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染干扰素-γ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小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晓智 徐海伟 +1 位作者 陈葳 李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诱导而来的神经前体细胞(NPC)用于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经NPCs/pTracer/mIFN-γ条件培养液培养后,MTT法体外观测其对瘤细胞的抑制效应,TUNEL法观测... 目的:探讨小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诱导而来的神经前体细胞(NPC)用于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经NPCs/pTracer/mIFN-γ条件培养液培养后,MTT法体外观测其对瘤细胞的抑制效应,TUNEL法观测凋亡。DAPI标记瘤细胞,建立小鼠脑胶质瘤模型,NPCs/pTrac-er/mIFN-γ经立体定向方法注入小鼠颅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NPCs/pTracer/mIFN-γ条件培养液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32。以50%条件培养液处理24、48和72 h后每中倍视野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5±0.9、3.4±1.2和6.6±2.0,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2.56和2.80,P值分别为0.041、0.034和0.022。将基因修饰的NPC移植到小鼠脑肿瘤模型后,该细胞能向肿瘤细胞方向迁移,与肿瘤浸润范围一致并可追踪远地浸润的瘤细胞。第14天瘤体积测量,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2.09±0.55)mm3和(27.54±0.86)mm3,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t=4.16,P=0.015。NPC/pTracer/mIFN-γ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8.5±0.98)d,较对照组延长,t=3.81,P=0.012。结论:IFN-γ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诱导而来的NPC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是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干扰素Ⅱ型 疾病模型 动物 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琼 王南瑶 +3 位作者 盛华明 费燕华 吴丹 沈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43-845,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和单纯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2007年收治的4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在适形放疗同时采...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和单纯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2007年收治的4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在适形放疗同时采用TMZ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仅行适形放疗。结果:试验组CR为22.22%(4/18),PR为44.44%(8/18),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CR为13.04%(3/23),PR为21.74%(5/23),有效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试验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3.33%和61.11%,对照组分别为60.87%、47.83%和30.43%;试验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1个月,对照组中住复发时间为17个月。1、2、3年生存率及中住复发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21、0.049和0.041。结论:适形放疗联合TMZ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好于单纯放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放射疗法 适形 达卡巴嗪/治疗应用
下载PDF
冷冻联合rhTNF-α治疗C6大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宽明 李新建 +4 位作者 涂汉军 秦军 张力 付锐 王伦长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治疗C6大鼠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40只雄性Wister大鼠脑S1区,待肿瘤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随机将荷瘤鼠分为四组:G1、G2、G3、G4分别为盐水对照组、冷冻治疗组、rhT...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治疗C6大鼠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40只雄性Wister大鼠脑S1区,待肿瘤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随机将荷瘤鼠分为四组:G1、G2、G3、G4分别为盐水对照组、冷冻治疗组、rhTNF-α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分别行相应的治疗。治疗后第15天,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动态观察各组荷瘤鼠生存期和rhTNF-α对荷瘤鼠的毒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和生存期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且该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89.5%)明显大于冷冻组(66.3%)和rhTNF-α治疗组(49.0%),且大于理论抑瘤率(82.8%)。同时观察到rhT-NF-α对实验动物有一定毒副作用。结论冷冻和rhTNF-α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药物疗法 联合 坏死因子/治疗应用 基因疗法 实验性 冷冻疗法
下载PDF
RNA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俞建波 冯志仙 +3 位作者 詹仁雅 童鹰 马跃辉 潘剑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2-597,共6页
目的:肿瘤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颅内荷瘤小鼠,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免疫反应的机理,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G422胶质母细胞瘤RNA冲击致敏DC制成DC疫苗,检测DC疫苗的CTL活性,瘤内和皮下两种途径注... 目的:肿瘤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颅内荷瘤小鼠,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免疫反应的机理,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G422胶质母细胞瘤RNA冲击致敏DC制成DC疫苗,检测DC疫苗的CTL活性,瘤内和皮下两种途径注射荷瘤小鼠以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小鼠生存期,并与PBS、单纯DC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清IFN-γ、IL-2、IL-10、IL-4等细胞因子,并行病理检查。结果:DC疫苗的CT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途径注射DC疫苗,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血清IFN-γ显著升高(P<0.01),IL-10明显下降(P<0.05),病理提示肿瘤出现坏死。