INT对解决水球运动员水陆运动能力的转化、提高训练效率具有实际意义;(2)可为基层水球教练提供结构化、高操作性的体能训练指导方案;(3)INT的效果与运动员年龄特征和设计方案时对提高某些素质的侧重相关。【建议】(1)可将INT与水球专项训练计划结合设计;(2)内容设计除了根据运动员的年龄阶段有所调整之外,还要注意补偿性、对称性和综合性;(3)练习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反复强调正确的动作模式,并对运动员发力做出清晰的指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 水球 青少年 专项能力
下载PDF
神经肌肉超声检测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雅茹 田昊 杨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57-2963,共7页
近年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工具,被用于疾病筛查,诊断和促进疑似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特别是被用作神经肌肉疾病综合评估的一部分。它与临床特征、肌电图、神经影像学等检查结合,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本研究旨在探... 近年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工具,被用于疾病筛查,诊断和促进疑似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特别是被用作神经肌肉疾病综合评估的一部分。它与临床特征、肌电图、神经影像学等检查结合,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肌肉超声检测对运动神经元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 肌肉束颤 周围神经横截面积 神经肌肉超声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探讨
17
作者 田作丽 薛晓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常规...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26例)患者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开展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误吸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下载PDF
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OAB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许锦蜂 陈泽楷 +2 位作者 姚永强 许北勋 陈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目的通过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探讨电生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下尿路疾病以及男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OAB患者36例... 目的通过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探讨电生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下尿路疾病以及男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OAB患者36例。其中28例女性,8例男性,年龄29~83(43.94±2.68)岁,病程(4.19±2.43)年。女性患者中,盆腔脏器脱垂8例,盆腔手术史合并盆腔脏器脱垂1例,睡眠障碍合并盆腔手术史1例,重度抑郁症1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急迫性尿失禁3例,单纯性难治性OAB患者10例。男性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2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单纯性难治性OAB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ale,OABSS)评分、排尿日记,对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评价,分析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数据,分析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OAB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持久性、复发率。采用配对t检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难治性OAB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OABS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7、102.244,均P<0.05);排尿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6,P<0.05);单次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67、103.344,均P<0.05)。29例难治性OAB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有效率达到80.55%(29/36)。在1个月与3个月的随访OABSS评分数据中,回归系数呈现水平显著性结果(P=0.033、0.002),表明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难治性OAB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3个月后OABSS评分越低,其有效期越持久,越不容易复发。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不适感觉。结论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OAB,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OABSS评分,减少患者排尿次数、增加单次尿量和单次最大尿量。该治疗安全,有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疗效需随着病例数的增加,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 排尿日记
下载PDF
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应用
19
作者 覃尹 黄秋红 +2 位作者 廖诗 韦小连 蒙晓慧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M)患者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81例产后DRA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M)患者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81例产后DRA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开展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试验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干预,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Ⅰ类肌纤维电位最大值、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均升高,试验组更高(均P<0.05)。结论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产后DRAM,可促进腹直肌恢复,改善腹直肌肌肉功能,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雷火灸 中医手法按摩 神经肌肉电刺激 腹直肌
下载PDF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肺纤维化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20
作者 沈天舒 杨娇 +2 位作者 王卫亮 唐启群 王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3,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每天上午进行30 min的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下午进行30次的抗阻呼吸训练。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吸气肌力(MIP)、呼气肌力(MEP)水平、呼吸困难评分及医院焦虑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延缓其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 抗阻呼吸训练 肺功能 呼吸肌力 呼吸困难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