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邓家丰 姜韬 +1 位作者 谭希贤 路继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58-164,共7页
目的观察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未完成4周的治疗,退出统计。故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未完成4周的治疗,退出统计。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每周均接受至少2次腰痛患者的对症康复治疗(垫上核心训练)及相应的物理因子治疗,至少1次的配合特定角度下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但把垫上核心训练改为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比较两组改良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分别为(7.65±1.69)、(37.45±5.66)、(4.15±2.98)分,对照组分别为(7.95±1.57)、(38.75±5.43)、(3.85±2.37)分;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分别为(1.15±0.93)、(9.00±2.75)、(12.50±1.10)分,对照组分别为(1.70±1.03)、(13.75±3.43)、(10.70±1.26)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治疗前,腰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患者可在疼痛和活动障碍方面带来更大的即时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训练 腰椎牵引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杰 王贵玲 郭晋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接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接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抽象思维、定向力、语言、记忆、视结构技能、集中与注意力、执行功能以及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UE、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UE、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信息量、理解能力、数数、流畅度、命名、复述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DSS、P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EDSS、P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可明显提升认知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技术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脑卒中 康复预后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肌肉和神经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谢豪娜 王楠 刘绪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106-2110,共5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对靶向肌肉神经重建术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和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接受靶向肌肉神经重建术治疗的7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对靶向肌肉神经重建术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和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接受靶向肌肉神经重建术治疗的7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评价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等级、肌肉功能和肌肉表面肌电信号、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量表(FIM)以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分级显著提高,ASIA评分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伸肌群、屈肌群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伸肌群、屈肌群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肠肌、股二头肌、肱四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显著增强,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和FIM量表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MBI和FIM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MGB1、galectin-3和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在肌肉神经重建术后的肌肉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靶向神经重建术 肌肉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陈健 黄丽欣 张雪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1-4,17,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激活技术(NFR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FRT和常规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用视觉模...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激活技术(NFR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FRT和常规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多裂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静息状态下多裂肌厚度。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多裂肌表面肌电RMS和多裂肌厚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相比,NFRT能更有效地提高腰椎深层稳定肌纤维募集,改善肌肉收缩功能,缓解下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非特异性下腰痛 多裂肌 表面肌电 超声成像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2
5
作者 邓家丰 王丛笑 +1 位作者 郄淑燕 张丽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配合常规康复治疗,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配合常规康复治疗,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治疗前及4个月治疗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和步行时平衡功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 BARTHEL指数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沈良册 杨秋红 +1 位作者 吴玉玲 林建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4周共20次音频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强化训练。于...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4周共20次音频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强化训练。于就诊当天、4周后及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就诊当天,两组VAS、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4周及6个月,治疗组VAS、SF-36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有效减轻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腰椎骨折 腰痛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邦惠 陈玉霞 贾光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研究,为脑瘫治疗提供合理、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步态异常、步行能力差、能执行一定指令的脑瘫患儿,在治疗前进行三维步态分... 目的:探索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研究,为脑瘫治疗提供合理、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步态异常、步行能力差、能执行一定指令的脑瘫患儿,在治疗前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确定引起异常步态的肌肉问题,设计训练方案,治疗1~2个月后再进行评估检查。结果:(1)治疗后步长较治疗前增大(t=-2.352,P=0.033),步宽较治疗前缩小(t=2.726,P=-0.001);(2)总支撑时间治疗前为(55.15±19.30)ms,治疗后(60.19±7.79)ms(t=-1.031,P=0.319)、双支撑时间治疗后为(20.42±17.12)%较治疗前(14.55±7.28)%增加(t=-1.496,P=-0.155);(3)摆动相和单支撑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4)GMFM80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4.99,P=-0.001)。结论:NEURAC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改善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痉挛性脑瘫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仁华 李晓捷 +4 位作者 范艳萍 吕洋 孙颖 康贝贝 张鑫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的D区、E区,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部分,以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7.31,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8,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偏瘫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和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计静 陈世宣 +7 位作者 林初勇 朱斌 徐青青 王策 黄琪瑶 陈温慈 姜霞 周琪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6期480-483,共4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下腰部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无明显的神经体征,脊柱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或退变程度较轻,不足以解释全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CNLBP的病因复杂,脊柱核心稳定性下降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下腰部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无明显的神经体征,脊柱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或退变程度较轻,不足以解释全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CNLBP的病因复杂,脊柱核心稳定性下降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2]。近年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技术可有效提高核心稳定肌的肌力和耐力、增强躯干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提高感觉运动控制能力[3-4]。本研究运用Neurac技术治疗CNLB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核心稳定性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晨希 陈栋梁 陈雅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腰背肌强化训练 腰椎骨折 腰痛