两种注射途径间以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RNA冲击致敏DC注射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能显著延长动物生存期,并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其机理主要是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且免疫反应的程度与注射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病理学 神经胶质瘤/治疗 树突细胞/免疫学 免疫疗法 脑肿/治疗 疫苗/治疗应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冷冻和rhTNF-α对C6大鼠脑胶质瘤的联合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宽明 冯艳琴 +3 位作者 王伦长 涂汉军 李新建 易建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治疗C6大鼠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80只雄性Wistar大鼠脑S1区,待肿瘤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G1、G2、G3、G4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冷冻治疗组...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治疗C6大鼠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80只雄性Wistar大鼠脑S1区,待肿瘤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G1、G2、G3、G4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冷冻治疗组、rhTNFα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行相应的治疗。治疗后第15天,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动态观察各组荷瘤鼠生存期和rhTNFα对荷瘤鼠的毒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PCNA的表达情况、肿瘤体积和生存期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该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89.48%)明显高于冷冻组(66.31%)和TNFα组(49.01%),且大于理论抑瘤率(82.82%)。同时观察到rhTNFα对实验动物有一定毒副作用。结论:冷冻和rhTNFα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冷冻疗法 坏死因子 综合疗法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综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伟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关键词 脑肿/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基因疗法 综合疗法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榄香烯颈动脉灌注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静滨 赵金波 +3 位作者 张富海 曲怡 张阳 侯菊生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0期795-795,共1页
关键词 脑肿/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油类挥发/投药和剂量 颈动脉 手术后期间 综合疗法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娟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1期1497-1499,共3页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胶质瘤/治疗
下载PDF
神经肿瘤分子外科治疗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为界面的清除肿瘤;对于无法找到界面、呈浸润性生长的神经胶质瘤还应辅于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进行治疗。我国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相对滞后,仅有少数单位已经起步,多数单位尚处在准备阶段,期望本刊特约的专家笔谈对推动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基因治疗 脑肿/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下载PDF
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丙氧鸟苷对细胞系的毒性分析
10
作者 索新 周劲松 +1 位作者 何成彦 郭永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 :研究丙氧鸟苷 ( GCV)对 C6BPBAG脑胶质瘤细胞、psi2细胞、psi2 STK细胞的毒性。方法 :将 C6BPBAG脑胶质瘤细胞、psi2细胞、psi2 STK细胞分别在不同浓度 GCV的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以上 3类细胞对 GCV的毒性反应。结果 :在有效浓度 (... 目的 :研究丙氧鸟苷 ( GCV)对 C6BPBAG脑胶质瘤细胞、psi2细胞、psi2 STK细胞的毒性。方法 :将 C6BPBAG脑胶质瘤细胞、psi2细胞、psi2 STK细胞分别在不同浓度 GCV的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以上 3类细胞对 GCV的毒性反应。结果 :在有效浓度 ( 0 .0 1~ 1 0 μmol·L-1 )中 ,GCV对C6BPBAG脑胶质瘤细胞、psi2细胞几乎无伤害 ,而经改造后的 psi2 STK细胞对 GCV毒性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由逆转录病毒载体 ( STK)传导的 HSV- TK基因 ,在培养的 C6胶质瘤细胞中 ,可提高 GCV对 p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阿昔洛韦/治疗应用 基因疗法 单纯病毒属 胸苷激酶/遗传学
下载PDF
冷冻切除联合rhTNF-α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黄宽明 马廉亭 +3 位作者 张力 罗杰 涂汉军 王伦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冷冻切除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18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冷冻切除联合rhTNF-α治疗。观察rhTNF-α毒副作用,出院前及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MR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1例次全切除... 目的探讨冷冻切除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18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冷冻切除联合rhTNF-α治疗。观察rhTNF-α毒副作用,出院前及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MR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1例次全切除。术前9例有病变对侧肢力减退者,均在1周内恢复。rhTNF-α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发热、局部红肿及肌肉疼痛等,发生率为38.9%(7/18)。术后随访6~20个月,除1例次全切者术后15个月死亡外,余17例均幸存。结论本结果提示冷冻切除联合rhTNF-α治疗脑胶质瘤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冷冻疗法 RHTNF-Α 手术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复发性胶质瘤致迟发性脑水肿6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子敏 郭再玉 +1 位作者 张世忠 徐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209-2209,共1页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神经胶质瘤/治疗 脑水肿/并发症
