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胶质淋巴系统及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祝光宇 程雨欣 路雪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3330-3334,共5页
最近发现的眼胶质淋巴系统更新了临床对眼内循环的认知,其是一个由神经胶质细胞终足上水通道蛋白4(AQP4)驱动并依赖视网膜动、静脉周围间隙的房水-组织液交换系统,最终起到将β淀粉样蛋白等神经毒性物质排出眼外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眼胶... 最近发现的眼胶质淋巴系统更新了临床对眼内循环的认知,其是一个由神经胶质细胞终足上水通道蛋白4(AQP4)驱动并依赖视网膜动、静脉周围间隙的房水-组织液交换系统,最终起到将β淀粉样蛋白等神经毒性物质排出眼外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眼胶质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描述了生理状态下该系统具体的循环路径及其在青光眼、视盘水肿、Terson综合征(TS)等疾病过程中的障碍机制,并提出未来可确定眼胶质淋巴系统具体调控环节,针对具体环节改善该系统的功能,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促进眼内代谢废物的清除,这将有机会为青光眼等诸多眼病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青光眼 视盘水肿 TERSON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胶质淋巴系统--脑部疾病机制研究新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泽然 易婷 +1 位作者 高萍 金硕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3603-3606,3615,共5页
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介导的依靠动脉、静脉周围血管间隙的脑脊液-脑组织液交换流动的系统,是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抑郁症等脑病的共同特征,是一条新的脑代谢途径,可以清除包括β-淀粉样... 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介导的依靠动脉、静脉周围血管间隙的脑脊液-脑组织液交换流动的系统,是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抑郁症等脑病的共同特征,是一条新的脑代谢途径,可以清除包括β-淀粉样蛋白、乳酸在内的代谢产物。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有关胶质淋巴系统在脑部疾病的研究,得出:胶质淋巴系统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研究带来新视角;胶质淋巴系统有望为一些脑部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有效证据;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部疾病治疗给药方式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脑疾病 脑部血管周围间隙 水通道蛋白质4
下载PDF
脑膜淋巴管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3
作者 王佳晨 涂天琦 +3 位作者 苏新 宋子豪 张鸿祺 马永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1-636,共6页
脑膜淋巴管(mLVs)是引流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液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器官和保护屏障。近年来,研究者对该结构的解剖、功能、疾病应用等方面的认识逐渐丰富。该文回顾了mLVs的发现历史,阐述了其发生过程和解剖研究... 脑膜淋巴管(mLVs)是引流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液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器官和保护屏障。近年来,研究者对该结构的解剖、功能、疾病应用等方面的认识逐渐丰富。该文回顾了mLVs的发现历史,阐述了其发生过程和解剖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mLVs的引流和免疫功能,探讨了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mLVs的调控机制,以期为脑血管疾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脑血管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大量基底核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患者行走步态特点分析
4
作者 杨淑娜 李譞婷 +2 位作者 秦伟 杨磊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究基底核区大量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EPVS)患者行走时的步态特点及其与步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大量BG-EPVS(数量最多的基底核层面评估,单侧BG-EPVS&g... 目的探究基底核区大量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EPVS)患者行走时的步态特点及其与步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大量BG-EPVS(数量最多的基底核层面评估,单侧BG-EPVS>20个)患者99例为BG-EPVS组,老年非大量BG-EPVS(单侧BG-EPVS≤20个)患者19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步行速度、步行频率、跨步长、抬脚离地角度、步态稳定性参数和步态对称性,采用点二列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量BG-EPVS与步态的关系。结果BG-EPVS组步行速度、步行频率、跨步长和抬脚离地角度、落脚控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跨步时间变异和跨步长变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左侧脚步行速度、步行频率、跨步长和抬脚离地角度与右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大量BG-EPVS与步行速度、跨步长、抬脚离地角度和落脚控制呈负相关(P<0.05,P<0.01),而与步行频率无关(r=-0.064,P=0.33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量BG-EPVS是步行速度(β=-0.206,95%CI:-10.189~-2.060)、跨步长(β=-0.217,95%CI:-0.147~-0.039)、抬脚离地角度(β=-0.149,95%CI:-6.800~-0.005)、落脚控制(β=-0.179,95%CI:-0.570~-0.053)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大量BG-EPVS患者步行速度更慢,跨步长更短,抬脚离地角度更小,步态稳定性更差,而步态对称性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基底神经 步态 线性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