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族的马崇拜及其祭祀习俗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日娜 闫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7,共7页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祭祀习俗 马崇拜 图腾
下载PDF
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9,共6页
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祭奠冤魂剧三种。元代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象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
关键词 元杂剧 鬼魂戏 祭祀习俗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宁而 甘晓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祭祀习俗 胶东渔村 传统文化 现代性变迁
下载PDF
从汉字看古代的祭祀习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7,共6页
关键词 《说文》 汉字 甲骨文 祭品 “祭” 殷墟文字 饮食结构 人牲 祭祀习俗 甲骨卜辞
下载PDF
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丧葬祭祀习俗中的宗法特征——北方古代游牧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杨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和寓于多神信仰中的祖先崇拜,以及顺天应命的天命观,均反映了一定的宗法特征。
关键词 西北古代少数民族 丧葬礼俗 祭祀习俗 多神信仰 祖先崇拜 天命观 宗法特征
下载PDF
从祭祀习俗看民族交错区汉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建构——以江永上甘棠古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6-31,共6页
祭祀习俗是传统村落能够长期延续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区的汉族传统村落,祭祀习俗与中原地区的村落不同。这些村落通过重复举行的祭祖活动辨识“自我”,彰显中原民族的身份归属,使中原主流文化成... 祭祀习俗是传统村落能够长期延续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区的汉族传统村落,祭祀习俗与中原地区的村落不同。这些村落通过重复举行的祭祖活动辨识“自我”,彰显中原民族的身份归属,使中原主流文化成为村落文化建构的主要内容。同时,为了生存,又将周边少数民族的某些祭祀习俗纳入村落的文化建构中,向“他者”释放友好的信号。祭祀习俗的演变折射出民族交错区汉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构的面相,记录着此类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现出文化建构对于传统村落长期延续的重要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融合是主流,文化建构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理解,彼此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民族交错区 传统村落 文化建构
下载PDF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6,共5页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陈烨祭祀是古代原始民族崇拜、信仰观念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是一种内涵特殊的文化行为。其延续、传承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在一段时期内世代陈袭的习俗。由于祭把的内容和方式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发展意识...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陈烨祭祀是古代原始民族崇拜、信仰观念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是一种内涵特殊的文化行为。其延续、传承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在一段时期内世代陈袭的习俗。由于祭把的内容和方式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发展意识相适应,因而祭祖习俗也随着人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蒙古族 原始民族 指正 变迁 崇拜 延续 文化行为 观念 传承
全文增补中
浅析《说文解字·示部》字与上古祭祀习俗的互现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尹玉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6-30,共5页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中国上古祭祀习俗,体现了上古祭祀习俗中关于时间、地点、对象、用品、方式、名称等丰富的内容。上古祭祀习俗反过来又揭示了这些字的产生缘由,这些汉字也因之得以流传至今。通过分析和归纳发现:这些&qu...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中国上古祭祀习俗,体现了上古祭祀习俗中关于时间、地点、对象、用品、方式、名称等丰富的内容。上古祭祀习俗反过来又揭示了这些字的产生缘由,这些汉字也因之得以流传至今。通过分析和归纳发现:这些"示"部字和上古祭祀习俗都承载着人们趋福除难的美好愿望。《说文解字·示部》字和上古祭祀习俗不仅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具有互现性,这对于研究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示”部字 祭祀习俗 互现性
下载PDF
景迈山傣族祭祀习俗与生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娇 黄和兰 唐雪琼 《普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以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中的世居傣族为案例对象,研究傣族的祭茶神、水神、神山、神树等祭祀习俗,挖掘植根其上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保护实践。研究能够丰富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为当地生态环境和古茶园的可持... 以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中的世居傣族为案例对象,研究傣族的祭茶神、水神、神山、神树等祭祀习俗,挖掘植根其上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保护实践。研究能够丰富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为当地生态环境和古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生态保护 景迈山傣族
下载PDF
蒙古族祭祀习俗与民族心理浅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荣丽贞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35-37,73,共4页
民族心理是由众多的民族成员个体所构成的民族群体的共同心理,它也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因此,民族心理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既具有其共性,又体现着个体性。民族心理的形成是个体聚合为群体的过... 民族心理是由众多的民族成员个体所构成的民族群体的共同心理,它也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因此,民族心理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既具有其共性,又体现着个体性。民族心理的形成是个体聚合为群体的过程。这种聚合过程,受着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 蒙古族 祭祀习俗 敖包 蒙古民族 浅述 火神 民族群体 心理特征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安民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5,共5页
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李安民关于一号、二号祭祀坑的祭法、祭祀内容,迄今为止,以陈显丹同志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在祭祀内容方面应当包括祖先崇拜和树崇拜外,我基本上同意陈显丹同志的论说,此... 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李安民关于一号、二号祭祀坑的祭法、祭祀内容,迄今为止,以陈显丹同志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在祭祀内容方面应当包括祖先崇拜和树崇拜外,我基本上同意陈显丹同志的论说,此不赘述。下面只想着重谈谈一号、二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祭祀 树崇拜 山崇拜 立人像 面具 《说文解字》 超自然神