下载PDF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广原 梅齐 +2 位作者 刘灿 熊慧华 胡国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术后病理证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单纯放疗(RT)以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组,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术后病理证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单纯放疗(RT)以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组,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其中病灶未完全切除患者共62例。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TMZ)以及单纯放射治疗(RT)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P<0.05)。RT-TMZ组中位生存期为16.2月,RT组仅10.7月(P<0.05)。RT-TMZ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4%和46.5%,明显高于单纯RT组(P<0.05)。而RT-TMZ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呕吐。结论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脑肿/治疗 达卡巴嗪/治疗应用 放射疗法 综合疗法 手术后期间 预后
下载PDF
冷冻联合rhTNF-α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和增殖抑制作用
14
作者 黄宽明 冯艳琴 +3 位作者 涂汉军 李新建 袁先厚 王伦长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9-3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待肿瘤长至第15天,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G1、G2、G3、G4分别为盐水组、冷冻治疗组、rhTNF-α治疗照组及联合治疗组,同时分...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rhTNF-α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待肿瘤长至第15天,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G1、G2、G3、G4分别为盐水组、冷冻治疗组、rhTNF-α治疗照组及联合治疗组,同时分别行相应的治疗。于治疗后第15天取材,以TUNEL法与流式细胞仪联合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免疫组化观察PCNA的表达,计算抑瘤率。结果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C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该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60.38%)明显大于冷冻组(42.69%)和TNF-α组(21.68%),且大于理论抑瘤率(55.11%)。结论冷冻和rhTNF-α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其凋亡,两者联用抗肿瘤作用进一步加强,具有协同作用,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冷冻疗法 RHTNF-Α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恶性人脑胶质瘤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15
作者 范芳荣 伍军 田松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构建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899的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腺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体系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自杀基因pcDNA3.1(-)CMVTK表达载... 目的构建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899的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腺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体系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自杀基因pcDNA3.1(-)CMVTK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MVTK质粒转染进入TJ899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并用M 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GCV)的敏感性。结果pCMVTK质粒经测序证实含有TK目的基因;脂质体介导Pcmvtk质粒成功转染了TJ899细胞,并在体外实验研究中显示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建立了作用于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899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为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治疗 基因 转基因 自杀 基因疗法 单纯疱疹病毒属 胸苷激酶 逆转录病毒科
原文传递
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嵩泽 姜利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 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突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诊断 神经胶质瘤/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Wt—p53/p16基因联合CD/5-FC系统对U251细胞化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泽明 张明宇 +4 位作者 方加胜 王俊 李文章 顾宏晨 王延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研究p53、p16基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试验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 magneticna noparticles,Fe3O4 MNP)为基因载体将质粒pCDNA3.1-p16、pYD5-p53,及pCMVCD转染... [目的]研究p53、p16基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试验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 magneticna noparticles,Fe3O4 MNP)为基因载体将质粒pCDNA3.1-p16、pYD5-p53,及pCMVCD转染入U251人胶质瘤细胞,给以不同浓度的5-FC,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成功以Fe3O4MNP为载体将wt-p53、wt-p16及CD基因转染U251细胞,并稳定表达。体外转染wt-p53、wt-p16基因都能明显提高CD/5-FC人对胶质瘤细胞的化疗效果。[结论]基于Fe3O4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p53、p16基因和CD/5-FC系统的联合基因治疗可作为临床上优化自杀基因治疗方案的一种可能选择,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53 基因 p16 基因疗法 神经胶质瘤/治疗
下载PDF