下载PDF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英姣 张泓 +1 位作者 陈爱连 符文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6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平衡、躯干控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生活质量以及行走过程中下肢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37.61±4.36)分、(83.41±8.61)分、(80.71±9.19)分、(3.86±0.23)分]均高于对照组[(34.86±4.11)分、(76.83±7.36)分、(72.37±9.57)分、(3.66±0.34)分,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态时空参数的步速、步频和跨步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跨步时间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可有效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改善其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悬吊疗法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计静 陈世宣 +3 位作者 朱斌 王策 林大样 王松柏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6期965-967,979,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腰痛、腰椎功能以及腰部肌耐力的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腰痛、腰椎功能以及腰部肌耐力的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应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指数)以及腰部肌耐力,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A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1.27±1.16)分]低于A组[(3.56±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5,P<0.001)。2组治疗后的ODI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ODI指数[(9.81±1.33)分]低于A组[(13.59±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1,P<0.001)。2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均强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84.18±13.05)s、(26.83±7.87)次]均强于A组[(67.45±15.62)s、(21.47±8.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3.179,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部肌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应用效果 腰痛 腰椎功能 腰部肌耐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的Neurac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力 杨延辉 +2 位作者 高静 董洁 张大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的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的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下的Neurac技术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长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分别为(41.43±4.27)分、(10.01±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0±3.61)分、(8.35±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10 m MWS为(0.74±0.18) m/min,明显快于对照组的(0.60±0.14) m/min,步长为(41.54±4.27) 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7.81±3.60) 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为(165.92±13.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29±1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悬吊运动训练的Neurac技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悬吊运动训练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下肢肌力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慢性腰痛运动治疗新技术——神经肌肉激活(Neucrac)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长辉 林汉凌 +2 位作者 郑其开 陈艺敏 张坤木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4期5-6,共2页
脊柱的稳定性异常是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通过在不稳定的支持面(悬吊带)上,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Holding time与Repetition两种形式的闭链训练,旨在激活脊柱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肌肉运动控制模式,以增... 脊柱的稳定性异常是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通过在不稳定的支持面(悬吊带)上,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Holding time与Repetition两种形式的闭链训练,旨在激活脊柱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肌肉运动控制模式,以增强脊柱稳定性,临床验证对于慢性腰痛不管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较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运动疗法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悬吊运动
原文传递
超声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发展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3期47-48,共2页
目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收治的3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超声波治疗,比... 目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收治的3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超声波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而言,超声波疗法是这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建议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非特异性下背痛 疼痛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基于Neurac的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勇 刘陈 +2 位作者 金炳旭 符文杰 张春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2期35-38,共4页
目的:通过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悬吊训练以提升痉挛型双瘫儿童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观察该方法对其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进行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 目的:通过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悬吊训练以提升痉挛型双瘫儿童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观察该方法对其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进行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的悬吊训练,重点提升其核心肌群稳定性,两组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E功能区、Berg平衡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以及足底压力分析仪重心稳定性评估。结果:两组患儿GMFM-88的D、E功能区、Berg平衡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以及足底压力分析重心稳定性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的悬吊训练,可提升痉挛型双瘫儿童核心肌群稳定性,从而可更有效的改善其步行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闫文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存在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行常...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存在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W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10MWS、FMA-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悬吊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下肢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