下载PDF
土家族献头祭祀习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8-82,共5页
祭祀方式,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形成的习俗。献头颅祭祀,包括人头和动物头颅祭祀,在许多民族中都曾有过,而土家族用头颅祭祀的风俗,也由来已久。在鄂西南地区,自七千多年前“城背溪文化”开始,就已含有头颅祭祀的信息。这... 祭祀方式,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形成的习俗。献头颅祭祀,包括人头和动物头颅祭祀,在许多民族中都曾有过,而土家族用头颅祭祀的风俗,也由来已久。在鄂西南地区,自七千多年前“城背溪文化”开始,就已含有头颅祭祀的信息。这绝不是偶然的,鉴于此,文中依历史文献、民俗、考古发现的材料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性祭祀 起源 土家族 献头 祭祀习俗 民俗 考古研究
下载PDF
安溪县八社联盟的关帝祭祀习俗
13
作者 钟建华 《福建史志》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安溪县八社联盟组织位于福建省南部(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经济文化区的西北部,即泉州市安溪县中部的丘陵山区,当地俗称:内安溪。根据民间对安溪县地理的划分,该盟社正处在“湖头——花锣旗鼓枪”
关键词 安溪县 关帝信仰 祭祀习俗 地方文化 “佛头节” 祭祀仪式
下载PDF
祭祀习俗
14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2007年第5期47-47,共1页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祭祀活动 民国年间 祭祀场所 先农坛 中元节 关羽 神龛
下载PDF
湘西苗族祭祀文化中的伦理思想探究
15
作者 石倩倩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湘西苗族的祭祀文化是其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民族精神的独特性,而且构成了苗族文化的核心要素。这一文化体系,根植于苗族的历史风俗与日常实践,凝聚着苗族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并孕育出独特的民族伦理。通过深入探讨湘西苗... 湘西苗族的祭祀文化是其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民族精神的独特性,而且构成了苗族文化的核心要素。这一文化体系,根植于苗族的历史风俗与日常实践,凝聚着苗族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并孕育出独特的民族伦理。通过深入探讨湘西苗族祭祀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对于推广和保护湘西苗族传统文化,强化民族文化自信,以及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均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祭祀习俗 传统文化 伦理思想
原文传递
高句丽祭祀习俗中的儒家文化因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岩 《求索》 CSSCI 2014年第11期166-170,共5页
高句丽人的祭祀习俗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在祖先、社稷、天地、鬼神的祭祀过程中均能呈现出儒家文化的因子。儒家祭祀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得到认可和推广,折射出儒家礼制在高句丽所发生的作用,这为浑江、鸭绿江流域礼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句丽 祭祀习俗 儒家文化因子
原文传递
布依族祭祀习俗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剑 《乌蒙论坛》 2014年第5期76-80,共5页
布依族祭祀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到的民族特色。其祭祀仪式、占卜、哑面、傩戏,以及铜鼓的使用等祭祀习俗,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对自然人生本源的基本观念,是布依族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情理上的依... 布依族祭祀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到的民族特色。其祭祀仪式、占卜、哑面、傩戏,以及铜鼓的使用等祭祀习俗,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对自然人生本源的基本观念,是布依族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情理上的依据,也是各种祭祀习俗能够始终如一得以传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祭祀习俗 文化解读
原文传递
阿拉善骆驼崇拜及祭祀习俗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懿航 盛连香 《才智》 2016年第11期218-218,220,共2页
阿拉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得骆驼成为当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阿拉善盟也因此得到了"骆驼之乡"的美誉。在千百年与骆驼相依为命的过程中,阿拉善人民,尤其是当地的蒙古族,对骆驼产生了浓重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在... 阿拉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得骆驼成为当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阿拉善盟也因此得到了"骆驼之乡"的美誉。在千百年与骆驼相依为命的过程中,阿拉善人民,尤其是当地的蒙古族,对骆驼产生了浓重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在阿拉善,许多蒙古族牧民都传承着古老的祭祀骆驼的习俗。这不仅是因为骆驼对当地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蒙古族知恩图报、忠厚善良的优良的民族美德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影响,是阿拉善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骆驼崇拜 蒙古族 祭祀习俗
原文传递
客家丧葬祭祀习俗研究——基于赣南客家的田野调查
19
作者 王天鹏 《客家研究辑刊》 2017年第1期64-75,共12页
关于客家人的由来直至今日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客家人是中原汉人经过历次南迁,与南方土著进行融合与交流最终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特征的族群,因此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族的传统,如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重视... 关于客家人的由来直至今日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客家人是中原汉人经过历次南迁,与南方土著进行融合与交流最终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特征的族群,因此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族的传统,如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重视孝道、丧礼讲究排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观念 赣南客家 田野调查 祭祀习俗 客家人 文化特征 万物有灵 灵魂不灭
原文传递
连枝与扎根:槟榔屿客家乡会祭祀习俗研究
20
作者 王琛发 《客家研究辑刊》 2008年第2期10-19,共10页
槟榔屿是马来亚地区最早出现客家人组织的地方,本文以当地嘉应、增龙、惠州、大埔、永定五属客家人的组织历史为例,说明它们历史以来的主要活动是崇拜开拓先人、原乡神明以及先贤化身的本土保护神,通过年复一年的定期祭祀,满足身在... 槟榔屿是马来亚地区最早出现客家人组织的地方,本文以当地嘉应、增龙、惠州、大埔、永定五属客家人的组织历史为例,说明它们历史以来的主要活动是崇拜开拓先人、原乡神明以及先贤化身的本土保护神,通过年复一年的定期祭祀,满足身在异域的成员对原乡的文化意识与历史记忆的依赖,并因此进一步历经数代人形成了长期实践的本土客家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习俗 槟榔 历史记忆 家乡 客家人 文化意识 马来亚 保护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