In vitro Study of Interstitial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lioma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正明 王明盛 陈坚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5年第6期378-380,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Carboplatin (CBP), Teniposide (Vm-26), Methasquin (MTX), and Nimodipine (NIM) on glioma, and 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of gli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Carboplatin (CBP), Teniposide (Vm-26), Methasquin (MTX), and Nimodipine (NIM) on glioma, and 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of glioma cells to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so as to provide some clues for clinical usage of interstitial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MTT assay and 3H-TdR incorporation assay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upon the proliferation of glioma cells, and to compare the sen- sitivity of glioma cells to administration of CBP, Vm-26, MTX, and NIM with tha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CBP+NIM, Vm-26+NIM, MTX+NIM, CBP+Vm-26+MTX, or CBP+Vm-26+MTX+NI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hibition rate of CBP+Vm-26+MTX+NIM combination administration against glioma cells was 96.64%, higher than that of CBP+NIM (69.03%), Vm-26+NIM (71.53%), MTX+NIM (52.75%), CBP+Vm-26+MTX (78.59%) (P〈0.01), and the dosage of CBP, Vm-26, and MTX was declined to 1/10- 1/100 that of respective use of CBP, Vm-26, and MTX.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BP, Vm-26, MTX, and NIM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respective administration, suggesting a higher inhibition rate and a lower dosag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MA combin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rstitial chemotherapy
下载PDF
Dendritic cell therapy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glioma multiforme―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9
作者 KHAN Jamal A. YAQIN Sharm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Malignant gliomas are the most devastating tum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nave poorest survival, Immunological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 may like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Dendritic cells (DCs),... Malignant gliomas are the most devastating tum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nave poorest survival, Immunological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 may like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Dendritic cells (DCs), most potent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or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ay be tried for patients giving consent to such treatment. We have successfully combined the two therapies in an adult male patient who was on downhill course after being operated on once with post operat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glioma in the left parietal area. He received five dendritic cell therapy vaccines in combination with oral chemotherapy and responded dramatically having near normal quality of life for an additional five months with this regime,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after operation to 11 months. This therapy is continuing with radiological betterment of the lesion. The DCs are matured with antigen extracted from wax embedded tissue at 6th day of culture. We feel that the treatment can be given to more number of patients to establish its efficacy for the dreaded cancer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tic cells GLIOMA Immunetherapy
下载PDF
Multiple Gliomas 被引量:2
20
作者 Zhaohui Li Yu Tian +1 位作者 Guozhang Hu Xin Yu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7年第6期379-383,共5页
Multiple gliomas are well-recognized but uncommon tumors.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gliomas according to some reports ranges from 0.5% to 20% of all gliomas diagnosed. Multiple gliom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 Multiple gliomas are well-recognized but uncommon tumors.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gliomas according to some reports ranges from 0.5% to 20% of all gliomas diagnosed. Multiple gliom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by location of the lesions (multifocal and multicentric). The second type is by the time of the lesions occur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The lesions generally show hypo, or isodensity on CT; a hypo-or isointense signal on T1-weighted images, and a hyperintense signal on T2-weighted images. Glioblastoma is the most frequent histotype. The prognosis of multiple gliomas remains unfavorable.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gliomas includes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Distinction between multicentric and multifocal gliomas is difficult. This report reviews in detail the aspects of multiple gliomas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glioma DIAGNOSIS MRI PATHOLOGY treat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